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吧 关注:6,025贴子:57,944
  • 6回复贴,共1

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其他弥漫性肺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简称IPF),是慢性间质性肺病原因不明类中的一种,也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简称IIP)的一种类型。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4-01-19 13:23回复
    一、发展史:
    关于IPF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Hamman和Rich首先报告4例严重呼吸困难,紫绀的患者均在半年内死亡。至1949年他们发表了患者详细的肺部病理改变,并命名为“急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以后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许多学者发现了多数患者病情较Hamman和Rich报道的患者的症状轻且缓慢,甚至有未经任何治疗仍存活数年的患者,于是称此类患者患的是Hamman-Rich综合症。1964年Scadding根据形态变化,提出纤维化性肺泡炎(fibrosing alveolitis)的名称,后来又冠以隐匿性的描述,以区别于能肯定发病原因的部分患者。于是,隐匿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cr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 CFA),这一病名广泛地用于英国和欧洲。实际上,IPF和CAF代表着同一个原因不明的肺实质的炎症性疾病。
    多年来一直认为IPF是涵盖着多种原因不明导致肺纤维化的疾病群,1965-1969年Liebow和Camngton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认为临
    (1)
    床诊断的IPF包括了:
    1.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
    2.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
    3.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
    4.巨细胞性间质性肺炎(giant-cell interstitial pneumonia.GIP)
    5.支气管中心性间质性肺炎(bronchiolitis interstitial pneumonia.BIP)
    至1998年肺病理学家Kazenstein和Myers提出UIP、DI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支气管伴间质性肺疾病(RBILD)、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病理学分类,但仍把临床诊断的IPF认为是包括了上述五种间质性肺炎。直至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病学(ERS)会共同发表了国际共同声明对IPF做了明确界定,认为IPF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就是UIP,有别于其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如NSIP、DIP、AIP等,并对它的诊断、鉴别诊断做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深入认识、研究这一类疾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1月,ATS/ERS汇集了全球在IPF研究领域的临床、放射学和病理学专家,再次提出了IPF分类的共识报告。这一新的分类与2000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将COP和LIP也包含在IIP内,而IPF(UIP)、NSIP、
    RB-ILD、DIP、AIP仍然包含在IIP内。而且,COP、LIP、NSIP、RB-ILD、DIP和AIP也和IPF一样,不再是单纯的病理诊断名称,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4-01-19 13:24
    回复
      (2)
      而是结合了临床-影像-病理诊断之后的临床诊断名称。IPF的概念经历了数十年的变迁,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IPF公认等同于UIP,而UIP是IIP中最常见的类型。
      IIP的分型(ATS/ERS.2002)
      病理类型 临床-影像-病理诊断
      UIP IPF
      NSIP NSIP
      机化性肺炎 COP
      DAD A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RB-ILD
      DIP DIP
      LIP LIP
      二、定义:
      IPF是一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慢性间质性肺炎,病变限于肺部。影像学呈弥漫性,以中下肺野周边部分较中心部分为重的纤维化病变,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受限,导致低氧血症,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甚差。
      三、流行病学:
      由于本病诊断困难,尚无准确的有关此病的流行资料。1994年美国新墨西哥州曾报道过该州一地区男性患者为20.2/10万人口,女性患者为13.2/10万人口。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4-01-19 13:24
      回复
        (4)
        3.慢性吸入 慢性食管反流与IPF进展有关,具体机制不清。
        4.环境因素 农药、金属粉尘、木质粉尘、矿物粉尘、空气污染、
        与IPF形成与发展有关。
        5.感染因素 多种病毒感染后皆可诱发IPF,非典病毒感染后极易诱发IPF。支元体、军团菌等均与IPF有关。
        6.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与IPF有关。有报道认为第14对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的存在可能是IPF的高危因素。
        (二)免疫和炎症反应
        五、病理
        (一)UIP/IPF的病理
        低倍显微镜下呈现广泛纤维化和蜂窝肺中常混杂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间隔增厚等早期病变或正常肺组织,表现出“轻重不一,新老并存”的特点,即病变时相的不均一性。绝大部分纤维化区域由“老的”无细胞成分的胶原束构成,同时也有增生活跃的肌性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小集合体,称为“成纤维细胞灶”,分布于炎症区、纤维变区和蜂窝变区。“成纤维细胞灶”的特点是在淡染的粘液样基质内有梭状的成纤维细胞,其长轴常与肺泡间隔长轴平行,由于其淡染基质与邻近深染的肺实质形成明显对比,低倍显微镜下很容易识别。“成纤维细胞灶”分布广泛,可见于炎症。纤维变和蜂窝变区域,为前期急性肺损伤后的机化,其中的肌性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活跃。“成纤维细胞灶”虽不是诊断UIP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却是诊断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4-01-19 13:25
        回复
          (6)
          核细胞浸润,而肺结构相对完整。
          (五)LIP
          LIP以均质弥漫时相一致性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病变沿肺泡间隔分布。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部分结构破坏,包括蜂窝肺、非坏死性肉芽肿和小的机化肺炎灶。LIP倾向于发展为淋巴瘤。
          (六)RB-ILP
          RB-ILD的组织学改变是点片状以支气管为中心分布的,时间同质性的支气管单核细胞为特征。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叶中心气腔散在巨噬细胞,可见支气管周围纤维化。DIP曾被认为是相关联的损害,只是轻重程度、分布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异常分布情况有所不同。
          (七)AIP
          AIP的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害(diffuse alveolar damage , DAD)。DAD分为急性期(渗出期)和机化期(增殖期)。DAD急性期(渗出期)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急性损伤后,炎性细胞进入肺泡腔内,血清蛋白和红细胞向肺泡腔内漏出,受损的肺泡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再生并替代Ⅰ型肺泡上皮,肺泡的被衬上皮坏死、脱落、间质水肿。在肺泡壁附近,坏死的上皮细胞、蛋白及纤维蛋白形成透明膜,呈嗜酸染色、灶状分布。肺泡间隔水肿和肺泡腔内出血。肺泡腔内逐渐可见成纤维细胞成分,进而导致肺泡腔内纤维化。DAD机


