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头呢,这个帖子勉强可以算是反省的帖子,但是反省一词跟我的世界观实在是深深地矛盾,准确地说应该是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抽丝剥茧,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人。
这样的思考零零散散做过许多次,不过到现在也没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然零零碎碎地躺在大脑里,拎不出个头绪。所以这应该算作备忘性的帖。
所有的矛盾集中在一个点,目标的缺失,更准确点,渴望的缺失。
罪魁祸首是陶渊明么,实在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了,或许是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惹的祸,还是更早听到的“沉默是最好的反击”?似乎也没有刻意追求,但就是不经意走到了这一步。论起目标还是有的,考研。隐约的追求也有,那个人。但是却没有来自灵魂的热望,套用句广告词“20岁的身体,80岁的心”。
说起来这也没什么不好,超然物外倒也自在,何况多年的独行早已习惯孤独且自得其乐了。矛盾在于缺乏物欲的人反而走上了追求物质的路。追求物质倒也没什么,毕竟对此也没有厌恶,麻烦的是同行者的平庸粗俗,倒不是行为举止上的庸俗,只是灵魂之中看不到亮点,而这条路也不过是形而下的术罢了。所以才会选择考研。
这个人看起来偶尔半途而废,这是有原因的。以看书为例,《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和几本《沉思录》都是看了一半就扔在一边,因为想要了解的观点已经了解且可以预料还要说什么了。类似的情况在游戏和学习中都能看到:一旦了解了运行原理就失去兴趣,转向其他事情。可以说任性或缺乏毅力,不过我更相信意志的选择,无聊的东西不值得浪费生命去做。
这样的思考零零散散做过许多次,不过到现在也没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然零零碎碎地躺在大脑里,拎不出个头绪。所以这应该算作备忘性的帖。
所有的矛盾集中在一个点,目标的缺失,更准确点,渴望的缺失。
罪魁祸首是陶渊明么,实在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了,或许是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惹的祸,还是更早听到的“沉默是最好的反击”?似乎也没有刻意追求,但就是不经意走到了这一步。论起目标还是有的,考研。隐约的追求也有,那个人。但是却没有来自灵魂的热望,套用句广告词“20岁的身体,80岁的心”。
说起来这也没什么不好,超然物外倒也自在,何况多年的独行早已习惯孤独且自得其乐了。矛盾在于缺乏物欲的人反而走上了追求物质的路。追求物质倒也没什么,毕竟对此也没有厌恶,麻烦的是同行者的平庸粗俗,倒不是行为举止上的庸俗,只是灵魂之中看不到亮点,而这条路也不过是形而下的术罢了。所以才会选择考研。
这个人看起来偶尔半途而废,这是有原因的。以看书为例,《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和几本《沉思录》都是看了一半就扔在一边,因为想要了解的观点已经了解且可以预料还要说什么了。类似的情况在游戏和学习中都能看到:一旦了解了运行原理就失去兴趣,转向其他事情。可以说任性或缺乏毅力,不过我更相信意志的选择,无聊的东西不值得浪费生命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