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后遗症治疗吧 关注:327,496贴子:6,053,102
  • 2回复贴,共1

科学证明心存善念身体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证明心存善念身体好
  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因此比较不容易生病;一个悲观而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经系统不但会让他老是使用负向思考的神经而变得愈来愈悲观,而且在每天愤愤不平的时候,神经细胞又不断地分泌会让细胞凋亡的神经化学物质。所以,当人长期处于悲观而愤怒的状态时,可说是在慢性自杀。
  小时候,父母时常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心存善念。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到念研究生时,才发现这个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很幸运的,「心存善念」一直是我为人处世的最高指导原则。
  思考与神经化学
  在硕士班,曾选修一门神经化学的课程。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学上已经发现,人在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负向、消极思考时所使用的神经系统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思考是乐观、祥和、感激、快乐…时,人脑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产生作用,而另一套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则不但不会产生作用,还被抑制住。相反的,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悲伤、沮丧、恐惧、妒嫉……时,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被激发而产生作用,但是在此同时,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却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学上,早已发现神经系统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特征:神经细胞在活动时是利用电传导,并且喜欢走快捷方式,所以被活化次数多的神经细胞会比活化次数少的更容易被激活。说白了,就是「愈用愈发达,不用则退化」的现象。
  所以,一个愈乐观的人,因为看待周遭的事情总是以正面的态度;时常心存感激,对于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认为上天会帮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机率就比较高,而负面思考的神经系统却会因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都只看事情坏的一面,对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态度面对,或是经常对环境感到怀疑、恐惧,那么,他的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会变得很发达。同时,时间久了之后,要想激活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相对的变得比较困难了。
  神经传导物质与健康
  另外,科学家们也都发现了,神经在传导讯息时,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讯息传递,是利用神经传导物质。些神经传导物质,除了可以活化下一个神经细胞外,还会透过血液循环系统,影响着全身的细胞。然而,正向思考与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除了神经细胞本身就有差异之外,连它们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都是不一样的。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经过实验证明,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因此,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也难怪科学研究会发现,乐观的人比较不容易生病。
  提到这儿,您是否很好奇?想必也推论得出来,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对身体内的细胞会有伤害作用。
  最近的医学及科学上还发现到,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是相关联的。甚至有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神经细胞与免疫球细胞相接触的现象。所以,不难想象,当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分泌出能让细胞生长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会变得比较活跃,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细胞,对于外来的细菌或病毒当然也就比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较不容易生病。甚至我们这时常听到的,一个癌症病人如果比较乐观,通常癌症都比较容易痊愈。
  但是,一个悲观的人就很难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他的身体中的免疫系统被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影响下,很多免疫细胞早已死亡而不再具有保护作用了。
  激活正向思考的神经
  当然,一个普通的人,并不见得总是可以百分之百乐观或总是百分之百悲观。不过,如果能够在愈多的时刻保持乐观、祥和、喜悦、感恩的心情,避免愤恨、不满、妒嫉、不安、怀疑的情绪,那么,这个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经就会时常被激活,然后久而久之,身体就愈来愈健康,免疫系统愈来愈强健,当然也就愈来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也会愈来愈发达,想法就愈来愈乐观积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最近几年来,产生许多怪病,甚至有很多好几年前就已经灭除的感染性疾病,都又再度发现。很可能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心,早就不再像以往那么真诚而善良了,所以,很多的疾病都因为自身的细胞不健康,而变得难以医治。
  编后语:医学和经验都证明情绪直接影响健康。人在发怒的时候,不仅大脑细胞会大量死亡,心、肝、胃等许多功能都发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立即毙命。本文揭示其细微的生理过程,并指出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都会形成习惯,可以形成恶性循环。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就要用爱、感恩和祥和的心代替所有怨恨、不满和愤怒的病态心理。


IP属地:江西1楼2014-01-24 20:08回复
    在研究中发现人性本善的科学根据
      婴儿天生有助人的欲望
      据美联社报道,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了。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且还给他。这个简单事例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研究员故意装着笨手笨脚。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婴儿都表现出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助人而不图回报的精神。
      婴儿的表现证明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3月2日,这项研究结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沃内克说,这项研究通过观察人脑复杂的发育过程,揭示出人类「利他主义和合作精神」是如何产生。
      沃内克提出,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婴儿大脑发育出足够的认知能力,可以判断别人的真实意图。第二,婴儿发展出「亲社会倾向」,渴望融入社会。一般来说,婴儿到18个月大甚至更早就会具备这两个条件,拥有了助人为乐的品质。
      不过沃内克补充道,婴儿们会判断人们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在实验中,如果研究员故意把书碰倒,把夹子丢到地上,婴儿们通常不会伸出援手。
    在人类社会中,研究者处处可以找到人性本善的证据。人们为慈善机构捐款,尽力保护环境,在公共交通上为老人让座。这些行为除了获得自我满足感,通常不会有任何实质回报。可见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IP属地:江西2楼2014-01-24 20:09
    回复


      IP属地:江西4楼2014-03-21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