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海吧 关注:305贴子:6,891
  • 9回复贴,共1

四国之能者——长宗我部氏的兴衰 立花清司 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长宗我部氏的起源诸说 

      总体来说,长宗我部氏源自上古的归化人中自称秦始皇子孙的一支是通行的说法,但是各种资料在细微处却存在着不同之处。 

    太田亮在《姓氏家系大辞典》中提出长宗我部氏是苏我氏的部曲——宗我部氏的后裔,由于居住在土佐国的长冈郡内,所以称为长宗我部。这一说法也为海音寺潮五郎在其名作《武将列传》中《长宗我部元亲》中所吸收,海音寺将其与长宗我部氏的“秦氏说”糅合在一起,海音寺观点的大体内容是:上古的大族苏我氏与在文化上具有特殊才干的秦氏关系密切,秦氏也得赖苏我氏的庇护和支配而发展,后来秦河胜的子孙成为了苏我氏在土佐地方的首领,居住在长冈的一支就以长宗我部为苗字,而居住在香美郡的一支则以香宗我部为苗字。 

    要说到长宗我部氏的“秦氏说”就必须先简略说明一下秦氏,秦氏是所谓秦始皇的子孙弓月君远渡日本流传下的一支,是日本古代所谓“归化人”中最有力的氏族,其分布以畿内为中心,东至关东常陆、下野,西至北九州的筑紫一带,遍布各处,一族繁衍发展很是繁荣。《三代实录》中“元庆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条中记载,秦宿弥永原等男女十九人被赐予惟宗做为姓氏,永原等自称是秦始皇十二氏孙功满王和其子融通王的后代。《史料集览》中的《长宗我部谱》中提出长曾我部氏的始祖最早是在伊势桑名登陆日本,在桑名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迁移至土佐国本山乡。 

    一般日本史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秦始皇的十二世孙功满王和其子融通王在仲哀朝、应神朝之时归化,普洞王在仁德天皇之时受赐波多姓,至推古天皇之时秦河胜受领山城国葛野郡,其后河胜的后裔移居至信浓国更级郡小谷乡,当地的稻荷山治田神社就是这支秦氏祭祀之处,就这样一直以更级郡小谷乡为本处定居繁衍直至平安末年。其后秦能俊在承久之乱时举族迁往了土佐国长冈郡宗部乡。宗部乡位于物部川和国分川的下游的香长平野,自古就是土佐国的先进地带,古代的国府也设立在此。其西南面的江村乡,东南面的筱原乡、大曾乡也是天然的富庶之地,这样的自然条件对于宗我部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南海通记》中记载,能俊在迁移至宗部乡后即以曾我部为姓,治承四年(1180),源希义在土佐举兵呼应源赖朝,宗我部氏跟从着香美郡的豪族夜须行宗响应希义。——希义是赖朝之弟,在平治之乱之后被流放至土佐国介良庄。最后希义受到平家的攻击而败死。 

    虽然诸说纷纭,而且多有抵牾,但是可以肯定是长宗我部氏是在镰仓时代之际由信浓迁移至土佐而成为当地的地头豪族的。 

    土佐国的宗我部氏共有两支:一支就是本文的主角长宗我部氏,另一支则是香宗我部氏。两支虽然都以宗我部为苗字但是,两支源出却是截然不同。香宗我部氏的氏源是清和源氏义光流一条氏流,义光的三代孙、甲斐武田氏的始祖武田信义之子次郎忠赖以一条为苗字,忠赖之子秋通则又改苗字为中原。其后因为勋功受任香美郡宗我部乡和深渊乡的地头,于建久四年(1193)从甲斐迁移过来,遂以香美郡香宗城为主城,定居土佐。后改苗字为宗我部,又为了区分长冈郡的那支宗我部氏而改称香宗我部氏,而其家纹却一直沿用了象征着武田一族的割菱



1楼2005-07-31 23:40回复
     

    三.灭门与重兴——兼序的惨剧与千王丸的幸运

    根据《长元物语》的记载,在文龟永正这段时间之内,“土佐国七郡共有大名七人,御所一人,一条殿一万六千贯,津野五千贯,大比良四千贯,吉良五千贯,本山五千贯,安喜五千贯,香宗我部四千贯,长宗我部三千贯。”《元亲记》中记载,“长宗我部领江村乡、卄枝乡、野田、大埇、吉原都合三千贯知行”。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细川家留下的势力真空,以上诸有力豪族展开了殊死的拼斗。

     当时长宗我部家的当主是元亲的祖父兼序,兼序本人据说是“武勇才干超越众人,以寡胜众,以柔制坚,深通孙吴妙术”的名将。细川氏对于兼序也很是倚重,而兼序本人也依仗细川氏的势力,对于土佐其他国人众很是轻慢,一时间长宗我部家隐然有土佐国人众旗头的味道了。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长宗我部家仗势欺人,使得其他家族不敢言而敢怒。而右京大夫政元一死,细川家威势扫地,一落千丈,早已仇视长宗我部家的土佐诸豪族一见长宗我部家的大靠山轰然倒下,立刻结成了事实上的“兼序包围网”,冈丰领在土佐国内被孤立。 

