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家们的转型谈起
文/ginnyeva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个信息技术一统天下的年代,以往作家们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书写内心所想上,可现如今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在市场上抢有一席之地,真可谓煞费苦心。时代在变化,许多曾经的知名作家为了保存个鲜活的名声,纷纷加入了转型大军。然而这毕竟是一场战役,有人欢喜必有人愁。
八九十年代著名的先锋作家余华“蛰伏七年”后推出的转型新作品《第七天》被指责“像是微博段子的简单拼凑产物”,令读者们大为失望;另一位作家马原的回归之作《牛鬼蛇神》更是直接被读者评为“先锋文学的转型失败之书”。努力创造新气象却只招来骂声一片,真是可悲呢,甚至还不如不再写新作品,只让读者记住曾经巅峰期的自己。但尝试转型本身并不是他们失败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直爱着写作,没有因为这份爱而去长久地关注着生活与文学,没有去抓住思想发展的精髓。单为了所谓“转型”为了得到声誉(或者我看来仅仅是保存住原有的)而不切实际地盲目创作,目的本身就不对,又怎么能期望得到太好的结果呢?
相比之下,热度尚未减弱的作家J.K.罗琳的转型就理智得多。她很清醒,知道自己写作的目的是自由地表达想法,写自己真正所想之事,而不是赢得什么名声。为了摘掉光环、得到读者客观评价,她不仅选择转型,甚至在出新作品《布谷鸟的呼唤》时刻意更换了笔名以让读者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家上。虽然因为作者被认为是新人,这部作品一开始并不受关注,但新作销量上升之后的确好评不断。我相信,为她赢得市场的不仅仅是出色的文笔,更是单纯的写作目的,是一个文人应有的对文字的热爱。
透过“转型”这层外衣,我们看出来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这个时代,不求名利、用心写作的人太少,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在一摞一摞的快餐文学作品中闪烁着的理性与智慧的光辉就格外显眼了。那些蕴含沉甸甸思想抑或笔法独出心裁的凝结着作者与时代的精华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浪潮一次又一次淘洗,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发现,所熟知。
无论转型与否,要想取得彻底的成功,关键在于摆正心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再用投入、爱、理智与汗水去浇筑自己的事业。做事如此,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怀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奋斗,这一路却会失掉太多对事业最初的热情与喜爱,到最后只是知道自己还没有达到目的,还得做下去,于是死盯着目的地,机械地往上攀爬着,错过如此多路上的美景,到最后也不一定真的会抵达峰顶。
我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并下定决心走下去,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理智地爱着自己与世界,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驱动力是美好的梦想。这样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到最后,自己不会后悔呢。
文/ginnyeva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个信息技术一统天下的年代,以往作家们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书写内心所想上,可现如今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在市场上抢有一席之地,真可谓煞费苦心。时代在变化,许多曾经的知名作家为了保存个鲜活的名声,纷纷加入了转型大军。然而这毕竟是一场战役,有人欢喜必有人愁。
八九十年代著名的先锋作家余华“蛰伏七年”后推出的转型新作品《第七天》被指责“像是微博段子的简单拼凑产物”,令读者们大为失望;另一位作家马原的回归之作《牛鬼蛇神》更是直接被读者评为“先锋文学的转型失败之书”。努力创造新气象却只招来骂声一片,真是可悲呢,甚至还不如不再写新作品,只让读者记住曾经巅峰期的自己。但尝试转型本身并不是他们失败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直爱着写作,没有因为这份爱而去长久地关注着生活与文学,没有去抓住思想发展的精髓。单为了所谓“转型”为了得到声誉(或者我看来仅仅是保存住原有的)而不切实际地盲目创作,目的本身就不对,又怎么能期望得到太好的结果呢?
相比之下,热度尚未减弱的作家J.K.罗琳的转型就理智得多。她很清醒,知道自己写作的目的是自由地表达想法,写自己真正所想之事,而不是赢得什么名声。为了摘掉光环、得到读者客观评价,她不仅选择转型,甚至在出新作品《布谷鸟的呼唤》时刻意更换了笔名以让读者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家上。虽然因为作者被认为是新人,这部作品一开始并不受关注,但新作销量上升之后的确好评不断。我相信,为她赢得市场的不仅仅是出色的文笔,更是单纯的写作目的,是一个文人应有的对文字的热爱。
透过“转型”这层外衣,我们看出来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这个时代,不求名利、用心写作的人太少,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在一摞一摞的快餐文学作品中闪烁着的理性与智慧的光辉就格外显眼了。那些蕴含沉甸甸思想抑或笔法独出心裁的凝结着作者与时代的精华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浪潮一次又一次淘洗,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发现,所熟知。
无论转型与否,要想取得彻底的成功,关键在于摆正心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再用投入、爱、理智与汗水去浇筑自己的事业。做事如此,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怀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奋斗,这一路却会失掉太多对事业最初的热情与喜爱,到最后只是知道自己还没有达到目的,还得做下去,于是死盯着目的地,机械地往上攀爬着,错过如此多路上的美景,到最后也不一定真的会抵达峰顶。
我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并下定决心走下去,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理智地爱着自己与世界,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驱动力是美好的梦想。这样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到最后,自己不会后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