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关于毕业生的会也已经开了一大堆,耳朵也长膙了,嘴唇也磨薄了,很多人随大流听听看看,可真正重要的一些东西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却没有搞懂。如果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什么叫三方协议?三方协议和谁签?有什么用?户口和三方又有什么关系?当一个个问题逐一提出来时,你可能已经开始觉得发虚。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说一说我目前所知道的关于这方面的一些问题,相信肯定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但至少相信可以帮帮你。
首先是大学毕业后的人生基本规划(本处所指为非在职考研、考博、考公务员等同学):
大学毕业后的一年最为关键,举例如2008年 6月毕业7月正式工作者,其从08年7月到09年7月这一年是对其人生的基本规划最为重要的一年,原因涉及三项——三方协议、报到证(派遣证)、干部身份。
关于三方协议:
什么叫三方协议?网上答案都有,随便查查就知道了。但再深一些说呢,肯定有人不知道了。
三方协议,简单的讲就是学校、学生本人、工作单位三方就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落实所签署的一份协议书,很多人知道的是:三方协议过去必须签,但现在不一定,三方签了只是学校统计就业率的一个参考指标。三方和派遣证挂钩,但我没有留京户口,单位签三方就要解决你的户口,所以现在单位都不签三方了,尤其是私企等等。没错,上边说的都对,所以有些朋友们就把三方协议放弃了,而只是找到工作,自己去做个打工者,然后只考虑劳动合同。
那么究竟三方协议背后究竟还有什么呢?其实三方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
如果说到三方协议,那么必需提到的就是派遣证与干部身份。
三方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你签署了三方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你毕业后将派遣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派遣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每年基本6月25日毕业,所以6月18日前必需将三方交到学校)。
派遣证(报到证):
派遣证一式两份,一份是派遣证,另一部分是报到证。派遣证在你毕业后将放入你的档案,由国家直接打到你的单位(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保存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单位会掏钱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你过你没工作,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而报到证则交由你手自行保管。在这里必须要重点说的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没多久就把报到证丢了,而当若干年后单位希望将你提干要求出示报到证时,很多就没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开证明,这时的证明可就没那么好开了,所以还是劝君保管好。
什么是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为其提供系列的人事管理服务。既负责保管人事关系档案,办理转正定级,考评技术职称、调整档案工资,核定工龄,认证身份,考学政审,接转党团组织关系,也负责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五大毕业生录用手续、职高(高中)毕业生录工手续、接纳家庭生活基础不在市区的大中专毕业生户粮关系落户。
哪些人可以参加人事代理?
1.外资、乡镇、街道、民营、私营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自谋职业、到外地应聘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和军队转业干部及“五大”毕业生。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辞职、辞退、解聘人员。4.外国驻唐机构的中方雇员和外地驻唐办事机构工作人员。5.升学深造、出国留学的在职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及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6.其他流动人员。
如何办理人事代理?
参加人事代理手续简便,随到随办。具体手续是:在职人员凭调动手续(由所在单位填写市内干部商调表,通过人事调配部门办理)或辞职手续(到市人才中心领取辞职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盖章后交市人才中心办理,参加人事代理后连续计算工龄,保持原有的干部身份);
大中专毕业生凭毕业生分配部门开据的报到证;“五大”毕业生凭毕业证与我中心签定人事代理协议书。在我市应聘的外地人员,可由我中心调档,实行不含管理人事关系和户粮关系的人事代理。各类用人单位凭营业执照或介绍信办理人事代理开户手续。终止人事代理关系的人员其人事关系档案由我中心按调转规定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包括全员人事代理和部分人事代理。
代理费用如何交纳?
根据省财政、物价部门文件规定标准收取管理费。社会保险的险种和缴纳金额按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执行。
哪些部门可办理人事代理业务?
按照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省人事厅《河北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事代理工作。非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务)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不得从事人事代理工作。
再说说编制:
首先 编制分为地方编制和军队编制。
先说地方编制。地方编制分为三种: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
一、行政编制就是机关工作人员的编制,包括公务员编制和工勤编制(机关从事后勤服务的工人)。行政编制的人员是由国家全额负担工资和相关待遇的。福利和保障都比较好,退休后享受退休金,退休金和在职人员的差别大约是10-20%。
二、事业编制,又分为以下几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差额拨款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一般是行政执法单位使用的,广义上说也是公务员,其管理和待遇和公务员完全一样,两者可以互相转换。我们所说的公务员考试值得就是报考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虽然也是国家负担其工资待遇。但是其工资待遇的计算方法和公务员不同,是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计算方法计算的。这部分人员也不能调任为公务员/参公人员。退休后,一般是进入社会保障领取养老保险,工资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差额事业编制,则是国家负担一部分工资,另一部分由单位自己解决。一般来说这类单位有一定的创收能力,同时又承担一定的公益性任务,医院一般是这一类。
自收自支得事业编制,一般是报社、广播电视之类的事业单位,实际上已经是企业化管理。
那么医院的正式编制人员、人事代理人员、聘用制人员和合同制人员是什么什么概念呢?
