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宅怨吧 关注:5贴子:976
  • 8回复贴,共1

佛教 科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11-05 20:00回复
    好不容易又来到了娥眉,虽然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看奶奶,但是每次都忘不了去报国寺。不知道怎的,今年我特别激动,也许是我又长大了一岁,人生阅历又多了一些的原因吧。看见奶奶家里挂的弥勒佛,满脸笑容,肚子很大,我也希望自己能永远和弥勒佛笑的一样开心。奶奶告诉我:弥勒佛是教人们拓开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健康长寿,事业有成……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寓意,我真想了解佛教,我觉得太有艺术性了。

    来到报国寺,烟雾缭绕,真的非常有神秘感,也给来这里的游客增添了几分好奇心。来到这里,整个人都被佛教的氛围包住了,使人沉浸在这温馨的世界里。来到这里拜佛的人非常多,看到他们有一张张虔诚的面孔,我就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善良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从报国寺的第一个大殿开始拜佛,祈求菩萨的保佑。当我拜到第4个大殿也就是最后一个大殿时,我被眼前的巨佛所吸引住了,我才知道蛾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孝敬、慈悲、智慧,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就变成空谈了。所以普贤菩萨教给人们实践、实行。把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的法门统统做到。

    普贤菩萨骑在一只大象上,这只大象和平时看到的大象不一样,这只更加高大,更加强壮,普贤菩萨的样子非常美丽,严肃中带着慈祥。我赶紧在这美丽的菩萨面前许下自己的愿望。

    忽然,这个大殿变的非常安静,只见一个身着黄色袈裟的老爷爷开始拜佛,接着,听他唱起了佛家的歌曲。他开始饶圈了,后面跟了十几个身着黑色袈裟的人,虽然我身着大红色的羽绒服,深蓝色牛仔裤,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跟在了这个队伍的后面。

    在这个大殿里,我一共祈求了4个小时,用我的诚心为我的亲人、朋友还有我自己祈祷,送给他们最最真诚的祝福。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使我有恒心在那里面拜佛颂经4个小时,也许这就是佛教的美丽吧!

    历史教材上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它使人们整天沉迷于求神拜佛,不做实际的事情。但是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这种说法只是出自于对佛教了解太过肤浅的人之口,真正信仰佛教的人,他知道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并会为此做出莫名作出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恩格斯说过: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辨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孙中山说: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只偏。

    让我们同佛教一起,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让整个世界遍吉祥花语。“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


    http://cache.baidu.com/c?word=%C3%D6%C0%D5%3B%B7%F0%2C%C1%BF%3B%B4%F3%3B%B8%A3%3B%B4%F3&url=http%3A//azury2006%2Ebokee%2Ecom/diaryIndex%2Eb&p=8b2a94479f970bb91bf5c4710d15c4&user=baidu


    2楼2007-11-05 20:01
    回复
      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个人在经历失败过后,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悲伤,但是,有的人会从此奋发向上,有的人却会消沉下去……

      我不知道自己都有多少次失败了,但是我却知道在我每一次失败过后,都有一段奋起直追的时候,也许就是因为我在失败中学会了拼搏吧……

       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情:在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参加过学校校园电视台的主持人大赛,其实当时我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去参加的,可能是因为自己过于自信吧,在家里从来不练习普通话,其他同学随时随地都在练习。到比赛那天时,我的稿子都还不能背。不用多说,在这次比赛中,我得的是最后一名。这也算是一次失败吧。

       回到家里,我望着天花板,很久都没有说话,我真的想不通我怎么会是最后一名,眼泪顺着眼角就流了出来。好久都没有这么悲伤过了。于是,我仔细想了想这一段时间我是怎么为这个比赛准备的,后来,我恍然大悟,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从那时,我明白了:只有努力拼搏,才会有成功。

      从那时开始,我就每天早上起床坚持早读,没有事情的时候,就说普通话。每一个人看见我,都感到很高兴,都觉得,那一次的最后一名,其实是第一名,如果那一次我是第一名,也许我就再也不会努力拼搏咯。

      就这样,我日复一日的练习着讲普通话,我失败过,所以我努力,因为我在失败中学会了拼搏。

      6年级时,我再一次参加了学校的这一比赛,终于,我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得了第一名。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从最后一名到第一名,这个跨度也太大了吧,但是确实是这样的。这一结果让我更加坚信那句话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它让我在失败中学会拼搏……

      进入初中过后,也有很多失败,但是有一次,我也许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是去年九月的最后一天,当月考成绩全部出来后,我惊呆了。因为创下了历史“之最”。怎么会退步成这样喃?我不停的问自己,也许是学习的不塌实,也许是学习是太懒惰,也许是学习中不善于总结,也许……太多的也许塞满了我的脑子,我狠不的找一跟引线,把我的脑袋引爆。这么差的成绩,我根本无法面对,但是我又确实是我自己写下的历史,是不能改动的。

      失败中,我总结了许多,也付出了许多行动。我到老师那申请换位置,我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我懂得了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我明白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真的就做到了认真学习,那一次的深刻打击就一直在心里。在失败中,我学会了拼搏。

