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海吧 关注:305贴子:6,891
  • 4回复贴,共1

屡被忽略的桃山后期名将——立花宗茂 九条宇长 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距岩屋陷落、高桥绍运死后不过一日,大友家在九州的另一处据点宝满亦告陷落,守将——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高桥统增亦被岛津家擒获。到了这时,连丰臣秀吉和大友宗麟都已经彻底对筑前的局势失去信心,认为离立花城的陷落也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在黑田如水之类的一班所谓的“有识之士”对当初高桥绍运不听指挥,选择放弃坚城而采取以小城阻击岛津部队的方针的不断抨击下,丰臣、大友家内普遍流行着一种高桥绍运“恃勇误国”的言论;因为,绍运的战死,直接将九州的最终归属这样的重任,交给了立花宗茂,仅有二十岁的他真能做到吗? 



1楼2005-07-31 23:35回复
      
     
      

    [三]成为武士之路 

    那是立花道雪初次遇到弥七郎的时候。 

    “真是天生的将器。”道雪对左右说道。 

    弥七郎刚刚打猎回来,今天运气不好,一只野物都没捞着。正在这个容易发怒的时候,路边的一支野狗对弥七郎“噢”“噢”的吠了几声。弥七郎拔出大刀,径直往野狗跑去…… 

    “停!”道雪喝道,“刀是用来杀敌的!”① 

    若宫爷立花道雪,是大友家在筑州方面的总司令、威名远扬东海地区的名将。年事已高的他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忠于主家大友家的他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嘱托的继承人才而费尽了心思。他原本有意于本家家老----武艺高强的荐野增时,可增时并没有继承立花家的意思,转而推荐了在筑州小有贤名的高桥弥七郎。 

    经过与左右的一番权衡,又考虑到吉弘(高桥)家与立花家世代交好的关系,道雪决定把眼光放在弥七郎身上,将弥七郎接来同住了一个月。不久,他发现弥七郎虽然聪明,力气也很大,但是似乎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武士;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资质在当时的大友家已是找不出几个的,道雪决定收他为养子,再找人对他进行武士气质和用兵道理的培养。 

    弥七郎的师傅是立花四天王②之首的由布惟信,一个刚勇豪迈,对立花家狗一般忠诚的人。 

    惟信的教育方法与镇信不同,他教育弥七郎的手段很严酷,弥七郎稍有小错就少不了一顿呵斥。因为这样,弥七郎对他的印象很不好,直到惟信去世为止,弥七郎都对他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就好比有一次,惟信与弥七郎进入深山打猎。在晚上归来的时候,惟信为了锻炼弥七郎的意志和胆量,让弥七郎与自己分开,从另外一条崎岖的小路归城。 

    弥七郎很害怕,没走多远就停在了路上,手里紧紧地握住了大刀,一步也不肯向前了。 

    偷偷尾随着弥七郎的惟信看到了这一景象,他在远处大喊:“如果连黑夜和野兽都征服不了的人,他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武士的!” 

    弥七郎听到了这句话,受到心里自尊心的影响,总算战战兢兢的走回了居城。 

    惟信的教育方法可能过于严酷,不过看起来还是相当有成效的。后年弥七郎到朝鲜出阵的时候,就敢当着明军和朝军的面生火进食。 

    家中的首席家老小野和泉对弥七郎的这一行为很不能理解,询问弥七郎这么做的根由究竟是什么。弥七郎笑着回答道:“只有在战场上还能从容不迫的进食的人,才是真正的武士……昔日小田原合战之时,上杉谦信公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 

    在十五岁那年(即天正九年,公元一五八一年)八月,弥七郎元服成为武士,改名立花统虎③,还与立花道雪十三岁的女儿闫千代结为夫妇。 

    但是,对他而言,心头最大的喜悦不是这些,而是终于摆脱了那严酷的惟信师傅。 

    ① 这是小说《乱离之风》(泷口康彦)中的一个场景。 

    ②立花四天王,指的是由布雪下惟信,十时摄津连贞,安东纪伊家忠和高野大膳亮四人。 

    ③立花宗茂的曾用名很多,据《柳河藩志》记载,有千熊丸、弥七郎、统虎、镇虎、宗虎、宗茂、正成、亲成、尚政、俊正、经正、信正、立斋、左近将监等。下文为了行文简便,一律统称立花宗茂。