首先,所谓正式编制人员和人事代理人员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般成为正式编制人员指的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前的老职工,这部分人员的人事关系都由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后,为了推行人员聘用制,要求医院将新录用占编制人员的人事档案都要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实际上是为了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老职工和新录用人员要和单位签协议。所以这两种人员实际都是占单位编制的正式职工。他们的人数总和不得高于医院的核定总编制。这两部分人员都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国家或多或少会负担部分工资。医院如果经营不善倒闭了,这些人员是可以要求国家安排工作、负担生活的。
随后,由于医院的扩张,编制没有相应增加,就出现了所谓聘用制人员。这类人员实际上是在医院编制总数以外的人员,类似于很多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的状态。他们和前面说的新录用占编人员一样,也实行人事代理,即把档案放在人才中心,和医院签订协议,但是不占有医院正式编制,也就不是医院的正式职工,国家不负担其工资,医院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后,这部分人员无权要求国家安置,而是靠失业保险救济。
合同制和聘用制人员差别不大,一般是在后勤辅助岗位。
三、企业编制 指的是在公有制企业工作正式工作人员的编制。实际上随着国企的改制,这类编制的管理已经很松了。其含金量也大大下降,一般来说只在企业内部有效。
一旦离开企业,依然是一个社会人。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医院一般是企业编制。
军队编制
军队编制分为军人编制、军队职工编制、聘用制人员/非现役文职编制。
对于战友们来说军人编制就是军官和文职干部。军官一般是指挥、管理和基层技术岗位。文职干部一般是后勤辅助和技术岗位。军官和文职从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文职干部不受军衔而是实行文职级别,其与军衔一一对应。
有人说在军队文职干部不如军官有地位。实际上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因为文职干部一般是技术干部,而不像军官一般是管理岗位,因此说话没有军官好使。但是在军队医院,一个技术骨干还是能吃得开的。
军队职工则是指的没有军籍,但是在军队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人事关系在军队,由军队全面负责其待遇,一般是在干休所、修理所、招待所等单位,部队医院很少配有这部分人员。地方一把不干预。但是随着非现役文职的出现,军队职工会越来越少。今后这部分单位也会逐渐实行非现役文职制度。
聘用制人员/非现役文职编制则是军队员额以外的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在地方人才中心,管理和待遇上参照地方事业干部。军费开支中原来是没有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的,随着非现役文职制度的实行,原来配备军队职工的单位新录用的非现役文职人员经费开支也会纳入军费中。但是军队医院的非现役文职人员依然由医院负担。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欢迎大家讨论
欢迎关注Careers求职驿站 微信公共平台,微信号(helpyoufindjob),不错过任何职业发展机会~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说一说我目前所知道的关于这方面的一些问题,相信肯定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但至少相信可以帮帮你。
首先是大学毕业后的人生基本规划(本处所指为非在职考研、考博、考公务员等同学):
大学毕业后的一年最为关键,举例如2008年 6月毕业7月正式工作者,其从08年7月到09年7月这一年是对其人生的基本规划最为重要的一年,原因涉及三项——三方协议、报到证(派遣证)、干部身份。
关于三方协议:
什么叫三方协议?网上答案都有,随便查查就知道了。但再深一些说呢,肯定有人不知道了。
三方协议,简单的讲就是学校、学生本人、工作单位三方就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落实所签署的一份协议书,很多人知道的是:三方协议过去必须签,但现在不一定,三方签了只是学校统计就业率的一个参考指标。三方和派遣证挂钩,但我没有留京户口,单位签三方就要解决你的户口,所以现在单位都不签三方了,尤其是私企等等。没错,上边说的都对,所以有些朋友们就把三方协议放弃了,而只是找到工作,自己去做个打工者,然后只考虑劳动合同。
那么究竟三方协议背后究竟还有什么呢?其实三方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
如果说到三方协议,那么必需提到的就是派遣证与干部身份。
三方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你签署了三方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你毕业后将派遣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派遣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每年基本6月25日毕业,所以6月18日前必需将三方交到学校)。
派遣证(报到证):
派遣证一式两份,一份是派遣证,另一部分是报到证。派遣证在你毕业后将放入你的档案,由国家直接打到你的单位(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保存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单位会掏钱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你过你没工作,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而报到证则交由你手自行保管。在这里必须要重点说的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没多久就把报到证丢了,而当若干年后单位希望将你提干要求出示报到证时,很多就没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开证明,这时的证明可就没那么好开了,所以还是劝君保管好。
什么是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为其提供系列的人事管理服务。既负责保管人事关系档案,办理转正定级,考评技术职称、调整档案工资,核定工龄,认证身份,考学政审,接转党团组织关系,也负责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五大毕业生录用手续、职高(高中)毕业生录工手续、接纳家庭生活基础不在市区的大中专毕业生户粮关系落户。
哪些人可以参加人事代理?
