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花灵世界吧 关注:6贴子:110
  • 7回复贴,共1
菌落: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所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分子
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通过噬菌体的感染而将一个细菌的基因片段转给另一个细菌的方式
K-B法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系
MIC:即最小抑菌浓度,在试管内或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BC:即最小杀菌浓度,指能杀灭99.9%以上测试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
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其作用是使血浆凝固,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耐甲氧西林,所有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菌群之一,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受损患者的感染菌
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
迁徙生长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够可用这些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去检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应.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培养,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葡萄球菌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葡萄球菌较远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
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菌的一端或两端出现与菌体颜色不同的颗粒
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变态反应.取5U PPD或OT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抗酸染色:只针对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疑似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经抗酸染色后以油镜观察即可作出初步鉴定.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而不易着色,在加温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经5%苯酚复红染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脱色作用(抗酸性)
厌氧菌:指一大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汹涌
泡沫肝: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注入腹腔,剖检可见各脏器肿胀,并有许多气泡尤以肝为甚,称为"泡沫肝"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us)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它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个质和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机体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和腐生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引起浅部真菌病
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一种类型的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繁殖
CPE:即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属溶细胞型感染,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会出现CPE,CPE可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增多.聚集团缩或融合,有的可形成包涵体,最后出现细胞溶解.脱落.死亡等
空斑形成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病毒数量的一种方法,将一定量适当稀释的待检病毒液接种于敏感的单层细胞中,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细胞上方覆盖一层融化尚未凝固的琼脂后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病毒的增殖使感染的单层细胞溶解脱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由一个病毒增殖所致,计数培养皿中空斑数可推算出该样品中病毒的数量,即pfu/ml表示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SARS-COV:SARS冠状病毒,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
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艾滋病
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椎体细胞)中增殖,形成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
朊粒(prion):蛋白质型感染颗粒的缩写,是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无核酸成分),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病原体.常见的动物TSE是羊瘙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而人TSE是库鲁病和克雅病(CJD)
PrPsc:即羊瘙痒朊蛋白,是从羊瘙痒病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内分离的一种蛋白
PrPc:即细胞朊蛋白,是正常人和动物神经细胞也能编码一种与PrPsc相似的前体分子
硫磺样颗粒: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分枝缠绕的小菌落
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al Protein 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成分,可与人IgG(IgG1. IgG2. 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Fab段的结合活性,具有抗吞噬作用.可用作协同凝集试验试剂.
抗链"O"试验:ASO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效价,作为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常用溶血抑制试验测此抗体.效价在1:500以上或逐步升高即有诊断参考价值.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血清中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可与肺炎链球菌的菌体多糖抗原(C物质)发生沉淀反应,它不是抗体,在炎症活动期(如风湿热病人)CRP含量增多.
ETEC: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儿童和旅行者腹泻.该菌能产生由质粒编码的肠毒素即ST和LT.
EIE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泻症状类似于志贺菌,主要侵入肠粘膜,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破坏上皮细胞.
EHEC: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可产生由噬菌体编码的两种毒素(SLT1和SLT2).如大肠埃希菌O157H7.
EaggEC: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不产生ST.LT,没有侵袭力,不能用O:H血清分型,可粘附于Hep2和Hela细胞的大肠埃希菌菌株.
EPEC: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是世界各地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嗜血杆菌:为一群无动力.无芽胞.菌体呈球杆状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在人工培养时需新鲜血液才能生长.
BCG:卡介苗是由Calmette和Guerin二氏1908年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13年传230代后,得到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菌株,可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抗酸菌:指分枝杆菌属的细菌一般染色不易着色,一旦着色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称为抗酸菌.
索状因子:是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6,6双分子海藻糖,它能使结核菌融合生长成索条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有关,能作用于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及氧化-磷酸化作用,并能抑制白细胞游走,使激活的巨噬细胞聚集,刺激慢性肉芽肿形成.
麻风细胞: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该菌存在的细胞呈泡沫状.
MP:即肺炎支原体,引发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
GIT:即生长抑制试验,是将吸有型特异性的滤纸片置于接种有支原体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孵育出现同型血清抑制改型支原体生长现象.