      失败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看自己怎样来面对失败。它会让每一个人走上两个不同的极端。

      面对失败,我们不能消极,我们要从中学会拼搏,学会分析,学会……


      3楼2007-11-05 20:02
      回复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


        4楼2007-11-05 20:11
        回复
          两位菩萨表法不同: 

          观音菩萨:把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表法的重要意义。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对待一切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彼此,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关怀,永无间断。 

          弥勒菩萨的造像是古代时布袋和尚的形象,满脸笑容,大腹便便,表法的意思特别明显,生平等心现喜悦相,弥勒菩萨教导人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才能快乐自在。 

          自己缺哪方面就带哪位菩萨像 
          一般男性阳刚,故多带观音菩萨 
          女性一般则心胸较窄,故而多带大肚弥勒 

          如果只是带,而不明白表法的意义,就什么用处都没有过了 
          明白了表法的意义,带哪位佛菩萨都是好的 
          ——个人以为带十字架也未尝不可(无我利他的大菩萨道!) 

          http://cache.baidu.com/c?word=%C3%D6%C0%D5%3B%B7%F0%2C%C1%BF%3B%B4%F3%3B%B8%A3%3B%B4%F3&url=http%3A//zhidao%2Ebaidu%2Ecom/question/22911573%2Ehtml&p=882a971bc59802f21fbe9b7e0d64&user=baidu

          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最要紧的是平安。观音可保平安,同时人们也希望在其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玉文化中的观音是经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提炼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和融合所形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女身形态。 
          佛也就是弥勒佛——未来之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的明天。 
          男戴观音女戴佛,是取阴阳调和、二性平衡之意。 
          也有这样的说法: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缘由: 
          现如今的佩戴习惯一般是男戴观音女戴佛。身为女子,世事烦扰,难免愁肠百结,佛的宽容、大度、静默正可化解种种愁绪。因此,女子佩戴佛,可促使自己平心静气,豁达心胸,静观世事起伏,笑看风起云涌。 
          观音是中国数千年来慈善与救赎的化身,是真善美的代名词。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由男士来佩戴,可消弥暴戾,远离是非,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观音菩萨可以救助世上的一切痛苦和困厄。观音菩萨能急人所急,难人所难,随时解救困厄的人。观音可以现出三十三应身,能把人渡往幸福的彼岸观音菩萨救人是不图回报的。


          6楼2007-11-12 21:37
          回复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阳王二十四年,与周穆王五十三年入灭,住世七十九年。他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叫乔达摩·悉达多,他痛感世间的变化无常,人人生活在苦难中,他阅读了许多当时的经典,也不能帮助他去掉烦恼,于是他在19岁时,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别妻离子,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努力寻求解除烦恼的方法。最后他来到迦耶山,坐在一棵繁茂的菩提树下,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经过七天七夜,王子感到心中平静,一切烦恼不再从心头生起,证成佛道。以后称王子为“佛陀”意为真理的觉悟者。因为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所以称菩提树中的菩提两字也为觉悟的意思

            [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净的意思。[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他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我们常听到佛家弟子常说阿弥陀佛。其中[阿]翻译为[无],[弥陀]翻译为[量]。

            学佛的人修学的五大科目是三福[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三学[戒][定][慧],六和敬,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十愿。http://cache.baidu.com/c?word=%C3%D6%C0%D5%3B%B7%F0%2C%C1%BF%3B%B4%F3%3B%B8%A3%3B%B4%F3&url=http%3A//www%2Ejingjuok%2Ecom/mbb/view%2Easp%3Ft%5Fid%3D8135&p=aa64c316d9c243ff57ee956f554d8a&user=baidu


            7楼2007-11-12 21:39
            回复



              这四位天王也叫“护法神”,因为你只有按四位天王启示的道理去做,佛陀的正法才能得到真正的宏扬和兴旺,所以叫“护法神”。

              大家知道,弥勒菩萨进去,就可以看到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在寺院中是降魔的,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护法降魔就相当与我们现在政府门口的警卫,但警卫都是向外,为什么韦驮菩萨是向内呢?其实,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讲降魔降魔,外面本没有魔,魔都在心里。外面没有敌人,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自己。降魔不是要降伏别人,而是要降伏我们很多的缺点。所以韦驮菩萨向内,就是要告诉我们“看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去看别人的缺点”。这很重要,哪怕你在很多的方面不成功,哪怕有人仇恨你,那也是因为你做的不够好。所以降魔就是要降伏自己内心深处中的缺点,比如“贪婪/仇恨/愚痴”“傲慢/妒忌/怀疑”等。这都是我们心中的魔。所以,我们都要有韦驮菩萨的智慧,时时刻刻看住我们的心。这就是韦驮菩萨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一般来说,佛陀旁边都会供奉两位菩萨。右手“文殊菩萨”左手“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骑的是狮子,普贤菩萨骑的是大象。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行愿。我们经常讲要“理论联系实际”文殊菩萨就代表理论,普贤菩萨就代表实践。

