黄泉谱吧 关注:6贴子:509
谁种千年蛊,胭脂泪点唇朱,情仇爱恨一 梦忽
秋坟鬼身附,魍魉窥时出,无常私开幽冥 路
谁饮一盏毒,枯血青入喉苦,五伦颠覆主 变奴
妻贤妾生妒,子逆谋亲父,百年后,江山 已非吾土
望乡台上恸哭,三河途畔泅渡
红莲焚尽业芜,成败留入画图
世事一场迷雾,世间风波几殊
莫回首,谁登高赋,人已非故
谁输生死赌,塞上烟风雪路,绿蚁新醅小 火炉
执杯停君住,能饮一杯无,笑里生杀几人 赴
谁做黄泉谱,倚危栏对月诉,一曲异调酒 一壶
红尘紫陌一恍惚,情丝葬江湖,谁管千载 之后,我骨埋向,何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2-30 21:21回复
    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 住的地方。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 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 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 ,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又称九泉、 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 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 ,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2-31 18:28
    回复
      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 地方。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 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中国以黄河流域为 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 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 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31 18:30
      回复
        碧落黄泉 碧落,天空。黄泉,地底下。碧 落黄泉指从天上到地下。语本唐˙白居易˙ 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 见。后用以形容上天下地,无所不包的范 围。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十出:荷君王不 弃,念切思专,碧落黄泉,为奴寻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2-31 18:31
        回复
          不到黄泉不相见 郑庄公与母亲见(左传)隐 公元年原文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人生无常 黄泉路上也不相遇
          既是苦,又是空 怀着多少 血与泪 几多冷 嘲与热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2-31 18:32
          回复
            史记·郑世家十二
            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祭仲曰 :“京大於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 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 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 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 。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 出奔共。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 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馀, 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於公,公赐食 。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 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柰何?”考叔 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於是遂从 之,见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31 18:33
            回复
              黄泉路
              奈何桥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
              望乡台边会孟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2-31 18:36
              回复
                火照之路泪成河,忘川河岸骨冷彻.
                三生石前望三生,奈何桥上叹奈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2-31 18:37
                回复
                  有关于黄泉的东西也不为少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2-31 18:40
                  回复
                    奈何桥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 观念中是鬼魂历经 十殿阎罗的旅途后 准备投胎的必经之
                    更多图片(8张)
                    地,在这里会有一 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只,给予每 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 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梵文,意即地 狱。传说死者到此,有罪的要被两旁 的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 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过桥,却非 常简单。而“奈何”两个字,在中文里 ,也正好有无可奈何等词语。
                    有诗曰:生死黄泉路迢迢,孤影 徘徊魂渐消。浮望三生石前事,今日 又过奈何桥。”。“奈何”,是佛教所说的地狱。
                    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 ,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 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 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 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 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 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 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 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 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
                    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 阳间,切须传!
