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伦幸福吧 关注:14贴子:418
  • 10回复贴,共1

周杰伦如何走红全记录{主题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用周杰伦的一首歌来形容他的走红,那便是《龙卷风》。只是当1998年吴宗宪在他的综艺节目《超级新人王》里第一次见到这个怪怪的年轻人时,他还压根没发现这股"龙卷风"的苗头。之后吴宗宪凭着商人的直觉签下了这个他本人并无法欣赏的新人,然后把他遗忘在公司的小角落里两年,直到公司总经理杨竣荣发现了他。此人的头脑更为清醒,在听过《可爱女人》的样带后,他第一时间把周杰伦从灰扑扑的工作室里提溜到录音棚。3个月后,这个名为阿尔发的小公司真的"发"了。 - 在唱片业并不怎么景气的2000年,周杰伦的首张唱片《周杰伦》卖了20万张。之后他以每年一张的速度发碟,从2001年的《范特西》到2002年的《八度空间》,周杰伦的唱片销量持续增长,2003年的《叶惠美》一气卖出200万张。"哼哼哈咦"这样的歌词成了周杰伦音乐独一无二的商标,刚出道时有关他模仿陶喆等人的话题早已被人忘却,连庾澄庆这位台湾R&B的"鼻祖"要发张新专辑,也免不了要被"是不是抄袭了周杰伦"的问题困扰一番。 -


1楼2014-01-13 22:45回复
      三年走上《时代周刊》 - -   2003年2月,周杰伦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继张惠妹、滨崎步之后,第三位出现在该杂志封面的亚洲艺人。《时代周刊》派出一组采访人员,访问了周杰伦、他妈妈、他中学数学老师、吴宗宪,甚至他的篮球球友,最后有关他的内容占据了杂志的7页,篇幅比张惠妹和滨崎步都长。 - -   《时代周刊》选择周杰伦是有道理的。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周杰伦便完成了从出道到成为巨星的历程---出道一年就在红馆开了个唱,从台湾,到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所有最反映实力的音乐大奖他都拿遍了。但是,对亚洲乐坛的革命性颠覆并非《时代周刊》相中周杰伦的终极理由,对这一代亚洲年轻人的致命影响才是"周杰伦现象"的根本所在。 - -   我行我素的"酷" - -   《简单爱》、《双截棍》、《半岛铁盒》、《最后的战役》,问问身边15到25岁的年轻人,这些歌谁不会哼两句?昨晚周杰伦在北京举行演唱会,低价票一早便被抢空,而购买者多是平日以对港台明星"不抬一下眼皮"为傲的北京大学生。有些家长甚至把买门票当成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奖励---在他们看来,这位不谈风花雪月、出身草根的新偶像显然是"有为青年"的代表。 - -   然而,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周杰伦所代表的显然并不如此简单。在年轻人看来,听懂周杰伦唱什么并不重要,那种我行我素"酷"的态度才是他们最为欣赏的东西。这一点当然也受到了广告商们的利用,从服装、手机到通讯,尽管周杰伦演广告的天赋跟唱歌比显然差一截,但只要是他露面的产品就注定好卖。"跟周杰伦一样",这样的错觉让很多年轻人沾沾自喜。 - -


    2楼2014-01-13 22:46
    回复
       符号的价值 - -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周杰伦可能以为答案是前者,因为他说过:"年轻人喜欢我是因为喜欢我的音乐。"但事实却是,这个时代需要周杰伦,而他正好出现了。 - -   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像周杰伦这样出色的音乐人,他的演唱会还要搞"五花大绑"、"空中飞人",他的MTV要有电脑特技、高成本外景。这些花样作为唱作人的周杰伦并不需要,需要它们的是作为文化商品存在的周杰伦。周杰伦的"酷"被传达出来,已经变成了种种具有商业特征的理念---听别具一格的音乐、进行别具一格的消费。年轻人对"做我喜欢的"这一理念的崇尚,让周杰伦这一商品成功地循环于娱乐业与商业的生产带---你越是喜欢他,他越是讨你喜欢。 - -   如果说罗大佑代表了上一代人对社会的理想与责任感,那么周杰伦代表的便是这一代人跟社会"井水不犯河水"的自我精神。罗大佑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周杰伦的时代才刚开始。 - - -


      4楼2014-01-13 22:46
      回复
         对话 - -   无遮无掩周杰伦 - -   幸--19岁遇上吴宗宪 - -   问:你是怎么出道的? - -   周杰伦(以下简称"周"):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吴宗宪主持的一个比赛。之后以创作人身份签了吴宗宪的公司,那年差不多19岁。 - - -  -


        5楼2014-01-13 22:47
        回复
           问:你是怎么出道的? - -   周杰伦(以下简称"周"):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吴宗宪主持的一个比赛。之后以创作人身份签了吴宗宪的公司,那年差不多19岁。 - -   问:第一张专辑是怎么问世的? - -   周:第一张专辑都是我以前写给别的歌手而他们没有用的一些歌。我对自己的音乐有信心,就把它们拿出来唱。 - -   问:谁对你的音乐影响最大? - -   周:台湾最早做R&B的两位前辈--庾澄庆和杜德伟。 - -


