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之间,石砚连忙回身喊道:“山字组,你们这群笨蛋,还不赶紧出来。”
说话间,只见十数道身影自暗处涌出,在这光天化日下曝露出来,所伴刀剑之光映着积雪,一时粲然无比。
○第四回 火妖
大雪飘飞,孩童的脸蛋冻得通红,他抬头望去,只见戴熙仰面朝天,以孩童身高,也只能看见他的下巴。但他却清楚地感觉到,此刻的戴熙正双目圆睁,仿佛有一道赤色的细线悬于头顶,呼吸之间,其身立即被一层若有若无的红云包裹。
孩童惊奇地揉了揉眼睛,然而,一切即若幻象。此刻戴熙已低下头来,其面色依然苍白如初。
戴熙先是对孩童笑了笑,而后,即冷眼环顾。只见十数个黑衣人分立在他的四周,俱手扶刀柄,杀气寒霜,令这原本嘈杂的色目人居住地,鸦雀无声。但若戴熙目光触及,他们又一个个神情立时转为恭谦。
石砚连忙说道:“他们为大老爷麾下的山字组,这回特意前来负责少爷您的安全。”说到这里,石砚抬眼看了看戴熙,而后继续说道:“石砚适才见少爷的状况,心中大骇,还以为是那色目蛮子施以暗算,于是我就召他们出来……”
听到此处,戴熙神色稍缓,道:“我将前往东城门,石砚你现在就告诉他们,像他们所为的移形潜踪术,灭情绝性,落于体术下乘,向为我厌之,因此,他们若得之于授命,定要跟踪相随于我,请离我三十丈开外。”说罢,戴熙也不顾一脸惊讶的石砚,只转颜微笑,一把就牵住孩童的手,道:“走,好兄弟,我们去东城门。”
石砚怔在原地,当他缓过神来,就见大雪纷飞之中,戴熙身形轩昂,衣带当风,步若行云流水,手牵着步履蹒跚的孩童,仿佛在一眨眼的工夫就行到了十丈开外。见状,石砚心中顿时大急,赶紧回身对山字组中的一位黑面之人说道:“索丙,你们就按适才少爷的话去做。”说罢,石砚也不待那黑面恶目的索丙回答,立刻发足狂奔,口中犹自喊道:“少爷……您走得太快了……雪下得这么大,石砚还要给您打伞……少爷,您等等我……”
且不说石砚心急火燎地想去赶上戴熙的步伐,就在此时,位于东城门的镇妖楼前却是人头攒动,端是一幅热闹的场景。
关于镇妖楼,后人曾在歌中赞道:“观沧海云涌日出,映彩霞风停晚照。”也正是形容镇妖楼巍峨耸立,气象万千之态。此时,大雪纷飞,这七层高的城楼,早已银妆素裹,人若抬眼望,四角飞檐之上,精雕的各种脊兽,更是活灵活现,跃跃欲出。
可是,人们此时又岂会关注这些,只屏息观望。忽而,位于城楼顶层的一扇隔窗透出红光,转瞬扩散近丈方圆,直罩得顶脊上的积雪“簌簌”而落。也就在人们心俱提起的一瞬,顶楼隐隐传来一声怒喝:“大胆妖孽,死到临头,还妄图垂死挣扎。”喝声响过,顶楼渐而恢复到最初的宁静,只有那鹅毛片雪依然无声地落下。
见状,有人到底是忍不住叹道:“这妖孽忒也大胆狂妄,在城中纵火也就罢了,居然妄图焚毁戴祖所设的镇妖楼,岂不是太岁头上动土,自寻死路。”说话间,那人竟摇了摇头。
闻言,有人立即接口道:“这位兄台所言差矣,这被困的火妖岂是自寻死路,而是走投无路。”说到这里,那人笑了笑,也不知道他是在笑先前那人的不明究竟,还是笑那妖为人所逼后所作的“无奈”行径。可他这般言语,顿时引得在旁之人好奇,于是立即有人追问道:“请问这位可是沅南书院的李仲李先生,您又怎知晓那是个火妖?”听及此问,但凡心存同样疑惑者,无不点头称是。
见众人齐声问来,那被人称之为“李仲”的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先是恭手礼了一圈后,便正色说道:“纵火而行妖孽无道之事,岂非称其为火妖?”听得此言,众人均感失望,幸好那人也不在意,只继续说道:“在下居所位于城北五柳巷,昨夜幸好挑灯夜读,未曾早睡,因而得以亲见此妖。当时火起,我即冲出房屋,即得见此妖为一团烈火,正与一道士相斗。而那道士颇负神通,手持一束数丈长的银索,但凡其索过之处,火即灭绝,端是了得。可惜,那妖身化一十八团火焰,最终将那道士困在核心,可惜啊可惜。”说到这里,那人面带遗憾地摇了摇头。
听到此处,众人又如何忍得,均追问道:“后来怎么了,快说快说!”
