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吧 关注:849贴子:8,268

任存山之战的完整过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这是新唐史还有《资治通鉴》都没交代完整
不明白的人会以为黑齿常之在这里击败苏定方


1楼2014-01-09 21:15回复
    任存山之战的疑问
    , 是任何人都不肯研究的事项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将领苏定方受命率军10万灭百济,此后唐朝在百济设立五都督府。黑齿常之初时投降苏定方,不久,因不满唐朝占领军的暴虐而起兵反抗。他以任存山(位于今韩国全州)为根据地击败苏定方的征讨军,之后他转入反攻,一举攻占原百济的200余城,导致苏定方因无法扑灭反抗而被召回
    , 这段其实完全没把过程完整交代清楚
    事情真相确是
    任存山之战发生在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军征讨百济之役,而苏定方围平壤则是第二年、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唐军征讨高句丽之役,虽然时间上接近,但是两次战役。苏定方也是先率军回国,然后于次年重新出发的
    至於新唐的
    ,常之领敢死之士拒战,官军败绩,遂复本国二百余城,定方不能讨而还”。一大笑话
    据《三国史记》记载,苏定方早在九月三日就回国了,而黑齿常之并无“复本国二百余城”的战绩,只是在九月二十三日百济叛军侵扰泗沘城时,“<百济>人叛而应者二十余城”,而这显然是在苏定方回国以后,而非回国以前。亦即百济叛军猖獗的根本原因是苏定方率领唐军主力回国,而不是苏定方被击败


    2楼2014-01-09 21:17
    回复
      最后补充
      《三国史记》载,八月二十六日,派遣军队攻任存大栅,兵多地崄,不能克,但攻破小栅.九月三日启程回唐献俘.之间相隔时间很短,才几天,遂复200余城不可能在这段时间发生.一开始叛乱规模其实并不大.十万唐军都回国,只派刘仁愿一万兵和七千新罗兵留守百济,大规模叛乱是大军回国后的事
      这可以确定的是 ,不是苏定方亲自指挥
      而是另派他人


      4楼2014-01-09 21:18
      回复
        @dingbo011
        这贴可以留给吧友当作参考学习


        5楼2014-01-09 21:24
        收起回复
          @上帝最爱卢西弗
          老兄来看看


          7楼2014-01-10 22:11
          回复
            顶顶~~~


            8楼2014-01-13 23:24
            回复
              人好少啊


              IP属地:江苏9楼2015-03-18 20:49
              回复
                @★殷萌★
                请看完这贴


                10楼2015-04-18 22:47
                回复
                  @舒尔赫
                  黑齿常之的问题请看这,不存在苏定方克不克的问题
                  这个任存山之战很多历史迷早有定论了。从"定方遣兵攻之"这句看,其实苏定方并没有亲自与黑齿常之交手,只是派遣士兵去攻打任存大栅,而本人却准备带领唐军大部队和俘虏乘船会国,所以派出去的兵力不会很多,从过程看,派出去的唐军攻破了黑齿常之小栅,是有战果的,但由于对方拥有任存山兵多地崄的地理优势,唐军才没有攻下<任存>大栅,而这根本不能算什么败绩
                  从当时局势看,苏定方大军在百济的时候,唐军明显处于进攻主导一方,剩余的百济叛军只能被动防守。这从唐朝和韩国的记载都可以看出:
                  先是,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自苏定方军回后,鸠集亡散,各据险以应福信,至是率其众降。——————《旧唐书卷八十四》
                  初,百济自扶余璋与高句丽连和,屡侵伐封场。我遣使入朝求救,相望于路。【及苏定方既平百济军回,余众又叛】。王与镇守使刘仁愿、刘仁轨等,经略数年,渐平之。高宗诏:扶余隆归,抚余众及令与我和好。——————韩国《三国史记》
                  从以上两项记载看,黑齿常之等人是自苏定方率领大军主力回国后才敢出来反叛,而且黑齿常之传中遂复本国二百余城明显有夸大之嫌,因为《三国史记》对当时过程有更明确的记载:
                  (八月)二十六日,攻任存大栅,兵多地崄,不能克,但攻破小栅。九月三日,郞将刘仁愿,以兵一万人,留镇泗沘城,王子仁泰与沙 日原级 吉那,以兵七千副之。定方以百济王及王族臣寮九十三人,百姓一万二千人,自泗沘乘舡回唐。金仁问与沙 儒敦大奈麻中知等偕行。二十三日,百济余贼{兵}入泗沘,谋掠生降人,留守仁愿出唐罗人,击走之。贼退上泗沘南岭,竖四五栅,屯聚伺隙,抄掠城邑,【百济人叛而应者二十余城】。——————《三国史记》
                  “及苏定方既平百济军回,余众又叛"说明唐军主力还在百济的时候局势基本处于唐军掌握之下,除了部分余党,基本平息百济,所以苏定方才敢在这种情况下于(八月)二十六日"定方遣兵攻之",并于九月三日就率领唐朝主力回国献俘虏,只留下刘仁愿的一万人少量兵力留镇百济本土,但没想到唐朝主力大军一回国,百济余党见刘仁愿镇守兵力太少又再次反叛。这其中也包括黑齿常之。“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自苏定方军回后,鸠集亡散,各据险以应福信”。九月二十三日,百济叛乱蔓延全国,“百济人叛而应者二十余城”,而不是黑齿常之传中所谓遂复本国二百余城,况且这已经是苏定方率领唐朝大军回国二十天后的事了,当时黑齿常之等百济余党的对手应是留守部将刘仁愿等人


                  11楼2017-04-27 19:18
                  收起回复
                    @舒尔赫
                    苏定方囚禁百济王及太子,纵兵劫掠,百济人的成年人很多被杀死。黑齿常之害怕,与手下十多人逃归本部,这段也是有问题
                    这属于黑齿常之传夸大性质,而且新罗与百济之间颇有恩怨
                    新罗对百济的仇恨,是有些证据:
                    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记载:
                    (七月)十三日, <义慈>率左右, 夜遁走, 保<熊津城>, <义慈>子<隆>与大佐平<千福>等, 出降. <法敏>跪<隆>于马前, 唾面骂曰: "向者, 汝父枉杀我妹, 埋之狱中, 使我二十年间, 痛心疾首, 今日汝命在吾手中!" <隆>伏地无言.
                    八月二日, 大置酒劳将土{士} , 王与<定方>及诸将, 坐于堂上, 坐<义慈>及子<隆>于堂下, 或使<义慈>行酒, <百济>佐平等群臣莫不鸣咽流涕.


                    12楼2017-04-27 19:22
                    收起回复
                      老周,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9-02 11:46
                      回复
                        好帖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2-24 16:1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10-13 16:01
                          回复
                            @馨蕊仙子


                            IP属地:中国台湾16楼2020-01-31 10:48
                            回复
                              @堕落之神翼


                              IP属地:中国台湾17楼2020-02-01 12: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