1.外资、乡镇、街道、民营、私营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自谋职业、到外地应聘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和军队转业干部及“五大”毕业生。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辞职、辞退、解聘人员。4.外国驻唐机构的中方雇员和外地驻唐办事机构工作人员。5.升学深造、出国留学的在职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及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6.其他流动人员。
如何办理人事代理?
参加人事代理手续简便,随到随办。具体手续是:在职人员凭调动手续(由所在单位填写市内干部商调表,通过人事调配部门办理)或辞职手续(到市人才中心领取辞职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盖章后交市人才中心办理,参加人事代理后连续计算工龄,保持原有的干部身份);
大中专毕业生凭毕业生分配部门开据的报到证;“五大”毕业生凭毕业证与我中心签定人事代理协议书。在我市应聘的外地人员,可由我中心调档,实行不含管理人事关系和户粮关系的人事代理。各类用人单位凭营业执照或介绍信办理人事代理开户手续。终止人事代理关系的人员其人事关系档案由我中心按调转规定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包括全员人事代理和部分人事代理。
代理费用如何交纳?
根据省财政、物价部门文件规定标准收取管理费。社会保险的险种和缴纳金额按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执行。
哪些部门可办理人事代理业务?
按照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省人事厅《河北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事代理工作。非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务)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不得从事人事代理工作。
再说说编制:
首先 编制分为地方编制和军队编制。
先说地方编制。地方编制分为三种: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
一、行政编制就是机关工作人员的编制,包括公务员编制和工勤编制(机关从事后勤服务的工人)。行政编制的人员是由国家全额负担工资和相关待遇的。福利和保障都比较好,退休后享受退休金,退休金和在职人员的差别大约是10-20%。
二、事业编制,又分为以下几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差额拨款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一般是行政执法单位使用的,广义上说也是公务员,其管理和待遇和公务员完全一样,两者可以互相转换。我们所说的公务员考试值得就是报考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虽然也是国家负担其工资待遇。但是其工资待遇的计算方法和公务员不同,是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计算方法计算的。这部分人员也不能调任为公务员/参公人员。退休后,一般是进入社会保障领取养老保险,工资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差额事业编制,则是国家负担一部分工资,另一部分由单位自己解决。一般来说这类单位有一定的创收能力,同时又承担一定的公益性任务,医院一般是这一类。
自收自支得事业编制,一般是报社、广播电视之类的事业单位,实际上已经是企业化管理。
那么医院的正式编制人员、人事代理人员、聘用制人员和合同制人员是什么什么概念呢?
首先,所谓正式编制人员和人事代理人员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般成为正式编制人员指的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前的老职工,这部分人员的人事关系都由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后,为了推行人员聘用制,要求医院将新录用占编制人员的人事档案都要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实际上是为了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老职工和新录用人员要和单位签协议。所以这两种人员实际都是占单位编制的正式职工。他们的人数总和不得高于医院的核定总编制。这两部分人员都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国家或多或少会负担部分工资。医院如果经营不善倒闭了,这些人员是可以要求国家安排工作、负担生活的。
随后,由于医院的扩张,编制没有相应增加,就出现了所谓聘用制人员。这类人员实际上是在医院编制总数以外的人员,类似于很多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的状态。他们和前面说的新录用占编人员一样,也实行人事代理,即把档案放在人才中心,和医院签订协议,但是不占有医院正式编制,也就不是医院的正式职工,国家不负担其工资,医院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后,这部分人员无权要求国家安置,而是靠失业保险救济。
合同制和聘用制人员差别不大,一般是在后勤辅助岗位。
三、企业编制 指的是在公有制企业工作正式工作人员的编制。实际上随着国企的改制,这类编制的管理已经很松了。其含金量也大大下降,一般来说只在企业内部有效。
一旦离开企业,依然是一个社会人。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医院一般是企业编制。
军队编制
军队编制分为军人编制、军队职工编制、聘用制人员/非现役文职编制。
对于战友们来说军人编制就是军官和文职干部。军官一般是指挥、管理和基层技术岗位。文职干部一般是后勤辅助和技术岗位。军官和文职从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文职干部不受军衔而是实行文职级别,其与军衔一一对应。
有人说在军队文职干部不如军官有地位。实际上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因为文职干部一般是技术干部,而不像军官一般是管理岗位,因此说话没有军官好使。但是在军队医院,一个技术骨干还是能吃得开的。
军队职工则是指的没有军籍,但是在军队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人事关系在军队,由军队全面负责其待遇,一般是在干休所、修理所、招待所等单位,部队医院很少配有这部分人员。地方一把不干预。但是随着非现役文职的出现,军队职工会越来越少。今后这部分单位也会逐渐实行非现役文职制度。
聘用制人员/非现役文职编制则是军队员额以外的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在地方人才中心,管理和待遇上参照地方事业干部。军费开支中原来是没有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的,随着非现役文职制度的实行,原来配备军队职工的单位新录用的非现役文职人员经费开支也会纳入军费中。但是军队医院的非现役文职人员依然由医院负担。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欢迎大家讨论
欢迎关注Careers求职驿站 微信公共平台,微信号(helpyoufindjob),不错过任何职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