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冰焐热的女人吧 关注:33贴子:135
  • 3回复贴,共1

感动之余的一些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从书脊上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本以情动人的小说故事呢。我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书,看到封面语,与我想象的不一样,原来这是一本成功女人的自传。对于非超级名人的自传我都不想去看,即便去看也是当故事看。我一直认为只要你不是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物,就没有资格写自传。就在我准备把书放回书架的时候,无意中瞥见了封面语上的那句“中国版‘阿信’的真情演绎”。我记得八几年的时候,当时央视播出的《阿信的故事》红极一时,阿信命运多舛,却又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感动了很多人。我想看一下中国版的“阿信”,重温一下当年的感动也不错。
书中描写了主人公刘冰从出生到创下亿万身家的奋斗历程,这期间有很多感动我的地方。我第一次阅读一个我并不感兴趣的行业中的成功者的自传,而得到的收获竟是如此丰富,这是我当初读的时候所没想到的。
刘冰出身草根,而自己是“顽强的小草”,这应该是她给自己童年时的评价。我读完这一部分的时候,已不再是将这部书当做一个故事去读,而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感受一个农村孩子在困境中表现出的责任和坚持。
苦难能让人更快的成长,这种成长是被逼出来的。“七岁抵挡一面”,一个七岁的孩子走七八里山路,为家里借来了两千块钱。这种事放到现在家长身上绝对不可能。现在家长哪怕自己扔出去两千块钱,也不会让孩子孤身一人走七八里山路。但是在当时大人实在脱不开身,只能让小刘冰去,刘冰当时年龄虽小,责任心却大。一个七岁的孩子,揣着钱一路之上唯一想的就是将钱安全送回家。这是一个孩子的责任心。
我们常说一个小孩能知道多少,但是刘冰从小就知道责任,知道血浓于水的亲情,知道顾家。这些本不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该懂得的,但是生活的苦难让刘冰过早的懂了这些,做了这些。
就像刘冰在这一部分章节前说的那样:“我是一棵诞生在石缝中的小草,苦难永远压不倒顽强的生命,只待春回大地,便可生机勃勃。”在苦难的压迫下,刘冰一直顽强的抵抗着,从未放弃希望,她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山村,走出贫穷,脱离苦难。就像书中刘冰回味童年的苦难时说的:“我不敢说这些苦难成就了自己什么,但是它至少让我拥有这样一个信念:这种困境我都撑过来了,还能遇到比这更难对付的事情吗?”这些痛苦的经历对于她的童年来说是灾难,但对于他的一生却是一笔财富。“孩子在小的时候多吃点苦,没坏处。”现在的家长都知道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很少有人去照做。
上学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来说不是梦想而是噩梦,刘冰依靠绝食才能去上学,现在不乏为了不上学而绝食的。绝食、卖冰糖葫芦、去砖厂打工,这些本不是一个孩子该去做的,但她都做了,只为一个梦想——上学。让我钦佩的是一个孩子能够为了一个梦想做出这么多付出和坚持。刘冰的努力没有白费,如愿以偿的实现了上学梦。
从小就决不放弃的刘冰在走上社会面对残酷的现实的时候同样是绝不服输。读到这里,回想起她前面的那些经历,看到书中引用的那句话:“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此刻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重量,成功没有半点侥幸,她的经历和努力值得我们所有人佩服。
现实同样残酷,但是刘冰都坚持下来了。她敢于尝试、坚持不懈,能够抓住机会,所以她最后获得了成功。而且她成功后对待员工就像是对待子女一样,或许是她从小吃过太多的苦,想给别人多一些机会,多一些关爱。
我读过的自传不多,非超级名人的自传只有这一本。但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和震撼一点也不少于那些名人自传。这些感悟和震撼源于贴近普通人的真实,在刘冰身上能看到很多普通人的闪光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1楼2014-01-17 14:27回复
    兄弟,你写的这么好,你小学语文老师知道吗?


    2楼2014-01-17 14:31
    回复
      刘冰绝不是时代的宠儿,客观的说,也没有任何巨人的肩膀可以让她踩着攀登,她是一个普通的东北农村姑娘(笔者是东北人,见证了早期家乡的经济落后和如今的沧桑巨变),正如她自己所描述的,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充满了阻碍和苦难,有许多次都险些被熄灭前行的火花,改变命运的轨迹,然而,凭借着她弃而不舍的精神和不服输、不绝望、不低头的品质,最终披荆斩棘、亲手编织出了自己的梦想,一刀一枪的拼创出了“娇芙达”这个品牌和美容理念,让自己终生无悔,但是,“创业艰辛百战多”,她又何止历经“百战”呢?她做到是:一百次摔倒,一百零一次站起来,可以说这个过程中她承受了常人所不可想象的磨难、体味了常人不曾经历的辛酸。


      IP属地:河北3楼2014-01-17 14:55
      回复
        无图无真相,十五字并肩王才是王道


        4楼2014-01-17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