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去年今日曾兴致勃勃进入儒门,心学阳明之光芒伟大度无数迷茫者!末学遍读传习录及四书五经有所获但是未有究竟,后又参阅西哲克里希那么提等人著作有时收益颇大并获一时境界,但终无有是处!末学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修学的目标是否南辕北辙了!修学为了什么,修学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有人说开悟,有人说反馈人间,有人说天人合一!
末学初始修学的目的就是达到天人合一,如阳明一样,学通达而治事,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统合。
末学秉着这个心念开始直接探究阳明究竟是达到什么水平了?想要探究阳明的水平,就必须找到一个标尺!末学发现没有比佛教理论更好的标尺(末学在此并非赞佛批儒),末学开始深入研究佛教教下学派(汉传佛教分宗门教下两个大类,宗门以实践为主,教下以佛学理论为重),原为探究,后来变为实学,最后得出心学阳明的水平尺度!
下面仅为个人见解:
1.修学的关键在哪里?——治心,所以心是什么,心在哪里,心如何作用,如何认识心,这就是关键!! 以佛教教下理论浅述,真的“心”只有一个,就是实相真心(注意不是心学里面的所说的良知).佛的心就只有一个,凡人的心可多了!凡夫因为无明而产生多“心”,下面以唯识学来浅谈。
2.表心:首先由表向里面介绍。意识就是我们修学的人,凡夫所能够用的,也能够明白的心。我们的思考、情感就是这个心。这个心不是实在的,这个心每分每秒都在生生灭灭,唯识称为“第六识”。这个心其实是内里面的“心”的作用。举个例子:当你闻到酒的酒香,酒知道有酒了,但是酒香却不是真酒,而是酒的表象,有“香”代表这里有“酒”,实质这香不是酒。凡夫执着意为“心之体”是错误的,阳明已经破了意识,所以他会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念就是意之动,修学需要破的第一个心就是意识,依佛所说就是先破“分别妄计”。
3.内“表心”:既然意识不是根本心,那么什么才是根本心?还没有那么快到达,呵呵!意识是作用,那么意识是依什么而作用起来呢?就是“我”“分别我执”,就是“我思故我在”的“我”,因为有我的立场,才会有分别妄计的产生,人的意念想来想去无非都是“利我”。如果破了我执则进入最后一关。
4.内心:最后就是分别法执,就是唯识学的阿赖耶识,这个最难破了,那么实相真心和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有个大富豪死了,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宝库,还有一份遗嘱;但是有谣言说遗嘱是捐给慈善机构。儿子心生盗念,去偷窃仓库里面的东西,殊不知因盗被抓,实质遗嘱就是给他的,他不明真相,妄生这个因果出来。所以阿赖耶识就是仓库,遗嘱就是真心,是这个世间万物唯阿赖耶识所造,凡夫因从我执、妄计从阿赖耶识提取一部分出来构成我们的世间,但是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执着于的给与,却不知这些素材原本都是自性具足的。
5.真心:明白了真心自有,就无需贪恋真心所演化出来的演化物,这就回归本体。
6.修行的次第:第一持戒,灭私欲,只有这样你的意识才能慢慢归于平静,不能平静的心对于修行无有是处!第二修定,在清净心里面进一步探究破我,第三因定成慧,明白一切皆本体圆通之法。
7.阳明的水平:可以肯定地说阳明已经破了“第六意识”,也明心见性了,所以他会说“吾性具足”。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本性的力量”,不过可惜没有证完全。这是一个什么理论呢?这是禅宗的理论,对于上上根者可以直接开示本体,先“得慧”后“证果”,就是说是倒过来的,不是一般凡夫的修学路子。但是就算是“开悟本体”,仍然要回头一步步来“转业”,因为你明白了本体,但是你的“意业”“我执”还在,还很牢固呀,所以要通过行动来转业,所以还是一步步来,不过很快,专心的话,这辈子就可以超脱轮回,不专心的话,还得轮回再来,一旦轮回就麻烦了,这辈子修得这么好,肯定会成神,成帝王,这么大的福报享受之下,修学之心肯定会退转,而被业所转化,最后又变成一个凡夫!阳明可以用六祖的情况来比较一下。六祖最后是得果位的也开悟了,末学只能推断一个范围:三果阿罗汉~~因地菩萨之间,不再轮回是肯定的。阳明比六祖要悬一些,色界天人~~三果阿罗汉,就是说阳明先生很大可能在天界做神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神起码比耶稣、阿拉这些牛神不差,如果证到初果、二果的阿罗汉的话,还会来人间修几个轮回再出轮回!