那人略微正了正容,又继续说道:“火妖本事虽是不小,但终究邪不胜正,到底还是惹来了道法高强之人,可惜当时由于距离甚远,加之火焰冲天,我只见到,有一人赤膊与那火妖相斗,隐隐听得雷声。而后,那火妖终究不是敌手,驾起火云,一路向东逃去。我当时就猜到此妖既逃向镇妖楼,无疑自绝其路,今日观之,果然也!”说到这里,那人抚须而笑。
众人犹未听得满意,正要发问,就听一人大声说道:“你根本是在胡扯,谁说他是一团火焰来着。”闻言,众人立即寻声望去,见为一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壮墩小伙。见众人望来,那小伙子倒是面色一红,竟有窘态,可见他适才着实是气不过而出口的。
李仲遭此驳斥,如何放得下脸来,顿时说道:“年轻人就是喜欢睁眼说瞎话,故作惊人语。”
那小伙就是再憨厚腼腆,此刻又如何忍住,他立即涨红脸膛说道:“我……我明明看见那妖有着十七八支胳膊,眼睛赛铜铃,和一个使拳的道长斗了十七八个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要不是背着我娘逃命,我……”
闻言,李仲一时语塞,只喃喃语道:“莫非昨夜有两个火妖出现?”而人群中则有人笑道:“张大牛,为了看热闹,你居然把你娘一个人丢在避难所了。”
众人轰笑,或犹自七嘴八舌地争论猜测无休,这时,就听有人大声喊道:“那妖出来了,出来了。”
人群顿时如潮水般地向城楼涌去。
城楼入口处,先是十来位衣胄鲜亮的兵士从中行出,俱手持利矛刀斧,神情肃冷,从而令围观之人一时莫敢蜂拥。而后,兵士持刀剑令人群自动分开,随即就见楼道处行出二人。当先一人全身如被烟熏火燎,观来甚是狼狈,但其一双虎目,自有威势,此人正是“破山拳”彭是。随后又出一人,着宽大道袍,背负一松纹古剑,相貌清奇,可不是陈纶又是谁。
见状,人群中立即有人惊喝:“他们就是昨晚与那火妖相斗之人”,闻言,众人均侧目望之。而于此时,楼道口忽然红光乍现,紧接着,就见四个体壮身高、披锁子甲的兵士,合力将一长及过丈的木匾抬出。此木匾通体刻有古篆,乌沉沉的,不见半点光泽,雪落到其上方三丈之处,即化无形。众人哪里知道,此乌沉沉状若木匾之物,即是供在镇妖楼顶层的一件法宝,其名“捆龙桩”。不过此刻,但凡围观之人,目光大多只集中到平卧在此捆龙桩上的一人身上。
说话间,只见十数道身影自暗处涌出,在这光天化日下曝露出来,所伴刀剑之光映着积雪,一时粲然无比。
○第四回 火妖
大雪飘飞,孩童的脸蛋冻得通红,他抬头望去,只见戴熙仰面朝天,以孩童身高,也只能看见他的下巴。但他却清楚地感觉到,此刻的戴熙正双目圆睁,仿佛有一道赤色的细线悬于头顶,呼吸之间,其身立即被一层若有若无的红云包裹。
孩童惊奇地揉了揉眼睛,然而,一切即若幻象。此刻戴熙已低下头来,其面色依然苍白如初。
戴熙先是对孩童笑了笑,而后,即冷眼环顾。只见十数个黑衣人分立在他的四周,俱手扶刀柄,杀气寒霜,令这原本嘈杂的色目人居住地,鸦雀无声。但若戴熙目光触及,他们又一个个神情立时转为恭谦。
石砚连忙说道:“他们为大老爷麾下的山字组,这回特意前来负责少爷您的安全。”说到这里,石砚抬眼看了看戴熙,而后继续说道:“石砚适才见少爷的状况,心中大骇,还以为是那色目蛮子施以暗算,于是我就召他们出来……”
听到此处,戴熙神色稍缓,道:“我将前往东城门,石砚你现在就告诉他们,像他们所为的移形潜踪术,灭情绝性,落于体术下乘,向为我厌之,因此,他们若得之于授命,定要跟踪相随于我,请离我三十丈开外。”说罢,戴熙也不顾一脸惊讶的石砚,只转颜微笑,一把就牵住孩童的手,道:“走,好兄弟,我们去东城门。”
石砚怔在原地,当他缓过神来,就见大雪纷飞之中,戴熙身形轩昂,衣带当风,步若行云流水,手牵着步履蹒跚的孩童,仿佛在一眨眼的工夫就行到了十丈开外。见状,石砚心中顿时大急,赶紧回身对山字组中的一位黑面之人说道:“索丙,你们就按适才少爷的话去做。”说罢,石砚也不待那黑面恶目的索丙回答,立刻发足狂奔,口中犹自喊道:“少爷……您走得太快了……雪下得这么大,石砚还要给您打伞……少爷,您等等我……”
且不说石砚心急火燎地想去赶上戴熙的步伐,就在此时,位于东城门的镇妖楼前却是人头攒动,端是一幅热闹的场景。