    4楼2005-07-31 23:36
    回复
      [五]生父高桥绍运之于宗茂 

      由于绍运常年或征战在外,或忙于政事的缘故,对待宗茂自然没有常人父子间的那种关怀;在发现宗茂的将器之后,对他的管教更是愈加严厉。年青的宗茂并不能理解绍运的一番苦心,青少年常有的逆反心理使得史书留下了:“绍运死后,左近将监每不思悲痛…左近将监亦常与人言:‘岩屋之坏,惟吉田右京之殉国最令吾深记。’”③ 

      虽然严厉,但是绍运对宗茂确实狠下了番苦心,具体的表现在: 

      一、立花家的继承问题 

      道雪去世后,立花家中的首席家老小野和泉④并不赞成以宗茂为立花家当主,转而拥带道雪遗孤立花闫千代为主。高桥绍运听到此消息后,以从此不与立花家合作为由,反抗小野的这一做法;他还利用自己是大友宗麟亲信加外甥的关系,让立花家的主家大友家也开始干涉起立花家的领主继承问题。 

      里外无援、仅凭着对待道雪的一腔忠诚和自己的战功说话的小野和泉抵挡不住,只好放弃了拥立闫千代的想法。 

      二、立花家今后的从属问题 

      在天正十三年立花道雪去世之后,似乎预见到今后局势的大友宗麟单身上洛,与当时已是天下人的丰臣家确立了主从关系。高桥绍运随即派出无数使者带着大量礼物至秀吉府中,加强了与丰臣家的联系;对立花道雪武名素有耳闻的秀吉对绍运的做法表示嘉许,在将大友家封为从属大名的同时,还将高桥绍运、立花宗茂的名字列在丰臣家的御家人中,确立了与高桥家、立花家的直属关系。 

      绍运此举收效很大:在丰臣秀吉统一九州后,立花家便成为了九州最早的两个由主家独立出来的大名(另一个是锅岛)之一。由于高桥家家臣在岩屋合战中死亡殆尽的缘故,高桥绍运的次子----高桥统增在后来才得到了三池的三万石领地,也算是个从主家独立出来的大名。 

      三、以自己的性命在岩屋城阻击了岛津家⑤ 

      此举不但造成了岛津家的重大伤亡,对不败的岛津家神话进行了有力的挑战,亦给立花宗茂、高桥统增争取到了充分的备战时间和在丰臣家的功劳。 

      绍运本来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造成立花宝满二城因准备充足而使岛津家无从下手,在战略上亦成倚角之势,不易攻取。可从事实看来,他一来没有想到坚城宝满仅在自己死后的一天便开城投降,亦没想到立花宗茂有如此过人的军事才能。 

      可惜的是,绍运的种种苦心,不但为丰臣家的某些人误会,还为自己的儿子宗茂所误会,真不知道在泉下的他会有何感慨!

      ① 据《高桥记.绍运记》记载 

      吉田右京 1563——1586 立花家家臣,立花宗茂小时候的玩伴,前文亦有所提及。岩屋合战时本在立花城,但组织了赶赴岩屋城的志愿军,与荻尾父子一起守备二重橹,战死。后来立花宗茂在回忆起岩屋合战之时说道:“这个不畏艰险,有着超乎常人的义理的人,就是与我幼年相嬉的吉田右京。”不由泪下。 

      ④小野和泉(小野镇幸) 1546(?)——1609 立花家家老,与家中的由布惟信并称立花家双壁的智勇兼备的名将,丰臣秀吉称之为“日本七枪之一”。立花家改易后以四千七十九石的俸禄改仕加藤家,面对成为浪人的立花宗茂,仍然不断的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小野和泉本是位独立出来可以成为几万石大名的九州名将,因为被道雪的恩义所感,志愿为立花家效力一生。之所以在道雪死后开始拥护道雪的遗孤闫千代,是因为他服的是道雪,而不是绍运或者大友家别的什么人…后来在大友家和高桥绍运的干涉下,被迫放弃。 

      这个问题的过程在旧文《被秀吉称作“乱世之华”的悲情义将——高桥主膳入道绍运》有过较为详细的交代,在此也不再多言。 
       


      6楼2005-07-31 23:38
      回复
        [六] “刚勇镇西一,忠义镇西一”的拔群武士 

        就在岛津家拿下岩屋城后的一天(天正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筑前宝满城亦开城投降——宗茂的胞弟,只有十五岁的高桥统增也被软禁在肥后的鹰尾地方。 