8.修学的目标:我们不能学阳明的路子,因为我们都是下下根凡夫,不是上上根凡夫,如果想“悟了再回头”,就是“误道”了。末学切认为,儒学修学当需从道德礼貌日常行为下手,正本清源,务必先修清净心,将意识“降服”,不生妄想。儒家的目标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成为天人,成为道德治世并重的神人合一境界。这也是广大有志于儒学顶端的修学们的最高境界。
9.修学的终极目标:出三界,超轮回。末学在此下一个定论,修行如果不能出三界、超轮回,一无所得,包括阳明、孔子、耶稣、穆罕默德等人,如果这些人没有修出三界或者不能修到不轮回,他的修行将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成人天人(神)也是有寿命的,寿命一旦用尽,就下坠人间或者三恶道(畜生、地狱、饿鬼)。或许会有道学问:成为神不也能修吗,成为神不是修得更好吗?天人神仙福报大,没有苦,不能生出“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出三界的欲望,这是低层次的天人的状况!,高层次的天人(无色界天人)则认为自己已经得道了,得最终极的本体,实在他是破了我执,但是仍然没有破法执,错认阿赖耶识就是真心,实质阿赖耶识不过是真心演化而来。天人享受完了福报,就下去地狱。有人又问:“地狱、畜生、饿鬼很苦也那就很快修出三界了?”,地狱众生精神极度扭曲混乱,可以参考精神病人,这种状况不可能修行,因为没有无碍之身,畜生们绝大部分是痴愚的(除了龙,蛇,狐狸少有的几种)不具备修道应有的智力,饿鬼大多数没有正知正见,而且还很饿苦,简直就是黑社会,存在各种罪恶却一句善知识也难闻!所以除了人,可以修道并容易成功外,他道修行非殊胜缘分不可!!!这辈子决定修行的人,如果没有出离三界的目标,修行就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你不会知道自己未来在那一道上混了,如果是非人道,就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人道,就算回来你也把以前所修忘得一干二净!
修儒学者还是尽入佛学为好,儒学所谓治世,不能不说是大功德,但是这只是助行的,是帮助你修行的,不是说你修得好是为了服务社会,修行是为了治世,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你修行而存在的,不能本末倒置了,治世最大的功德不是为了让人民衣食无忧,而是让人民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提供一个出离三界的好环境,度大家出去,不要在六道了,六道苦,苦亦苦、乐亦苦、无常苦,最糟糕是你永远不会死,如果每个人只有一辈子那就好办了,可惜并非如此!修行人若不昧因果,修行也无一是处!
聊聊数言,结业再修行!
末学初始修学的目的就是达到天人合一,如阳明一样,学通达而治事,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统合。
末学秉着这个心念开始直接探究阳明究竟是达到什么水平了?想要探究阳明的水平,就必须找到一个标尺!末学发现没有比佛教理论更好的标尺(末学在此并非赞佛批儒),末学开始深入研究佛教教下学派(汉传佛教分宗门教下两个大类,宗门以实践为主,教下以佛学理论为重),原为探究,后来变为实学,最后得出心学阳明的水平尺度!
下面仅为个人见解:
1.修学的关键在哪里?——治心,所以心是什么,心在哪里,心如何作用,如何认识心,这就是关键!! 以佛教教下理论浅述,真的“心”只有一个,就是实相真心(注意不是心学里面的所说的良知).佛的心就只有一个,凡人的心可多了!凡夫因为无明而产生多“心”,下面以唯识学来浅谈。
2.表心:首先由表向里面介绍。意识就是我们修学的人,凡夫所能够用的,也能够明白的心。我们的思考、情感就是这个心。这个心不是实在的,这个心每分每秒都在生生灭灭,唯识称为“第六识”。这个心其实是内里面的“心”的作用。举个例子:当你闻到酒的酒香,酒知道有酒了,但是酒香却不是真酒,而是酒的表象,有“香”代表这里有“酒”,实质这香不是酒。凡夫执着意为“心之体”是错误的,阳明已经破了意识,所以他会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念就是意之动,修学需要破的第一个心就是意识,依佛所说就是先破“分别妄计”。
3.内“表心”:既然意识不是根本心,那么什么才是根本心?还没有那么快到达,呵呵!意识是作用,那么意识是依什么而作用起来呢?就是“我”“分别我执”,就是“我思故我在”的“我”,因为有我的立场,才会有分别妄计的产生,人的意念想来想去无非都是“利我”。如果破了我执则进入最后一关。
