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堤口吧 关注:16贴子:477
  • 4回复贴,共1

地名与德州文化形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地名构建“人文大德州”
——地名文化刍议
地名的最高境界,是符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实际,也就是比较准确地反映本地的历史面貌;并能够为城市形象增光添彩。我们每当新到一个城市,往往会感到: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很深厚。这样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地名开始的。观之于德州周边城市,概莫能外。省会济南,老城区的命名堪称典范。她的整个城市地名架构,宛若一篇大文章。而主干道的命名,就像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济南老城的主干道,叫“泉城路”。这就把济南的主要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勾画出来了。加上三处名胜古迹和三位历史人物,相互交织,把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概括无余。这三处名胜古迹是: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这三位历史文化名人是:二十四孝之首的舜帝;宋代词宗辛弃疾和李清照。当然,还会因“大明湖”而联想到诗坛宗师李白和杜甫,以及历下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类名句。济南人不满足于这些,近年来在新开设的街道更有“闵子骞路”的设置,足见山东人崇礼重孝的人文特征。为古城增加着文化内容。
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州的地名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我们今天的地名工作者惮精竭虑,创造出新的地名和地名架构来。


1楼2014-01-06 19:43回复
    老地名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历史文化意韵的成功街名举例
    德州的老地名是和自身地位相适应的,因而是很有文化品位的。可以举出这样几个例证。第一,老太平街的设置,可见德州人民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追求。津浦路开通以后,民国以来,老德州人都把 “出了火车站一路太平”当成他们的吉祥用语。五十年代大跃进中截取这条街的西首一小段,改称“商业街”,使得“出了火车站一路太平”从德州市民口中渐渐消失。建议撤销“商业街”这个街名,延长恢复“太平街”这条历史名街。同时也为德州市民恢复一份文化气息。
    第二,南关街的设立,兼有两种作用:纪录德州历史上的繁盛和本街的地理方位。历史上,南门内外,一直是德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在德州久负盛名、堪称德州饮食文化的代表的前有“鸿盛楼”、后有“又一村”,都在这个区域。实际上,它们是鲁菜的北支。这样一个荣誉,这样一个美称,无人问津,终于使宝贵的文化遗产陷于没没无闻之境。被老德州人视为祥瑞之建的“玉皇阁”耸立于这条大街的南端。我在德州二中读书时(1958年至1961年),南关街教堂钟楼还巍然屹立,倒影映在今之“明月湖”中,煞是美丽。上美术课时,我们曾坐在湖东岸边,隔水面对钟楼倒影画写生。后来,和千千万万的宝贵文物一样,毁于“文革”之中。
    第三,德州两个西门之一的 “广川门”,再加上西门外的广川桥,应属德州的地标性设置。这个地名,对于德州文化史弥足重要。应当在新的地名架构中得到充分的考虑。虽有了广川街道办事处的设置,仍嫌不够。应在这里设置西门大街,将通往河西的“文革桥”易名为“广川桥”,以示对于德州古地名的重视、恢复和利用。一名之易,品位大增,而且充满了形胜之感。
    第四,馆驿街,即今城隍庙迤西之迎宾市场一带。这条街取义于历史上的水馆驿和旱馆驿,是德州水旱码头地位的无庸置疑的凭证。如果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是不能容许也无法弥补的缺憾!
    综上所述,如果恢复重建了“太平、南关、馆驿、广川”,也就在大的格局上,恢复了旧德州古城的大体方位和主要交通干道,对于业已失去的德州城市文化形象,当是一次有效的补救。而且,是一次对于文化遗产的抢救。其意义自然不可小觑!


    2楼2014-01-06 19:44
    回复
      以“德”为纲,让地名为构建文化高地服务
      ——发掘文化资源优势,构建新地名体系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肇建,使得城区重心东移。京沪高铁的开通,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也给从全局高度全面规划德州地名体系提供了一个机遇。发掘德州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足以反映德州历史文化地位的地名体系,弥补原地名体系对历史人文资源发掘不够的缺陷,成了摆在新一代地名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迫切的任务。经过一番集思广益的努力筹划,新的地名方案已经产生。那就是德州学界论证多年的:“以德为纲、主题命名”。
      在道路命名上,着眼于“德”在当下的发展和延伸,突出“崇尚道德”四字,采用东西走向为路,一律命名为尚德,按序号排列;东起东外环以西,西到京台高速以东,从尚德一路到尚德十二路。南起南外环以北、北到北外环以南。凡南北走向之道路,一律命名为崇德大道,从崇德一大道一直到崇德十三大道。这样就充分地突出了“德”在德州文化形象中的作用。
      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全中国到处都在以德为名片,“千古德州”更不能无视这个“德”字的作用!
      这个德字,蕴含着十分深邃的内涵和无比广阔的外延。或可用《礼记》中的名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来诠释。它上承民族文化的深厚渊源、下启今人的普遍的精神诉求和时代需要,所谓“德为邦本”;德还是“立市之基”和“立身之本”! “厚德”,就是强化城市的道德形象和提高城市的道德标准,这实在是一语中的、正中肯綮之论。中国人崇尚“德”,德字几乎涵盖了中外一切古圣今贤所创造、所发现的全部精神价值。换言之,一切文化的实质内涵都可以概述为 “德”。作为例证,中国人把一切有利于民生的“仁政”“善政”都称之为“德政”!因此中国的地名含有德字者,不乏其例。邢台古称顺德,安阳美称彰德,商丘号称归德;河北有承徳,福建有宁德,四川有德阳,浙江有德清……但这些名字不是有一个“后坠”,就是有一个“前置”,只有我们德州,堂堂正正地、直截了当地就叫 “德州”!这个德字,是德州的无可比拟的文化优势!上述种种,都可以证明新区的地名以德为主题,实出“崇尚道德”这个选择的正确性和无可取代性。
      古人云:小成成于智,大成成于德。山东南有曲阜,孔夫子穷一生之力弘扬仁德;北有德州,成为践行“德文化”的基地。在弘扬“德文化”方面,我们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


      3楼2014-01-06 19:47
      回复
        德州地名之前景瞩望
        ——对于人文“大德州”的期待
        既然古代德州所在地——陵县已经被统筹、纳入了城市地名规划,那么有理由相信,拥有着东方朔的智慧和颜真卿的伟烈的“鲁北人文第一县”,一定可以把地名设计得令人刮目相看,为“华北人文第一州”浸润人文气息。近期应当考虑的地名规划设置,还有近郊的武城、平原诸县。偏偏这两个县又都是人文荟萃、英杰倍出的文风蔚然之地。大运河的千年润泽、汉文化的百代流韵,同样使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县的地名设置一定会是精彩的、不负时代重望的。武城可以把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这个素材充分利用,平原的三国文化更是有着无可取代的知名度。素材既然丰富多彩,剩下的便是一个 “巧取”,着力构建的问题了。
        让我们齐心协力,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殚精竭虑,为把德州的地名设置得,既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德州父老的期望,又充满着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进取精神。让地名这个永恒的广告语,也来为我们的文化高地建设服务,为我们的城市文化形象服务。让我们期待着文化名都的盛誉恢复的那一天!
        □刘金忠


        4楼2014-01-06 1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