                    民间传说: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 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 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 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 …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 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 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 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 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 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 鬼。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 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 由此可见,建国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 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佛能 护佑过奈河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2-31 18:50
                    回复
                      孟婆汤
                      孟婆汤(Five-Flav ored Tea of Forget fulness)是传说 中一种喝了可以忘 记所有烦恼、所有 爱恨情仇的茶汤,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 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它被端在孟 婆手里,奈何桥前。人生在世,多苦 多难,这一碗下去,是种释然,彻彻 底底地与前世做了一个了断。有同名 的歌曲。
                      传说中孟婆汤的做法是先取在十殿判定要 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 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 、辛、酸、咸五种口味。凡是预备投生的 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 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 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 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 免。
                      另一说,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落泪: 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爱。 孟婆将他们一滴一滴的泪收集起来,煎熬 成汤。
                      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无法放下的事,那些 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离合都只会随着“ 孟婆汤”的缓缓入喉,永远凝固于走在奈何 桥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泪水的黯然回眸间 ,化做缥缈云烟,淡然散去。是一世匆匆 的悔恨?是阴阳永隔的遗憾?还是挥刀斩 袖的决别?……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为在 饮过这孟婆汤后,一切都已淡然。
                      葛生未饮迷汤返生轶事
                      前时有个兰蕊歌妓,生有个如花似玉的玉 蕊妹妹。玉蕊和那葛生恋得是至深,只因 为这葛生贫寒,娶不了这玉蕊佳人。后来 那兰蕊病去,葛生为了那娶不得玉蕊殉命 。
                      葛生死后,来到这阴曹地府,那阎罗看得 他死了无辜,就判去投生为人。葛生闻令 ,便备就着去投生成人。正呆呆地走着, 前头忽然见得几百的男女,围着个攀萝的 棚子,恐后争先地抢那瓢杓,急急地炤里 舀水来喝。
                      葛生此时,也走得困乏,便觉得口干舌燥 ,忖想着上前盛水来喝。正时节,一女子 棚子后面出来,葛生一定睛,竟是兰蕊。 兰蕊问他来此的缘故,葛生一五一十地诉 了。兰蕊闻听,便轻轻地附耳去说:“怎不 知这里是那孟婆庄?幸着今日孟婆给那寇 夫人祝寿,我暂掌着瓢杓。倘你和旁的人 一样,也喝了这瓢里迷汤,便就你有天大 的运来,也是返生无路。”
                      葛生这时听闻,不禁地暗暗庆幸。兰蕊就 轻轻地指点,那葛生寻得旧路,返去了阳 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2-31 18:57
                      回复
                        望乡台
                        望乡台,原指古代 久戍不归或流落外 地的人为眺望故乡 而登临的高台(既 可能是人为建造的
                        更多图片(6张)
                        ,也可能是自然形 成的)。后来,随着道教鬼神观念的 成熟和佛教地狱体系的引入,道教逐 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 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 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有 时也借指阴间。 据古代传说描述,望乡台的建造结构相当 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 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 剑树,十分险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见。 常言道,“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阴阳 界,三天到达望乡台,望见亲人哭哀哀”。 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 ,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 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 往“阴曹地府”。正是“望乡台上鬼仓皇,望 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 济聚灵堂。”
                        传说
                        从前每天夜里,在丰都名山绝顶处,都有 一些鬼魂在那里失声痛哭,哭声惊天动地 ,吵得整座地府都不得安 宁。
                        阎王每夜听见鬼哭,心情十分烦躁,于是 宣平鬼元帅钟馗上殿,说道:“爱卿,你可 知道近段日子,夜里为何有鬼哭声呢?”
                        钟馗答道:“卑职刚从阳间斩鬼回来,尚未 知晓。”
                        阎王道:“孤令你前去查看,凡上山哭泣者 一律斩首。” 钟馗领命而去。
                        当天晚上,钟馗提着宝剑来到山顶,果见 朦朦胧胧的夜色中,一些鬼魂聚在崖边大 声哀号,一个个无精打采,愁容满面,双 目失神,哭得实在让人难受,好像谁家死 了人一样。钟馗大惑不解,举起青锋宝剑 大声喝道:“深更半夜的,你们平白无故跑 到山顶来哭啥?”谁知那些鬼听了,反而更 加悲痛欲绝,两颊泪水长流,哭得更伤宁 了。
                        钟馗见此情景,也禁不住心情沉重。指着 一个低头啜泣的哭鬼问道:“你为什么伤心 落泪呢?”
                        那鬼哭道:“回禀老爷,小人生前是种田的 ,因妻子生病,小人去集镇抓药,糊里糊 涂地就被一个炸雷劈 宁。
                        阎王每夜听见鬼哭,心情十分烦躁,于是 宣平鬼元帅钟馗上殿,说道:“爱卿,你可 知道近段日子,夜里为何有鬼哭声呢?”
                        钟馗答道:“卑职刚从 了。”
                        “生死有命,你休怨天尤人。”
                        “小人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的命不好 。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恩恩爱爱才过了 三年,就阴阳分离,也不知她的病好了没 有,想起来实在是让人牵肠挂肚,好不伤 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2-31 19:08
                        回复
                          “一日夫妻百日恩,恩爱夫妻不能离。你想 你媳妇也是人之常情。”钟馗放下举起的宝 剑,内心十分踌躇为难:若要惩治这些哭 鬼,他们又事出有因,无甚罪恶;待要不 治,又确实哭得恼人。他沉吟半晌,收剑 而去。
                          走不多远,又见一面色苍白,两眼红肿的 女鬼,一边用头撞着岩壁,一边放声大哭 。钟馗此刻再也忍耐不住,上前问道: “ 你又为何在此痛哭?”
                          “想我女儿。”
                          “你女儿现在何处?”