    就在永正六年(1509),占有长冈郡北部的本山养明联合了长宗我部家东面以楠目城为本城控制了香美郡山田地方的山田教道,西南面的占据吾川郡弘冈的吉良氏和高冈郡莲池城的大平氏,组织起联军围攻长宗我部家。就算兼序真的是孙吴再世,此时也无力回天,很快兼序兵败,在城中放火后自杀。联军攻落冈丰城之时,兼序之子千王丸只有六岁(一说五岁),幸得家臣近藤某(此人可谓是长宗我部家的再造功臣,竟然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殊为可叹)伪装成商人,用竹筐装着千王丸逃出生天,直奔土佐西部幡多郡中村御所,请求一条家的庇护。 

    一个是源自摄关家的国司家,一个是土佐国内的豪族,一条家和长宗我部家却真的颇有渊源。早在室町时代一直处于细川家配下的长宗我部氏就通过细川氏和将军家的关系与公家众的一条家结下了关系,根据《土佐物语》的记载,长宗我部家的第十六代当主备前守元亲(此元亲非彼元亲)上洛之时,一条家当时的当主一条经嗣见其出身田舍,不习礼法,便亲自指导其起居、言辞、衣食等方面的礼数举止。元亲对此十分感激,向子孙们训示:七生七世也不可忘记一条殿的深恩大德,应要立志图报。若是违背就如何如何云云。应仁乱起,畿内战火联绵,公家在地方的御料地也被地方豪强强占横夺,断绝了租税收入,公家生活困窘不已。当时一条家的当主是经嗣的孙子教房,教房大概也终于明白了乱世公卿不如鸡犬的真理,于应仁二年(1468)离开京都,乘船来到土佐。——土佐幡多郡是一条氏自从中世初期就一直拥有的领地。当时长宗我部家的当主第十七代文兼遵从了父亲的教导,对教房极为恭敬,亲自出迎,并在冈丰城本丸中安置宿所,奉迎教房暂住。或许是看了连国内数一数二的长宗我部家对于几乎是来逃难的一条家都如此恭敬,或许是被一条家高贵的家名所震撼,土佐诸豪族对于一条家也十分尊重。

     话题回到千王丸身上,此时一条家的当主乃是教房之子房家,在近藤某的一番义理说辞和两家的亲密关系的考虑之下,房家答应庇护尚是孩童的千王丸。传说就在千王丸来到中村的第二年夏天,房家与其家来近习欢宴,正巧千王丸也在席间,房家忽然兴起,说只要千王丸敢从高楼上跳下去,他就帮助恢复长宗我部家的家名。时年七岁的千王丸毫不犹豫,立刻就从高达丈余的楼上跳了下去,房家很是惊异,称赞千王丸不愧是武将之子。就这样千王丸一直寄居在一条家,永正十三年(1516),房家向本山、山田、吉良、大平等家提出交涉,最后达成了各家退还掠夺的长宗我部家领地,长宗我部家本领江村乡、卄枝乡三千贯知行恢复的协议。千王丸回到长冈,修复了冈丰城。

     两年后,千王丸元服,取名国亲,叙宫内少辅,时年十五岁。几近覆灭的长宗我部家在兼序死后九年终于死灰复燃了。


    3楼2005-07-31 23:41
    回复

      弘治元年,国亲出兵平定了香美郡北部柳濑等地土豪的动乱。弘治二年(1556)冬,国亲发挥了长宗我部家世代是吸江庵寺奉行的权威,解决了五台山竹林寺和吸江庵之间的争端。就在此时,长宗我部家开始渗透一直统治着香美郡东南部的香宗我部家。此事的起因在于大永六年(1526)香宗我部亲秀进攻安艺郡豪族安艺氏失败,嫡子秀义战死,遭受了此次大败,香宗我部家逐渐衰落下去。亲秀心灰意冷,将弟弟秀通收为养子(大汗不已),自己剃发入道号迁仙,将家中事务交给了秀通。后来亲秀眼见长宗我部家势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更是逐渐开始蚕食香美郡,恐怕日后长宗我部家会吞并日渐衰落的香宗我部家,同时也寄着延续本家家运的心态,准备将国亲的三子亲泰迎为养子。但是这样做就必须要让秀通引退,亲秀向秀通传达了自己的用意之后,秀通极为不满。秀通认为香宗我部家并非无嗣,而是屈于长宗我部家的武力就将家业拱手送给外来的养子,是身为武家名门的最大耻辱。亲秀见无法压服秀通,就命令家臣杀害了秀通,此事发生在弘治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接着时年十六岁的亲泰入嗣香宗我部家,长宗我部家达成了香宗我部氏的联合,使自己的势力延伸至香美郡的东南部。

       在势力不断扩大,东面南面的威胁基本消除之后,长宗我部家与杀父大仇,同时也是土佐国内另一大势力——本山氏的冲突已不可避免。与国亲同时期的本山家当主是本山式部少辅清茂入道梅庆,他是发动攻灭兼序之战的本山养明之子,此人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时之雄,在他这一代本山氏的势力达到了颠峰,除了长冈郡北部的本领之外,土佐、吾川两郡也被纳入本山氏的势力范围,从而形成了北至本山一带,南至长滨、浦户,横断土佐国中部的广大版图。梅庆本人迁移至土佐郡的朝仓城,而将本山本城交给了儿子茂辰。茂辰在天文末年奇袭吉良峰城的吉良骏河守,在仁淀川击破吉良势,一举吞并了吉良家的领地。但是好景不长,本山家的英主入道梅庆在天文二十四年(1555)二月死去,死时四十八岁,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了这是本山家决定性的损失。国亲乘机开始积极的活动,削弱本山家的实力。 