              文殊菩萨为什么骑狮子呢?狮子代表勇猛,降伏一切,就是智慧勇猛降伏一切。普贤菩萨骑大象,大象代表“脚踏实地”,大象的脚很稳,所以我们的行为应该扎扎实实。我们学习佛法,要“闻,思,修”不光学习理论就可以了,还要一步一个脚印,象大象一样。

              文殊菩萨主要讲波若智慧,如“金刚经,心经”;普贤菩萨主要讲行愿,如“普贤行愿品”。

               

              然后,大雄宝殿后面,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悲,前面说的弥勒菩萨代表大慈。慈悲是有区别的。慈,代表给予别人快乐,悲代表帮助别人脱离苦难,所以又叫“救苦救难观音菩萨”。

               

              这就是佛菩萨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在弥勒菩萨那里学会给予别人快乐,在观音菩萨那学帮助别人,在文殊菩萨那学习智慧,在普贤菩萨那学习脚踏实地的去实践佛陀的教法。

               

              一般来说在钟楼那,还有以为非常重要的菩萨,就是“地藏王菩萨”,那为什么在钟楼的下面,因为钟一响就会震动地狱,地藏菩萨讲“地狱不空我不成佛”,钟上面有经文,钟一响,地狱的众生就停止受苦了。他也叫“大愿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我不成佛,众生度尽方现菩提”,所有的众生都成了佛,他最后一个成佛。所有的菩萨里面,他的愿是最大的。“地藏”是指大地里面有无穷的宝藏。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就象大地一样,里面有无数的宝藏,只是没有开发出来,我们讲“心地/心地”,就是说我们的心象大地一样,只是宝藏还没挖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把心地的宝藏挖出来呢?在“地藏王菩萨本愿经”里面告诉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孝亲/尊师”,打开心中的佛性就是用这个方法,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智慧。在世间法里公德最大的就是“孝顺父母”,在出世间法里功德最大的就是尊敬师长。因为法布施功德是最大的。这些也是投资回报最快的项目,所以叫“福田”。地藏菩萨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第一,发大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解脱成佛。第二,依靠“孝亲尊师”开发心里无穷的宝藏。

              这就是五位最主要的菩萨,这样我们就明白很多的意义,比一般导游带去寺院要明白太多,以后我们去寺院,也向朋友介绍这样的道理,也就等于做了一次大功德。
              http://cache.baidu.com/c?word=%C3%D6%C0%D5%3B%B7%F0%2C%C1%BF%3B%B4%F3%3B%B8%A3%3B%B4%F3&url=http%3A//q%2Eblog%2Esina%2Ecom%2Ecn/acircle/bbs/topic/tid%3D11603000&p=9066c64ad7c011a059ef8f201b0cc1&user=baidu


              9楼2007-11-12 21:40
              回复
                朋友,从你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之心吧。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 (真诚)

                http://cache.baidu.com/c?word=%C3%D6%C0%D5%3B%B7%F0%2C%C1%BF%3B%B4%F3%3B%B8%A3%3B%B4%F3&url=http%3A//www%2Ezjdg%2Ecom/bbs/viewthread%2Ephp%3Ftid%3D10423&p=9b78c15686cc41a802f3c7710c158c&user=baidu


                11楼2007-11-12 21:46
                回复
                  宽容是人类的一种美德。这种美德让人和人之间睦邻友好,让国家和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共处。西方有一句谚语:“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时神圣。”就是对宽恕的肯定。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类似的格言谚语不胜枚举,俯拾皆是。“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高。”说的都是宽容。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坦荡荡便一种肚量,一种宽阔的胸怀。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宽容的世界里。当我们有了过,有了错误,或者有意无意间伤害了别人时,我们总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宽容。但要赢得别人的宽容,首先要自己能宽容别人,屠格涅夫就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尊重的。” 宽容是能使自己快乐,大度弥勒佛之所以那么快乐,就是因为他有一副能容纳一切事的大肚量。“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人们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不但嘉惠别人,而且能提升自己。欧文说:“宽容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是人性中的极至。”狄更斯也说:“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决不是你所能控制左右的。” 宽容有着巨大的力量。斯宾诺莎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 宽容是一剂一之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年的仇恨瓦解冰释,积久的怨愤烟消云散,一可冰冻的心又复苏,真让人感动得落泪。 宽容的对立是嫉妒和仇恨。嫉妒和仇恨是一柄双刃剑。再让别人伤痕累累的同时,自己也遍体鳞伤。眼在落泪,心在滴血。昏天黑地,黯淡无光。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便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受伤的只能是你自己。 http://cache.baidu.com/c?word=%C3%D6%C0%D5%3B%B7%F0%2C%C1%BF%3B%B4%F3%3B%B8%A3%3B%B4%F3&url=http%3A//post%2Ebaidu%2Ecom/f%3Fkz%3D68682153&p=81769a45d4975aeb07bd9b7c5c44&user=baidu


                  12楼2007-11-12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