        因为处理筑紫士兵的缘由,岛津家在八月一日才开始准备进攻大友家在筑前最后的据点立花城。可是这时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筑紫广门的居城---筑前要地胜尾城已被立花宗茂袭取。 

        当时在筑前领兵的岛津忠长听闻此讯后险些乱了分寸,因为若是胜尾被断的话,自己的两万大军便成了孤悬海外的一只孤军,若丰臣家军队真的登陆成功的话则难逃覆灭的命运。于是,他回军胜尾,旋即进行总攻击;守城的立花军约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虽由宗茂亲自领军,但终究不是岛津大军的对手,被迫于八月四日放弃胜尾。 

        按照常理,立花军这下该退守本城了,可是宗茂并没有这么做:他一路急行军到了岛津筑前腹地的高鸟居城进行攻打,可在守城的筑后豪族星野兄弟的坚持抗战下,第一次攻打遭到了失败。 

        很快的,岛津家的大军也已朝高鸟居城赶来,意图一战歼灭立花军主力。宗茂知道硬拼必不是对手,利用自己熟悉筑前地形的特利,抄小路绕到了岛津军的背后,再次奇袭下了岛津方的城池…… 

        就这么追追打打了十数日,直到八月十四日岛津家在筑州方面的总大将岛津义弘下达了:“时局日紧,切莫再延误对立花的攻击”为止,岛津家的两万大军才将立花城包围,宗茂也率着游击队返回了立花城内固守。 

        由于局势紧张,在包围立花的第二天(即八月十五日),岛津家便开始了对立花城的第一轮进攻,在城中堆积的大量火器和宗茂的奋战下,岛津家这次进攻并没有成功,但也成功的摧毁了立花城的第一层城墙。 

        在见识到了岛津家强大的战斗力后,宗茂知道硬拼下去自己必然支持不住,只有再挫动岛津军的势头才是将战争坚持下去的方法。于是,他采纳了家老内田壹岐之计,假称投降,趁机奇袭岛津的营部;不但取得了斩首一百余级的战绩,还令岛津军的锐气受到挫动,一时间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攻城战。 

        除此之外,据《丰前觉书》记载,立花宗茂还成功的偷袭了正在割稻的原田种实部(两千余人),并取得了斩首七百余级的辉煌战果。 

        宗茂的努力很快便见到了成效,丰臣家的神田正元部三千人于八月十八日在筑前登陆,紧接着小早川隆景,毛利辉元等人的大部队也相继赶到;筑州的局势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胜利的天平彻底的倒向了丰臣方。 

        八月二十日,本已因为后方城池遭到毛利攻击而无心恋战的秋月种长部八千余人再次遭到立花宗茂的奇袭,伤亡四百余人;备感羞辱的种长索性带着所部退回了本领。 

        秋月的退却,加上小早川隆景大军一万余人欲强攻胜尾,包围歼灭岛津军的计划为岛津义弘识破,岛津军被迫在八月二十四日①的清晨趁着大雾撤消了对立花城的包围,回军与小早川队决战。 

        等到立花宗茂的斥侯发现岛津军撤退之时,岛津军早已退出二十余里,早已追不上了。可宗茂仍领军下城,亲自侦察了岛津的行军路线和行营布阵,在一番观察后,他发现筑前岛津军有与筑后岛津军合流的企图,急忙派人通知欲截击岛津军的小早川隆景军。 

        宗茂还是迟了一步,等消息传到小早川隆景本阵之时,小早川隆景已被岛津义弘和岛津忠长的联军击败,被迫放弃了先前合围歼灭岛津忠长军的计划。 

        隆景虽败,可是这个年轻人尖锐的洞察力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以至在后年的碧蹄馆之战,隆景准备与强大的明军一战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立花宗茂。 

        立花城的防守并不是宗茂九州征伐战中唯一的功绩,他随后还强攻拿下了岛津在筑前的重要据点---高鸟居城②,与毛利诸军一起打下了秋月家在筑前、丰前的几个城池,一时间风头无两,年轻人稍有成就便容易自满的毛病在宗茂身上又很快的体现了出来;若不是之后在丹生岛合战中败的一败涂地的话,他的成就可能也就仅限于此了。 
        


        7楼2005-07-31 23:38
        回复

          事情是这样的: 

