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图书馆吧 关注:47贴子:114
  • 0回复贴,共1

纸质书的未来何去何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对于音乐或商业通信领域,图书业的改变似乎来得更慢些,但在感觉上它却是必然的结果。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到了2025年,购买《暮光》和《自由》的读者将主要会选择电子版。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个是好消息。书籍将会变得越来越便宜,也更容易读得到。超文本、嵌入视频和其他叫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技术手段将会催生全新的诗歌、修辞和叙事的创作可能性。但随着纸质书籍的消失,几个世纪以来已经通过它们来对自身进行定义的文学文化(literary culture)将不免会感到失落。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都听到过有读者在哀叹印刷文字的流逝。感伤总是互通的:我就渴望闻到旧书的气息,感受它停留在我手心的重量;在我的藏书中,我最喜爱的书都是从一位朋友那里贷款购得的,因为我觉得,朋友之间借贷是一种虽不盛行但依然意义重大的互信之礼;读完书以后,我必须得看到它被放在书架上(别人能不能看到我无所谓);想想看,要不是纸质书,你还能再次找到自己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让人窘迫的旁注吗?而缺少这些经历经典又从何谈起呢?
卢德分子(Luddites)可以从黑胶唱片、明信片以及胶卷的收藏中获得慰藉。纸质书同样也会存活下去,但它在文化中的地位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随着纸质书丧失了其作为文字有效载体的传统价值,它的其他品质——从它在文学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到无可比拟的设计价值,再到其潜在的实感之美——将会变得愈发重要。虽然未来尚不明朗,但纸质书可能的命运走向已经在你身旁的书架之上拉开了帷幕。
* * *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人教育说,不要被书籍设计的感官因素如封面所迷惑,但一本精装书,甚至一本便宜的平装书,所带来的视觉效果都无疑会塑造着我们对于文字的诠释和鉴赏能力。


1楼2014-01-15 21: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