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汉服吧 关注:23贴子:66

【传统文化科普贴】那些被遗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
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
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
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
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题记


IP属地:山东1楼2014-01-07 11:09回复
    端午节被棒子申遗了,
    汉服成了日本人的服装,
    中国沦为韩国和日本的中药材培植基地…
    我们过着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记得自己的传统节日…
    我泱泱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遍地开花…
    却都成了别人的嫁衣…
    我能做的不多,即使在别人眼中很怪癖,
    但是穿汉服,看古典名著,复兴传统文化,
    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最起码让子孙后代还知道,
    有一个民族,叫华夏,他们的祖先,是炎黄!!


    IP属地:山东2楼2014-01-07 11:09
    回复
      从今天起,每到传统节日,我就会来更一篇帖子介绍…
      其实我没期望有多少人能看…
      泼冷水已经被泼习惯了…
      不约炮不爆照的帖子我也知道火不了…
      但是,应该也有人像我一样不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没落下去吧…
      腊月节日节日预告:
      驱傩、腊八、尾牙、祭社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1-07 11:10
      回复
        腊月初七——驱傩日

         腊八节前一天或当天,民间有驱傩除疫的风俗。
         驱傩(nuó),简单来说就是驱逐疫鬼。
        马南邨《燕山夜话·守岁饮屠苏》:“驱傩的意思是要驱逐疫疠之鬼,与我们现在说的送瘟神的意思相同。”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1-07 11:13
        回复
          我国的傩文化既悠久又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困境,很多傩文化形态已濒临灭绝,我国已将傩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专门研究傩文化的学者指出,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
          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

          傩戏…


          IP属地:山东5楼2014-01-07 11:13
          回复

            傩舞


            IP属地:山东6楼2014-01-07 11:13
            回复
              还有很多关于傩的小传说…全是字…
              估计放上来也没人看…
              所以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
              腊月在我们祖先的眼里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月份~~
              因此所有的风俗都是为了洗净一年的尘埃迎接一个崭新的世界~~
              送走了瘟神疫病~~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请期待明天的传统节日科普——腊八节
              喂,你这是在做新闻节目么?!!!)


              IP属地:山东7楼2014-01-07 11:15
              回复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又称“腊日”、“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1-10 20:48
                回复
                  ----腊八节习俗----
                  “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
                  腊八节作为一个流传至今的节日,有不少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1.祭祀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 水沟、昆虫神。
                  (不难看出,在我们的祖先眼中,一花一草一木,包括小动物,都是要祭祀的…有人说这是迷信,但是我更喜欢把它理解成一种敬畏,我们的祖先敬畏着自然,也热爱着自然。这一点,是我们丢失了的美好文化…)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1-10 20:48
                  回复
                    ②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
                    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IP属地:山东11楼2014-01-10 20:49
                    回复
                      ③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④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IP属地:山东12楼2014-01-10 20:49
                      回复
                        腊八那天停电了,
                        昨天度娘抽风,电脑连发帖框都没有…
                        迟到两天,今天才补上…
                        下一个节日是农历腊月十六——尾牙节


                        IP属地:山东14楼2014-01-10 20:50
                        回复
                          尾牙节
                          你知道“打牙祭”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么?
                          今天就是要介绍的节日,就跟这个词语有关~~~
                          农历腊月十六是尾牙节,又称“做牙”、“牙祭”。对于北方广大地区的老百姓来说,这个节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它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但是它却的的确确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传统节日。
                          要提尾牙节,不能不提土地神与商人。可以说,是商人形成了尾牙节。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01-16 22:23
                          回复
                            尾牙这一天,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
                            各商家行号也要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
                            不过,这种风俗已渐绝迹。
                            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IP属地:山东16楼2014-01-16 22:23
                            回复
                              尾牙节发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风俗是各公司企业在当日举行聚餐晚会和员工联谊活动,称作尾牙宴,还有尾牙聚会、尾牙烧烤、尾牙晚会甚至尾牙舞会等,总之,基本样式是企业宴请员工进行年末的聚餐和联谊,以感谢和表彰员工的辛勤工作。


                              IP属地:山东18楼2014-01-16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