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所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分子
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通过噬菌体的感染而将一个细菌的基因片段转给另一个细菌的方式
K-B法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系
MIC:即最小抑菌浓度,在试管内或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BC:即最小杀菌浓度,指能杀灭99.9%以上测试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
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其作用是使血浆凝固,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耐甲氧西林,所有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菌群之一,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受损患者的感染菌
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
迁徙生长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够可用这些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去检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应.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培养,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葡萄球菌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葡萄球菌较远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
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菌的一端或两端出现与菌体颜色不同的颗粒
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变态反应.取5U PPD或OT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抗酸染色:只针对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疑似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经抗酸染色后以油镜观察即可作出初步鉴定.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而不易着色,在加温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经5%苯酚复红染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脱色作用(抗酸性)
厌氧菌:指一大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汹涌
泡沫肝: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注入腹腔,剖检可见各脏器肿胀,并有许多气泡尤以肝为甚,称为"泡沫肝"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us)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它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个质和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机体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和腐生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引起浅部真菌病
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一种类型的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繁殖
CPE:即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属溶细胞型感染,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会出现CPE,CPE可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增多.聚集团缩或融合,有的可形成包涵体,最后出现细胞溶解.脱落.死亡等
空斑形成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病毒数量的一种方法,将一定量适当稀释的待检病毒液接种于敏感的单层细胞中,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细胞上方覆盖一层融化尚未凝固的琼脂后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病毒的增殖使感染的单层细胞溶解脱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由一个病毒增殖所致,计数培养皿中空斑数可推算出该样品中病毒的数量,即pfu/ml表示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SARS-COV:SARS冠状病毒,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
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艾滋病
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椎体细胞)中增殖,形成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
朊粒(prion):蛋白质型感染颗粒的缩写,是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无核酸成分),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病原体.常见的动物TSE是羊瘙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而人TSE是库鲁病和克雅病(CJD)
PrPsc:即羊瘙痒朊蛋白,是从羊瘙痒病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内分离的一种蛋白
PrPc:即细胞朊蛋白,是正常人和动物神经细胞也能编码一种与PrPsc相似的前体分子
硫磺样颗粒: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分枝缠绕的小菌落
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al Protein 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成分,可与人IgG(IgG1. IgG2. 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Fab段的结合活性,具有抗吞噬作用.可用作协同凝集试验试剂.
抗链"O"试验:ASO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效价,作为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常用溶血抑制试验测此抗体.效价在1:500以上或逐步升高即有诊断参考价值.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血清中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可与肺炎链球菌的菌体多糖抗原(C物质)发生沉淀反应,它不是抗体,在炎症活动期(如风湿热病人)CRP含量增多.
ETEC: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儿童和旅行者腹泻.该菌能产生由质粒编码的肠毒素即ST和LT.
EIE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泻症状类似于志贺菌,主要侵入肠粘膜,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破坏上皮细胞.
EHEC: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可产生由噬菌体编码的两种毒素(SLT1和SLT2).如大肠埃希菌O157H7.
EaggEC: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不产生ST.LT,没有侵袭力,不能用O:H血清分型,可粘附于Hep2和Hela细胞的大肠埃希菌菌株.
EPEC: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是世界各地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嗜血杆菌:为一群无动力.无芽胞.菌体呈球杆状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在人工培养时需新鲜血液才能生长.
BCG:卡介苗是由Calmette和Guerin二氏1908年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13年传230代后,得到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菌株,可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抗酸菌:指分枝杆菌属的细菌一般染色不易着色,一旦着色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称为抗酸菌.
索状因子:是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6,6双分子海藻糖,它能使结核菌融合生长成索条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有关,能作用于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及氧化-磷酸化作用,并能抑制白细胞游走,使激活的巨噬细胞聚集,刺激慢性肉芽肿形成.
麻风细胞: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该菌存在的细胞呈泡沫状.
MP:即肺炎支原体,引发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
GIT:即生长抑制试验,是将吸有型特异性的滤纸片置于接种有支原体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孵育出现同型血清抑制改型支原体生长现象.
MIT:即代谢抑制试验,是将支原体接种在含有抗血清的葡萄糖(酚红)培养基中,若抗体与支原体型一致,则抑制该支原体不能分解葡萄糖产酸,酚红不变色.
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
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胞质或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的团块结构,大小.数目不等,称为包涵体.
