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是煤中含有多少铀和钍,两者都是放射性元素。所有的,或者说天然的煤中都含有微量的铀和钍,这本来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当煤经过燃烧产生粉煤灰之后,它们的含量就会被浓缩为自然水平的10倍。
粉煤灰中的铀有时会滤入火电厂周围的水和土壤里,影响农田,继而影响食物。居住在“烟影区”(烟影区指火电厂烟囱周围半径0.8~1.6公里内的区域)内的人也许会遭受少量辐射。垃圾填埋场和废弃的矿场、采石场也会产生粉煤灰,对附近的居民造成潜在危害。
《科学》杂志1978年的一篇论文中,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麦克布赖德(J.P.McBride)及其同事研究了田纳西和亚拉巴马州的燃煤火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铀和钍的含量。为了搞清楚浸出作用的危害有多大,科学家对火电厂周围的辐射进行了估算,并和核电厂使用的沸水反应器和压水反应器周围的辐射值做了对比。
结果:居住在火电厂附近的人吸收的辐射估算值与核设施附近的人水平相当,甚至会高于后者。在极端情形下,科学家估计粉煤灰对人骨造成的辐射每年约为18毫雷姆(即千分之一雷姆rem,这个单位用于测量电离辐射的量)。相比之下,沸水堆和压水堆造成的辐射当量同比为3~6毫雷姆。所有生长在火电厂辐射区内的作物,其辐射当量比核电厂周围的高出50%~200%。
麦克布赖德与其合作者估计,居住在火电厂设施附近的人每年从粉煤灰中接受的辐射量为1.9毫雷姆。做个对比,平均每人每年会从天然或人造物处接受360毫雷姆的“背景辐射”,它们来自于地壳物质、宇宙射线、核试验残余和烟雾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