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海吧 关注:305贴子:6,891
  • 4回复贴,共1

阴影之下的名将——上杉景胜 皆元未央 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阴影之下的名将——上杉景胜


后世评价上杉景胜说“景胜此人,豪迈大胆。其临战阵,前队兵戈相交,箭矢如雨,喊杀声惊天动地之时,兀自卧于幕中,鼾声如雷”。其上洛时,军列之中“不闻咳声,唯人马行军肃肃然之音”。“上杉家士卒畏主君景胜更甚于敌”。这就是不苟言笑,时常保持严峻姿态的寡默的名将上杉景胜。

虽然关原合战时西军的败阵直接导致了上杉家从会津一百二十万石被减封至米泽三十万石,但上杉氏的声名却依然不坠,至今为止尚拥有众多坚定的景胜迷。上杉景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还是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他的一生吧。

幼年的景胜

弘治元年(1555)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越后鱼沼郡的上田庄,坂户城主长尾政景的二男出生,他就是后来的上杉景胜。母亲是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的姐姐仙桃院,所以景胜也就是谦信的外甥。那年的十月一日,毛利元就在安芸严岛以少胜多大破弑主大内义隆的西国名将陶晴贤。一个月之后,也就是第二年的正月六日,同世代的武将,与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并称战国后期三大筑城名家的藤堂高虎出生。

景胜幼名卯松,之后称喜平次显景。天正三年(1575)二十一岁时改名为景胜,叙任弹正少弼。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统称为景胜。

在景胜年仅十岁时的永禄七年(1564)七月五日,父亲长尾政景在野尻湖舟游时因事故死亡。有种说法称因为政景图谋造反,宇佐美定满诱其舟游(或称其受谦信之命)将政景杀害,而定满自己也因为内疚自害。还有种说法称两人双双酒醉溺死,真相不明。

景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成为谦信的养子的呢?有一说法说是在其五岁时,还有一种说法称是在政景死亡后不久。但从景胜八岁时收到的当时出阵上野馆林的谦信处寄来的一封满怀慈爱的信中应该可以看到,虽然不能确定谦信、景胜养父子关系成立的日时,但谦信自景胜幼年以来就一直以景胜的父执身份照顾景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有说法称在这次事件后,景胜成为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虽然从人情角度来看,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通说中还有一则逸闻。父亲政景横遭奇祸后,由于谦信的命令,景胜被交于直江实纲、甘糟景持抚养,并宣布说如果景胜是个可造之材的话,将会在其十六岁时将政景的领地返还给他。直江、甘糟在对景胜进行了观察后,发觉景胜性格虽然温和,却并不逆来顺受。一般能忍就忍,但真要对其过分,惹得其发怒,就会非常激烈。打个比方,就象是棉里藏针,轻轻触摸没事,着手一重不免有被戳伤之虞(恒山剑法?)。另外,体恤从人,即使在使唤下人时也会说句“谢谢”以表谢意。更兼文武两道俱佳,能独立思考,对有经验者的说话也并不是一味接受,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对其是非曲直加以分析判断。

不仅如此,还经常对人提及“父亲政景得罪身亡是天惩(指政景之死并不是因谦信的处罚而致),我对谦信公毫无恨意。本来作为政景之子即使受到株连也是应该,但谦信公不仅赦了我的罪,并对我加以照顾,还准备将父亲的领地交还给我。这样的大恩,如果今后有幸能为谦信公所用,必定肝脑涂地,以偿还父亲的不忠之罪。我愿以我的忠诚驱走父亲亡灵的罪过。”从直江、甘糟两人处得知这些的谦信,终于在景胜十三岁时,召其为侧奉公。

元龟元年(1570),景胜十六岁时,一位命中注定要与景胜相遇的青年来到了春日山城。

上杉景虎与御馆之乱

另一个养子上杉景虎

这位青年名叫上杉景虎。景虎是关东名将北条氏康之子,通称三郎。幼时曾在甲斐武田家做过人质,甲相同盟破裂后,回到小田原做了本应是其祖父辈的北条幻庵(长纲)的养子。永禄十二年(1569)闰五月三日,谦信与氏康之间结成了“越相同盟”。第二年元龟元年(1570),北条家将景虎作为人质送入上杉家。同时,上杉家的猛将柿崎景家之子柿崎晴家也作为人质被送入了小田原。

