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海吧 关注:305贴子:6,891
  • 1回复贴,共1

浅探织田信长的昵近公家众 松平直定 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探织田信长的昵近公家众

在织田信长的天下统一战争中,有这样一种特异的公家在其中活跃,他们就是“武家昵近公家众”。 

在信长统一战争最为关键的元龟,天正年间,他们从军的次数是非常的频繁。下面举出比较重要的几个例子。 

1.第一次越前经略。(越前若狭,永禄13年)飞鸟井雅敦,日野辉资。 

2.三好三人众讨伐战(摄津,元龟元年)飞鸟井雅敦,乌丸光康,乌丸光宣,高仓永相,正亲町季秀,土御门有侑。 

3.荒木村重讨伐战(摄津,天正七年)近卫前久。 

4.石山本愿寺攻略(摄津,天正八年)正亲町季秀,日野辉资,乌丸光宣。 

5.京都阅兵(京都禁里东新马场,天正九年)近卫前久,乌丸光宣,日野辉资,高仓永相,高仓永孝,正亲町季秀,竹内长治。 

6.甲州武田讨伐战(甲信,天正十年)近卫前久,日野辉资,正亲町季秀,土御门久侑。 

以上第五项是阅兵式,这可以说是一种类似军役的课役。第一.二项时将军足利义昭尚在位,可以说是对室町幕府的奉公。剩下的一些非常明显就是对织田家的奉公了。 

天正九年二月的大阅兵,信长以明智光秀为总奉行,发给他委任朱印状。其中明示了其课役的对象,其中包括织田家的大小谱代,外样家臣。室町幕府的旧公方众(如细川昭元,和田惟政等人)。另外就是在京的“阵参公家众”。这些人多半就是信长的昵近公家众。他们对信长的军事活动负有一定的义务。但是他们一般不会是去上场冲杀的(。他们的所谓出阵,大多不过是走走样子,比如元龟元年对三好那仗。从一位行权大纳言乌丸光康以56岁的高龄出阵,《言继卿记》载曰:“乌丸一品所势五六十人摄州出阵”。可见这个“规模”到底有多大。 

室町时代,担任幕府昵近公家众的公家主要有日野家,正亲町三条家,乌丸家,飞鸟井家,高仓家,广桥家等六家(以上是所谓“根本昵近公家众”)。再加上白川家,阿野家,上冷泉家,劝修寺家等。一直持续到十四代将军足利义荣。后来幕府政局再次发生变乱,织田信长上洛,被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等人拥立的义荣出逃,足利义昭成为室町幕府十五代将军。昵近公家众也发生了变化,当时义昭的幕府奉公众内有公卿八人为祗候。他们是山科言继,飞鸟井雅教,飞鸟井雅敦,高仓永孝,高仓永相,乌丸光宣,日野辉资,广桥兼胜。其中山科家代替了正亲町三条家的地位,因为正亲町三条家的前任当主正亲町三条实福亡于1568年。其父正亲町三条公兄已经是77岁的老朽之辈,继任家督正亲町三条公仲才14岁。另外实福生前已经脱离武家昵近事务,所以天正年间以后正亲町三条家就在有关记录里消失了。 

另外,在后来的阵参记录里也见不到广桥家的名字,因为广桥家先代当主国光和松永久秀的关系很好,因而一直住在奈良。足利义昭任将军时,广桥兼胜回洛,但是当时他也不过11岁,无法当此职务,另外广桥家是禁里小番众一人,他后来经常担当武家传奏一职,无暇为信长出阵奉公了。 

另外,作为根本昵近公家众的飞鸟井雅敦,他的活动在天正六年以后突然消失了,那是因为他死于这一年,年仅36岁。如果他活着的话,是没有理由不参加京都阅兵,甲州出阵这些大事件的。 

总之,这些特别的公家,自元龟,天正以来便维持在五六家之间,他们本来是室町幕府京都政治的产物,不过是在织田时期依然存在,换了个主子而已,另外他们的职能也发生的一些变化,在以前他们不过负责幕府的礼仪方面,但信长的统一战争开始以后,他们便以阵参的形式向成为武家新贵的织田家奉公。但是,他们的职能是不是只限于阵参,另外是不是有新的昵近公家众出现,在回答这些问题以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记录。 

在战国及安土桃山时代,连歌会经常作为一种祈祷仪式来祝愿军事活动的胜利。明智光秀在发动本能寺之变前就曾经召集连歌师绍巴等人在爱宕山举行了一次连歌会。史称“爱宕百韵”。惟任日向著名的“时为甘霖普降的五月”一句就出于此处。在天正年间,为祈祷信长军事活动的成功,这样的连歌会非常多,下面还是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楼2005-08-01 00:02回复

