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牺牲,其实也是我在青少年时进入神学院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因为我只觉察到自己的一个动机,所以掩盖了自我牺牲这项事实,只意识到渴望帮助别人。
觉察能引导我们看见,牺牲与折磨是不必要的。任何透过牺牲所完成的事,都能以慈悲完成。任何牺牲或受折磨,都只是在浪费时间、精力与金钱;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耗费了自己。事实上,牺牲与折磨是成功的诅咒。
所以,现在就问问自己:你正在为任何人或事牺牲吗?这项尝试成功了吗?在你一直努力想帮助某个人时,是否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式可行?你可以运用直觉的立即觉察,或是安静地针对这个念头进行思考。
牺牲与折磨是相当普遍的,几乎每个人都承受著某种形式的牺牲与折磨。一旦疗愈这个部分,可以为你省下许多不必要耗费的精力。只要修正它,就能导向成功。而你会怎麼选择呢?
第八十六课 抱怨
抱怨与成功背道而驰;陷入抱怨中,我们就犯了所有的错误,这会让我们无法感到自信,也没有办法成功。抱怨是自我攻击的一种形式,它不断告诉我们:你是受害者,你无力做出任何改变。实际上,抱怨是一种情绪勒索,即便亲近的人能够回应我们的抱怨,但是,这仍无法建立我们的自信,或者让自己感觉被爱。抱怨矮化了我们所处的位置,并且利用隐藏或遮掩的控制方式,进行一种权力斗争。
抱怨与广结善缘背道而驰,它闪避沟通,却又贪婪需索。当我们抱怨时,其实是怨恨那些拥有更多,但却无法满足我们需要的人。我们认为快乐的来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存在於自身之外的,而这样的看法又让我们更加无力。即便我们的需求能够被满足,还是会有一种怨恨被隐藏起来,促使我们将某个人视为崇高与全能,似乎只有他能解救我们。所以,抱怨是来自於需要没有被满足,或者来自於自卑、自我价值低落,以致得向人摇尾乞怜。
请想想自己的抱怨程度。你是世界级的抱怨者吗?或者是能够尽己所能,努力扭转情况呢?抱怨到某种程度,就会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需要依赖别人为你修正错误。但是以长远来看,这些错误原本是你自己应该改正的。
抱怨是依赖的表徵,透露出自童年以来便无法松绑的行为模式。这是一种攻击形式,强化了我们的怨恨与自我打击的程度。
该是诚实评估生活中,究竟有多少抱怨的时候了!你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疾病,进行了多少抱怨呢?你希望持续以抱怨攻击自己与他人吗?或者,你愿意学习沟通,并采取有效的步骤,创造出内在与外在的转化呢?
不管你到底能够对自己负起多少责任,总是还有一定程度的抱怨,会被你大声说出口,或者隐藏在心里。只有当你能采取一些行动,而不光只是阻扰自己时,才能停止抱怨。学习承担责任,并让自己变得更有效率,这是你可以做的。
抱怨是小我之道,是一条死路,甚至会以死亡作为最终的一种抱怨形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全然投入高层心灵更具创造力的途径,有效地学习充分运用的资源,并且放下抱怨。抱怨显示出一种不成熟与负面的态度,相反地,高层心灵的路径是一种自我负责,也是一项指引。
http://slcxldlc.blog.163.com/blog/static/299547582008326843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