直至近年,比较普遍的说法都称上杉景虎是北条氏康的七男(一说八男)北条氏秀,但现在又有了另一种说法称景虎和氏秀是不同的人物。所谓的北条氏秀和北条纲成的二男、作为江户城守将的孙二郎康元很有可能是同一人。事情的真伪无从分晓,总之,之后的上杉景虎成了战国时期特有的外交政策的又一个牺牲者,渡过了他短暂的生命旅程。



1楼2005-08-01 00:05回复

    十月二十四日三条道如斋(信宗)的五十公野城被攻落,紧接着的第二天二十五日,新发田城也终于被攻落,城将新发田重家自刃,长达七年的“新发田之乱”终于结束。

    秀吉的天下统一

    天正十五年(1587)四月的根白坂合战后,雄霸九州的岛津降服于秀吉的九州讨伐军。这样,秀吉统一天下的绊脚石就只剩下了虎踞小田原城的关东强豪后北条氏。

    天正十六(1588)年,景胜再度上洛,叙任从三位参议,秀吉赐其丰臣及羽柴姓。这里顺便要交待一下的是,一直以与景胜相辅相成而闻名的名执政直江兼续这时也被任命为从四位下山城守,后来天下闻名的“直江山城”在此诞生。这年九月,景胜派遣本庄繁长出兵出羽,击破最上势,但并没有发生什么激烈的战斗。天正十七年(1589)六月十二日,景胜攻略佐渡,讨伐本间三河守、羽茂高持等,平定佐渡。

    紧接着,就在这年的十月,一直想找个借口讨伐北条氏的秀吉终于等到了机会。十月二十三日、北条氏的家臣猪俣邦宪违反了秀吉和北条之间的约定,擅自夺取了真田领名胡桃城,世称“名胡桃城事件”。秀吉大怒,十二月,将上杉景胜、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召集至聚乐第,商议讨伐北条氏的作战计划。

    第二年天正十八(1590)年三月一日,秀吉率领全国的大名,自身也率领着三万余的军势向小田原城进发,总势超过二十万的军势包围了小田原城。景胜也在正月下旬从春日山出阵,与前田利家等一起陆续攻落北条方的各支城。三月十八日北陆支队越过碓冰峠,侵入上野,攻落安中、国峰、厩桥诸城,四月二十日攻落大道寺政繁镇守的松井田城,更入侵武藏,于六月十四日攻落北条氏邦笼城的钵形城,同月二十五日攻落八王子城。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上杉家臣藤田信吉及甘糟清长等均表现活跃。

    七月五日,北条氏政、氏直父子开小田原城投降,氏政不久后被勒令切腹,而氏直则因为是家康的女婿,被饶过一命,放逐高野山。事实上,这时的秀吉已经完成了天下统一。

    从越后至会津

    佐渡金山的支配

    文禄元年(1592)三月,秀吉踏上了侵略朝鲜之路,景胜率领五千兵前往肥前名护屋城。但他和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在大多数时间里只是停留在名护屋,虽然也曾一度渡海,在熊川等地立了些许战功,但并没有参加什么激烈的战斗。文禄三年(1594)八月,景胜叙任从三位权中纳言,九月作成了《定纳员数目录》,这也是景胜为了谋求领国的内政充实,所以总结了领国内的家臣、家臣们的知行及军役数,使军政两面均能够高效率地运营而作成的基本台账。

    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里,景胜在内政方面投入的精力要比在战事方面的多得多。其中应该特别提一下的是,为了筹集朝鲜之役的军费,秀吉将越后、佐渡的金山支配权委任给了景胜。事实上,文禄三年(1594)十二月上洛时,直江兼续就从五奉行之一的浅野长政那里事先得到了通知,第二年正月十七日,秀吉向景胜下达了“命直江兼续为代官筹集金银”的朱印状。很快直江兼续上任,任命立岩喜兵卫、志驮修理亮(义秀)为奉行,并发布了关于金山的法度五箇条。五月,从石见来了石田忠兵卫等勘测师,传授了本用于开采石见银山的先进技术。由此佐渡金山的产量得以大幅提高,庆长三年(1598)上缴的运上金为大判八百枚。