      弘治二年(1556),国亲攻打本山氏麾下的秦泉寺扫部,并与赶来援救的大高坂、国泽等氏交战,最后击败了扫部等,在本山家领地的中部打进了一个突破口。永禄三年(1560),长宗我部军从大津向浦户湾东南端的种崎运送兵粮,结果本山茂辰的家来从潮江乘船,劫住了运粮船队,杀死了船主,将兵粮劫走。乘着这个借口,国亲开始谋划攻打位于浦户湾另一端的本山家支城长滨城,早先国亲的谱代家臣福富右马丞因有过失而遭到追放,此时正作为浪人居住在长滨城一带,并且正好在负责长滨城城门、橹的修建。国亲向福富许诺了重新成为家臣和所领增加的条件,要求福富在城郭上留下暗门。永禄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夜,国亲率军夜袭长滨城,城主大洼美作守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快就兵败城落。

      败报传至朝仓城,本山茂辰又惊又怒,从朝仓城出阵,率军势二千余于二十七日晨进逼至长滨城附近。国亲率军一千,与之交战(一说本山势一千,国亲势三百)。从午前十时一直打到正午,长宗我部军经过奋战,击败了数量是本方一倍的本山势。本山茂辰逃回北面的朝仓城,国亲则率军向南,攻打浦户湾西端的浦户城,结果突然急病发作,在六月十五日急病而死,时年五十七岁。国亲在临终时嘱咐嫡子元亲: 

      “一定要讨杀本山,奉于我的灵前!”

       国亲戎马四十年,留给了继任的弥三郎元亲长冈、香美两郡的领地和未完成的本山氏攻略。
       (1550年左右的土佐形势图)


      5楼2005-07-31 23:42
      回复
          
         
          

        六.千年名门的谢幕——安艺氏的最期 

        制霸土佐东部的安艺氏据说是苏我赤兄的后代,苏我赤兄在壬申之乱之后来到土佐,其子孙遂在安艺郡繁衍壮大。当然日本人的氏源往往是迷雾丛生,难以辩明的,安艺一族的氏源问题也有出自藤原氏、橘氏、惟宗氏、秦氏等诸多异说。不过一般日本史学界认为安艺氏的祖先是安艺郡少领凡直伊贺麻吕这种说法比较有力。

        (安艺氏的家纹)

        安艺氏的初代安艺行兼领有位于安艺郡西部与香美郡东部之间的大忍庄地方。正应元年(1288),畑山分知,知信继承了安艺本家,而康信则成为了分家畑山氏之祖。此后安艺一族就依靠商品货物的流通,成为颇为富强、颇具有实力的一方豪强,在整个中世的土佐国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室町时代后,安艺氏如同长宗我部氏一般,加入细川氏麾下。永亨十一年(1439)当时的当主元实在摄津国讨死,分家畑山氏的元信入主本家,继承了家督之位。应仁之乱兴起,元信与其子元康一起加入细川方出阵,结果父子双双战死,据说元康战死时只有十八岁。不得已,安艺氏只得再次从分家畑山氏中迎入元盛,继承本家。 

        在大永年间,元盛之子元亲将家督之位让与国虎。国虎此人颇有雄心,一方面如前所述,击败了相邻的香美郡豪族香宗我部氏,扩张势力;另一方面,国虎与土佐西部的一条氏结为姻亲,迎娶了一条兼定之妹为妻。 



        (永禄初年的土佐形势)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究竟是国亲、元亲父子的扩张使得国虎寝食不安,还是国虎的虎视眈眈让元亲觉得如鲠在喉,这个咱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两大势力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首先是安艺氏的属领马ノ上的军兵攻入属于长宗我部氏的夜须地方,两方遂以此为导火索,大打出手。永禄六年(1563),在元亲倾力攻打本山氏,将手下的大部分兵力调往前线之时,安艺国虎乘机联络一条氏,在得到了一条氏派出的三千援军之后,以三百余骑监视长宗我部家的东部前哨——夜须城,自己率领军势五千,突袭冈丰。国虎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上夹击冈丰城,一时间长宗我部方的形势十分危急。幸得夜须城主吉田重俊击破城外的安艺势,率军来援。反而与回军来救的元亲对安艺势形成了夹击的态势,眼见战局不利,战机已失,国虎率军退回安艺。元亲一不做,二不休,开始筹划复仇战。生怕国内再一次陷入战乱,一条兼定周旋于两家之间,作为中介人进行调停,在此情况下,安艺氏和长宗我部氏偃旗息鼓,达成了和睦。

        在此和平期间,元亲在长滨的庆云寺建造药师堂,并且修复了本山氏烧毁的一宫的土佐神社。到永禄十一年,元亲开始构建“一领具足”制度。永禄十二年(1569)四月上旬,元亲派出使者致信国虎,希望他能到冈丰城来,两家消除先前结下的仇怨。而国虎认为如若遵从元亲,前往冈丰,就等于是向长宗我部氏投降。他认为凭借姻亲一条氏的帮助完全可以击败元亲。其重臣黑岩越前以为一条兼定实不足赖,极力劝谏,国虎置若罔闻,将元亲的使者驱赶回去。(以上据《土佐物语》)

