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根据下列指标帮助患者评价透析后是否达到了干体重:
1. 症状:一般行走应无气短、呼吸困难,无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面部无浮肿,患者血压稳定。
2. 体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无湿啰音、无肝大、下肢无浮肿。
3. 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胸比值应小于50%,无肺水肿征,无胸水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大小及心功能基本正常。
4. 影响上述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的因素很多,干体重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透析患者应经常质询医生、护士,综合分析判断自己的干体重是否合适。
干体重确定后,他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呢?
1. 每次透析治疗均根据干体重制定超滤量,使透析后达到或接近干体重。如果透析后未达到干体重,每次透后体重均有增加,透析间期又不能很好控制饮水量,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心衰、高血压等并发症。反之如透后体重低于干体重,患者就会出现低血压、呕吐、肌肉痉挛、透析后虚弱无力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2. 透析患者的干体重会有变化,透析后随着患者食欲改善、营养及摄入的热量增加,干体重会逐渐增加。反之如食欲下降、肌肉减少、出现营养不良,干体重也会下降。因此透析时应定期修正干体重。
3. 透析患者在家中应经常测量体重,并自我控制水分的摄入。两次透析之间体重最好不超过干体重的5%,年纪大的人心脏功能下降,体重增加量要更低些(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为干体重的2.5%)如果有尿的透析患者原则上的饮水量可以在尿量的基础上+500ml,比如,24小时尿量800ml,饮水量800+500ml。并将水果和粥等液体计算之内。但如果肾衰不严重,24小时尿量在1000ml以上,血尿酸高的情况很突出,建议饮水量2000ml,利于尿酸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