MIT:即代谢抑制试验,是将支原体接种在含有抗血清的葡萄糖(酚红)培养基中,若抗体与支原体型一致,则抑制该支原体不能分解葡萄糖产酸,酚红不变色.
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
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胞质或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的团块结构,大小.数目不等,称为包涵体.
AST:即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


1楼2014-01-04 23:42回复
    临床微生物检查的思路与原则
    ①确保分析前质量②全面了解集体正常菌群③保证检验质量④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⑤加强与临床关心
    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细胞(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核细胞(真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细胞壁外部特殊结构
    荚膜和粘液层: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抗原性鉴定细菌;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与致病有关,性菌毛—与遗传有关;鞭毛: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抗原性鉴定细菌;芽孢: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可发芽成繁殖体,有致病性,鉴别细菌,灭菌的效果指标
    培养基的种类与选择
    种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特殊培养基 选择:血平板(各类细菌生长);巧克力血平板(含X.V因子疑有嗜血杆菌,奈瑟菌等标本);中国蓝或伊红亚甲蓝平板(弱选择培养基鉴别菌种);麦康凯平板(中等强度培养基;SS琼脂(较强抑菌力,用于志贺和沙门菌细菌分离);碱性或TCBS琼脂(分离霍乱弧菌);血液增菌培养基(血液,骨髓分离病原菌);营养肉汤(各类细菌增菌)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斜面接种法,液体接种法,倾注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涂布接种法;需氧培养法,厌氧培养法,微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CO2培养箱,浊缸法,化学法)
    K-B法原理,方法,临床意义
    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上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关系.方法:配制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用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涂布平板3次,每次60度,保证平板接种菌均匀分布,贴药取纸片,35℃,18-24h观察结果,查表判断敏感与耐药程度.意义:体外测试抗菌药物敏感程度的试验
    A.B群链球菌鉴定试验
    β溶血性链球菌1.杆菌肽敏感试验(+)—A群链球菌(有别于其他PYR阳性球菌);2.CAMP试验(+)—B群链球菌(无乳链) 非β溶血性链球菌1.葡糖发酵,胆汁溶菌,Optochin敏感试验(+)—肺炎链球菌;2.胆汁七叶苷(+)—D群链球菌(牛链球菌)
    淋病患者细菌学检查
    标本采集:无菌塑料棒涤纶拭子伸入阴道后宫隆或宫颈内25px处停留10-15秒时间,蘸取阴道和宫颈分泌物.采集尿道分泌物时,应弃去前段脓性分泌物,后段作为标本.直肠肛拭标本应废弃第一根污染棉签,用第二根棉签蘸取分泌物.新生儿结膜炎采取眼结膜表面分泌物.标本直接检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革兰阴性双球菌进行抗原检测.分离培养:接种于MTM.ML.或NYC,置于5%CO2环境下35~37℃孵育,每隔24h观察.鉴定:发现有1~50px.灰褐色.光滑.半透明.稍扁的菌落,涂片革兰染色见阴性双球菌类阴性,可确定为淋病奈瑟菌.