AST:即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分子
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通过噬菌体的感染而将一个细菌的基因片段转给另一个细菌的方式
K-B法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系
MIC:即最小抑菌浓度,在试管内或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BC:即最小杀菌浓度,指能杀灭99.9%以上测试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
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其作用是使血浆凝固,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耐甲氧西林,所有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菌群之一,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受损患者的感染菌
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
迁徙生长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够可用这些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去检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应.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培养,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葡萄球菌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葡萄球菌较远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
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菌的一端或两端出现与菌体颜色不同的颗粒
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变态反应.取5U PPD或OT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抗酸染色:只针对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疑似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经抗酸染色后以油镜观察即可作出初步鉴定.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而不易着色,在加温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经5%苯酚复红染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脱色作用(抗酸性)
厌氧菌:指一大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汹涌
泡沫肝: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注入腹腔,剖检可见各脏器肿胀,并有许多气泡尤以肝为甚,称为"泡沫肝"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us)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它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个质和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机体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和腐生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引起浅部真菌病
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一种类型的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繁殖
CPE:即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属溶细胞型感染,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会出现CPE,CPE可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增多.聚集团缩或融合,有的可形成包涵体,最后出现细胞溶解.脱落.死亡等
空斑形成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病毒数量的一种方法,将一定量适当稀释的待检病毒液接种于敏感的单层细胞中,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细胞上方覆盖一层融化尚未凝固的琼脂后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病毒的增殖使感染的单层细胞溶解脱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由一个病毒增殖所致,计数培养皿中空斑数可推算出该样品中病毒的数量,即pfu/ml表示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SARS-COV:SARS冠状病毒,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
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艾滋病
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椎体细胞)中增殖,形成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
朊粒(prion):蛋白质型感染颗粒的缩写,是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无核酸成分),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病原体.常见的动物TSE是羊瘙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而人TSE是库鲁病和克雅病(CJD)
PrPsc:即羊瘙痒朊蛋白,是从羊瘙痒病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内分离的一种蛋白
PrPc:即细胞朊蛋白,是正常人和动物神经细胞也能编码一种与PrPsc相似的前体分子
硫磺样颗粒: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分枝缠绕的小菌落
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al Protein 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成分,可与人IgG(IgG1. IgG2. 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Fab段的结合活性,具有抗吞噬作用.可用作协同凝集试验试剂.
抗链"O"试验:ASO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效价,作为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常用溶血抑制试验测此抗体.效价在1:500以上或逐步升高即有诊断参考价值.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血清中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可与肺炎链球菌的菌体多糖抗原(C物质)发生沉淀反应,它不是抗体,在炎症活动期(如风湿热病人)CRP含量增多.
ETEC: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儿童和旅行者腹泻.该菌能产生由质粒编码的肠毒素即ST和LT.
EIE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泻症状类似于志贺菌,主要侵入肠粘膜,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破坏上皮细胞.
EHEC: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可产生由噬菌体编码的两种毒素(SLT1和SLT2).如大肠埃希菌O157H7.
EaggEC: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不产生ST.LT,没有侵袭力,不能用O:H血清分型,可粘附于Hep2和Hela细胞的大肠埃希菌菌株.
EPEC: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是世界各地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嗜血杆菌:为一群无动力.无芽胞.菌体呈球杆状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在人工培养时需新鲜血液才能生长.
BCG:卡介苗是由Calmette和Guerin二氏1908年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13年传230代后,得到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菌株,可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抗酸菌:指分枝杆菌属的细菌一般染色不易着色,一旦着色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称为抗酸菌.
索状因子:是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6,6双分子海藻糖,它能使结核菌融合生长成索条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有关,能作用于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及氧化-磷酸化作用,并能抑制白细胞游走,使激活的巨噬细胞聚集,刺激慢性肉芽肿形成.
麻风细胞: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该菌存在的细胞呈泡沫状.
MP:即肺炎支原体,引发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
GIT:即生长抑制试验,是将吸有型特异性的滤纸片置于接种有支原体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孵育出现同型血清抑制改型支原体生长现象.
MIT:即代谢抑制试验,是将支原体接种在含有抗血清的葡萄糖(酚红)培养基中,若抗体与支原体型一致,则抑制该支原体不能分解葡萄糖产酸,酚红不变色.
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
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胞质或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的团块结构,大小.数目不等,称为包涵体.
AST:即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