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叙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和思路线索。
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中心意思。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二、熟悉记叙文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来说,小说、散文也可以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我们将小说和散文也放在记叙文里一起复习。
1、运用记叙文有关知识,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运用六要素,理清文章大致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作记叙的六要素。熟悉并且抓住这六个要素,有利于理清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叙述不一定都是×年×月×日,可以是“一天早上”、“三周以后”等等。地点的叙述也经常非常灵活。
(2)运用记叙文结构安排的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如果是按照时间推移安排的,要留心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按照地点的变换来安排结构,要重视表示地点的方位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安排结构的,一般要注意按事物发展顺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脉络进行结构分析。
2、正确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或片断表现出来的。因此,概括这类文章的中心意思,先要理清文章围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的言行,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才能对全文的中心意思有所把握。例如《我的教师》、《藤野先生》等。一篇文章中,有时记叙了不止一个人物,就要先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和《七根火柴》。
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在表达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因此,要重视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从而抓住事情的本质,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的最后一句话“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还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传神”,与中心意思常常紧密相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启发我们从文章中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便是概括中心意思所不能离开的。
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文章的内容,一部分是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方法。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开始练习时可以参考这样一种句式:“通过……表达(抒发)……”。
3、正确理解记叙文中语言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1)理解具有概括性作用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往往对全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在内容上起着概括作用。理解这样的语句,对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意思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考查能力的重要内容。
就全文讲,这样的语句经常出现在篇首或篇末。例如《春》的最后一段。
就一个段落讲,这样的语句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例如《孔乙己》第四段开头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理解内含丰富,表达凝炼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因为内含丰富,所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来理解,有时还必须顾及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例如《最后一课》里面的这个句子: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理解这句话,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监狱”和“钥匙”这两个比喻词语的丰富含义,才能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能有重新获得自由的希望。
(3)理解在语言环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所谓“特殊意义”是指词语因为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中临时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标致”本是个褒义词,是相貌、姿态美丽的意思。鲁迅先生却用在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意思是“丑极了”。
正确理解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既要结合上下语句来思考,也要结合全文来思考,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环境。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和思路线索。
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中心意思。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二、熟悉记叙文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来说,小说、散文也可以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我们将小说和散文也放在记叙文里一起复习。
1、运用记叙文有关知识,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运用六要素,理清文章大致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作记叙的六要素。熟悉并且抓住这六个要素,有利于理清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叙述不一定都是×年×月×日,可以是“一天早上”、“三周以后”等等。地点的叙述也经常非常灵活。
(2)运用记叙文结构安排的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如果是按照时间推移安排的,要留心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按照地点的变换来安排结构,要重视表示地点的方位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安排结构的,一般要注意按事物发展顺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脉络进行结构分析。
2、正确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或片断表现出来的。因此,概括这类文章的中心意思,先要理清文章围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的言行,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才能对全文的中心意思有所把握。例如《我的教师》、《藤野先生》等。一篇文章中,有时记叙了不止一个人物,就要先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和《七根火柴》。
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在表达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因此,要重视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从而抓住事情的本质,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的最后一句话“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还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传神”,与中心意思常常紧密相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启发我们从文章中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便是概括中心意思所不能离开的。
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文章的内容,一部分是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方法。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开始练习时可以参考这样一种句式:“通过……表达(抒发)……”。
3、正确理解记叙文中语言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1)理解具有概括性作用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往往对全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在内容上起着概括作用。理解这样的语句,对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意思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考查能力的重要内容。
就全文讲,这样的语句经常出现在篇首或篇末。例如《春》的最后一段。
就一个段落讲,这样的语句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例如《孔乙己》第四段开头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理解内含丰富,表达凝炼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因为内含丰富,所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来理解,有时还必须顾及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例如《最后一课》里面的这个句子: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理解这句话,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监狱”和“钥匙”这两个比喻词语的丰富含义,才能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能有重新获得自由的希望。
(3)理解在语言环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所谓“特殊意义”是指词语因为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中临时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标致”本是个褒义词,是相貌、姿态美丽的意思。鲁迅先生却用在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意思是“丑极了”。
正确理解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既要结合上下语句来思考,也要结合全文来思考,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