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什么地方吧 关注:72贴子:1,869
  • 12回复贴,共1

影评:阿黛尔的生活/蓝色是种温暖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ynthiaRi ,谢谢你的推荐和片源~


1楼2014-01-24 21:22回复
    影评:阿黛尔的生活/蓝色是种温暖色
    人的心情总是很奇怪地不能直奔目标。莫名地,某些因素就撬动了你的行动。而这些因素又往往脱离一个人的计划。
    这部电影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一开始很期待,后来终于从@CynthiaRi那儿拿到片源,看的时候很仔细,随手记了许多,但是一直没有写影评的欲望。
    而今,看完《同窗生》后,反而想写这个影评了。所以说,即使是影评,也是跟着感觉走的东西。我在这儿写这些,是为了梳理自己的所感所想,让它跟内在的“我”融合。不然,它就总在脑海中徘徊着,不能消停,呵呵。
    同样地,我的习惯还是要分主题:


    2楼2014-01-24 21:24
    回复
      1. 性向是个谜题:找对感觉之前,你将不断犯错。
      一开始,高中生阿黛尔像大多数偶像剧中的情节一样,因为朋友的怂恿和自己的懵懂邂逅了暗恋她的男生,他们亲吻了。而后,阿黛尔在街上看到了假小子一样的Emma,Emma的粉蓝色头发是一抹让人不得不去在意的风景。当天晚上,阿黛尔梦到了Emma的身影,两人在梦中的抵死缠绵让阿黛尔困惑不已。
      第二天,阿黛尔的朋友们调侃她是不是跟男友睡过了,她说没有,朋友不信。然后,像是要确认自己的心一般,阿黛尔非常主动地和男友做了,事后却闷闷不乐。然后,阿黛尔跟男友摊牌,两人分手。真是应了那句话,合不合适,要试过才知道,呵呵。这是第一次错误。
      之后,一位女同学在学校的阶梯上称赞阿黛尔很美,然后两人接吻。晚上回到家,妈妈问阿黛尔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第二天在洗手间再次见到那个女同学,阿黛尔很开心地要吻她,却被推开,说那只是她的心血来潮而已。这是短暂的第二次错误。
      气愤的阿黛尔被一个gay蜜带着去gay吧放松,她感觉无法融入gay吧的气氛,出来乱逛。逛着逛着就到了一个les吧,在那里她见到了粉蓝头发的Emma,而Emma也注意到了她,并主动过来找她聊天。Emma护着阿黛尔说是她的表妹,还帮阿黛尔付了酒钱。两人聊了五分钟,Emma问了阿黛尔的学校名称就离开了。之后,Emma到阿黛尔的学校门口等她,阿黛尔的同学们开始对阿黛尔指指点点。
      和Emma的第一次约会,在河边,Emma给阿黛尔画了画像。午后的阳光,黄绿的背景,眼前粉蓝色头发的Emma,阿黛尔就这么迷恋上了Emma。
      回到学校,女同学们开始骂阿黛尔是个lesbian,阿黛尔死不承认。然而,第二次见到Emma的时候,两人就做到了最后。到此为止,阿黛尔终于找对了感觉。


