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郾城和颍昌大捷
七月初,金朝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指挥的主力部队,经过一个半月的休整,并增添了由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汉名宗贤)等所率领的生力援军后,①倾巢而出,直扑郾城。在此之前,完颜兀术(宗弼)还发付金军家属渡河北上,预作撤退的准备。②总之,完颜兀术(宗弼)在屡战失利后,虽心虚胆怯,却仍不甘心失败,他利用闰六月后的“弓劲马肥”有利时节,③企图作孤注一掷。
八日,有探事人报告岳飞,完颜兀术(宗弼)督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统领精锐马军一万五千多骑,披挂着鲜明的衣甲,自北方赶来,距郾城县只有二十多宋里路。显然,这一万五千人既是十几万大军的前锋,又是其精华,金军中充当步兵的汉人签军,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当时岳飞麾下只有背嵬军和一部分游奕军,游奕军的另一部分则随统制姚政驻守颍昌府。完颜兀术(宗弼)应是得到郾城兵少的情报,故亲率主力进行突击,企图一举摧毁对方的司令部。
岳飞深知将会有一场前所未遇的恶战,以寡敌众的硬仗,也坚信自己的将士能够承受严酷的考验。他首先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和游奕马军,出城迎击。岳飞神色严毅,对儿子说:
“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
当天下午,岳云舞动两杆铁锥枪,挥军直贯敌阵。双方的骑兵开始激烈的鏖战。岳家军主要依靠缴获的战马,装备了相当规模的骑兵。④其骑兵的数量和质量都胜过其他各支宋军,能够与金朝引以为骄傲的骑兵单独周旋。在平原旷野上驰突,正是女真骑兵的长技。岳家军不可能依托山险,也没有凭借城垣,却是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进行骑兵会战。这在宋金战争中尚属首次,也是郾城之战不同于和尚原、仙人关、顺昌等战的特点。
金方的后续部队源源不绝地拥来。岳云的马军经过一个回合的战斗,打败敌骑的一次冲锋后,又招致更多的敌骑进行第二次冲锋,举行两军第二回合的战斗。形势逐步发展到与完颜兀术(宗弼)“全军接战”的地步,⑤金方十余万大军先后开进战场。杨再兴要活捉完颜兀术(宗弼),单骑冲入敌阵,杀金军将士近百名。⑥他自己也身中数十枪,遍体创伤,仍然战斗不止。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岳飞亲率四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
“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
岳飞用马鞭抽了一下霍坚的手,说:
“非尔所知!”
他跃马驰突于敌阵之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将士们看到统帅亲自出马,士气增倍。⑦
女真骑兵的擅长是弓箭,然而宋朝发达的经济技术条件,使岳家军配备的弓矢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至于白刃近战,更是女真骑兵之所短。女真骑兵能够坚忍不拔地进行韧性战斗,然而岳家军持续交锋了几十个回合,也毫无倦色和馁意。金军惯用左、右翼骑兵,进行迂回侧击。按宋时行阵术语,左、右翼骑兵称 “拐子马”。⑧岳飞也指挥军队,运用巧妙的战术,对付敌之两翼拐子马,“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用能使敌人之强,不得逞志于我”。⑨
完颜兀术(宗弼)眼见骑兵会战不能取胜,焦躁万分,下令将披挂“重铠全装”的“铁浮图”军投入战斗。“铁浮图”军也称铁塔兵,形容重甲骑士装束得如同铁塔一般,都是完颜兀术(宗弼)麾下精练的亲兵。⑩“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堵墙而进”,进行正面冲击。由于金军一反以左、右翼拐子马迂回侧击的惯技,“自谓奇计”。完颜兀术(宗弼)希图以严整的密集的骑 兵编队,击溃对方较为散乱的骑兵。岳飞当即令步兵上阵,他们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类以步击骑的利器,⑾专劈马足。只要-—匹马仆地,另外两匹马就无法奔驰,“铁浮图”军乱作一团。⑿岳家军步兵与敌骑“手拽厮劈”,杀得尸横遍野。天色业已昏黑,金军一败涂地,狼狈溃逃。岳家军在此战中“戕其酋领”,还夺得二百余匹战马。⒀
在此次大战中,不仅梁吉等一大批武将,还有宣抚司干办公事韩之美,准备差遣杨光凝、吴师中等幕僚,都立有战功。⒁
