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吧 关注:1,880贴子:18,644
  • 18回复贴,共1

【不固定更新】四字成语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内容为网络收集,都是一些关于四字成语的历史小故事。真实性不知道,还望大神指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16 14:50回复
    优孟衣冠的故事
    【注音】yōu mèng yī guā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解释】优孟:春秋时楚国着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近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鹦鹉学舌
    【相反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独辟蹊径
    【其它使用】
    ◎ 这就是著名的”优孟衣冠”的典故。
    ◎ 试以眼前人论之:言”近五十年中国之文学”者,湘绮一老,要为大宗,同光诗体,亦是大事,脱病其优孟衣冠,不如服敔堂秋蟪吟馆之”集开诗世界”,而乃草草了之,虽或征文心之卓,终未见史识之通矣!史以传信,位置之重轻,风气之流布,皆信之事也,可以征验而得;非欣赏领会之比,微乎!茫乎!有关性识,而不能人人以强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1-16 14:52
    收起回复
      杀妻求将的故事
      【拼音】shā qī qiú jiàng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到鲁国拜曾子为师学习兵法,后做官负责为鲁国练兵。吴起当官后娶了齐国漂亮女子为妻。强大的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大将,但担心吴起不忠心,吴起听说后杀了自己妻子去拜见国君,后被任命为大将。
      【典故】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顾一切追求功名利禄
      【成语举例】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晋书·段灼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16 14:53
      收起回复
        噬脐莫及的故事
        【注音】shì qí mò jí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甥,可邓祁侯不听,让楚文王攻打申国,可等他灭了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攻邓国,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
        【典故】一失其机,噬脐无及。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释义】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后悔也来不及
        【相近词】噬脐何及、后悔莫及、噬脐无及
        【示例】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以后虽欲改图,噬脐莫及。清·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1-16 14:55
        回复
          一饭千金的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16 14:59
          回复
            庐山真面的故事
            【注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成语故事】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诗
            【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事物的真相
            【相近词】庐山面目
            【英文】thetruthofsomething
            【成语举例】
            ◎ 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 而”文革”后长大的青年人,更不清楚穆欣其人的”庐山真面目”。
            ◎ 沈若鱼惊道,要是一招不慎,露出庐山真面目,他们不会打我吧?简方宁一下笑起来说,好个色厉内荏的家伙,你也不是深入敌营,再说还有我在,打不死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1-16 15:09
            回复
              竭泽而渔的故事
              【注音】jié zé ér y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综合他们意见取得胜利。
              【出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
              【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作长远打算
              【相近词】杀鸡取卵、不留余地
              【反义词】从长计议
              【成语造句】
              ◎ 这种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的办法,必然导致生产的萎缩和下降,结果是为了一个企业的眼前的暂时的利益,损害国家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 竭泽而渔并没有建立能支持长期现代战争的战时军事经济体制。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1-16 15:11
              回复
                解剑拜仇的故事
                【注音】jiě jiàn bài chóu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许荆的侄子许世曾经杀人,仇家要杀许世,许荆向仇家跪拜求情说:“兄早没,只一子,愿杀身代之。”仇家说:“你是郡中的大贤人,我们怎么敢杀你呢?”于是丢下剑就离去。
                【出处】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解释】指息争释怨。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示列】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16 15:17
                回复
                  解衣衣人的故事
                  【注音】jiè yī yī rén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典故】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用法】作谓语;指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近义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相反词】嫁祸于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其它使用】
                  ◎ 解衣衣人,推食食人”之余,得知这家人家已经四个多月没尝到盐味儿了,于是我们又把随身带着的食盐给了他们小半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16 15:19
                  回复
                    先礼后兵的故事
                    【拼音】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派人请刘备出兵解围,刘备率关羽、张飞攻入徐州。陶谦要让位给刘备。刘备给曹操写信请他退兵,来一个先礼后兵。曹操想杀来使,谋士郭嘉劝止,刚好吕布攻打兖州,曹操只好给刘备一个面子。
                    【出处】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
                    【相近词】先声夺人
                    【相反词】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成语例句】
                    ◎ 它们有的响声温柔,有如晨鸟叫枝;有的会张嘴说话,亲切地唤醒你:早上好,该起来啦!还有的先礼后兵,铃声起初温声软语,继而高亢嘹亮……”我打断了她的介绍,”我要的是能把死吓醒的那种类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1-16 15:21
                    回复
                      强做解人的故事
                      【注音】qiǎng zuò jiě rén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谢安年轻时对战国时期赵国公孙龙著的《白马论》不能理解,就去向金紫光禄大夫阮裕请教。阮裕写了一篇解说《白马论》的文章交给谢安。谢安对他的解说文更加看不明白,又去请教他。阮裕自叹道自己是强做解人。
                      【释义】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用法】作谓语;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近义词】强作解人
                      【示例】我这是在强做解人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16 15:23
                      回复
                        金貂换酒的故事
                        【注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竹林七贤”的阮咸的儿子阮孚特别好酒,在做安东参军时,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醉眼朦胧,丝毫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皇帝派他去作车骑将军的长史,劝他少喝酒,他更是纵情狂饮,经常是烂醉如泥,有时甚至用他的金饰貂皮大衣去换酒喝。
                        【典故】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晋书·阮孚传》
                        【释义】金貂: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相近词】金貂取酒
                        【成语举例】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宋·刘过《沁园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1-16 15:25
                        回复


                          IP属地:四川18楼2014-01-17 16:53
                          回复
                            趔趔趄趄的故事
                            【注音】liè liè qiè qiè
                            【成语故事】贾宝玉从外边回来,见袭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与洗澡,小红立即上前献殷勤。宝玉觉得奇怪,但没有别的使唤的丫鬟只好将就。这时秋纹、碧痕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红只好知趣地走开。
                            【出处】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
                            【解释】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走路形态
                            【近义词】颤颤巍巍、踉踉跄跄
                            【英语】toddle
                            【示例】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
                            【成语例句】
                            ◎ 他趔趔趄趄回到家,一把拽住老伴问:”伙、伙计,你、你看见我的嘴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2-05 18:19
                            回复
                              感觉还不错。挺好玩的~
                                 血染危墙,暗夜成伤。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要我学会飞翔。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2-06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