      3楼2014-01-24 21:24
      回复
        2. 存在先于意义:或许抛弃戏剧性和狗血剧情也是创新的一种
        商业电影的特点就是讲究节奏和戏剧性。它在听众能接受的时间内来凝聚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所以,在你感觉“闷”之前,它就会让人及时地感情或心情迸发一下,把你拉回来。
        所以典型的同性电影是像《两个婚礼一个葬礼》那样的,欢乐是饱满的,冲突时尖刻的,所以在发生悲剧时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很明显的不公正。而观众也很清楚,这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谁该为此负责。
        而另一种典型的电影,像安迪·沃霍尔曾经拍过的《帝国大厦》那样,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极端烦闷。因为它没有小高潮,甚至平铺直叙地,让你觉得没有任何节奏感。但是,你若忍耐着把它看完了,你会得到一种全新的领悟。
        《阿黛尔的生活》是这样的电影,主人公很快就陷入爱情,享受爱情,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典型外界因素的介入和干预。然后,那饱满美丽的爱情居然就像盛放的花儿一样开始凋谢了。然后,你就意识到,这电影描绘的不是童话,是现实生活。
        两人的分手原因很符合实际,阿黛尔是个画家,她的朋友圈子都是能与她对话的艺术家。而阿黛尔是个普通女人,尽管不止一个人鼓动阿黛尔做个作家,但她还是决定做个小学老师。阿黛尔准备画展时遇到麻烦脾气变得暴躁,而阿黛尔帮不上忙。Emma开始跟前女友利兹合作一些作品。郁闷的阿黛尔则渐渐接受男同事的调情,然后某一天,由这位男同事送回家时被Emma看到。Emma大发雷霆把阿黛尔赶了出去。


        4楼2014-01-24 21:25
        回复
          4. 哲学与启示:必然的冲突不在了,人们才会开始反思自己。
          这部电影中多次提及哲学和文学,比如萨特的存在主义,比如悲剧的宿命性,比如孩子们念的诗。
          之前,我以为存在主义很难懂。而看了这部电影,我理解了。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换句话讲,一个人有责任也有权力选择自己的路,尽管已经存在价值体系会教授你,甚至强迫你选择“最佳方案”。
          那么,什么才是“自我”呢?尽管“自由”是个十分迷人的口号,但是究竟怎么做才叫自由呢?如何与莽撞和天真划清界限呢?
          在这里,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到,一个人的“自我”正是她作为人这一存在所感受到的一切。换句话说,人生可以是探寻和感悟“未知”的过程。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一切都被定义好了,或者渐渐地被定义,一切都被引导至“最佳”这一方向,似乎一切都要排行,这样的境况令人窒息。于是,定义过多之后,人们便会想要挣脱这种必然性,人们会产生质疑,并开始重新以一种近乎本能的知觉去认识已知的一切。那就是后现代的“解构”。
          渐渐地,我们会意识到,在人生这条路上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任何一个岔路口,都有一个可能性。人们若总是根据现代社会的利弊谈做出选择的话,渐渐地,明明做着趋利避害的事情,却会渐渐走向毁灭的结局。若想要自由,则应当看重这个不可捉摸的“自我”。若真的看重,就不会人云亦云,就会有勇气接受任何一种可能。
          电影,可以让人领悟熟悉的爱恨情仇,也可以让人意识到感觉的空白,并产生疑问。所以,你可以说它这是个悲剧,但经历其中的人或许依然觉得丰盈。


          6楼2014-01-24 21:26
          回复
            -------------------------------------over-----------------------------------------
            感觉基本上都在梳理剧情呢,呵呵,评论也就小标题那4句话吧。
            Anyhow,我也只能写出这些了。


            7楼2014-01-24 21:28
            回复
              明天起床再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1-25 00:55
              回复
                喜欢lea
                这部剧找了lea做主角真的是选对人。
                她的出生让她自然而然地演出一位白富美的气质。
                相比起电影是我更喜欢漫画原著。
                深蓝,天蓝,海蓝,蔚蓝,碧蓝,蓝色已经成了最温暖的颜色。
                电影是在讲一个关于阿黛尔的故事
                而漫画则是在讲女人之间的爱情
                emma崇尚萨特,所以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对家庭的忠贞
                而阿黛尔她无所崇拜,唯一的崇拜大概就是让她一生不忘的这位女人吧
                背景设定在90年代,电影还是很好的还原出了90年代的样貌
                那时同性之间的爱情,还是一个禁忌
                不管人生最后能选择爱什么样的人
                没关系我已经拥有过你
                另,法国人还真是喜欢蓝色。
                法国电影,不文艺会死!


                IP属地:浙江9楼2014-01-26 10:47
                收起回复
                  赞一个,很理性的分析,浓浓的爱过了,这是永恒。


                  11楼2014-07-16 15: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