完颜兀术(宗弼)经历此次失败,仍不甘心,试图反扑。十日下午,巡绰马军飞报宣抚司,有金军骑兵一千多人,径来进犯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在这支金军的后面,征尘滚滚,更不知有多少军马。岳飞当即率领军马出城,并差背嵬军将官王刚,带背嵬使臣五十多骑,组成一支精悍的军官队,前往侦察。
王刚等到达五里店,只见金军已摆布一字阵,其间有个敌将,身穿紫袍,当是头领无疑。于是王刚根据擒贼先擒王的原则,率使臣们闪击敌军,大家挥舞兵刃,一拥而上,先把这名金将砍死。 一千多名敌骑惊慌失措,如鸟兽散。岳家军在敌尸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证明是敌方 一个悍将。王刚以五十多骑杀退金军一千多骑后,还乘胜追赶了二十多宋里,凯旋而归。⒂
①《靖康稗史笺证》之《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载,盖天大王即完颜赛里,《金史》卷70有《宗贤传》,据《金史》卷135《金国语解》,“赛里”意为“安乐”。又据《石林奏议》卷12《奏乞立赏格募人擒捕兀术等用事首领十三人札子》载,完颜赛里最初“在浚、滑,以主签军”。
②《金佗稡编》卷12《乞乘机进兵札子》,《金佗续编》卷10《收复赵州获捷照 会杨沂中除淮北宣抚刘锜除宣抚判官》。
③《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④《金佗稡编》卷22《淮西辨》载,绍兴十一年援淮西时,光背嵬“亲军”即有“八千余骑”,郾城之战时当亦接近此数。
⑤《金佗续编》卷1o《奖谕郾城获捷省札》,《郾城获捷支犒士卒省札》。
⑥《会编》卷204,而《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己酉作“数百人”。
⑦ 岳飞亲自出战,《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系于十日,与《金佗稡 编》卷16《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相抵牾,应为八日大战时事。
⑧《武经总要》前集卷7,《会编》卷201,卷202,卷244《金虏图经》,《历代 名臣奏议》卷90吕颐浩奏,《水心别集》卷16《后总》,《琬琰集删存》卷3 李显忠行状,《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
⑨《紫微集》卷12梁吉等转官制。
⑩《会编》卷201,卷202,卷243《炀王江上录》,《宋朝南渡十将传》卷l《刘锜传》,《宋史》卷377《陈规传》,《石林居士建康集》卷1《闻兀术将过淮再 遣晁公昂觇师》。《炀王江上录》说,后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时,仍有“铁浮图一十万”随行,但不作为亲兵。浮图即宝塔之意。
⑾《会编》卷215《征蒙记》,吴泳《鹤林集》卷20《边备札子》。麻扎刀为“制马之具”,“以截其胫”。大斧在大仪镇、拓皋等战中也发挥很大威力。
⑿《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载顺昌之战时,金军“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乃 “铁塔兵”用于“攻城”,舍马步战。《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所载, 乃骑兵“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岳珂所述,将“拐子马”与“铁浮图”混 为一谈,系误。据房玄龄《晋书》卷107《石季龙载记》,慕容恪“乃以铁锁 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也与金军此种战术相似。《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称此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应即是指采用三马相联的战术。若仅用左、右拐子马,此乃惯技,不可谓“奇计”。
⒀《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卷16《龙虎等军捷奏》,《宋会要》兵14之30, 《会编》卷204,《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己酉。据高宗手诏,可知岳飞另有一补充捷奏,今已佚失,故不知被戕金军“酋领”为何人。
⒁《紫微集》卷12梁吉等转官制,韩之美转官制,卷13杨光凝、吴师中转官制。按梁吉等将只转一官,属战功较小者,而战功较大者已无转官制传世。
⒂《金佗稡编》卷16《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会编》卷204。
