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遍体鳞伤吧 关注:11贴子:799

回复:【盗墓笔记】各种你不知道的秘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帛书译出的地形图《吴邪的私家笔记 》
翻译战国帛书的关键是拆字,把一个字拆成一个矩阵,所有的细节形成一个庞大的矩阵,而且矩阵还分维度,寻其中合适的点,这些符号表示着他们相连之后的线条代表着什么意义。这一套符号体系十分的复杂,不过在现在的计算机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图复原。
这种方式后来被广泛的用于“样式雷”的设计中,不知道是否也是从战国帛书中得到的灵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4-01-07 22:53
回复
    还没有找到七星鲁王宫的地图... 如果找到会在后面补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14-01-07 22:58
    回复
      国内外一些有名的沉船打捞事迹:阿波丸,日本油轮,装载40吨黄金,12吨白银,40箱珠宝和日本人从中国搜掠来的大量文物,3000吨锡锭,3000吨橡胶以及数千吨大米,于1945年3月28日被美国潜水艇在福建海域击沉,后于1977~80年开始打捞,当时打捞上来的物品,总价值达5000万美元(1980年的5000万美元!!)。
      歌德马尔森,中国商船,从广州出发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于1752年,在香港海域沉没,1986年,海底大盗迈克·哈彻从船上打捞上来青花瓷器23.9万件,每块重达45公斤的金锭125块。价值2000多万美元。
      泰星号,中国商船,在中国南海发现,同样是迈克·哈彻,从船上打捞上来100多万件瓷器,其中60万件因为成色普通和无法运送被他砸碎。剩下的部分在德国拍得3000多万美元。
      “阿托卡夫人”号,西班牙殖民船,1622年在哈瓦那海域沉没,1985年被寻宝人费雪发现,其中打捞上8吨黄金,500公斤宝石!所有出水文物价值4亿美元,不过,为此费雪放弃整个公司的运营,当时寻宝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唯一值得追寻的东西,我觉得他的这种心态和现在的三叔很像。
      因为船的载货量巨大,所以又有一船十墓的说法,有些大型商船上面运载的瓷器数目几乎是天文数字,而漫漫岁月中,在海上丝绸上沉没的巨船数量又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些巨大的宝藏还远未开启。
      不过,阿宁的公司,我在网络上只能看到了一个简单的页面,没有过多的信息,这个公司似乎并没有太过于高调的做一些项目,我对于国外古玩的这一套并不了解,只能告诉自己小心行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4-01-07 23:00
      回复
        永兴岛资料抄写《吴邪的私家笔记 》
        永兴岛又名“林岛”,因岛上林木深密得名。永兴岛得名于1946年11月29日接收西沙群岛的军舰的名字。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ll2度20分。岛的东西长约l850米,南北宽约ll60米,面积约:2.1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南海诸岛最大岛屿。永兴岛地势平坦,平均高约5米,岛西南有长约870米,宽约100米的大沙堤,最高为8.3米。四周也为沙堤所包围,中间较低,是次成泻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这里掘井取水方便,但是由于乌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食用,但水量充足,可以用来洗涤。永兴岛岛屿面积大,植物茂盛,淡水充足,中央低地不积水,且有高大沙堤防风,故本岛是南海诸岛中地理环境最优越的一个岛。永兴岛又正好在西沙群岛中部。因此,永兴岛是西南中沙群岛的首府,海南省派出的政府机构(相当于县级)驻在该岛。永兴岛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枢纽,建有现代化的机场,可起降波音737机,码头可停靠5000吨位的船只,其它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也比较齐全。
        ——摘自 维基百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14-01-07 23:03
        回复
          海底古墓平面图《吴邪的私家笔记 》
          海葬是一种沿海民族特有的敛葬方式,不过和维京人的远海海葬不同,这里的海底古墓,只是陆地敛葬向海底变种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只是把古墓葬到海底而已。
          历史上,传说使用水底古墓敛葬的人有不少,比较出名的有锦溪陈妃水冢,沈万三银子浜水底墓,我最赶兴趣的,其实是曹操,他的七十二疑冢中,就有一处传说据说是被发现在许昌清潩河中。
          几个传说,前两者还有迹可循,后者,只有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才能窥得一些蛛丝马迹。不过读了之后,我觉得有那么一些根据,因为其所言的东西,我听来不像是当时的人能杜撰出来的。
