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速吧 关注:64贴子:260
  • 7回复贴,共1

关于固态硬盘相关常识问题的解答!通俗易懂,看完就变大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关于颗粒SLC MLC TLC的性能
大家都知道SLC是最好的闪存颗粒,有着最好的性能,有着最久的寿命,当然也有最贵的价格。这几种闪存的物理结构是相同的,SLC是最简单的一种,加电就是1,断电就是0,而MLC储存电压信号组合有11,01,00,10四种,TLC就更复杂了,有000,001,010,011,111,110,100,101这8种。
所以MLC比SLC需要更精确的电压控制,编排数据过程所需时间更多,因此写入性能也会大幅下降,理论上只有SLC的1/4;读取,特别是随机读取性能也会受影响,因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四种电信号状态中区分所需数据,读取性能只有SLC的1/3。TLC亦是同理。
2:关于颗粒SLC MLC TLC的寿命
一次P/E循环的意思:写入擦除1次等于该固态硬盘全部容量的数据,所以固态硬盘容量越大,寿命越长就是这个道理。
SLC闪存一次P/E循环只需要击穿一次氧化层,而MLC需要不同的电压多次击穿氧化层,物理损害比SLC要严重得多,MLC的写入次数指数级下降,比如SLC的理论寿命是1万-10万次,而MLC的写入寿命上限就只有1万次,而且随着工艺的进步,这个数值还在下降,25nm MLC普遍只有3000-5000次,至于TLC那就呵呵了。
当然,个人使用的话,其实寿命都可以不用看的,哪怕你天天24小时不间断下载,MLC的寿命也能妥妥保证你使用三五年以上。
3:MLC有多少种
最好的是Enterprise Synch MLC(企业级同步MLC),可靠性和寿命针对企业级市场做了优化。之后就是Synch/Toggle MLC(同步/反复MLC),其中Toggle MLC多为东芝出品,当然Toggle阵营中也有企业级闪存,与企业级同步MLC对应。
SSD中应用比较多的其实还有Asynch MLC(异步MLC),价格便宜量又足,性能也不算差,重点就是消费级市场,也就是说,同样都是MLC颗粒,但是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买到的最便宜的正片颗粒,毫无疑问都是异步MLC,甚至更便宜里的是异步MLC的“白片”
4:哪种主控好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其实市面上流行的主控方案并不多,SandForce(简称SF)的主控市场占有量最大,金士顿 倒闭的OCZ 威刚什么的都在用,甚至Intel都抛弃了自己的主控,520系列就直接用SF方案的,它的优点非常明显,就是数据压缩功能,通过把需要写入的数据压缩处理之后再写入SSD闪存中,SF主控变相提高了写入速度,而且写入放大也减少了,SF宣称其写入放大率小于0.5,最低的甚至只有0.14,极大地延长了SSD使用寿命。
举个简单例子,你写入了1G的文件,由于SF主控的写入放大率很低,该固态硬盘的实际写入损耗只有0.5G,甚至0.14G,对于固态硬盘的来说那可是不言而喻的“延寿仙丹”,除了SF主控外,其他主控的写入放大比例都高于1,也就是说,写入1G,实际可能是2G 3G 4G甚至更多。
Marvell(简称马维尔)主控也发展非常快速,镁光、浦科特都用过它的方案;三星主控 基本是只有三星自己再用,考虑到三星SSD的销量还是列上去吧。
然后就是JMircon主控了,号称最为廉价的SSD主控方案,影驰啊 金泰克啊金速 云储什么的都是用它的方案,最新的JMF667H,最高只能支持到256GB固态,所以目前大家还看不到高于这个容量的固 是采用这个方案的。


1楼2014-01-17 11:00回复
    5:为什么会掉速
    很多人买固态硬盘,总是会纠结这个问题。这里可以很肯定地说,市场上九成以上的固态硬盘使用久了,都会掉速,因为这是由SSD的写入方式决定了它越用越慢的特性,数据写入的越多性能就会越差,后写入的数据不能直接覆盖原来的数据,而是要放到一边,等到主控将原来数据擦除掉,才能将后写入的数据放到原来数据的位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牵头搞了个TRIM功能(XP等老系统是没有的),就是一旦有文件删除或者被格式化了,系统就会马上通知固态硬盘,把原来的数据给擦了。
    想法是好的,可惜但这个擦除,并不是实时的
    系统:硬盘兄弟,这个文件被删除了,你可以擦了
    固态:劳资忙着呢,待会再搞
    系统:……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新写入的数据一时间“得不到妥善安置”,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了。
    全靠微软也不行,SSD主控厂商也想了个法子,出了一个GC垃圾回收功能,GC类似于仓库管理员,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分门别类放好,这个过程,需要暂时占用一些空白空间,搬过家的人都懂。
    但是如果在SSD读写数据的同时进行GC操作,这种实时GC对主控的性能是个考验,一方面要往空白区写入数据,同时还要照顾无效数据的“拆迁”工作,这么频繁折腾SSD的话估计SSD那有限的读写寿命也支撑不住,实时GC不可取。
    大多数主控都是闲时GC,等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这个操作。
    这里要说一下,为什么浦科特号称永不掉速的SSD,原因在于,这家伙丧心病狂用的是实时GC,一方面考验主控能力,另外一方面还考验SSD闪存颗粒的品质。
    所以浦科特没怎么掉价,原因就是在于此,好主控好颗粒。


