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目可憎”和“言语无味”的逻辑关系
所谓“辩论”,说简单一点,就是持不同观点的几方进行言语攻防,也就是说有“正方”,也有“反方”。在这个前提之下,首先我们要明确辩论的目的——绝对不是说服或压倒对方,而是说服或感动观众。既然说服的对象是假定不持立场的观众,那就要遵循大众传播学的定律,即在特定场合中,感性比理性更重要,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外表比论点更重要!而公开辩论,就是这种特定场合之一。
听起来很没有道理对不对?但人性如此,无可奈何。
看过辩论比赛的话,各位就会发现那些辩手一个比一个“人模狗样”,这就是在观众面前建立良好形象的第一步。以中日驻英大使的BBC辩论来看,两位大使的外表都干净利落,深色西装,浅色领带,日本大使林景一的西装有浅色条纹,而中国大使刘晓明的领带上也有白色花纹,为的都是调和过于严肃的装扮——标准的职业外交官出席正式场合的典型造型,永远不会出错!
不过,这也仅仅是第一步。一个辩论者要吸引听众,仪态和举止比服装更加重要。在别的帖子里,已经有CDer指出林景一的坐姿有问题。在本兔看来,问题倒不在日本大使坐在椅子里的前俯后仰,而在于他不动的时候姿势严重不对——面对BBC著名主持人Jeremy Paxman,他大部分时间是向后靠在椅背上的,下巴还抬得高高的!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领导”的坐姿,居高临下的气势太过明显,非常容易招来恶感!当然,BBC给林景一的镜头也颇有深意,在大部分画面中,他的身体都是面向屏幕45度角倾斜的……这样一来,无论他说什么,一个普通的观众都很难体会到诚恳、热情以及平等。此外,林景一和主持人缺乏互动,除了陈述论点,他们没有更多个人化的交流,这进一步降低了他在观众面前的“可爱度”。
相对来说,中国大使刘晓明的坐姿既不前、也不后——尽管他也靠着椅背,但他的腰板挺直、下巴从来没有像林景一那样高高抬起,视线是略微朝下的平视,虽说是和主持人说话,但观众一样能看到他的眼睛,并且因此产生交流感。而BBC给他的镜头大部分是画面正中!就凭这一点,要说BBC是在偏袒日本……本兔真要替BBC喊一声“我冤啊!”更重要的是,刘晓明和主持人有交流——他一登场就亲切的叫了声“Jeremy,你好”,一副和主持人老友鬼鬼的样子,那种气场是林景一的隔膜冷淡完全无法相比的!其中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刘晓明准备和主持人握手时,主持人当时没看见。一般来说,这是非常尴尬的时刻,很多人会下意识的立刻把手缩回去——尽管这是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然反应,但看在外人眼中,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即“不相信对方会对自己有热情的反应,未免受辱而自动撤退”的意思。但中国大使没有这么做!果然,瞬间反应过来的主持人立刻和刘晓明握手并道歉说“我没有注意到”;而刘大使本人一句都不提这个茬!这不叫自信大度,什么叫自信大度?看在西方观众、特别是重视礼貌(即奥斯丁反复在小说里提到的那个“manner”)的英国观众眼中,这个大使的“可爱度”顿时上升!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要想“嘴炮无敌”,面目首先就不能可憎!至于言语嘛……如何用言语争取观众才是“嘴炮无敌”的精华!我们接下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