    大肠.志贺.沙门强(SSA)弱(中国蓝)选择培养基指示剂KIA生长现象
    1.大肠埃希菌:SSA(指示剂为中性红):大而浑浊的粉红色菌落;中国蓝(指示剂为玫瑰红):蓝色菌落(分解乳糖);KIA(指示剂为酚红):黄/黄2.志贺:SSA:无色菌落;中国蓝:淡粉红色菌落(不分解乳糖);KIA:红/黄3.沙门:SSA:中心黑色菌落;中国蓝:淡粉红色菌落(不分解乳糖);KIA:红/黑/黄
    大肠.沙门.志贺的试验结果
    大肠:KIA:AA++;MIU:++-;IMVC:++--;沙门:KIA:KA++;MIU:+--;IMVC:-+--;志贺:KIA:KA++;MIU:---;IMVC:-+--;
    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特点,鉴定依据
    特点:1.极单鞭毛2.氧化利用葡萄糖3.最适温度25℃4.蓝绿色水渗性绿脓素,黄绿色青毒素5.有金属光泽,有生姜气味,灰绿色菌落,并形成透明溶血环6.MAC微小无光泽菌落7.氧化酶试验阳性,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产生氮气8.抵抗力较其他无芽孢菌强,易产生多重耐药 依据:最基本鉴定(初步鉴定) 1.形态 革兰阴性 直或微弯,散在排列2.普通琼脂平板上产生特殊生姜味,绿脓色素;最后鉴定:鞭毛(1-3根);动力+;O/F:O/-;氧化酶+;绿脓素+/—;42℃生长+
    结核痰标本如何采集.检验
    取来自病人的肺部痰,最好收集清晨第一口痰.标本直接检查:1.涂厚片进行齐-尼抗酸染色或荧光染色(报告"找到抗酸杆菌"或"未找到抗酸杆菌")2.抗体检测:测患者血清中抗PPDIgG,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分析,硬结.红肿直径0.5-37.5px 阳性,> 37.5px 强阳性,<12.5px 阴性,但阴性不表明无结核


    2楼2014-01-04 23:43
    回复
      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心:分阶段的单负链RNA;核蛋白(NP);RNA多聚酶.基质蛋白(M蛋白):型特异性;包膜:刺突包括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流感病毒复制过程
      病毒侵入;遗传物质释放;病毒复制与蛋白合成;病毒装配;出芽
      为什么流感病毒易变异?易流行?
      因为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每个节段均为独立的基因组,使基因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病毒变异.流感病毒的HA和NA的Ag性易变异,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
      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申请;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检验中的质量保证:人员;试剂;培养基;设备;检验过程.检验后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标本的处置
      微生物学检验原则?
      保持检验过程的阶段性.快速性和连续性;根据诊断目的决定鉴定的水平;了解检验对象的背景;重视样品的采集和送检;必须用纯培养物鉴定(选择单个菌落);鉴定试验的选择.
      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
      标本的采集:留取患者的粪便标本;检验程序:将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分别接种在SSA和麦康凯或中国蓝培养基上,37℃,18-24h,致病菌不分解乳糖,不产酸,所以菌落呈无色透明状,因此选取培养基上小而透明的菌落进行革兰染色.接种克氏双糖铁.进行氧化酶试验.若革兰染色阴性且氧化酶试验阴性的,进一步选择肠杆菌科的生化发酵管37℃18-24h;若格兰染色阴性且氧化酶试验阳性的,选择非发酵菌的生化鉴定试验.与此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生化结果初步鉴定细菌.进一步进行血清型试验.报告结果:培养出XXX细菌,对XX敏感,对XX耐药.


      5楼2014-01-04 23:44
      回复
        22.常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哪些?简述其致病性。
        (1)钩端螺旋体 ①致病因素为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②猪、鼠是重要传染源;③钩体随尿排出;④经皮肤粘膜侵入机体;⑤孕妇可经过胎盘传染;⑥引起钩端螺旋体病。(2)梅毒螺旋体 ①致病因素不清,可能与其粘附作用、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②人是唯一传染源,病后不能获得有效的免疫力;③经性接触、胎盘、产道传播;④引起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3)伯氏疏螺旋体 ①致病因素尚不清楚。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致病作用,能粘附并侵入某些组织细胞;②以鼠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为储存宿主,以蜱为传播媒介;③引起莱姆病。
        23.如何对疑似钩体病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l)发病一周内取血,二周后取尿,有脑膜刺激征者取脑脊液。标本经差速离心集菌后暗视野检查或用 Fontana镀银法染色镜检。也可用 Korthof培养基培养鉴定或采用动物实验分离钩端螺旋体,后者是敏感方法,动物实验常用幼龄豚鼠或地鼠。(2)血清学试验 取病人早、晚期双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及其含量。
        24.HBV的传播途径与防治?
        传播途径:血液及血制品等传播、母婴传播、及接触传播。防治:严格筛选献血人员;避免医院感染;接种乙肝疫苗;人工被动免疫:主要是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
        25.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
        ELISA;RT-PCR;直接荧光染色法(DFA);免疫荧光染色;单克隆抗体。
        26.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心:分阶段的单负链RNA;核蛋白(NP);RNA多聚酶。基质蛋白(M蛋白):型特异性;包膜:刺突包括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27.流感病毒复制过程
        病毒侵入;遗传物质释放;病毒复制与蛋白合成;病毒装配;出芽
        28.为什么流感病毒易变异?易流行?