                          “在阳间。”
                          “骨肉之情,精血相连,哪有不想的。”钟 馗点了点头,顿生怜悯。
                          他提着宝剑在山上转了半天,一连问了好 几个哭鬼,这些鬼魂不是想儿女,就是想 父母。他们来到地府,因思念故土,思念 亲人,终日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听说名 山绝顶处的悬崖边能遥望阳间,便趁着黑 夜纷纷跑上山来,谁知阴阳一纸相隔,任 凭他们望穿秋水,哭断柔肠,眼前除了一 片茫茫雾海,哪里能见亲人的影子?于是 就忍不住伤心大哭起来。
                          钟馗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如石击入心 田,泛起层层波澜,心想:自那日别了父 母兄妹,亲朋好友,到京城长安应试,遇 上奸贼卢杞,自己气氛不过,自刎在金銮 殿上,被玄宗皇帝封为驱魔大神来到丰都 城,便遍行天下斩妖除魔,不知不觉十年 过去了,也没有见过家人一面,不知他们 怎么样了。想那日老父把自己送到十里山 坡,千叮万嘱,挥泪而别,说不定还苦盼 着自己的消息哩!想到此,不由黯然神伤 ,泪湿衣襟。
                          “钟元帅,这个鬼魂私自溜出鬼门关,想逃 回阳间,阎罗王吩咐押来交你处治。”一个 小鬼报道。
                          钟馗回过神来,见两个鬼卒押着一个年轻 女鬼站在面前,那女鬼面容憔悴不堪,见 了钟馗也毫无惧色,只顾低头哭泣。
                          钟馗喝问道:“你为何要逃跑?”
                          女鬼回答:“我要回阳间看我的父母。”
                          “你既然已作鬼魂,为何还要思念凡尘。”
                          “我父母都快七十岁了,中年得子,好不容 易才养下我这个独生女,养儿养女为送终 ,谁知白发人送了黑发人,我死了,父母 还不知怎样哭得死去活来哩。要知道,我 今年才二十八岁呀。”
                          “阴曹律条严明,你私自逃出鬼门关,你不 怕遭受阴间刑罚么?”
                          “只要能见父母一面,就是打入十八层地狱 我也情愿。”说 着,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钟馗陡然感到非常难过,好像有什么东西 在咬着他的心一样,挥了挥手,道:“你走 吧.....”
                          两个鬼卒在一旁看了,都感到有些莫名其 妙,急道:“她违反阴律理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2-31 19:14
                          回复
                            严惩,要是阴 天子知道了......”
                            钟馗道:“阎君那里,自有我去交代!”说 罢,快步离去。
                            钟馗来到天子殿,阎罗王见他脸色忧郁, 十分不解,问道:“孤派你去斩鬼,为何闷 闷不乐?”
                            钟馗交出宝剑,伏地奏曰:“万岁,臣不称 职,请你另派神明去吧。”
                            阎罗王道:“爱卿来道阴曹,一向办事神速 认真,斩妖除魔,立下赫赫战功,从没打 过退堂鼓,今天是怎么啦?”
                            “陛下,这次我实难从命,卑职情愿受罚。 ”
                            “莫非爱卿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
                            钟馗突然抱头痛哭,泪如泉涌。阎王见此 ,更是惶惑不安,不知何故,走下宝座, 双手将钟馗扶起,温言说道:“爱卿有事尽 管直言,孤决不怪你。”
                            钟馗擦了擦眼泪,颤声说道:“那些来到地 府的鬼魂,因思念阳间的亲人而伤心痛哭 ,人都是父母所生,岂能无情呢?卑职不 忍下手,故只好请万岁罢免我这平鬼元帅 之职。”
                            阎罗王听了,沉默不语。晚上,他脱下官 袍,穿上便服,来到山崖遍暗暗察访,见 钟馗之言果然属实,心里顿感急躁不安, 一连几天都沉默寡言,茶饭不思。判官见 此很是担忧,建议道:“如能让地府亡魂与 他们阳世的亲人见面......”
                            阎罗王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大喜道:“你 说得对,想法让他们见见亲人,不就了却 了他们的思念之苦!”
                            阎罗王立即召集地府文臣武将商议,决定 修一座“望乡台”,让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 前的家乡与亲人。
                            从此以后,鬼魂的哭声消失了,丰都名山 绝顶处,天子殿旁边就多了一座望乡台, 高楹曲栏,巍峨宏伟,耸立云端。每年正 、二月香会,这里香火特盛,香客云集, 一些香客在此台焚香祈祷,期与死去的父 母和亲友相会。传说那里就是亡魂与家中 亲人遥遥想见的地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2-31 19:15
                            回复
                              《望乡台》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12-31 1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