    在接到秀吉的朱印状后不久的二月七日,京都有位名人的亡故对景胜的后半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从越后至会津

    这位名人就是蒲生氏乡。氏乡在信长时代就是深受信长喜爱的勇将,在信长帐下转战南北,战功不胜枚举。跟随秀吉后,更被委以奥州的重任,为了牵制人称“早生二十年可得天下”的伊达政宗,秀吉特地将蒲生氏乡安置在会津。不料,氏乡却猝死在了京都。死因虽然判明是病死,但也有称其被毒杀的说法。这里介绍一下令人稍感意外的石田三成与直江兼续共谋说。

    石田三成,在某天雨夜,来至直江兼续处,与之密谈,“在下虽出自卑贱,但今日也能治天下,伸大丈夫之志,这都是拜太阁殿下之厚恩。在下有生之年,当为守护太阁殿下及其子孙鞠躬尽瘁。然德川家父子却始终令人放心不下。太阁在世,尚不致有所异动,但太阁百年之后,难说德川不会借机反乱,夺取天下。与其到时手忙脚乱,不如现在就想个妥当的办法准备对付德川父子”,兼续也对此深表赞同,“此言甚是,德川父子领有关八州,况且又与蒲生氏乡这样的猛将有亲(指氏乡嫡子鹤千代,也就是蒲生秀行,娶了德川家康的养女振姬),正面冲突恐难有胜算。不如先消灭氏乡,再请拜领会津之地。如此,到时我上杉将可在其背后出其不意,与西国诸将协力消灭德川”。经过两人商议后,终于毒杀氏乡,又削去了蒲生秀行八十万石领地,由秀吉将会津赐与景胜,以上就是这个计谋的来龙去脉。
    


    5楼2005-08-01 00:05
    回复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查知了景胜领内动向的越后春日山城的堀秀治、出羽角馆城的户泽政盛等立刻向家康报告说,“景胜,企图谋反!”,再加上景胜的重臣津川城代藤田信吉由于和兼续对立,出奔家康,并举报景胜的诸般“谋反事实”。于是,家康通过京都相国寺内丰光寺的临济僧西笑承兑,于庆长五年四月一日给景胜寄了封书信,催促其上洛。

      直江状与三成的举兵

      景胜对此的答复是,“道路及桥梁的修缮是作为国守应尽之职,而筑新城则是因为旧的居城太过狭小,至于煽动越后浪士叛乱,我毫不知情。难道这些就是作为我图谋背叛幼君秀赖公的证据?就是内府将我视为叛臣,命我交出誓书,从速上洛的理由么?距我前次上洛尚未满一年,再次上洛领内诸事不免荒废,三年在国以及诸役免除是当初移封会津时,得到已故太阁殿下亲口允准的。内府殿下一定要我上洛,请先将身边进谗言者问罪,如若不然,决计不从。”

      当时的兼续也知道与三成之间的谋议已经泄漏,双方不免一战。于是对家康的这封书信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正面抨击。这封回信,后世称之为“直江状”十六箇条,其中不乏言辞激烈、傲慢无礼之处,于四月十四日被递送到了家康面前。通说中称家康由于被直江状激怒,决定征伐会津。但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对家康而言,显然兼续的回信越激烈越好才对。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诸将面前显出“我并不欲讨伐上杉,此乃上杉迫我”。使得“讨伐上杉”在诸将眼中看来也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家康的政略在这件事上也可见一斑。据说,在表现出了很好的演技,装出一副被激怒的样子后,心里仍然对直江兼续有着很高评价的家康,曾经背着人对本多正信说过这么一句话,“真不愧是上杉家者,不可轻侮。”