        就这样,安艺氏和长宗我部氏彻底决裂。当年七月,元亲率七千大军从冈丰出阵,在和食兵分两路,一路向安艺城的后山进发,另一路则向滨手进击。安艺氏方面集合了五千多人,在新庄、穴内两城附近的矢流山与长宗我部势决战,结果元亲此战大破安艺势,安艺势的败军,纷纷逃往新庄、穴内和安艺城。元亲随即攻下新庄、穴内两城,开始攻击安艺氏最后的据点——安艺城。此时安艺家的谱代家臣横山纪伊、冈林将监、专当一族、专光寺右马允、小川新左卫门、小谷左近右卫门等倒向元亲,小谷和专当等将长宗我部军从安艺城北山中的小道中导入。元亲越过安艺川,开始了对安艺城的总攻击。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一条的援军并没有象预料的那样出现,而粮食却渐渐竭尽。安艺势进行了二十四天的笼城战,最后的败北已不可避免。赶在兵败身死之前,国虎将复兴安艺氏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千寿丸身上,由家臣鱼梁修理亮护送,经鱼梁濑山将其送往阿波,寻求阿波三好家的庇护;随后命黑岩越前护送妻子回娘家一条家。之后国虎以本人自杀为条件,向元亲为部下乞命,元亲应允。于是于永禄十二年八月十一日,安艺备后守国虎在安艺氏的菩提寺净贞寺中自杀,一同殉死的有老臣有泽石见。接收国虎之命护送夫人的黑岩越前在返回安艺的途中被长宗我部军擒获,他拒绝了元亲的出仕邀请,于国虎的初七忌日的那一天在净贞寺国虎墓前切腹。有泽石见和黑岩越前的忠烈,为在安艺地方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安艺氏的惨淡灭亡谱下了浓重的一笔。



        (安艺氏的灭亡)

        在灭亡了长期以来君临土佐东部的安艺氏之后,元亲乘热打铁,开始攻打原先安艺氏麾下的安艺郡东部诸城。安田城主惟宗鉴信降服,奈半利城主安冈虎赖逃亡,北川城主北川玄蕃在抵抗长宗我部军时战死;整个安艺郡基本平定。

        作为战后的论功行赏,元亲划定了安艺氏旧领的分配,任命其弟香宗我部亲泰为安艺城主(这也是此后在文书中亲泰被称为香宗我部安艺守的原因所在);长宗我部美浓为有井城主;有泽藤兵卫为并河城主;吉田左卫门佐为新庄、穴内城主;桑名丹后守为奈半利城主。


        7楼2005-07-31 23:44
        回复
            
           
            

          七.七世的谶语?——一条氏的衰亡 

          在谋划攻略安艺氏的同时,元亲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对安艺氏的姻亲一条氏采取怀柔政策,防止出现腹背受敌的窘境。永禄七年(1564),元亲通过与一条氏重臣土居宗珊的关系,为其父国亲早年忘恩负义攻打大津城一事向一条兼定谢罪,并提出将末弟弥九郎送往一条家作为人质。正如前述,在一条氏夺回被本山氏攻占的莲池城一战中,元亲出兵帮助一条家夺回了莲池城。另据《土佐物语》,当时元亲主动向一条兼定提出“若人数不足,则我愿意出兵相助”。

          当时一条兼定正陷入了与制霸南伊予的黑濑城主西园寺公广的苦战中。永禄元年(1558),兼定娶了伊予宇都宫氏之女,在永禄七年婚姻破裂,随后兼定又迎娶了大友宗麟之女。之后一条氏寝返了西园寺一方的法华寺播磨守则延,而西园寺氏又渐渐的占到了上风,攻入了土佐境内,威逼一条氏的本城中村。这时兼定分别向九州的老丈人大友宗麟和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的元亲提出了“助势”(派遣援军)的请求。永禄八年(1565),元亲派出了以江村备后守亲家为大将的二百援军,与一条军和大友宗麟派来的援军一道,击破了西园寺军。兼定对于江村备后守的武勇很是赞赏,赐予他铠甲与太刀。江村亲家回到冈丰之后,向元亲讲起兼定对于自己的赞赏,元亲听了之后,也是欣喜异常,据说在冈丰城中慰劳的盛宴足足延续了两天两夜。

          永禄九年,兼定派重臣土居宗珊前往冈丰,答谢前一年元亲派出的援军。由于此时长宗我部家尚未完成东土佐攻略,元亲将宗珊迎入隐溪寺中善为招待,继续对一条家虚与委蛇,假装与之亲善。即使在永禄十二年元亲灭亡了安艺氏之后,一条家上下还在坚信长宗我部家的亲善,殊不知长宗我部家已经开始谋划如何攻略一条氏领地了。灭亡君临西土佐高冈、幡多两郡的名门一条家的大戏正在缓缓拉开序幕,而戏的第一幕则是在前面屡次提到莲池城开演。