        因为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每个节段均为独立的基因组,使基因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病毒变异。流感病毒的HA和NA的Ag性易变异,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
        29.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申请;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检验中的质量保证:人员;试剂;培养基;设备;检验过程。检验后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标本的处置
        30.微生物学检验原则?
        保持检验过程的阶段性、快速性和连续性;根据诊断目的决定鉴定的水平;了解检验对象的背景;重视样品的采集和送检;必须用纯培养物鉴定(选择单个菌落);鉴定试验的选择。
        副溶血弧菌嗜盐性
        厌氧菌分离率最高:脆弱类杆菌
        螺旋体染色:Fontana镀银染色
        梅毒螺旋体镜检阳性率最高:I期
        鲍特菌(百日咳)用鲍金培养基
        幽门螺杆菌:哥伦比亚培养基
        29.如何进行结核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1) 标本采集:清晨第一口痰,清晨一次全部尿量或24h尿沉淀,10~15ml送检,口服抽取胃液或胃液无菌瓶送检。
        (2) 标本直接检查:①直接涂片检查:涂厚片,抗酸染色(呈红色),油镜检查,报告“找到抗酸杆菌”或“未找到抗酸杆菌”。②核酸检测:PCR法③抗原检测:ELISA—外分泌特异性Ag。④Ab检测:ELISA—抗PPDIgG(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3) 分离培养与鉴定:①培养:接种于罗琴培养基,培养基中所含的孔雀绿或青霉素可抑制杂菌生长。37℃,5%~10%CO2培养3~4w,出现生长缓慢,干燥,呈颗粒状(菜花样)灰白色菌落,抗酸染色为阳性,则多数是结核分枝杆菌。②鉴定试验:噬菌体鉴定法(phaB),PCR反向膜探针杂交ELISA法,DNA探针、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HPLC测分支菌酸。
        (4) 药敏试验
        (5) 免疫学诊断
        30.结核菌素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结核菌素试验包括针对旧结核菌素(OT)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两种菌体蛋白。
        原理:将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后,如受试已感染结核杆菌,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结核杆菌则无反应。
        结果分析:红肿硬结<5mm—阴性—无结核感染或原发感染早期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AIDS)
        5mm~15mm—阳性—曾感染过结核,但不表示正患结核,有免疫力
        >15mm—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
        应用:①诊断婴幼儿结核病②测定接种卡介苗(BCG)后效果③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做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31.梅毒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⑴检查梅毒螺旋体:①初期检查取下疳分泌物,二期梅毒取梅毒疹,病灶渗出物或淋巴结穿刺液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或直接涂片作暗视野检查。②动物接种分离螺旋体。
        ⑵血清学试验:①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国内常用VDRL,USR,RPR方法检测。此类试验以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Ab)。某些病毒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孕妇等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分析结果时应注意。
        ②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采用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等。
        32.梅毒抗体检测试验有哪些?(过筛试验、确认试验)
        ⑴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过筛试验):VDRL、RPR、USR
        ⑵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确认试验):①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②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双染色试验(FTA-ABS-DS)③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血凝检测(MHA-TP)④ELISA(首选方法)⑤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⑥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⑦免疫印迹试验(IBT)
        另外对先天梅毒很难诊断,可用RPR半定量试验每月检测1次,连续6个月,检测反应素效价。


        7楼2014-01-04 23:45
        回复
          23.空斑形成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病毒数量的一种方法,将一定量适当稀释的待检病毒液接种于敏感的单层细胞中,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细胞上方覆盖一层融化尚未凝固的琼脂后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病毒的增殖使感染的单层细胞溶解脱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由一个病毒增殖所致,计数培养皿中空斑数可推算出该样品中病毒的数量。
          24.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该病毒引起犬、猫和多种野生动物自然感染,通过动物咬伤、抓伤、密切接触等形式在动物间和动物一人之间传播导致狂犬病。
          25.抗链“O”试验:ASO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效价,作为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常用溶血抑制试验测此抗体。效价在1:500以上或逐步升高即有诊断参考价值。
          26.抗酸菌:指分枝杆菌属的细菌一般染色不易着色,一旦着色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称为抗酸菌。
          27.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激活血液中溶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溶纤维蛋白酶,使之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28.硫磺样颗粒: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放线菌产生的黄色小颗粒菌落。
          29.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
          30.MIU:动力、吲哚及脲酶复合试验,培养基为含尿素,蛋白胨成分的半固体培养基,指示剂为酚红。具有色氨酸酶的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加入吲哚试剂后,培养基上层吲哚试剂会变红;具有脲酶的细菌能分解尿素产氨,使整个培养基变碱呈红色;有动力的细菌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3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耐甲氧西林、所有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青霉素抑制剂抗生素的葡萄球菌。
          32.MRS: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它是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耐甲氧西林、所有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耐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葡萄球菌。