      总之,家康以上杉氏“傲慢无礼,不愿奉诏上洛”作为景胜“谋反丰臣家”的正式理由,决定进行会津征伐。而另一方面,景胜也对出羽、仙道方面进行了严密的守备,南山城配置大国实赖、福岛城配置本庄繁长、小峰城配置芋川正亲和平林藏人、长沼城配置岛津忠直、梁川城配置须田长义、白石城配置甘糟景继,以一个相当完美的防御体系准备迎击。家康于六月十八日从伏见城出发,在江户城召开军议,下令最上义光等从米泽口,前田利胜、堀秀治等从越后津川口侵入会津。七月二十一日,家康从江户出发,进军会津。

      在这段期间,景胜也已传檄仙道诸将,决意一战,并将先阵布于白河付近,自身率兵八千在长沼布阵等待家康。但是,由于石田三成的起兵,家康终于没有来到会津。七月二十四日,在家康大军到达下野小山的当天,从伏见城将鸟居元忠处传来了西军攻击伏见城的消息。第二天,家康在小山举行军议(世称“小山评定”),决定全军西撤,并将监视景胜的任务交给了结城秀康。

      此时还有这么一段逸话。在家康引军西去时,上杉家的士兵均笑逐颜开。独有景胜的家臣、侍大将水原常陆介亲宪眉头紧皱,说,“如果将德川方的这次退兵视为害怕我上杉家的话,那就太不了解家康公了。家康公此次带领诸将回军西上讨伐石田殿,十之八九石田殿下会败。到时剩下我主公一人如何对抗家康公。德川没有进攻我们而选择了退兵,这才是我们的不幸吧!”

      之后的历史也正象亲宪所说的那样。此外,亲宪在之后的长谷堂合战及大坂冬之阵中率领铁炮队也表现活跃,是上杉家值得自豪的智勇兼备之将。

      景胜的关原

      景胜的关原

      家康退兵后,景胜与兼续之间出现了应该说是第一次的意见相左。兼续主张这是千载难遇的机会,应当追击,而景胜却怎么也不肯点头应允。当时的情景谨用小说家的风格记载如下:

      布阵于下野的兼续,在家康退军的同时,只身独骑来至长沼的景胜本阵,
      “主公,三成殿下已经举兵,诸大名闻风而随,站在家康一方的大名们也因为自己的妻子儿女被扣押在大坂而处境狼狈。现在正是天赐良机,进攻江户吧。到时,佐竹、相马从东、三成率大军从西、真田昌幸、幸村从信浓,数路并进,胜利就在眼前,请早作决断!”
      


      7楼2005-08-01 00:05
      回复

        但,景胜却微微地摇了摇头,
        “太阁去世之前,曾召我至御前,立下终生不生逆心的誓纸。这誓纸现在正在太阁殿下的棺内。这次由于堀直政等人的谗言,我上杉成为了内府讨伐的目标。现在内府既然已经退兵,我等当然也该退回会津。如乘机追击内府,岂不是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失信于天下。这对上杉家而言将是莫大的耻辱,绝不能追击。”
        “主公所言虽然在理,但内府殿下明显是要将我上杉赶尽杀绝。万一内府击破三成,那时我上杉家当是首当其冲的下一目标。战是死,不战亦是死,兼续将选择一战!”
        “正当国家存亡之时节,背上不信之名将使子孙后代都蒙受耻辱......兼续,不用再说!”就这样,景胜回到了会津。不过即使如此,由于兼续的进言,景胜还是派了一部分兵力侵入了旧领越后进行骚扰。

        越后诸城的抗争

        越后是上杉氏祖先的领地,庆长三年上杉景胜移封会津的同时,堀秀治也从越前移封至春日山城三十五万石。此外,村上义明(九万石)、沟口宣胜(六万一千石)、堀亲良(三万石)也被作为秀治的与力转封至越后。(这是不是也应当视作秀吉对景胜的防范呢。)