          元亲之弟吉良峰城主吉良亲贞正是这第一幕的导演。亲贞首先谋划寝返一条家的莲池城在番众,亲贞以原知行的十倍作为诱饵,成功的使一条方的平尾新十郎、土居治部、冲弥藤次成为内应,另一方面,亲贞还成功的使一条方的久礼城主佐竹信浓守也成为本方内应。永禄十二年(1569)十一月六日夜,亲贞一举攻取了莲池城,城守兵慌忙逃向西南方的户波城,很快在长宗我部军的追击下,户波城也被攻下,一条方的残兵向西逃去。根据《土佐军记》的记载,当时守备莲池城的一条方大将津野定胜向一条兼定求援。而根据《南国中古物语》,接到了津野定胜的求援之后,兼定家中的老臣为是否援助激烈争论,最后兼定决定出兵。是时津野势三千余在户波丸山城笼城,一条家的援军则进入莲池城守备。以上两种说法有所不同,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当时在莲池城守备的除了臣服于一条氏的津野氏之外,还有一部分一条氏本家的部队。

          前面提到的津野氏是高冈一带的有力豪族,在中世初期开始抬头,以半山姬野野城为根据地,逐渐成为领有五千贯的大豪族。永禄、元龟之际,津野定胜臣属于一条氏麾下,在莲池城陷落之后,在长宗我部家的不断攻击压迫下,形势日蹇。元龟二年(1571),津野氏的家臣达成了向元亲降服,加入长宗我部家麾下的决议,并要求定胜接受,结果被定胜拒绝。家臣们遂将主君追放至伊予,拥立其子胜兴,向元亲投降。随后长宗我部军攻落佐川、黑岩、波川等城,这样西至须崎,东至奈半利的大小势力全部归降。接下来久礼城主佐竹信浓守因为亲贞的计谋,进行了形式上的抵抗后,随即开城,元亲获得了下一步幡多攻略的前进基地;仁井田、洼川地方的豪族仁井田五人众也向长宗我部家降服,整个高冈郡落入元亲手中。此时元亲的领地已经与一条氏的本领幡多郡直接邻接,是年冬,元亲返回冈丰,稍事休息,准备最后一举灭亡一条氏。

          一方面是元亲的步步进逼,另一方面一条家内部也是危机四伏。兼定此人,在相关史料的记载中,一直是遭恶评的。《土佐物语》中是这样评述的:“生质轻薄,喜好做放荡的事,不顾忌别人的嘲笑,日夜耽于酒宴游兴、男色与女色之间,又喜好渔猎,……”《南海记》这样说道:“不问军国大事”;“刑罚苛酷”。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永禄年间一条家在长宗我部家和安艺家之间的外交周旋,兼定还是体现出了一些作为当主的能力。
          


          8楼2005-07-31 23:44
          回复

            面对强敌压境的严峻局面,一条家的老臣土居宗珊向兼定进谏,竟而被兼定杀害。这件不可饶恕的愚行,使得一条家的内部矛盾骤然爆发,家臣们与兼定对立。一条家的家臣们一方面警戒兼定的举动,另一方面寻求对策。家老众合议的结果是:追放兼定以获得元亲的庇护。并将此决议通过原先有过接触的江村亲家告知元亲,元亲听闻,欣喜异常,称之为“稀代之胜事”(《元亲记》)。天正二年(1574),兼定被家臣追放至丰后的大友家。这一事件使得一条家中陷入混乱局面,依然忠于兼定的一派与追放兼定的一派开始内战,兼定一派的老臣安并、为松战死。元亲乘此机会,挥兵西进,攻入幡多郡,迅速平定了一条旧领。元亲将中村城交给弟弟吉良亲贞支配,作为亲贞在一条征服战中赫赫战功的奖赏,而将兼定之子内政移至冈丰城以南,位于长冈郡的大津城。内政在移居到大津之后,受到了元亲的厚待,并娶了元亲之女,被人称为“大津御所”。但是御所样并不满意自己的处境,与元亲的家臣波川玄蕃密谋反叛,结果事败,天正九年(1581)被元亲追放。

            逃亡丰后的一条兼定也在不断谋划着回复旧领的种种计划。被追放的后一年,兼定从丰后潜入伊予,得到了南伊予豪族法华津播磨守、御庄越前守的援助,率军势一千七百侵入土佐宿毛地方,力图回复旧领。进而在四万十川以西构筑了栗本城,对仅仅一河之隔的中村城虎视眈眈。一条军随后逐渐膨胀,很快便聚集了三千五百人。由于事出突然,元亲一时之间也颇被惊呆,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来,率领七千三百大军从冈丰城出阵,遂进入中村城。

            长宗我部军与一条军隔四万十川相对峙,虽然占据数量上的优势,格于险阻,一时也无法动兵。元亲遂命一部向上流佯动。一条兼定果然上当,为了防备长宗我部军的主力从上流渡河,下令全军向上流移动。见此,元亲才向主力部队下达了渡河命令。长宗我部军的主力渡河之后,乘势攻撃栗本城。攻防战持续了三天,栗本城终于陷落,兼定逃往伊予。——从此他居于伊予,在天正十三年秀吉的四国征讨中,在户岛被家臣入江左近杀害。此战长宗我部军讨取一条军二百余名。因为四万十川又称渡川,此战也被称为渡川合战,通过这一战,元亲彻底击破了一条氏的反攻,使其再也不能与己为患。此战之后,元亲乘势平定了西至伊予边境的宿毛,南至大海的幡多西部;遂将细川宗桃移封至吉奈城;命野田甚左卫门把守宿毛。



            (四万十川合战示意图)

