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三途河吧 关注:49贴子:1,992
  • 23回复贴,共1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别处看来的 小胡子快来看看这总结好不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03 12:31回复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填空(20个 20分)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心理是脑的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技能分工:额叶语言觉,颞叶 听觉,顶叶 运动觉,枕叶 视觉。
    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6、知觉恒常性主要有四种: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7、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9、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感情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2大源头:①来自古代哲学,②来自古代的生物学和生理学。
    11、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
    ⑴“万绿从中一点红”----知觉的选择性
    ⑵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⑶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创造想象。
    ⑷读科幻小说,人们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听《梁祝》随之想象故事情节----再造想象
    ⑸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⑹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⑺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⑻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⑼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要比赛,考试----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3、思维:是人脑以间接地,概括的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4、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1-03 12:31
    回复
      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7、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8、能力:是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10、过度学习:练习程度达到150%的学习。
      1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名词解释
      1.学习:广义上,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狭义上,是人类的学习。
      2.快乐学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3.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4.元认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
      2.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3.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16.原型启发:是指在解决问题中,通过了解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凭借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
      17.发散思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03 12:50
      回复
        是人们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一个途径,不局限于即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解答。
        18.钢化效应:是指先前的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消极经历的耐受性提高,从而更能成功应付。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1-03 13:40
        回复
          心理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1-03 14:02
          收起回复
            嗯嗯,柚子,这些真的很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03 16:16
            收起回复
              有没有把毛概知识重点整理出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1-03 16:46
              收起回复
                20.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
                1.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的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进程有影响,有意义材料、形象材料、熟练的动作机能遗忘的较慢;(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 2.增进记忆的方法:(1)直观形象法;(2)图表法;(3)谐音记忆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决法
                4、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的新颖性
                ②人的主观状况: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身心状态
                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①合理发泄 ②转移 ③自我控制 ④自我安慰 ⑤幽默 ⑥升华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1-03 18:52
                收起回复
                  6、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1-03 22:30
                  回复
                    萌妹子心理专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04 00:22
                    收起回复
                      留下来大学备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2-04 23:26
                      回复
                        盖楼顶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06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