          聊斋志异中的曹操墓穴,原文《曹操冢》如下: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谴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
          翻译过来的内容,很有传奇性,大概是有人河水悬崖边游泳,突然水中的人好像被刀砍了一样,断成两段,尸体浮出水面,后面又有人这样,他们感觉河底有蹊跷,就断流查看,看到河边的悬崖,淹没水下的部分原来有一个深洞,洞口有一个插满刀的转轮,里面是曹操墓云云。
          我见过很多的古墓中的奇异机关,知道这样的机关对于古人来说完全不难,难的是让转轮旋转的动力,这恐怕就是这个古墓会建在水底的原因,要实现一些能长时间使用的机关,那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千年的动力,河流为之一,而汪藏海想的更远,他使用了海底的海流和潮汐。
          不过,这个传说也有破绽,我就很怀疑,是什么使得千年的刀刃锋利如初,水底的环境十分不适合金属保存,除非,这些部件都是黄金的。这却也不是不可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14-01-07 23:04
          回复
            另一个破绽是,显然把古墓的口子通过某些手段封闭起来,要比装置一个机关合理的多,试想如果当时入浴的人没事,那么这个古墓也就不会被发现,反而你做一个转轮,总有偶然伤人的一天,到时必然有人会潜下去看个究竟,能制作这种机关的能工巧匠应该能想到这一点,为什么还会犯这种错误。
            我看恐怕其中另有隐情,中原发展是以水土流失为代价,曹操时代的清潩河应该水量更大,古墓应该是在水下很深的位置,到了蒲松龄的时代,水位下降的很多,才使得河底的古墓的得以能以人力潜入[npfans注:原文如此],这些浮尸恐怕是当时探墓的同行,被机关所暗算,又或起了杀人夺财的心,最后才使得古墓暴露。
            说实话,这个资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一直在想汪藏海的海底墓穴是怎么建造的,因为在有水的环境下,在当时的人力物力下,除了沉船墓,其他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资料让我灵机一动。
            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汪藏海是否是在海底区域内筑坝,形成一个环岛,接着排出海水,做成一个大概的旱地,在其中挖一个巨大的坑,然后放水驶入墓船,再次抽出海水,使得墓船随着水位的降低,缓缓沉入坑中,最后毁坝使得海水回灌。
            从平面图看,这个海底墓穴的结构非常复杂,如果不是这种方式,那么它沉入海底的过程必须精确到使用微积分来计算,这恐怕有点不可能了。我想,既然古人可以截停一条河,为何不能在海底修起环岛呢?
            回去查了查课本发现,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人无法来处理渗水的问题,海底的海沙透水太好,建造这种水坝使用的人力物力要比沉船还要多好几倍,我请教我以前的老教授,他仔细想了一下,说关键应该在那些巨大的石锚上,石锚分布在四周宽广海域里,肯定是在做现在斜拉锁一样的结构,在整个船沉入海底的过程中,无数的石锚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14-01-07 23:04
            回复
              感谢被我坑图的@旧爱陌凉丶 我知道你找的也不容易在这里郑重感谢了么么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14-01-07 23:06
              回复
                楼船想象图 《吴邪的私家笔记 》
                后来和胖子讨论了一些关于楼船的结构。这个楼船真的是非常的巨大,我们画了好些草图,都感觉在整体构造上会有问题。这么大的一艘船,要航行起来实在是不太可能。所以,我们感觉这艘船作为一个巨大的坟墓的作用反倒比作为一艘船要重要得多。
                如此巨大的木船,本身最大的问题是龙骨,世界上没有那么大的树木可以做其龙骨,那么它的龙骨必须是有木料切割而成的,那么,此结构就非常的耐人寻味。这艘船是否有如此的巨大,还是比这个稍微小一点,还是完全不是这个形状,需要海底声纳来探测。
                我问了几个船舶工程师,他们都觉得我说得太夸张了,不过有一个人告诉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这可能只是外观看上去是一艘船,其实是好几艘船拼接起来,而因为这船并不是用来使用的,它只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能够开到海葬地点上方就可以了。说的难听点,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浮筒。
                我有时候不禁遐想,这种古代的航空母舰,到底倾尽了多少古人的心血和结晶,如果当时这种技术不为皇家专用或者专秘在某几个杰出工匠手中,能流传到民间,那么中国可能会成为一个跨海洋的帝国。在当时有这种军舰楼船,楼船火炮沿岸支援,里面的士兵蜂拥而出,谁能挡的住?
