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票房迭创新高。然而,红火的背后,却有一只偷漏瞒报票房的黑手。据统计,每年的票房数据都比实际情况要“缩水”10%左右,偷漏瞒报现象也成为业界的潜规则,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税收入与创作者的积极性。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此举被视作打击偷漏瞒报票房现象的重拳。然而,痼疾存在已久,要根除并非易事。电影票房能否不再“缩水”,还需拭目以待。
每年的电影票房比实际数据“缩水”近10%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亿元,全国银幕总数超过1.8万块,相对于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前全国票房不足10亿元、全国银幕总数不足2000块的水平,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但是,217.69亿元并非中国电影票房最真实的数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的普遍存在,每年计算机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达10%左右。这意味着,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远不止217.69亿元,而应为241.88亿元左右。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速,影院偷漏瞒报票房行为对产业和市场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票房不仅是影院、院线与片方、发行方分账的依据,也是影院上缴国家5%电影专项资金和3.3%营业税的依据。在“缩水”的票房面前,不仅电影专项资金和国家财税收入打了折扣,片方、发行方的经济利益也会受损,最终对产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此举被视作打击偷漏瞒报票房现象的重拳。然而,痼疾存在已久,要根除并非易事。电影票房能否不再“缩水”,还需拭目以待。
每年的电影票房比实际数据“缩水”近10%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亿元,全国银幕总数超过1.8万块,相对于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前全国票房不足10亿元、全国银幕总数不足2000块的水平,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但是,217.69亿元并非中国电影票房最真实的数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的普遍存在,每年计算机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达10%左右。这意味着,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远不止217.69亿元,而应为241.88亿元左右。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速,影院偷漏瞒报票房行为对产业和市场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票房不仅是影院、院线与片方、发行方分账的依据,也是影院上缴国家5%电影专项资金和3.3%营业税的依据。在“缩水”的票房面前,不仅电影专项资金和国家财税收入打了折扣,片方、发行方的经济利益也会受损,最终对产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