    1.“何路百韵”,村井贞胜主持,绍巴亭,14人。(天正8年3月2日) 

    侍从中纳言(中院通胜),日野中纳言(日野辉资),左大辩宰相(广桥兼胜),永孝朝臣(高仓永孝),日野前中纳言(柳原淳光) 

    2.“何路百韵”(天正9年3月2日)14人 

    春(近卫前久),乌丸中纳言(乌丸光宣)左大辩(广桥兼胜)永孝(高仓永孝) 

    3.“百韵”(天正9年3月18日)16人 

    日新中(日野辉资),日中(乌丸光宣),左大辩(广桥兼胜)权中(不明) 永孝(高仓永孝) 

    4.“何船百韵”(天正10年1月5日),绍巴亭,14人 

    日野中纳言(日野辉资),乌丸中纳言(乌丸光宣),左大辩(广桥兼胜)永孝(高仓永孝) 

    5.“何人百韵”(天正10年2月10日)14人 
    永孝朝臣(高仓永孝),日野中纳言(日野辉资),新中纳言(广桥兼胜)。 

    其中日野辉资,广桥兼胜,乌丸光宣,高仓永孝等属于根本昵近公家众,另外在天正6年8月前类似的连歌会记录里也能见到飞鸟井雅敦的名字。另外,在这些时间里作为当职太政大臣的近卫前久也作起了昵近公家众的行当。而不是“阵参昵近公家众”的广桥兼胜也非常的活跃。 

    再看看这些连歌会举行的日子,以上五例,除了4是正月参贺以外,其它都和信长上洛和出兵的日子非常接近。 

    1.当年2月21日上洛,27日大坂出阵。 

    2.3.当年2月20日上洛,28日阅兵,3月5日再次阅兵,10日返回安土。 

    5.2月3日宣布征伐武田胜赖,9日发布出阵军法条例,12日织田信忠率军出征。 

    以上可见,这些连歌会基本都是为了上洛中的信长的安全及织田家军事活动的成功而举行的。1.乃是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召开。其他的估计就是在京的昵近公家众对织田家的一种奉公形式。 

    让我们再看看太政大臣近卫前久,他是摄关家里成为信长昵近公家众的一个特例。自从天正七年的荒木村重讨伐战来,他连续参加了石山之战,京都大阅兵及信长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甲信平定战。并且他的出阵并非只是形式。在天正八年信长和显如上人讲和以后,他曾率军进驻大坂天王寺北城担任附近的警备工作,可见他有时在战场上也承当一军之将的职务。 

    战国时代乱世公卿不如鸡,天皇死了都没人管埋,摄关家又能若何?但是信长利用他们仅存的声望,将他们编入织田政权的一部分中,信长就想让前久成为诸昵近公家众的魁首来统领他们。京都大阅兵时他的行列在诸昵近公家众的第一排。一是他是摄关贵胄,理应在先。二估计就是要给人们留下上述影响。前久也不是象太阁2里给俺们的印象那样,是个腐朽公卿。他被称为“战国的流浪贵族”,曾经跟随上杉谦信经略关东,也在西国九州等地逗留过,这些生活经历使他非常喜欢武家的生活方式。 

    另外在天正10年11月,前关白二条晴良的三子信房入嗣断绝达30年的摄家名门鹰司家,信房受信长的一字拜领,是他的养子之一。可见这件事情肯定是信长一手操办的。他通过这些手段给外界造成他尊敬朝廷的印象,以巩固他的政权。 

    除了上面的老面孔以外,阵参昵近公家众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又多了几个新人,他们是正亲町季秀,竹内长治和土御门久侑。 

    正亲町家出于洞院庶流,和正亲町三条家的家名很相近,其实两者没有关系。正亲町季秀是庭田重保的次子。正亲町家当主公叙早亡无嗣,他过继过去而成为家督。 

    正亲町家一直是禁里小番众的内里众一员,是天皇侧近的有力公家,季秀23岁那年就参加了信长的军事行动,以后对于这些事情一直很积极,正亲町家以前和昵近公家众一概没有关系。他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接近武家新贵织田家。在本能寺之变爆发后,他奔向二条御所,和织田信忠,村井贞胜一起和明智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他身负伤二处,讨取敌军数人,自己总算没有被讨取。算是为主子竭尽了忠勤,对于公家来说也可以说是武勇了。这里还有一段余话,他的次子持明院基久在大坂夏之阵中属于丰臣侧,战死在大坂了。(巨汗......这爷俩) 
    


    2楼2005-08-01 0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