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卷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
----------------题记
静谧的空气若乌云,沉重而闭塞,笼罩上空。
似一只鹰隼在山顶鸣叫,声音直线而上,切裂满布天空的阴霾。
无垠的苍穹间回荡着嘹亮的歌声,声纹在空中荡漾、扩散,撩动着听众的神经,在脑海中展开,卷卷歌者的梦。
【朝圣路】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仓央嘉措的情歌仍至今传唱,这条路上的朝圣者亦从未消失。他们脸上近乎肃穆的神情,厚茧的额头,毛糙的护具,一丝不苟的流畅动作,似在舞蹈,似在祭祀。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步一跪,过了漫漫长路,洗去轮回的业,然后,踏莲而过,看佛祖拈花而笑。
释迦悉尼曾说过:“我们的每一口呼吸都经历着生死。”生是不断地向死亡逼近,我们不可抗拒地走向死神的镰刀。生之短暂,浮生若尘埃,何处才是永恒长栖之所,可以不受世事的侵蚀?
或许,在佛前,可以看见永恒。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具不用,清静至无余。”平淡的心态如同一汪碧水,可映出天与云,鸟与虫,蚁与草,人与塔。以有限之境,包容万物,无波无澜,大有“任你天地移,我畅延中坐”的潇洒。
或许,心至静则人无变。无所谓改变,便无所谓得失,没有过多遗憾的失去,便不会被贪痴扰了心台。过去、现在、未来,平静地走过,是以永恒。
朝圣路上的行者,以身体作具,丈量信仰的长度。这条路,浸了多少血与汗与泪,渡了多少人的业障,又化作多少人梦里的长河,盛满了莲花。
【布达拉宫】
站在山脚之下,遥望布达拉宫,仍可听见僧人诵经的声音,千年未熄的酥油灯仍冒着缕缕青烟,与静静燃烧的焚香一同,缭绕了红山千年的幽梦。
拾阶而上,这条路的尽头,有终点,亦无终点。来往的行人稀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崇敬,不,也许用“敬畏”更为恰当。
这里的天太蓝太高,过于可望不可即。如果说城市的天空让人觉得狭隘,那这里的天空太过旷远,如同幕布一般高悬。这里的烟火太淡薄,这里的时光太悠长,会让人不知不觉的沉迷,不知不觉失去过往的执着,甘愿化作这里的一草一木,漫看天际云卷云舒。
行至半路,回头,天幕阴阳交融,日与月默然对视,紫气未散,一切是那般奇妙而自然。
我以无限崇敬之心,长跪于此。
远处的布达拉宫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此处绝非我的故乡,亦是我的故乡。
“吾心安处是吾乡”
【纳木错】
幽谧,静寂,平远,空旷。
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片独一无二的天湖?
似碧蓝的梦境,又似天女的相思之泪。飘落在天山,慢慢长大,成为了渊薮。
岸边零星散落着几座灵塔,有老人在转湖,优雅而缓慢。有人摇着经筒,走远方渡来,口中念念有词,述着虔诚与怜悯。
躺在地上,草在脸上嬉打,痒意不断传来。微眯着眼,极其适合假寐的姿势,但睡意了无。白云悠悠地飘着,透着淡淡的蓝。那是纳木错的颜色。如果人的灵魂有颜色,大抵是这般吧------------------空灵而遥远的蓝。
日落,满天是瑰丽的火红,若跃动的心脏般炽热。
忽然想起有关纳木错的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她与爱人携手居住在这里,看沧海桑田几度变换,唯一不变的,仅是彼此之间的爱恋,依是那样深厚。
这满天的红,应是念青唐古拉写给纳木错的情话,字字句句,绘着永不褪色的痴迷。
真是羡煞旁人。
悠悠睁开眼,一曲早已终了,余韵仍在耳边回荡,绕梁不绝。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
----------------题记
静谧的空气若乌云,沉重而闭塞,笼罩上空。
似一只鹰隼在山顶鸣叫,声音直线而上,切裂满布天空的阴霾。
无垠的苍穹间回荡着嘹亮的歌声,声纹在空中荡漾、扩散,撩动着听众的神经,在脑海中展开,卷卷歌者的梦。
【朝圣路】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仓央嘉措的情歌仍至今传唱,这条路上的朝圣者亦从未消失。他们脸上近乎肃穆的神情,厚茧的额头,毛糙的护具,一丝不苟的流畅动作,似在舞蹈,似在祭祀。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步一跪,过了漫漫长路,洗去轮回的业,然后,踏莲而过,看佛祖拈花而笑。
释迦悉尼曾说过:“我们的每一口呼吸都经历着生死。”生是不断地向死亡逼近,我们不可抗拒地走向死神的镰刀。生之短暂,浮生若尘埃,何处才是永恒长栖之所,可以不受世事的侵蚀?
或许,在佛前,可以看见永恒。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具不用,清静至无余。”平淡的心态如同一汪碧水,可映出天与云,鸟与虫,蚁与草,人与塔。以有限之境,包容万物,无波无澜,大有“任你天地移,我畅延中坐”的潇洒。
或许,心至静则人无变。无所谓改变,便无所谓得失,没有过多遗憾的失去,便不会被贪痴扰了心台。过去、现在、未来,平静地走过,是以永恒。
朝圣路上的行者,以身体作具,丈量信仰的长度。这条路,浸了多少血与汗与泪,渡了多少人的业障,又化作多少人梦里的长河,盛满了莲花。
【布达拉宫】
站在山脚之下,遥望布达拉宫,仍可听见僧人诵经的声音,千年未熄的酥油灯仍冒着缕缕青烟,与静静燃烧的焚香一同,缭绕了红山千年的幽梦。
拾阶而上,这条路的尽头,有终点,亦无终点。来往的行人稀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崇敬,不,也许用“敬畏”更为恰当。
这里的天太蓝太高,过于可望不可即。如果说城市的天空让人觉得狭隘,那这里的天空太过旷远,如同幕布一般高悬。这里的烟火太淡薄,这里的时光太悠长,会让人不知不觉的沉迷,不知不觉失去过往的执着,甘愿化作这里的一草一木,漫看天际云卷云舒。
行至半路,回头,天幕阴阳交融,日与月默然对视,紫气未散,一切是那般奇妙而自然。
我以无限崇敬之心,长跪于此。
远处的布达拉宫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此处绝非我的故乡,亦是我的故乡。
“吾心安处是吾乡”
【纳木错】
幽谧,静寂,平远,空旷。
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片独一无二的天湖?
似碧蓝的梦境,又似天女的相思之泪。飘落在天山,慢慢长大,成为了渊薮。
岸边零星散落着几座灵塔,有老人在转湖,优雅而缓慢。有人摇着经筒,走远方渡来,口中念念有词,述着虔诚与怜悯。
躺在地上,草在脸上嬉打,痒意不断传来。微眯着眼,极其适合假寐的姿势,但睡意了无。白云悠悠地飘着,透着淡淡的蓝。那是纳木错的颜色。如果人的灵魂有颜色,大抵是这般吧------------------空灵而遥远的蓝。
日落,满天是瑰丽的火红,若跃动的心脏般炽热。
忽然想起有关纳木错的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她与爱人携手居住在这里,看沧海桑田几度变换,唯一不变的,仅是彼此之间的爱恋,依是那样深厚。
这满天的红,应是念青唐古拉写给纳木错的情话,字字句句,绘着永不褪色的痴迷。
真是羡煞旁人。
悠悠睁开眼,一曲早已终了,余韵仍在耳边回荡,绕梁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