          6楼2014-01-13 22:47
          回复
              怪--稀奇古怪是爱好 - -   问:怎么想到把歌曲和武术结合起来的? - -   周:因为以前没有人做过,我觉得与众不同---不管将来有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先做先赢。带领中国风,这是我觉得蛮得意的事情。 - -   问:怎么会有灵感,写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歌? -   周:稀奇古怪是我的爱好。我喜欢到一些很少人去的地方东跑西跑,刺激自己写歌的想法。 - -   问:很多人反映你的歌很好听,但有点怪,也很难唱。 - -   周:有时候我也觉得我的歌很难唱,因为歌词很多,又要唱得很快,所以不练是不行的,我自己唱之前也要练习很多遍。 - -   酷--从来不为谁改变 - -   问:有传闻说你因为咬字不清而没能上春节联欢晚会,是这样吗? - -   周:是有这么回事。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味道,而歌迷喜欢的也是我的这种味道。我并不想因为任何东西而改变,包括春节联欢晚会在内。 -


            7楼2014-01-13 22:47
            回复
               问:怎么评价你自己的音乐? - -   周:我从来没去过美国,英文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我的音乐和跟其他人不同,它比较有趣,没那么多情情爱爱,有一点怪。我做我自己喜欢的音乐。 - -   问:新专辑会改变曲风吗? - -   周:我的风格会坚持不变。 - -   直--不要逼我说瞎话 - -   问:看过的演唱会里印象最深的是哪台? - -   周:我从来没有看过现场的演唱会--一直就没有花那个钱的欲望。 - -   问:对别的歌手对你作品的诠释满意吗? - -   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唱R&B的,很多歌我听了都会起鸡皮疙瘩。王力宏、许茹芸还不错,至于宪哥--他永远都是那种唱法,你也知道,我就不用多说了。 - -


              8楼2014-01-13 22:47
              回复
                 问:你说话很直,公司会不会反对? - -   周:没办法,个性比较直吧!公司也只能把它当作我的个人特色--他们总不能逼我装样,让我说瞎话吧! - -   狂--要当就当罗大佑 - -   问:你的新专辑是新歌还是新歌加精选? - -   周:全部都是新歌,我不太喜欢精选辑。 - -   问:现在大家都说你的歌很好,你会不会因此迷失? - -   周:会呀!但反过来说,他们的支持会让我更有自信,在音乐方面更"臭屁"。 - -   问:你曾经说过要把自己定位成罗大佑这样的歌手? - -


                9楼2014-01-13 22:48
                回复
                  周:对!现在谁的歌能流传超过三年?很少,但罗大佑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那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 -


                  10楼2014-01-13 22:48
                  回复
                     看法 - -   创新获得肯定 - -   许健强(音乐人,代表作《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等):我对周杰伦印象很好,他带来了一种新元素,但他的歌我却一首也记不住。他走红除了音乐元素的另类,还因为一个歌星的整体形象,他形象不是漂亮,憨憨的,一脸正气、诚实的样子,而且很有活力。他的歌曲很西洋化,旋律飘忽,较另类。年轻人都爱接受新概念的东西。 - -   方奕(音乐人,代表作《花梦》等):周杰伦的音乐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歌曲旋律,主要还是音乐编配。他的歌歌词都很普通,唱的就更不说了---吐词不清,但他的节奏与音乐编配相当有创意、有设想,准确地说是R&B的另一种衍变,而且它集中了很多元素,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 -   冰洁(音乐人,代表作《回家过年》等):我听过周杰伦那首《东风破》,非常好,也让我重新认识周杰伦。现在R&B很多,也都做得很前卫,但我认为好并不是因为它是R&B,而是因为这首歌的词相当有文学及古典味道,是真正的好词,而曲子也配合得十分协调,非常适合流传。 - -   浮克(音乐人,代表作《快乐老家》等):我很喜欢周杰伦唱的R&B,他很有才气,词与曲的配合做得非常好,词的文学功底很深厚,能打动人。其实R&B本是黑人音乐,国内歌手都很难唱得好,因为它需要技术。中国歌迷接受这种唱法,除了时尚就是大众心理,所有流行的东西都有时间性,就算是王菲的嗓音听久了,如果还不改变也会让人觉得厌。 -


                    11楼2014-01-13 22:48
                    回复
                        陈珞(制作人,曾监制过杨钰莹等歌手的唱片):从制作的角度来说,我赞成周杰伦这样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对乐坛是一种繁荣。他的音乐注重面很广,有他这一类新歌的不断出现,才不会让乐坛去大量翻唱旧歌。但我曾问过很多年轻人听不听得懂周杰伦唱什么?他们都说要拿着词对着音乐听才行,但如果不是那样就不是周杰伦了,摸不透抓不着才是特色。他还有其它音乐才华,希望他能再往前迈开一步,不能老是唱这种东西。 -   廖百威(歌手,代表作《白云深处》等):这种类型的作品年轻人都喜欢,因为它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周杰伦的歌我个人比较喜欢慢一点的某几首作品,因为亚洲人还是比较喜欢有旋律的音乐。我不敢恭维他唱现场,因为走音(笑),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唱得这样含糊不清,却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我觉得这样的东西成为"潮流"毕竟不是正确。 -


                      12楼2014-01-13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