七月初,金朝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指挥的主力部队,经过一个半月的休整,并增添了由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汉名宗贤)等所率领的生力援军后,①倾巢而出,直扑郾城。在此之前,完颜兀术(宗弼)还发付金军家属渡河北上,预作撤退的准备。②总之,完颜兀术(宗弼)在屡战失利后,虽心虚胆怯,却仍不甘心失败,他利用闰六月后的“弓劲马肥”有利时节,③企图作孤注一掷。
八日,有探事人报告岳飞,完颜兀术(宗弼)督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统领精锐马军一万五千多骑,披挂着鲜明的衣甲,自北方赶来,距郾城县只有二十多宋里路。显然,这一万五千人既是十几万大军的前锋,又是其精华,金军中充当步兵的汉人签军,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当时岳飞麾下只有背嵬军和一部分游奕军,游奕军的另一部分则随统制姚政驻守颍昌府。完颜兀术(宗弼)应是得到郾城兵少的情报,故亲率主力进行突击,企图一举摧毁对方的司令部。
岳飞深知将会有一场前所未遇的恶战,以寡敌众的硬仗,也坚信自己的将士能够承受严酷的考验。他首先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和游奕马军,出城迎击。岳飞神色严毅,对儿子说:
“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
当天下午,岳云舞动两杆铁锥枪,挥军直贯敌阵。双方的骑兵开始激烈的鏖战。岳家军主要依靠缴获的战马,装备了相当规模的骑兵。④其骑兵的数量和质量都胜过其他各支宋军,能够与金朝引以为骄傲的骑兵单独周旋。在平原旷野上驰突,正是女真骑兵的长技。岳家军不可能依托山险,也没有凭借城垣,却是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进行骑兵会战。这在宋金战争中尚属首次,也是郾城之战不同于和尚原、仙人关、顺昌等战的特点。
金方的后续部队源源不绝地拥来。岳云的马军经过一个回合的战斗,打败敌骑的一次冲锋后,又招致更多的敌骑进行第二次冲锋,举行两军第二回合的战斗。形势逐步发展到与完颜兀术(宗弼)“全军接战”的地步,⑤金方十余万大军先后开进战场。杨再兴要活捉完颜兀术(宗弼),单骑冲入敌阵,杀金军将士近百名。⑥他自己也身中数十枪,遍体创伤,仍然战斗不止。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岳飞亲率四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
“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
岳飞用马鞭抽了一下霍坚的手,说:
“非尔所知!”
他跃马驰突于敌阵之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将士们看到统帅亲自出马,士气增倍。⑦
女真骑兵的擅长是弓箭,然而宋朝发达的经济技术条件,使岳家军配备的弓矢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至于白刃近战,更是女真骑兵之所短。女真骑兵能够坚忍不拔地进行韧性战斗,然而岳家军持续交锋了几十个回合,也毫无倦色和馁意。金军惯用左、右翼骑兵,进行迂回侧击。按宋时行阵术语,左、右翼骑兵称 “拐子马”。⑧岳飞也指挥军队,运用巧妙的战术,对付敌之两翼拐子马,“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用能使敌人之强,不得逞志于我”。⑨
完颜兀术(宗弼)眼见骑兵会战不能取胜,焦躁万分,下令将披挂“重铠全装”的“铁浮图”军投入战斗。“铁浮图”军也称铁塔兵,形容重甲骑士装束得如同铁塔一般,都是完颜兀术(宗弼)麾下精练的亲兵。⑩“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堵墙而进”,进行正面冲击。由于金军一反以左、右翼拐子马迂回侧击的惯技,“自谓奇计”。完颜兀术(宗弼)希图以严整的密集的骑 兵编队,击溃对方较为散乱的骑兵。岳飞当即令步兵上阵,他们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类以步击骑的利器,⑾专劈马足。只要-—匹马仆地,另外两匹马就无法奔驰,“铁浮图”军乱作一团。⑿岳家军步兵与敌骑“手拽厮劈”,杀得尸横遍野。天色业已昏黑,金军一败涂地,狼狈溃逃。岳家军在此战中“戕其酋领”,还夺得二百余匹战马。⒀
在此次大战中,不仅梁吉等一大批武将,还有宣抚司干办公事韩之美,准备差遣杨光凝、吴师中等幕僚,都立有战功。⒁