    2楼2014-01-17 11:00
    回复
      7:固态硬盘优化不可全信
      网上出来很多固态硬盘优化的教程,什么改注册表 改无gui引导,什么关闭索引等等
      我想说:没必要。
      除了4K对齐,开启AHCI,内存大于4G可以关闭虚拟内存外,
      其他的都没必要。
      第一 是因为那些系统自带的服务,有些会因为你使用固态硬盘而自动禁用,有些是关闭可能会引发未知系统错误。
      请相信微软工程师比你聪明,所以请你不要“自作聪明”。


      4楼2014-01-17 11:01
      回复
        8:便宜的SSD能不能买
        从2013年11月11日,金泰克推到了SSD降价狂潮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后,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
        699元抢购100块240G固态硬盘,这个价格,在当时还是非常震撼的,尽管带着对于国产固态硬盘的种种猜疑,但实打实的价格优势还是让人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100块金泰克被瞬间抢购一空。
        随后发生的事情有些出乎意料,很快有人拆解发现,自己拿到手的金泰克240G固态似乎当初送测到媒体的有一些不同,从PS群联主控变成了JMH667H,使用的是闪存颗粒虽然是MLC,但却不是正品NAND,而是镁光的大S降级片,一时间声讨、质疑金泰克的声音始终不断。
        但金泰克的确是一炮打响了自己的固态硬盘名声,699卖完之后,它悄悄地恢复了原价779元,刚好是打在影驰战将240G 799元的要害之处。其实坦白说,战将240G和金泰240G在用料上毫无区别,质保同样是三年,不同的是金泰克是专门是储存记忆体(内存厂商)的,算是术业有专攻,在这时候选择金泰克,明显要比选择影驰好。
        我手里就有一块12月初以479元购入的金泰克120G固态,目前使用在老笔记本上,很流畅,没有出现过一次问题。
        到了12月底,金泰克 影驰始终保持老价格,不肯再降价了,而镁光适时推出的M500 240G以850元的超高性价比 获得了网友的青睐——正品NAND,镁光大厂,也就比国产高出50 60块钱,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推荐,尽管他的性能表现在国际大牌面前垫底。
        人们都以为2013年的固态降价就至此终结了,突然在月底跳出来个,深圳云储科技,推出256G云储固态,仅售699(红包还可减10,变成689),我一看这个价格,就坐不住了,立马入手一块给自己的老台式机。
        最初的一周没有任何问题,但随后一次重做系统,问题出现了,主板能认到硬盘,但是U盘引导数据很难写入云储,做一个系统安装时间居然用了整整半个多小时,之后进入系统,反正硬盘评分掉至5.9,AS固态软件跑分一查,持续写入不足30MB 4K更是低的可怜不到1MB,联系卖家,卖家推托让我去打热线,我打不通,又给我云储的厂家技术员,那个技术员反咬我一口,说我系统不是正版,打补丁出现了问题。
        之后经过一番口舌,卖家总算同意我退货退款,我对于云储彻底丧失信心,不愿接受换新。
        到前天我购入了金速的599元 240G,到目前为止,使用安好,其良好表现究竟能持续多久,心里实在是没有底的。不过对于我来说,都是老机子,用浦科特 三星 闪迪这样的高价盘,其实得不偿失的。
        从金泰克 到云储 再到金速,国产固态硬盘其实要走得路很长,如果你在纠结要不要购入廉价的固态硬盘。我还是送你16个字:
        没钱可买,有钱别买,老机可买,新机别买。
        DIY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趣,折腾这折腾那,其实挺好玩的,你要是没这个耐心与时间,还是直接买更靠谱的吧。
        DIY,从来都是“智商”不够金钱补的


        5楼2014-01-17 11:01
        回复
          从固态硬盘吧转来的吧~


          IP属地:浙江6楼2014-01-21 19:44
          收起回复
            我回来了 你也成吧主了 哈哈


            7楼2014-02-20 20: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