关于镇妖楼,后人曾在歌中赞道:“观沧海云涌日出,映彩霞风停晚照。”也正是形容镇妖楼巍峨耸立,气象万千之态。此时,大雪纷飞,这七层高的城楼,早已银妆素裹,人若抬眼望,四角飞檐之上,精雕的各种脊兽,更是活灵活现,跃跃欲出。
可是,人们此时又岂会关注这些,只屏息观望。忽而,位于城楼顶层的一扇隔窗透出红光,转瞬扩散近丈方圆,直罩得顶脊上的积雪“簌簌”而落。也就在人们心俱提起的一瞬,顶楼隐隐传来一声怒喝:“大胆妖孽,死到临头,还妄图垂死挣扎。”喝声响过,顶楼渐而恢复到最初的宁静,只有那鹅毛片雪依然无声地落下。
见状,有人到底是忍不住叹道:“这妖孽忒也大胆狂妄,在城中纵火也就罢了,居然妄图焚毁戴祖所设的镇妖楼,岂不是太岁头上动土,自寻死路。”说话间,那人竟摇了摇头。
闻言,有人立即接口道:“这位兄台所言差矣,这被困的火妖岂是自寻死路,而是走投无路。”说到这里,那人笑了笑,也不知道他是在笑先前那人的不明究竟,还是笑那妖为人所逼后所作的“无奈”行径。可他这般言语,顿时引得在旁之人好奇,于是立即有人追问道:“请问这位可是沅南书院的李仲李先生,您又怎知晓那是个火妖?”听及此问,但凡心存同样疑惑者,无不点头称是。
见众人齐声问来,那被人称之为“李仲”的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先是恭手礼了一圈后,便正色说道:“纵火而行妖孽无道之事,岂非称其为火妖?”听得此言,众人均感失望,幸好那人也不在意,只继续说道:“在下居所位于城北五柳巷,昨夜幸好挑灯夜读,未曾早睡,因而得以亲见此妖。当时火起,我即冲出房屋,即得见此妖为一团烈火,正与一道士相斗。而那道士颇负神通,手持一束数丈长的银索,但凡其索过之处,火即灭绝,端是了得。可惜,那妖身化一十八团火焰,最终将那道士困在核心,可惜啊可惜。”说到这里,那人面带遗憾地摇了摇头。
听到此处,众人又如何忍得,均追问道:“后来怎么了,快说快说!”
那人略微正了正容,又继续说道:“火妖本事虽是不小,但终究邪不胜正,到底还是惹来了道法高强之人,可惜当时由于距离甚远,加之火焰冲天,我只见到,有一人赤膊与那火妖相斗,隐隐听得雷声。而后,那火妖终究不是敌手,驾起火云,一路向东逃去。我当时就猜到此妖既逃向镇妖楼,无疑自绝其路,今日观之,果然也!”说到这里,那人抚须而笑。
众人犹未听得满意,正要发问,就听一人大声说道:“你根本是在胡扯,谁说他是一团火焰来着。”闻言,众人立即寻声望去,见为一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壮墩小伙。见众人望来,那小伙子倒是面色一红,竟有窘态,可见他适才着实是气不过而出口的。
李仲遭此驳斥,如何放得下脸来,顿时说道:“年轻人就是喜欢睁眼说瞎话,故作惊人语。”
那小伙就是再憨厚腼腆,此刻又如何忍住,他立即涨红脸膛说道:“我……我明明看见那妖有着十七八支胳膊,眼睛赛铜铃,和一个使拳的道长斗了十七八个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要不是背着我娘逃命,我……”
闻言,李仲一时语塞,只喃喃语道:“莫非昨夜有两个火妖出现?”而人群中则有人笑道:“张大牛,为了看热闹,你居然把你娘一个人丢在避难所了。”
众人轰笑,或犹自七嘴八舌地争论猜测无休,这时,就听有人大声喊道:“那妖出来了,出来了。”
人群顿时如潮水般地向城楼涌去。
城楼入口处,先是十来位衣胄鲜亮的兵士从中行出,俱手持利矛刀斧,神情肃冷,从而令围观之人一时莫敢蜂拥。而后,兵士持刀剑令人群自动分开,随即就见楼道处行出二人。当先一人全身如被烟熏火燎,观来甚是狼狈,但其一双虎目,自有威势,此人正是“破山拳”彭是。随后又出一人,着宽大道袍,背负一松纹古剑,相貌清奇,可不是陈纶又是谁。
见状,人群中立即有人惊喝:“他们就是昨晚与那火妖相斗之人”,闻言,众人均侧目望之。而于此时,楼道口忽然红光乍现,紧接着,就见四个体壮身高、披锁子甲的兵士,合力将一长及过丈的木匾抬出。此木匾通体刻有古篆,乌沉沉的,不见半点光泽,雪落到其上方三丈之处,即化无形。众人哪里知道,此乌沉沉状若木匾之物,即是供在镇妖楼顶层的一件法宝,其名“捆龙桩”。不过此刻,但凡围观之人,目光大多只集中到平卧在此捆龙桩上的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