        当时的越后尚有以宇佐美胜行为首的上杉遗臣数十人。兼续和三成谋议后,即和这些上杉遗臣取得了联络。七月二十日,景胜派遣斋藤三郎佐卫门等从高原城出发,经津川口进入越后。上杉军侵入越后之后,上杉氏的旧臣们在田川、下仓、新发田、本庄、出云崎等地纷纷响应。听到举兵消息后,自己跑来参加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总计有七、八千之众,据说到了兵器都不够用的地步。

        八月一日,上杉家臣松本伊豆等率领部下及土民二千余,从广濑、薮神两路进兵下仓城。城主小仓政熙率领莲山寺僧徒及兵六百余出城迎战。上杉旧臣丸田清益下令土民在城外堆积竹子木头,一方面可以防备铳弹,另一方面在竹木上引火,使得火势蔓延至町舍。政熙无法抵御,只得后退。上杉势乘势进逼至三之丸,政熙无奈之下,关闭城门笼城。附近坂户城的守兵看到下仓城方向的火光后,急忙禀报城主堀直寄。堀直寄得悉,迅即率兵一千八百余出阵,分兵两路,赶往救援下仓城。政熙听说堀直寄前来救援,不喜反怒,“我被大军围困,未尝一战,反被乳臭小儿救援(当时堀直寄二十四岁),即使获胜,也无面目苟活于世。”当下,率部下六十余人出城突击,全员战死。

        八月二日天色未明时分,从下仓城败走的士兵将城落、政熙战死的消息告知了堀直寄。听说此事的越后士卒无不惊骇,唯有直寄说道,“据说政熙早有二心,现在既已死去,也算是绝了后患。”说罢,就开始准备征伐事宜。堀直寄身边的老臣们说道,“下仓之敌只是些土民,原本都是我领内百姓,现如今不过是受敌人挑拨,乘虚而起,成不了多大气候,殿下还是不要亲身冒险吧。”
        直寄说,“我一向爱民,又怎会有背叛者?即使有人背叛,下仓城离此不过七里(约二十八公里),杀过去诛戮就是。如若按兵不动,将来如何向父亲大人(堀直政)交待?”

        午前八时,堀直寄全军展开行动,赶赴下仓城。下仓城外有座小山丘,上杉方的松本伊豆等在山丘下的平地布阵,越后的众土民则在山丘上驻扎。直寄在远处眺望后说道,“伊豆等人兵力虽少,但惯于征战,土民之势虽大,但不过是乌合之众。只需杀败伊豆,土民等不战自溃。”之后的战况也正如其所说,上杉势败退出下仓。

        直寄进入下仓城后,听说松本伊豆、宇佐美胜行等退往田川、妻有、小千谷一带聚拢败兵。于是人马不歇,再次出阵。并且耍了个花招,将马印交给速水织部,命其率六百兵从大路进兵,而自己则带一百八十余人借着树林的掩护,抄小路而行。正当伊豆等人看到直寄的马印准备迎战时,直寄却从斜刺里杀出。措手不及之下,胜行以下二百余人战死,上杉势溃败。当天的日暮时分,直寄回到下仓城,三日早朝回兵坂户。上杉势再也没有能够对下仓、坂户形成威胁。

        接着再来说说三条城的战况。三条城主堀直次听说三条城被上杉势包围时,身尚在春日山城。听到消息后,赶紧返回,却已无法入城。八月八日早晨,三条城留守役小川半右卫门,领兵出城接战,将直次迎入城中。当时,橡尾城主神子田基昌也领兵三百入城。在春日山城的柏崎城主堀直政更是领兵三千来援,另外还有来援的沟口宣胜、村上义明等。上杉势料不能取胜,退往津川。而来援的越后诸将也由于担心自己领地的安全,不敢久留,纷纷返回。
        


        8楼2005-08-01 00:05
        回复

          在这之后,虽然上杉的旧臣也曾一度攻略新发田城、本庄城等,但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被宣胜、义明等依次击退。