            此时,元亲距离土佐统一还剩下安艺郡东部的野根、甲浦地方没有平定。之前的天正二年(1574),安艺郡羽根、吉良川、室津、崎滨、野根、甲浦诸城城主在长宗我部家的威胁下,组织联军,攻入羽根地方。元亲遂率军向安艺郡东部出阵,结果安艺豪族联军在羽根山中的林内设伏,突袭远道而来的长宗我部军,最终元亲苦战得胜。天正三年三月中旬,元亲压制了崎滨地方豪族的动乱,攻占了崎滨一带,顾虑到阿波三好家可能会出兵援助野根、甲浦的诸豪族,遂收兵返回冈丰。在四万十川合战之后,元亲已无身后之忧,可以放手解决安艺郡东部。七月,奈半利城主桑名丹后守调略野根城成功,随后夺取甲浦城,元亲将此城交由丹后守之子桑名将监支配。

            至此,元亲终于彻底统一了土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从永禄三年(1560)继承家业到天正三年(1575)七月,元亲整整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而从永正十三年(1516)国亲的御家再兴计起的话,长宗我部家从知行不过三千贯、势力限于江村、卄枝两乡的豪族,到占有一国的战国大名,整整耗费了五十九年。当然耗费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无数鲜血和人命,国亲、元亲两代正是用了无数的鲜血和人命垒成了这条统一之路。无论是出自野心也好,打倒敌人的单纯快感需要也好,俺们所能确认只是历史事实和以下这个结论:元亲的土佐统一,将自从细川氏的领国制破坏以来,割据战乱不断的土佐国重新拼合在一起,而且并不是单纯的复合,支撑它的基础是新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从来没有什么野心是凭空而生的,元亲正是依靠新的经济、军事基础,走上“制霸四国”这一更远大的的野望之路,而这条道路注定是异常艰难的。

            历史,不就是在崎岖艰难的道路上前行吗?


            9楼2005-07-31 23:44
            回复

               回到土佐之后,长宗我部家中分为主战和恭顺两派。盛亲决意“武备恭顺”,方面听从了久武亲直的向德川家恭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着手一战,动员了国内的一领具足,防备可能前来的讨伐军。不久,井伊直政派出家臣,和立石助兵卫、横山新兵卫一起来到土佐,要求盛亲亲自向家康请罪。十月初盛亲从浦户出发,十月十二日到达大阪,通过井伊直政向家康谢罪。 

               家康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在关原之后,对于参加西军的大名,除了斩杀了少部分誓不两立的之外,对于其他西军大名采取了区分对待的办法。遭到改易的,大多都是受到丰臣家的恩典得以成为大名的,或者实力不强的小大名;而对于中国、九州、东北那些外样大大名,一般都只是减封。这样做的缘故,也许是害怕过分严厉的处罚会导致西军大名的拼死反抗。象长宗我部这样在地方上经营了几百年的家族,地方根基十分牢固,家康一般也不会轻易的予以改易。否则改易盛亲固然简单,但是日后治理土佐却是很头疼的事情。再者,盛亲在关原之战中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死命的与东军为敌,只是在撤退的时候,为了自保与追兵进行了后卫战,这点家康是很清楚的。因此长宗我部家应该是不会遭到改易处分的,但是盛亲自己的愚蠢行为葬送了一切。 

               在关原之战之前,被元亲软禁在香美郡岩村的津野亲忠,与藤堂高虎联络,通过他向家康恳求在战后让长宗我部家保全下来,并与家康达成协议。此事为盛亲所知,久武亲直向盛亲进谗言,说亲忠对没能继承家业怀恨在心,与家康私通,而且家康许诺给予亲忠土佐半国。这使盛亲大为恼怒,派兵杀害了亲忠。亲忠死时只有二十九岁。 

               家康经过藤堂高虎的禀告,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也许家康是觉得盛亲是个品性狠毒恶劣的家伙,也许是家康真的有过立津野亲忠为长宗我部家家督的想法,总之愤怒的家康决定要斩杀盛亲。经过井伊直政的求情,最终给予了死罪减去一等,没收全部领地,加以软禁的严厉处罚。 

               此后盛亲在京都蛰居,剃度出家,自号大岩佑梦,并且受到京都所司代的看管,过了十几年的软禁生活。庆长十九(1614)年,一直处于对峙状态的德川幕府和大阪丰臣氏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了极点,丰臣家开始招募浪人,预防即将到来的战事。盛亲也开始与丰臣家私下接触,丰臣家开出了恢复土佐旧领二十二万石的条件,或许是抱着拼死一博的念头,也或许是为了求得壮烈的一死,盛亲决定加入大阪方。不过这时候京都所司代对于盛亲的举动也有所察觉,板仓胜重开始查问盛亲。盛亲用与浅野长晟有过决定,此次将为德川方出阵的谎言骗过了板仓。在京都所司代放松警惕之后,盛亲突然从京都的宅邸中出逃,于十月六日进入了大阪城。消息传出,不断有长宗我部家的旧臣加入到盛亲的队伍中来,据说到达大阪时,盛亲身边已有百余骑。 

               盛亲的加入,使得丰臣家颇为兴奋。秀赖亲自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宫内少辅。由于家世的缘故,盛亲在大阪方,尤其是浪人众中声望很高,与真田信繁(幸村)、后藤基次、毛利胜永、明石全登被并称为“大阪五人众”。 