          33.MIC:即最小抑菌浓度,在试管内或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4.MBC:即最小杀菌浓度,指能杀灭99.9%以上测试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
          35.麻风细胞: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该菌存在的细胞呈泡沫状。
          36.MP:即肺炎支原体,引发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
          37.MIT:即代谢抑制试验,是将支原体接种在含有抗血清的葡萄糖(酚红)培养基中,若抗体与支原体型一致,则抑制该支原体不能分解葡萄糖产酸,酚红不变色。
          38.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椎体细胞)中增殖,形成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
          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菌群之一,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受损患者的感染菌
          40.O/F试验:氧化—发酵试验,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氧化型细菌在无氧环境中不能分解葡萄糖。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为发酵型。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的鉴别,也可用葡萄球菌与微球菌间的鉴别。
          41.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变态反应。
          42.Op试验:取5U PPD或OT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43.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44.PrPsc:即羊瘙痒朊蛋白,是从羊瘙痒病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内分离的一种蛋白。
          45.PrPc:即细胞朊蛋白,是正常人和动物神经细胞也能编码一种与PrPsc相似的前体分子。
          46.泡沫肝: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注入腹腔,剖检可见各脏器肿胀,并有许多气泡尤以肝为甚,称为“泡沫肝”
          47.迁徙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便面,称为~
          48.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机体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和腐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
          49.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或朊蛋白,是一种由正常的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50.SARS-COV:SARS冠状病毒,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


          9楼2014-01-04 23:48
          回复
            51.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5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al Protein 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成分,可与人IgG(IgG1、 IgG2、 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Fab段的结合活性,具有抗吞噬作用。可用作协同凝集试验试剂。
            53.嗜血杆菌:为一群无动力、无芽胞、菌体呈球杆状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在人工培养时需新鲜血液才能生长。
            54.索状因子:是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6,6双分子海藻糖,它能使结核菌融合生长成索条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有关,能作用于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及氧化-磷酸化作用,并能抑制白细胞游走,使激活的巨噬细胞聚集,刺激慢性肉芽肿形成。
            55.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可见到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而远离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这种现象称为~
            56.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57.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其作用是使血浆凝固,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
            58.汹涌发酵:产气家摸索均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与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散成蜂窝状,气势汹涌,称为~
            59.医院感染(NI):又称医疗机构机关感染,指在医院机构中获得的感染。
            60.吲哚(靛基质)试验: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当加入吲哚(对位二甲氨基苯甲醛)后则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61.异染颗粒: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用Neisser或Albert染色颜色与菌体不同的颗粒。
            62.厌氧菌: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
            63.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寄生虫在真核细胞内,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64.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的菌体耐热多糖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性,故可用这些X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去检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
            65.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以通过一般的除菌滤器,是目前所知能独立生活,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66.真菌: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67.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分子
            68.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69.转导:通过噬菌体的感染而将一个细菌的基因片段转给另一个细菌的方式


            10楼2014-01-04 23:48
            回复
              ======================封封封封封封封=====================


              11楼2014-01-04 23:49
              回复
                sir呢去美国哦哦下雨啦都去业绩9比如我摸飞起我啦考虑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3-22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