          岛津家本已控制了大半个丰后,可由于大友家对此地四百多年的控制,丰后各地的反抗仍然不断;见到此景,岛津家丰州方面军的总大将岛津家久欲以擒获大友宗麟的方法来打消各地的抵抗,于是他领军两万余人包围了当时大友宗麟的居城——丹生岛城。 

          大友宗麟见到城下的岛津大军后显得万分惊慌,连忙派出使者向丰臣请援,还命令手下的将领日夜巡视,以防止岛津军的突然袭击。 

          毛利军接到使者的报告后,马上派出了以立花宗茂和末次元康的联军四千人为先锋,吉川广家的一万人随后接应的大部队来援。这个消息很快便为岛津家久所得,他马上改变作战方针,决定只留下两千余人佯装攻城,自己则在必经之路上设伏,争取歼灭宗茂和元康的这支部队。 

          果然不出家久所料,宗茂和元康真的一头钻进了自己扎下的口袋里;两人的兵力本来就不占优势(四千对一万八千),面对的又是岛津家的第一名将岛津家久,一时间陷入了苦战之中。立花家自宗茂以下,战死、受重伤的家臣很多,但宗茂这时尚能保持较为清醒的头脑,体现出了作为一个名将的风采——他首先与末次元康取得联系,紧接着命令十时传右卫门③为首的立花家武勇之士组成敢死队,集中的往丹生岛方向突进,做出一副与大友军合流的姿态,使得岛津军加强了对丹生岛方向的防守(丰前方向的防守因此也削弱);趁着机会,与末次元康率着主力往薄弱的丰前方向进击,终于突围而走。 

          早先冲入岛津阵中的十时传右卫门得到宗茂突围成功的消息后,也从乱军中杀出,终于杀出了重围,此举充分展现了立花家武士的武勇,在《柳河藩志》中也花了重笔大吹特吹。 

          宗茂虽然突围成功,但他也付出了阵亡一千余名士兵的惨痛代价,他本人也在乱军中亲眼见到了岛津军的勇猛,从此下定了训练一支有战斗力的立花新军的决心。 

          天正十五年四月,在看见毛利大军久战无功后,丰臣秀吉终于按耐不住,下达了全国动员令——调配二十万大军,两万多匹军马进行九州征伐战。 

          秀吉的第一个大本营是筑前的高鸟居城(即之前为宗茂打下的那个),他对宗茂之前的奋战很满意,一到驻地便叫宗茂来见自己。 

          宗茂与秀吉第一次相见的具体情形、具体对话如何已经无从考察,但看得出来,秀吉对这个能言善辩的年轻人相当欣赏,具体表现为: 

          一、给予军权 

           在与秀吉见面后不久,宗茂便得到了所谓的“总督筑前军势④”的极高荣誉;权不论这一权利是否属实有效,单单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鼎鼎大名的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等丰家政权核心人物之前,便是个够常人吹一辈子的话题了。 

          二、赐姓丰臣 

           立花宗茂真正被赐姓丰臣是晚些时候的事,但根据《聚乐第普请名状》⑤中的记载可以看出,他是最早受姓丰臣的将领之一,亦是丰臣秀吉列为谱代众的诸将之一。 

          三、加官进爵 

          立花宗茂随即被封为侍从,本因叙从四位下,但宗茂以家臣之位不能逾越主君(大友义统此时官拜左卫门督),改叙为正五位下。

          宗茂也为秀吉的魅力所折服,逐渐成为桃山时期丰臣政权的主要将领,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更改自己亲丰臣政权的立场。

          在敌我兵力相差十倍的情况下,岛津家终于抵挡不住,投降了丰臣家,九州征伐也终告结束。宗茂在战争的后期显得并不活跃,唯一的一次出阵是在肥后的鹰尾,与龙造寺、锅岛的大军一起将关押在那里胞弟高桥统增营救了出来。 

          九州既定,丰臣家自然也不会忘记那些在九州征伐的部下们。立花宗茂、锅岛直茂两人就或因战功卓越、或因威望卓著的缘故,成为九州第一对从主家独立出来的大名——宗茂的领地是筑后的山门、下妻、三潴三郡的十二万九千石领地⑥,居城在道雪和绍运为之奋战多年的柳河城。 

          在此之后,立花家更多得扮演着镇压九州国人众起义先锋官的角色,尤其是在肥后的战场上,宗茂更创下了一天之内进行了大小十三次战斗、攻克七砦、讨杀两千余人的九州平定国人纪录 ⑦ 。 
          


          8楼2005-07-31 2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