               大坂冬之阵中,盛亲奉命负责二之丸西面以及三之丸八丁目口的防守。大坂夏之阵中,由于大阪城的内外壕沟被德川方填埋,城防形同虚设。因此,丰臣家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只得主动出击,与绝对优势的德川军野战。五月六日清晨,盛亲率兵五千,在浓雾之中向八尾方面进发,结果遭遇了藤堂高虎队。盛亲率军猛攻,藤堂军败退。随后又和井伊直孝的部队交战,而后盛亲引军退入大阪,这就是八尾合战。不过此时的战局已经是一塌糊涂,盛亲再怎么奋战也无法回天了,七日盛亲队担任京桥口的守备。五月八日大坂城落,丰臣方彻底失败,盛亲也放弃了守备任务,向北逃亡,在京都八幡桥本的芦苇从中躲藏。十一日,被蜂须贺家臣长坂三郎左卫门捕获,送往伏见。 

               在被问及大坂方失败的原因时,盛亲傲然说:“东军第一大功便是讨取木村重成。而立此功者井伊直孝却被我击溃。我方失败的原因,在于我的军队没能取得更多的胜利。西军的失败在我盛亲一个人。” 
              


              19楼2005-07-31 23:49
              回复
                长宗我部家的家臣们 

                五百藏佐渡守(?~1582) 

                土佐五百藏城主,又名左门次郎。1582年在中富川合战中战死。 

                五百藏左马进(?~1586) 

                佐渡守之弟。1586年在戸次川合战中跟从长宗我部信亲战死。 

                五百藏左马进(?~1615) 

                又名藤次郎,实际上是桑名太郎左卫门的二男,后来成为左马进的女婿,和岳父一同被称为左马进。1600年参加了关原合战,长宗我部家改易之后,在纪州田辺隐居。1614年的大阪之阵中,跟从盛亲进入大阪城,最终在大阪夏之阵中战死。 

                五百藏六之进(?~1586) 

                佐渡守之弟。1586年在戸次川合战中和其兄一起跟从长宗我部信亲战死。

                一宫成佑(?~1582) 

                阿波一宫城主。长门守。早先从属于三好氏,其后叛离三好家,从属于元亲。1582年的中富川合战中担任先锋而奋战,最终在夷山城战死。 

                池田又兵卫(?~1601) 

                发起浦戸一揆首谋者八人中的一人,并因此而死。 

                池赖定(?~1593) 

                丰前守,细川定辅之子,为土佐池城主。迎娶了元亲之妹而服属于长宗我部氏。1593年由于夫妇之间关系恶化,被元亲怀疑有谋反的嫌疑,最终不得已自杀。 

                池内真武(?~?) 

                肥前守,是香宗我部氏的重臣。1569年因为担心香宗我部氏会断绝,而建议香宗我部亲泰采用已灭亡的安艺氏的名乗——安艺守。1581年作为元亲的直属家臣,担任了阿波一宫城的守将。长宗我部家改易之后,生活困苦,子孙为香宗郡的乡士。 

                石谷重信(?~?) 

                民部少辅。最早是土佐豪族天竺氏的家臣,在天竺氏灭亡后臣属于长宗我部氏,在长宗我部氏所深为崇敬的土佐神社中担任神职,并且参与了长宗我部家政权的谋划。 

                一円但马守(?~?) 

                最早是安艺氏的家臣,在安艺氏灭亡后作为人质而降伏,之后领有安艺郡羽根地方。 

                今井左马助(?~?) 

                最早是本山氏的家臣,后来从属于元亲。1561年为长宗我部家的土佐统一战立下了功劳。1563年因为击退了本山氏的攻势而受到了元亲给予感状的奖励。 

                伊与木忠实(?~1592) 

                又名弥平次,为土佐伊与木城主。1592年在文禄之役中战死(侵略者应得的下场)。 

                入江左近(?~?) 

                一条氏家臣,作为元亲的内应,杀害了家主兼定。 

                入交藏人(?~1586) 

                继承了熊野山先达的家业而受到长宗我部氏的重用。1586年的戸次川合战中跟随着长宗我部信亲的入交一族十六人一并战死。 

                岩崎安行(?~?) 

                兵库助。是甲斐源氏的后代,在长宗我部家的领内检地中担任检地奉行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江村亲家(?~?) 

                备后守。是吉田重俊的二男,后来成为江村亲政的女婿而改姓江村。亲家和生父重俊的官位同为备后守,因而重俊被称为大备后,而亲家被称为小备后。参加了多次合战而拥有很响亮的武名,在天正年间病死。 

                江村亲俊(?~?) 

                亲家之子,又名孙左卫门(也有写成孙右卫门的)。在1582年的长宗我部家的阿波侵攻中负责守备一宫城。1585年送作为送给丰臣秀吉的人质的津野亲忠而到伏见,第二年归国。在文禄之役中也建立了武勋,长宗我部家除封后仍然追随盛亲,庆长初病死。 

                大黒亲周(?~?) 

                备前守,主计。为土佐杓田城主,是长宗我部氏的支族。早先从属本山氏,其后从属于元亲,被元亲敬称为大黒殿。关原合战之后,是藩内主战论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记载了长宗我部氏系谱的《大黒备前守亲周记》的作者。 

                大西覚养(?~?) 

                阿波白地城主。1576年向元亲投降,并将其弟上野介作为人质送往元亲处。1578年又背叛了元亲,被元亲击败之后,逃往讃岐。 

                大西上野介(?~?) 

