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少在写作这件事上得到赞誉,我是个野路子出身的作者,在北大学的是化学,在美国学的是医药分析,写书的时候没有师承,都靠自己摸索,被人骂过文笔像村姑一样俗气,也被人骂过激情有余内涵不足,还有评论家看低我的作品时说我只会写武侠那种套路。
这种挫折、痛苦和寂寞的事情为什么坚持到今天呢?我去爪哇岛的婆罗浮屠时有个经历可以为这件事作注脚。
婆罗浮屠是一个巨大的佛塔群,东亚四大奇迹之一,建成于七到八世纪,由那时候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建造,在它建成的时候基座之下还是一片大湖,成群的佛塔仿佛浮在水面上,仿佛莲花。我对这类建筑充满了敬畏,无论是婆罗浮屠、埃及的卢克索神庙还是圣经中的巴别塔,那样庞大的建筑,要把几百万块石头从山里拉来,一块块地凿切抛光,甚至雕刻上花纹和故事,然后垒成巨大的建筑。第一代修筑它的石匠甚至看不到它落成的那一天,但他的双手因为磨石而疼痛,心里疲倦,佝偻着背,这种想象总是让我痛苦。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只是因为国王的命令么?
我预定了一项很特殊的观景服务,在游客散去之后独自留在婆罗浮屠顶部看日落,那天天空里都是云,太阳在落山前的最后一刻突破云层出现,同时四面八方的悬音塔开始吟唱,当地信仰伊斯兰教,日落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祷告。祷告声一站站地传递,直到远方。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大地呈现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弧形,地面上笼罩着诵经声组成的气层,赤红色的阳光沿着气层的表面流淌,就像潮水涌来。导游站在我背后,说你是不是觉得很美,我说是啊,他说你知道婆罗浮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么?你有没有注意到你踩着每一层台阶走上来,越往上的台阶越浅,你走得越轻松?我这才意识到这件事,开始攀登婆罗浮屠的时候仿佛登山,渐渐地脚步轻快。
导游说,婆罗浮屠的建筑概念是一座3D的坛城,站在大地上的曼荼罗,它象征着每个人的修行,由难到易,最后平步青云,最终你必然会在某一层上看到漂亮的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