                可惜,大明的巨舰,最后成了造舰人的坟墓。这不知道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悲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14-01-07 23:06
                回复
                  许愿树与《山海经》《吴邪的私家笔记 》
                  古人对于神树的崇拜,从山海经中就可以得知。在几篇山海经中都有神树“若木”、“扶桑”的记载,不过青铜的神树,到现在为止有明确记载的,只有三星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4-01-07 23:07
                  回复
                    今天就更这些 我要赶紧去睡觉了~ 准备迎接期末考的孩纸命苦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14-01-07 23:10
                    回复
                      从建筑学上分析云顶天宫 《吴邪的私家笔记 》
                      我最感兴趣的是,汪藏海是如何修建这一层冰壳的,这里其实有一个建筑学悖论,如果先修建冰壳,那么这等于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支柱的情况下,这种穹顶冰壳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可以完成这个弧度而不坍塌。如果是先卡住这些桩木,却可以发现这些桩木在两端只是依靠冰来固定。那么光用冰是不可能将如此巨大的木桩固定住的。
                      想来想去,其实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这里原本是块大冰川,汪藏海先用工匠在冰川中挖掘隧道,将桩木插入隧道后灌入水冰冻起来,然后再从里面一点一点的凿出穹顶。
                      看上去这不仅需要精确的计算,而且也需要十分小心的工程规划,但是实际想起来,却发现这种工程技巧最省时省力,甚至于可以说不是非常的困难。比起使用冰砖来修建,这样的方式几乎不需要建造者有工匠的经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14-01-09 07:45
                      回复
                        藏尸阁《吴邪的私家笔记 》
                        和在冰川中发现的冰葬尸体一样,这些很可能是殉葬的敛葬人员,或者当时的工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14-01-09 07:46
                        回复
                          青铜巨门《吴邪的私家笔记 》
                          我的目测大约有30米高,我有一些化学常识,如果按照5米的厚度,那么这两扇青铜巨门大概有1000多吨重,绝对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推开它们,它们后面是哪里的,在它们后面的长白山山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极端繁琐的花纹,找不出一丝蛛丝马迹。当时东夏国,他们恐怕也无法理解万奴王诞生之地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形。
                          真的很想进去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14-01-09 07:46
                          回复
                            玉棺套《吴邪的私家笔记 》
                            当时在地下并没有拍照,所以没有照片,这些都是google出来的一些类似的东西,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不过满是泥土。
                            一共有230块各色玉片,用金丝相联,总重大概有40斤。这些玉石质地不会太好,本身的价值一般,主要是出售其历史文物价值。底价在100万以上。就近出手,全身而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4-01-09 07:47
                            回复
                              冥宫殇王地书《吴邪的私家笔记 》
                              我把殇王地书能够看懂的部分抄录了下来,有些字迹不明,有些字过于执拗电脑无法显示,我都转换成了现代的汉语。殇王,姓(姓)氏,讳(名字),年二十五,父卒,继为大司马,领军发冢,所得金银宝货,悉充军饷,以助征伐,于国颇有功。初,王发一古冢,其冢不知何朝也,开棺而视,棺内盘有巨蛇,昂首欲噬王。王胆气素壮,提剑斩蛇,又思巨蛇卧棺,必有妖孽,剖蛇腹,得紫金匣,百法莫能启。
                              是夜,有白须臾入梦,怒问王曰:因何杀我?王性暴戾,多行杀戮,斥白须臾曰:想杀便杀!何问之有!白须臾大怒,化为日间巨蛇,张口来吞王。王拔剑伤蛇,脚踏蛇首,曰:尔剖腹不死,今割尔头,尚能活否?蛇做人言,乞怜曰:愿献二宝,以换一命。王许之,蛇乃告以紫金匣开启之法,又授以匣中宝物之用。王熟记于心,自思此事宜秘,只可我知,遂斩蛇首。及王之醒,身在血泊之中,乃悟所梦非虚,依梦中之法,紫金匣果应手而开,其中宝物,一如所言。王不欲人知,尽诛左右随从,并其家属,虽襁褓之中,犹且不免。
                              王自得二宝,逢凶化吉,无往不胜,国之大权,集于一身,帝深赖之。后,王老迈,遂大病,多方延医,皆曰不可治。异日,王再梦巨蛇,曰:君死期到也。随蛇而至者,皆其平日妄杀之人,不知千万。王醒而惧。
                              王有幕僚,人称铁面先生,精命理堪舆,当世无比,语王曰:臣闻,上古有玉俑,得而衣之,可得长生。可惜世间早已绝迹,惟有地下古冢中或存。王宁信其有,遍翻古籍,果于残简中见一巨冢,乃前朝旧陵,似有玉俑踪迹。遂发丁三千,开山半年,探得皇陵所在。墓洞内有巨树,名九头蛇楠,树下有玉床,其上打坐男尸,着黑色金缕玉衣,皮包骨头,形如骷髅。铁面先生喜曰:此即玉俑是矣。此尸似死非死,是为血尸。其生前必为枯朽老者,自下葬以来,每隔百年,则褪死皮,长新皮,此尸也随之年轻十岁。
                              铁面先生以奇术克制血尸,将其自玉俑中取出,封入副墓石棺。王则依铁面先生之计,吞假死药,报丧于皇帝。皇帝素闻王有异能,于阴阳两界来去自如,私心甚畏,特下优诏,谥曰殇王,葬仪之制,逾于诸侯,比于天子。于是修陵于皇陵之上,多布疑阵机关,又为假棺七,而王之真身,藏于皇陵内千年古树之中。陵成之日,尽诛修陵工匠,以河水葬之。王生前随从,皆令服毒殉葬,惟留男女亲信二人,敛毕,二人亦服毒死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14-01-09 0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