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正雷太极吧 关注:14贴子:94
  • 9回复贴,共1

太极拳十大要论(陈长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02 12:28回复
    理第一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欤!
      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尔而急如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裹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已然。
      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渐进。夫而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于一气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1-02 12:28
    回复
      二气第二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故尝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
        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囗不能无出人,而所以为对待、回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02 12:28
      回复
        三节第三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
          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
          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
          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
          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
          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观于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即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
          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1-02 12:28
        回复
          五脏第五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士,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此乃五脏之义,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蒋泉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
            其在于内,胸廓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十四骨节为肾。至于腰,为两肾之本位,而肾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气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
            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于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脾。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02 12:29
          回复
            三合第六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
              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三与左亦然。 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
              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1-02 12:29
            回复
              六进第七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则意索然而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
                此六进者,孰非着力之地欤!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1-02 12:29
              回复
                身法第八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为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
                  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
                  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横促之形。
                  当进则进,殚其力而勇往直前。
                  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
                  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
                  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
                  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故后,而后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观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1-02 12:29
                回复
                  步法第九
                    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于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弯抹角,千变万化,不至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
                    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
                    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进步,而后步亦随之,前后自有定位也;若前步做后步,后步做前步,更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前后亦自有定位矣。
                    总之,捶以论势,而握其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02 12:29
                  回复
                    刚柔第十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
                      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履、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02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