          IP属地:内蒙古7楼2014-01-19 13:26
          回复
            (8)
            (一)有外科肺活检资料,病理确诊。
            (二)无外科肺活检资料。(临床诊断)
            1.除外已知原因的IPF
            2.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胸部HRCT表现双肺网状改变,晚期出现蜂窝肺,少数有磨玻璃影。
            4.支气管镜活检不支持其它疾病。
            5.年龄大于50岁。
            6.隐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7.病程大于3个月。
            8. 双肺可闻及Velcro罗音。
            九、鉴别诊断
            IPF与其它原因引起的ILD相鉴别外还需与其它的IIP相鉴别。
            (一)DIP/RB-ILD
            1.DIP:男性多发,大部分有吸烟史,起病隐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半数成人有杵状指(趾)。
            2.RB-ILD:少见杵状指(趾),余基本相同。
            (二)AIP
            原因不明,起病急骤,咳嗽,严重呼吸困难,可很快进入呼吸衰竭,起病前有感冒样症状,多有发热。预后不好死亡率极高,生存期很短,多在2-3个月。


            IP属地:内蒙古9楼2014-01-19 13:27
            回复
              (10)
              (4)甲苯吡啶酮
              (5)红霉素
              (二)肺移植
              十一、预后
              IPF是一种持续进展性疾病,没有自然缓解倾向,通常在5年内死亡,最常见的死因是呼吸衰竭,其它还包括心衰、缺血性心脏病、感染和肺栓塞等。由于对现有的治疗手段反应不一,所以可能结果并不相同。以下指标可能提示IPF患者有较长的生存期:年龄小于50岁、女性、症状出现较晚、没有呼吸困难、肺功能相对较好、HRCT可见网状阴影和磨玻璃状改变、BALF液中淋巴细胞增加(20%-25%)、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或稳定期达到3-6个月、患者有吸烟并持续到诊断当时,而这一现象目前原因不清。早期的研究试图证明一些对生存有影响的因素,但这些研究有一定的局限,包括:缺少UIP的组织学证明,缺少HRCT对病情的估计,病例数较少且缺少足够的随访时间。进来的研究集中于病理、生理以及HRCT评分在对生存情况估计所起的作用,而其中唯一没有得到最终证实的是性别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活检组织中发现新生成的结节组织,可能包含成纤维细胞灶,是预示疾病晚期的重要标志。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14-01-19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