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心芊羽吧 关注:56贴子:2,300

回复:【蓝心芊羽】灌水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水水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18楼2014-10-17 00:03
回复
    谈中庸
    孔子认为“和为贵”,并认为“先王之道斯与美”,显然是将“和”看作一种审美理想了。崇尚中和之美是中国美学的传统,不仅儒家讲中和,道家也讲中和。《庄子·天运》谈到《咸池》之乐时说:“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这“阴阳之和”就是中和。孔子虽然提出了“和”这个审美范畴,但在留下来的典籍之中很少见到他的具体论述,只是在《论语·八佾》中见到这样的话:“《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非常精辟的审美心理学说。的确,艺术情感是不同于生活情感的,在生活中,“过”和“不及”的情感都存在,没什么可以不可以。而艺术情感应有个“度”,强烈饱满不能过分,微妙含蓄不能隐晦。就创作者的情感来说,创作前的情感积累是必要的,必得情感激荡,有强烈的创作冲动方可;但情感的陶冶也 是必要的,否则,情感过于冲动,会影响艺术应有的精巧与美妙。因此,创作者的情感既要热烈,又要冷静。就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来说,也应有所节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不直接诉诸人的感官
    明代李东阳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因此,凡有余味的作品往往被推上艺术的顶峰,被赞叹不绝。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类中的第一类和末一等都是极端和缺德,居中的才是道德或优越性。所以,居于怯懦与鲁莽之间才是奋勇有为;吝啬与奢侈之间才是慷慨大方;怠惰与贪婪之间是意气风发;卑屈与骄傲之间是谦虚谨慎;秘密与多嘴之间是说一不二;乖僻与滑稽之间风趣幽默;寻衅与谄媚之间是友善可亲;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冲动任性之间是自我克制(《伦理学》,第1卷,第7节。——原文注)。于是,伦理或行为的“恰当”与数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4-10-24 22:30
    回复
      每日一扔(ฅ>ω<*ฅ)
      一~二~三~开始!~
      首先我们先把卤煮围起来0w0
      然后就可以开始丢卤煮了!
      预备备......
      (๑•̀ㅂ•́)و✧-把卤煮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捡...
      ∑(っ°Д°;)っ卧槽不见了!大家找找!卤煮呢
      ╮(╯▽╰)╭算啦!不捡了!反正不值几个钱!
      接下来就可以去卤煮家里啦>w<
      (╯* - *)╯( ┻━┻ (把卤煮家的桌子掀了)
      ┬—┬ ノ( * - *ノ) (摆好摆好)
      (╯°O°)╯( ┻━┻(再掀一次)
      ┬—┬ ノ( * - *ノ) (摆好摆好)
      (╯°Д°)╯( ┻━┻(再特么的掀一次)~~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 回去好好睡吧!
      刚刚好像听到卤煮惨叫?
        ∧__∧
       ( ●ω●)
       |つ/(___
      /└-(____/
       ̄ ̄ ̄ ̄ ̄ ̄
      又被人打了吧,我还是睡觉吧!!
       <⌒/ヽ-__
      /<_/____/
       ̄ ̄ ̄ ̄ ̄ ̄
      还是起来继续和他们围着扔卤煮吧!
      咦!卤煮怎么不见了
      (๑•̀ㅂ•́)و✧-不能粗心了,要认真找⊙_⊙
      ( ´▽` )ノ好的!
      (˘•ω•˘)ง⁽˙³˙⁾是这个么?
      ╮(╯_╰)╭不是
      (╯>д<)╯⁽˙³˙⁾丢了
      (˘•ω•˘)ง⁽˙³˙⁾是这个么?
      ╮(╯_╰)╭也不是
      (╯>д<)╯⁽˙³˙⁾扔了
      (˘•ω•˘)ง⁽˙³˙⁾是这个么?
      ⊙_⊙不是……
      (╯>д<)╯⁽˙³˙⁾扔出去
      (˘•ω•˘)ง⁽˙³˙⁾是这个么?
      (≥∇≤)就是这个!
      哦…… (╯>д<)╯⁽˙³˙
      楼上你刚刚丢了啥⊙_⊙
      没什么╮(╯_╰)╭楼下已经扔出去了
      ∑(っ°Д°;)っ卧槽那个是卤煮吧!!!
      为什么我喝雪碧没有水从我背后淋下来 ?为什么我喝伊利奶没有变帅 ?为什么我吃德芙没有黑丝飘来飘去 ?为什么我吃大大泡泡糖没有召唤出超人 ?为什么我喝王老吉的时候人没有涌来? 为什么我喝急支糖浆没有豹子追我 ?为什么穿了特步也没有飞一般的感觉 ?为什么我喝果缤纷没有热带水果在我身边飞? 为什么我用威猛先生没有超人出来给我洗马桶? 为什么我用盐白牙膏没有被冰爽珠子冲到窗外 ?为什么我吃曼妥斯不能嚼出雕像? 为什么我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14-10-24 22:31
      回复
        谈中庸
        孔子认为“和为贵”,并认为“先王之道斯与美”,显然是将“和”看作一种审美理想了。崇尚中和之美是中国美学的传统,不仅儒家讲中和,道家也讲中和。《庄子·天运》谈到《咸池》之乐时说:“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这“阴阳之和”就是中和。孔子虽然提出了“和”这个审美范畴,但在留下来的典籍之中很少见到他的具体论述,只是在《论语·八佾》中见到这样的话:“《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非常精辟的审美心理学说。的确,艺术情感是不同于生活情感的,在生活中,“过”和“不及”的情感都存在,没什么可以不可以。而艺术情感应有个“度”,强烈饱满不能过分,微妙含蓄不能隐晦。就创作者的情感来说,创作前的情感积累是必要的,必得情感激荡,有强烈的创作冲动方可;但情感的陶冶也 是必要的,否则,情感过于冲动,会影响艺术应有的精巧与美妙。因此,创作者的情感既要热烈,又要冷静。就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来说,也应有所节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不直接诉诸人的感官
        明代李东阳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因此,凡有余味的作品往往被推上艺术的顶峰,被赞叹不绝。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类中的第一类和末一等都是极端和缺德,居中的才是道德或优越性。所以,居于怯懦与鲁莽之间才是奋勇有为;吝啬与奢侈之间才是慷慨大方;怠惰与贪婪之间是意气风发;卑屈与骄傲之间是谦虚谨慎;秘密与多嘴之间是说一不二;乖僻与滑稽之间风趣幽默;寻衅与谄媚之间是友善可亲;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冲动任性之间是自我克制(《伦理学》,第1卷,第7节。——原文注)。于是,伦理或行为的“恰当”与数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14-11-07 19:52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14-11-22 16:57
          回复
            菊花展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14-11-22 16:57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4-11-22 17:02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14-11-22 17:02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14-11-22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