4.内心:最后就是分别法执,就是唯识学的阿赖耶识,这个最难破了,那么实相真心和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有个大富豪死了,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宝库,还有一份遗嘱;但是有谣言说遗嘱是捐给慈善机构。儿子心生盗念,去偷窃仓库里面的东西,殊不知因盗被抓,实质遗嘱就是给他的,他不明真相,妄生这个因果出来。所以阿赖耶识就是仓库,遗嘱就是真心,是这个世间万物唯阿赖耶识所造,凡夫因从我执、妄计从阿赖耶识提取一部分出来构成我们的世间,但是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执着于的给与,却不知这些素材原本都是自性具足的。
5.真心:明白了真心自有,就无需贪恋真心所演化出来的演化物,这就回归本体。
6.修行的次第:第一持戒,灭私欲,只有这样你的意识才能慢慢归于平静,不能平静的心对于修行无有是处!第二修定,在清净心里面进一步探究破我,第三因定成慧,明白一切皆本体圆通之法。
7.阳明的水平:可以肯定地说阳明已经破了“第六意识”,也明心见性了,所以他会说“吾性具足”。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本性的力量”,不过可惜没有证完全。这是一个什么理论呢?这是禅宗的理论,对于上上根者可以直接开示本体,先“得慧”后“证果”,就是说是倒过来的,不是一般凡夫的修学路子。但是就算是“开悟本体”,仍然要回头一步步来“转业”,因为你明白了本体,但是你的“意业”“我执”还在,还很牢固呀,所以要通过行动来转业,所以还是一步步来,不过很快,专心的话,这辈子就可以超脱轮回,不专心的话,还得轮回再来,一旦轮回就麻烦了,这辈子修得这么好,肯定会成神,成帝王,这么大的福报享受之下,修学之心肯定会退转,而被业所转化,最后又变成一个凡夫!阳明可以用六祖的情况来比较一下。六祖最后是得果位的也开悟了,末学只能推断一个范围:三果阿罗汉~~因地菩萨之间,不再轮回是肯定的。阳明比六祖要悬一些,色界天人~~三果阿罗汉,就是说阳明先生很大可能在天界做神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神起码比耶稣、阿拉这些牛神不差,如果证到初果、二果的阿罗汉的话,还会来人间修几个轮回再出轮回!
8.修学的目标:我们不能学阳明的路子,因为我们都是下下根凡夫,不是上上根凡夫,如果想“悟了再回头”,就是“误道”了。末学切认为,儒学修学当需从道德礼貌日常行为下手,正本清源,务必先修清净心,将意识“降服”,不生妄想。儒家的目标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成为天人,成为道德治世并重的神人合一境界。这也是广大有志于儒学顶端的修学们的最高境界。
9.修学的终极目标:出三界,超轮回。末学在此下一个定论,修行如果不能出三界、超轮回,一无所得,包括阳明、孔子、耶稣、穆罕默德等人,如果这些人没有修出三界或者不能修到不轮回,他的修行将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成人天人(神)也是有寿命的,寿命一旦用尽,就下坠人间或者三恶道(畜生、地狱、饿鬼)。或许会有道学问:成为神不也能修吗,成为神不是修得更好吗?天人神仙福报大,没有苦,不能生出“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出三界的欲望,这是低层次的天人的状况!,高层次的天人(无色界天人)则认为自己已经得道了,得最终极的本体,实在他是破了我执,但是仍然没有破法执,错认阿赖耶识就是真心,实质阿赖耶识不过是真心演化而来。天人享受完了福报,就下去地狱。有人又问:“地狱、畜生、饿鬼很苦也那就很快修出三界了?”,地狱众生精神极度扭曲混乱,可以参考精神病人,这种状况不可能修行,因为没有无碍之身,畜生们绝大部分是痴愚的(除了龙,蛇,狐狸少有的几种)不具备修道应有的智力,饿鬼大多数没有正知正见,而且还很饿苦,简直就是黑社会,存在各种罪恶却一句善知识也难闻!所以除了人,可以修道并容易成功外,他道修行非殊胜缘分不可!!!这辈子决定修行的人,如果没有出离三界的目标,修行就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你不会知道自己未来在那一道上混了,如果是非人道,就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人道,就算回来你也把以前所修忘得一干二净!
修儒学者还是尽入佛学为好,儒学所谓治世,不能不说是大功德,但是这只是助行的,是帮助你修行的,不是说你修得好是为了服务社会,修行是为了治世,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你修行而存在的,不能本末倒置了,治世最大的功德不是为了让人民衣食无忧,而是让人民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提供一个出离三界的好环境,度大家出去,不要在六道了,六道苦,苦亦苦、乐亦苦、无常苦,最糟糕是你永远不会死,如果每个人只有一辈子那就好办了,可惜并非如此!修行人若不昧因果,修行也无一是处!
聊聊数言,结业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