          从会津至米泽

          长谷堂合战

          回过头来再说会津。八月,家康从小山撤军后不久,从米泽城的留守役、兼续之父樋口兼丰处,传来了最上义光与秋田实季等正准备一起进攻志驮义秀镇守的酒田城的消息。随即,景胜下令兼续先发制人,侵攻最上领。兼续于九月三日从会津回到米泽,九日,亲自率领二万四千大军出发。同时庄内的志驮义秀、下吉忠也领军三千出阵。

          十三日,兼续以色部修理为先发,攻击最上家畑谷城、经过一场激战后,攻落畑谷城,城将江口道连自刃,获首五百。更击破了前来救援的最上势(饭田播磨、矢桐相模),陆续攻陷了山野边、长崎、谷内、寒河江、白岩各城、除了义光的本城山形城以外,留下来的只剩下了志村光安、鲑延秀纲镇守的长谷堂城。

          九月十五日,孤立无援的最上义光,派遣使者和嫡子义康去北之目城的伊达政宗处,表示原意以长子义康为人质,向政宗请求援军。政宗派叔父留守(伊达)政景为代表,率铁炮队七百、五百余骑前往救援。同日,兼续进逼志村光安固守的长谷堂城,包围了长谷堂城。请注意这个日子,九月十五日!就在当天,东西双方决战关原,小早川裏切、大谷吉继自刃、岛津义弘敌中突破、石田三成败走伊吹山。

          但对此一无所知的兼续依然对长谷堂城发起了总攻击,激战中名将上泉主水正泰纲(宪元)战死,由于敌方的顽强抵抗,战斗陷入胶着。二十九日,坐镇会津的景胜得到了关原合战西军败阵的消息,立刻和兼续取得了联络,兼续毫不犹豫地撤去了包围,急令撤兵,并为了避开敌人的追击,连夜修整了山路。将全军分为十三段,命春日元忠、篠井泰信二人先行,水原亲宪和沟口左马助殿军。十月一日天色微明时分,兼续下令放火烧营,全军开始退却。(在《花之庆次》中描写的则是前田庆次也参加了殿军,并由于庆次的奋战击退了最上军)。

          九月三十日得到了关原战报的最上义光也于当日卷土重来展开追击。于是,上杉势与追击的最上、伊达联军之间上演了一场大激战。战死者的记录,上杉侧的记录是最上方二千一百,最上侧的记录是自军六百二十三,上杉方一千五百八十。数字也许稍微有些夸张,但在一方退却,一方追击这样的情形下,这是一场少有的大激战却是毋庸置疑的。之后义光曾感叹说“退却但毫不胆怯,并给我方造成极大伤亡,从容会津归阵,谦信武勇至今尚存”。至此,历时半月余的长谷堂合战终于结束。

          从会津至米泽

          景胜暂时稳定了会津的事态。接着,他的生涯中可以说最大的岐路出现。是为了武门意地决一死战,还是为了家名的存续顺从家康。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景胜也一直徘徊在这两者之间。关原合战后不久,家康的谋臣本多正信,通过上杉家在伏见留守役家臣千坂对马守景亲,下达了降伏的劝告,另外,由于临济僧西笑承兑的劝说,直江兼续也不失时机地开始接近家康二男结城少将秀康。终于在第二年庆长六年(1601)六月,景胜决定西上请罪,和兼续一起于七月抵达伏见,并于八月十六日拜谒了家康。

          同月二十四日,上杉家从会津一百二十万石被减封至米泽三十万石。这应该是相当好的结果了,要知道,在关原合战中自始至终一直袖手旁观的毛利家也被从一百二十万石减封至三十六万石。而按照上杉势在关原期间与东军进行的一连串的激战,即使景胜不象石田三成那样落个身首异处,上杉家遭改易、景胜遭流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上杉家被减封的同时,毛利辉元也被减封至周防长门二国,儿子秀就则被作为人质送去江户,真田昌幸、幸村父子死罪虽免,流放高野山。岛津义久则派岛津忠长和新纳旅庵为代表上洛、为义弘加入西军向家康谢罪,并宣誓效忠。此时,除了大坂城的丰臣秀赖,天下已经再也没有可以与家康抗衡的势力。景胜于十一月二十八日,进入米泽。
          


          9楼2005-08-01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