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史:
关于IPF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Hamman和Rich首先报告4例严重呼吸困难,紫绀的患者均在半年内死亡。至1949年他们发表了患者详细的肺部病理改变,并命名为“急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以后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许多学者发现了多数患者病情较Hamman和Rich报道的患者的症状轻且缓慢,甚至有未经任何治疗仍存活数年的患者,于是称此类患者患的是Hamman-Rich综合症。1964年Scadding根据形态变化,提出纤维化性肺泡炎(fibrosing alveolitis)的名称,后来又冠以隐匿性的描述,以区别于能肯定发病原因的部分患者。于是,隐匿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cr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 CFA),这一病名广泛地用于英国和欧洲。实际上,IPF和CAF代表着同一个原因不明的肺实质的炎症性疾病。
多年来一直认为IPF是涵盖着多种原因不明导致肺纤维化的疾病群,1965-1969年Liebow和Camngton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认为临
(1)
床诊断的IPF包括了:
1.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
2.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
3.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
4.巨细胞性间质性肺炎(giant-cell interstitial pneumonia.GIP)
5.支气管中心性间质性肺炎(bronchiolitis interstitial pneumonia.BIP)
至1998年肺病理学家Kazenstein和Myers提出UIP、DI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支气管伴间质性肺疾病(RBILD)、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病理学分类,但仍把临床诊断的IPF认为是包括了上述五种间质性肺炎。直至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病学(ERS)会共同发表了国际共同声明对IPF做了明确界定,认为IPF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就是UIP,有别于其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如NSIP、DIP、AIP等,并对它的诊断、鉴别诊断做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深入认识、研究这一类疾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1月,ATS/ERS汇集了全球在IPF研究领域的临床、放射学和病理学专家,再次提出了IPF分类的共识报告。这一新的分类与2000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将COP和LIP也包含在IIP内,而IPF(UIP)、NSIP、
RB-ILD、DIP、AIP仍然包含在IIP内。而且,COP、LIP、NSIP、RB-ILD、DIP和AIP也和IPF一样,不再是单纯的病理诊断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