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镇原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所辖的一个镇,2013年4月1日划归贵安新区管理,与清镇市、花溪区和长顺县相毗邻。距省城贵阳46公里,平坝县20公里,距黄果树瀑布64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有新艺机械厂、羊艾农场等六家中央、省属厂场。集佛教文化、旅游观光、民族风情、特色农业为一体。
历史变革
马场镇建场于公元1621年,距今已有388年历史,当时由“曾周”两姓辟场,每逢农历“马”日赶场,故名“曾周马场”.解放前是贵州四大名场之一。1991年拆乡建镇后为镇政府所在地,与清镇市、花溪区和长顺县相毗邻。贵烟公路、贵广公路、贵昆铁路及株六复线穿境而过。距省城贵阳46公里,平坝县20公里,距黄果树瀑布64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有新艺机械厂、羊艾农场、六0一库等六家中央、省属厂场。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82.88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8个行政村(其中一类村7个,二类村8个)260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14686户、48673人。
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马场镇被贵州省建设厅列为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以来,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兴建和扩建河心公园、烈士陵园、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和辣椒大蒜批发市场、客车站、农业培训中心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抓好集镇绿化、美化工程;大力治理“脏、乱、差”;实施“亮丽工程”,在主要街道安装60余盏路灯;对集镇主干道及至马场中学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改造闭路电视,实现光纤传输。通过项目形式,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用水用电、改圈改厕改厨;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通信网络;不断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
农业发展状况
马场镇耕地总面积40949亩,其中田21462亩,土19445亩。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均匀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地类型为山区水稻田,有着生态条件的多宜性和农业种养业的多样性,适宜于农业综合开发。马场镇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两个作用”在特色农业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新院村的烤烟、栗木村蛋鸡养殖、松林灰鹅、马鞍能繁母猪等产业结构已初具规模,成为全镇产业结构的亮点。目前,完成对林卡辣椒的商标注册及成立了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商品已投入市场,2008年马场镇引进亿达石油支撑剂工程项目。新村养牛,松林养鹅等项目已全面落实。在硬件设施上,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并借助上级扶贫资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村村通乡村路、通电。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马场镇粮食产量均以5%左右的幅度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结构调整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马场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按照“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两个作用”,在特色农业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地萝卜、新院烤烟、洋塘葡萄等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成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新亮点。完成对林卡辣椒的商标注册并成立了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产品已投入市场,销售前景看好。新村养牛,马安养猪,青松养鸡,松林养牛,加禾、松林养羊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全镇“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模式雏形初具。
林卡辣椒主产于林卡片区等九个行政村,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年产量达250万公斤左右,已被安顺市列为具有规模型的辣椒产业化生产基地,计划到2010年实现种植面积达13000亩,产值4000万元。林卡辣椒具有色泽鲜红、肉厚籽少、光滑圆润、大小适中、香辣共存的特点,是提炼红油、加工辣椒制品的优质原料。
川心大蒜主产于川心、林卡、平阳等八个行政村,目前种植面积2000亩。川心大蒜具有蒜头大且均匀、味纯共存的特点,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加工大蒜罐头制品的上好原料。
栗木西瓜主产于栗木村,种植面积1300亩。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土质结构,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灌溉水源,使栗木西瓜皮薄、肉厚、籽少、爽口清甜。
新院烤烟新院烤烟为马场镇这年来迅速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亮点,2007年种植面积950亩;2008年达到2100亩,增幅达到177%;2009年将达到3100亩。通过烤烟种植的迅速发展,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改善。
人文及经济
曾被省政府、省建设厅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198.5平方公里,人口4.64万人、共1.27万户,辖28个行政村(260个村民组),耕地4.25万亩。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农业特产有“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两个作用”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已初具规模,是马场的产业结构的亮点。
历史变革
马场镇建场于公元1621年,距今已有388年历史,当时由“曾周”两姓辟场,每逢农历“马”日赶场,故名“曾周马场”.解放前是贵州四大名场之一。1991年拆乡建镇后为镇政府所在地,与清镇市、花溪区和长顺县相毗邻。贵烟公路、贵广公路、贵昆铁路及株六复线穿境而过。距省城贵阳46公里,平坝县20公里,距黄果树瀑布64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有新艺机械厂、羊艾农场、六0一库等六家中央、省属厂场。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82.88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8个行政村(其中一类村7个,二类村8个)260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14686户、48673人。
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马场镇被贵州省建设厅列为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以来,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兴建和扩建河心公园、烈士陵园、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和辣椒大蒜批发市场、客车站、农业培训中心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抓好集镇绿化、美化工程;大力治理“脏、乱、差”;实施“亮丽工程”,在主要街道安装60余盏路灯;对集镇主干道及至马场中学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改造闭路电视,实现光纤传输。通过项目形式,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用水用电、改圈改厕改厨;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通信网络;不断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
农业发展状况
马场镇耕地总面积40949亩,其中田21462亩,土19445亩。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均匀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地类型为山区水稻田,有着生态条件的多宜性和农业种养业的多样性,适宜于农业综合开发。马场镇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两个作用”在特色农业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新院村的烤烟、栗木村蛋鸡养殖、松林灰鹅、马鞍能繁母猪等产业结构已初具规模,成为全镇产业结构的亮点。目前,完成对林卡辣椒的商标注册及成立了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商品已投入市场,2008年马场镇引进亿达石油支撑剂工程项目。新村养牛,松林养鹅等项目已全面落实。在硬件设施上,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并借助上级扶贫资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村村通乡村路、通电。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马场镇粮食产量均以5%左右的幅度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结构调整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马场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按照“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两个作用”,在特色农业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地萝卜、新院烤烟、洋塘葡萄等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成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新亮点。完成对林卡辣椒的商标注册并成立了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产品已投入市场,销售前景看好。新村养牛,马安养猪,青松养鸡,松林养牛,加禾、松林养羊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全镇“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模式雏形初具。
林卡辣椒主产于林卡片区等九个行政村,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年产量达250万公斤左右,已被安顺市列为具有规模型的辣椒产业化生产基地,计划到2010年实现种植面积达13000亩,产值4000万元。林卡辣椒具有色泽鲜红、肉厚籽少、光滑圆润、大小适中、香辣共存的特点,是提炼红油、加工辣椒制品的优质原料。
川心大蒜主产于川心、林卡、平阳等八个行政村,目前种植面积2000亩。川心大蒜具有蒜头大且均匀、味纯共存的特点,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加工大蒜罐头制品的上好原料。
栗木西瓜主产于栗木村,种植面积1300亩。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土质结构,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灌溉水源,使栗木西瓜皮薄、肉厚、籽少、爽口清甜。
新院烤烟新院烤烟为马场镇这年来迅速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亮点,2007年种植面积950亩;2008年达到2100亩,增幅达到177%;2009年将达到3100亩。通过烤烟种植的迅速发展,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改善。
人文及经济
曾被省政府、省建设厅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198.5平方公里,人口4.64万人、共1.27万户,辖28个行政村(260个村民组),耕地4.25万亩。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农业特产有“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两个作用”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已初具规模,是马场的产业结构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