                名为七郎兵卫,是阿波白地城主大西覚养之弟。作为送给元亲的人质前往土佐,其兄背叛元亲后,加入了元亲家臣的行列,并担任阿波攻略的先锋。1578年作为元亲的使者说服了讃岐藤目城主斋藤下总守向长宗我部军降伏,因而在讃岐侵攻中立下了功劳。此外还担任了伊予东部的调略任务。 
                


                21楼2005-07-31 23:49
                回复

                  久礼田定佑(?~?) 

                  土佐久礼田城主。奉元亲之命奉养一条政亲。 

                  藏冈彦兵卫(?~1601) 

                  作为发起浦戸一揆首谋者八人中的一人被杀。 

                  黒岩种直(?~1582) 

                  扫部。先是安艺氏的家臣,安艺氏灭亡后出仕元亲。1582年,在中富川合战中战死。 

                  黒岩治部左卫门(?~?) 

                  种直之子。在中富川合战,讃岐引田之战中立下战功。土佐除国后,出仕了山内一丰之弟康丰。 

                  黒岩玄蕃(?~?) 

                  种直之子。中富川合战中为父种直报了仇。土佐除国后,出仕了山内一丰之弟康丰。 

                  桑名太郎左卫门(?~1586) 

                  长宗我部元亲的功臣。前往京学习了小笠原礼法,归国之后教授。在伊予北之川,阿波中富川,讃岐引田的各合战中立下了战功。1586年,跟从信亲在戸次川合战中战死。 

                  桑名亲胜(?~1593) 

                  太郎左卫门的弟,将监。在元亲的四国统一战中立下战功。天正年间初,负责守备土佐野根城。1586年,戸次川合战后,作为元亲的使者向丰臣秀吉报告战况。1593年,文禄之役中战死。 

                  桑名左马进(?~1615) 

                  1615年,在大阪夏的阵中跟从盛亲,在八尾合战中战死。 

                  桑名丹后守(?~?) 

                  与久武氏,中内氏并为长宗我部氏的三家老。永禄年间,在对安艺郡的侵攻中从军,成为奈半利城主。 

                  桑名藤藏人(?~?) 

                  土佐中村城主,丹后守之弟,其子名为吉成。 

                  桑名吉成(?~1615) 

                  藤藏人之子,弥次兵卫,因战功成为中村城代。1586年,戸次川合战中跟从元亲,平安的回到土佐。后赴因盛亲継嗣问题而被命自刃的吉良亲实处。元亲留下了“常常让吉成作为先手”的遗言,可见对其的信赖。在土佐除国后的浦戸一揆中,十分活跃,后出仕伊势藤堂家。1615年,在大阪夏之阵中的八尾合战中,与旧主盛亲对战,战死。 

                  桑野义明(?~?) 

                  先是三好氏,其后是长宗我部氏的家臣。1576年,奉元亲之命在阿波桑野城付近的畑山塁守备。1582年,中富川合战作为先锋而奋战。 

                  下司忠重(?~?) 

                  九郎左卫门。下司氏是香美郡久枝的庄官。南蛮船漂着之际,奉盛亲之命船舶的征发。 

                  下元十兵卫(?~1601) 

                  作为发起浦戸一揆首谋者八人中的一人被讨杀。 

                  小谷左近右卫门(?~?) 

                  原是安艺氏的家臣,在安艺城攻略中成为元亲的内应。 

                  近藤五兵卫(?~1601) 

                  作为发起浦戸一揆首谋者八人中的一人被讨杀。 

                  近藤长兵卫(?~?) 

                  元亲,盛亲的家臣。土佐除国后出仕森氏。 

                  齐藤师乡(?~?) 

                  讃岐藤目城主,下总守。1578年,向元亲送去人质,之后在三好军的攻击下落城,借助元亲之力夺回。 

                  齐藤摄津守(?~?) 

                  元亲、盛亲的家臣。土佐除国后出仕徳川家康。 

                  齐藤与惣右卫门(?~?) 

                  元亲、盛亲的家臣。关原合战前,进言不要参加西军。土佐除国后出仕徳川家康。 

                  佐竹亲辰(?~1600) 

                  义直之子,兵部少辅。善于歌书,是元亲时代的书家六人中的一人。1600年,在和泉的堺死去。 

                  佐竹亲直(?~1615) 

                  土佐上加江城主,藏人佐。1581年继承了战死的父亲义秀的家业,大阪之阵中跟随盛亲,在八尾之战中战死。 

                  佐竹仲次郎(?~1671) 

                  亲直之子。大阪之阵中随父进入大阪城,被伊达家捕获,并且寄食于伊达家,后成为奉行。1671年,在伊达骚动中死去。 

                  佐竹义直(?~?) 

                  土佐久礼城主,信浓守。先是从属于一条氏,在莲池城攻撃前成为元亲的内应。1571年成为元亲的部将。 

                  佐竹义秀(?~1581) 

                  土佐上加江城主,太郎兵卫尉。作为弓箭的名人而远近闻名。1581年,伊予深田之战中战死。 

                  三宫左兵卫(1565~1586) 

                  土佐日下葛城主,平卫门。1582年,在阿波胜端城攻略中以十八岁从军。1584年,在攻打伊予深田城中立下了功绩。1586年,在戸次川合战中战死。 
                  


                  23楼2005-07-31 23:49
                  回复
                    d


                    27楼2010-03-07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