完颜兀术(宗弼)经历此次失败,仍不甘心,试图反扑。十日下午,巡绰马军飞报宣抚司,有金军骑兵一千多人,径来进犯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在这支金军的后面,征尘滚滚,更不知有多少军马。岳飞当即率领军马出城,并差背嵬军将官王刚,带背嵬使臣五十多骑,组成一支精悍的军官队,前往侦察。
王刚等到达五里店,只见金军已摆布一字阵,其间有个敌将,身穿紫袍,当是头领无疑。于是王刚根据擒贼先擒王的原则,率使臣们闪击敌军,大家挥舞兵刃,一拥而上,先把这名金将砍死。 一千多名敌骑惊慌失措,如鸟兽散。岳家军在敌尸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证明是敌方 一个悍将。王刚以五十多骑杀退金军一千多骑后,还乘胜追赶了二十多宋里,凯旋而归。⒂
①《靖康稗史笺证》之《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载,盖天大王即完颜赛里,《金史》卷70有《宗贤传》,据《金史》卷135《金国语解》,“赛里”意为“安乐”。又据《石林奏议》卷12《奏乞立赏格募人擒捕兀术等用事首领十三人札子》载,完颜赛里最初“在浚、滑,以主签军”。
②《金佗稡编》卷12《乞乘机进兵札子》,《金佗续编》卷10《收复赵州获捷照 会杨沂中除淮北宣抚刘锜除宣抚判官》。
③《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④《金佗稡编》卷22《淮西辨》载,绍兴十一年援淮西时,光背嵬“亲军”即有“八千余骑”,郾城之战时当亦接近此数。
⑤《金佗续编》卷1o《奖谕郾城获捷省札》,《郾城获捷支犒士卒省札》。
⑥《会编》卷204,而《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己酉作“数百人”。
⑦ 岳飞亲自出战,《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系于十日,与《金佗稡 编》卷16《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相抵牾,应为八日大战时事。
⑧《武经总要》前集卷7,《会编》卷201,卷202,卷244《金虏图经》,《历代 名臣奏议》卷90吕颐浩奏,《水心别集》卷16《后总》,《琬琰集删存》卷3 李显忠行状,《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
⑨《紫微集》卷12梁吉等转官制。
⑩《会编》卷201,卷202,卷243《炀王江上录》,《宋朝南渡十将传》卷l《刘锜传》,《宋史》卷377《陈规传》,《石林居士建康集》卷1《闻兀术将过淮再 遣晁公昂觇师》。《炀王江上录》说,后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时,仍有“铁浮图一十万”随行,但不作为亲兵。浮图即宝塔之意。
⑾《会编》卷215《征蒙记》,吴泳《鹤林集》卷20《边备札子》。麻扎刀为“制马之具”,“以截其胫”。大斧在大仪镇、拓皋等战中也发挥很大威力。
⑿《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载顺昌之战时,金军“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乃 “铁塔兵”用于“攻城”,舍马步战。《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所载, 乃骑兵“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岳珂所述,将“拐子马”与“铁浮图”混 为一谈,系误。据房玄龄《晋书》卷107《石季龙载记》,慕容恪“乃以铁锁 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也与金军此种战术相似。《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称此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应即是指采用三马相联的战术。若仅用左、右拐子马,此乃惯技,不可谓“奇计”。
⒀《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卷16《龙虎等军捷奏》,《宋会要》兵14之30, 《会编》卷204,《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己酉。据高宗手诏,可知岳飞另有一补充捷奏,今已佚失,故不知被戕金军“酋领”为何人。
⒁《紫微集》卷12梁吉等转官制,韩之美转官制,卷13杨光凝、吴师中转官制。按梁吉等将只转一官,属战功较小者,而战功较大者已无转官制传世。
⒂《金佗稡编》卷16《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会编》卷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