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有道坎儿吧 关注:915贴子:6,392

【记录青春】(纯纪实)人生记事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没有为什么,只是想记录点什么。
文笔很烂,连流水帐都不如的东西,却一笔一划,刻在我的心上。


1楼2014-02-03 03:59回复
      1990年农历9月23日,我出生在山东西南部的一个村子里。村子有五十来户人家,落后且贫困。在那个物质都不充裕的时代,我们家里经营着一个砖窑,勉强算是能够糊口过日。
      母亲和父亲还没结婚的时候父亲就去部队参了军,中途休假才和母亲把婚事给办了,并且怀了我。
      一周岁大的时候母亲跟着父亲去了部队,把我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大概是上面姐姐都大我很多的缘故,爷爷对我格外的宠爱,还会让我在他的肚皮上爬来爬去。那会爷爷有一个蓝黑色的木头箱子,里面装满了亲戚送来的各种礼品,说是礼品,其实也就是冰糖、鸡蛋糕之类的东西。有时候路过爷爷家门口,老爷子老远就冲我招手,把我领到木箱前面,笑呵呵的拿出几块冰糖给我吃。爷爷总是说,要是有人问你吃的什么,你就说吃的狗屎,然后我就很听话的点点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嘟噜着嘴巴从爷爷房子里走出来的时候,堂哥堂姐问我吃的什么,我都会说吃的狗屎。
      农村孩子的娱乐活动不算少也不算多,一起去下地扒红薯,摔胶泥,吐口水在土上面弄成一个泥疙瘩。或者骑着三轮车带着一群孩子从村这头到那头,然后在大人的呼喊中去吃饭。记不清楚到几岁的时候我还是光着上身和脚丫在滚烫的大地上飞奔,用糖精泡水喝,用洗衣粉洗头,然后揉不开被烫的嗷嗷叫。或者用泥巴洗脸,用压出来的井水冰西瓜吃。
      渐渐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在我大伯家对面,我也就咿咿呀呀背着堂姐给缝的小红书包去跟着一群孩子后面跑。我们村里除了比我父辈还大的时候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就再也没出过大学生,所以每家对考大学都充满了幻想,我也在被期待之列。姑姑晚上就点个煤油灯教我数数,1-100。我觉得自己悟性还算不错,没多久就学会了,数给爷爷听,爷爷乐的合不拢嘴,说我一看就是能考上大学的料,还奖励了我2毛钱去买花米团吃。


    8楼2014-02-03 04:06
    回复
      2025-05-11 02:21:35
      广告
        然后就被堂姐拽着回了家。怎么去部队的那段路程真的不怎么记得了,第一次坐火车,害怕应该是多余惊喜的吧,或许也是有期待的。
        折腾了也不知道几天终于从山东折腾到了青海省的一个山沟沟里—祁连县,父亲是二炮,他们所在的旅就驻扎在这个地方。
        就这样被云里雾里的带到了部队门口,刚下车还没弄清楚什么情况就被父亲一把搂了过去。抱在怀里宠溺的说终于来的,当时脑袋真的很蒙,就听着父亲一路碎碎念的把我抱到家,母亲见到我的表情和父亲差不多,还激动的说你看你爸给你买了一个保温杯,但是那会我真的除了晕呼呼还是晕呼呼,一下子爸爸妈妈就全在身边了。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干净的房间,我缩在带我来的那个叔叔的背后,不敢说话。(估计这是这辈子父亲对我最和蔼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吧。)
        第一次见识到了电话,还有真正的彩色电视机,不再是外面蒙了一层五颜六色塑料纸的真正的大彩电。
        逐渐熟悉了环境,就开始有几个小朋友来我家做客,很懂礼貌的喊父亲和母亲:“叔叔阿姨。”我却操着一口正宗地道的山东口音。小孩子总是容易忘记羞怯的吧,慢慢的熟识了,玩到了一起。
        部队大院一共就七八个小孩,院子里有个比我大2岁的男生叫贾鹏(不是贾君鹏),他们家有个彩色电视机,就经常喊我去他家里看电视,或者打小霸王。慢慢的也就上瘾,父亲一开始是宠溺我的,因为一玩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每次吃晚饭都要母亲去喊我,次数多了父亲就开始不耐烦,说以后不准去,如果去的话就别怪他不客气。我很自然的把这话当成了耳旁风,第二天依旧晃晃荡荡的去打游戏,依旧被母亲喊着吃饭。刚一进家门就发现父亲黑着脸提着一根竹棍站在屋门口。
        那一刻我才知道出事了,一下跳到母亲的背后躲着。父亲一把就把我拉出来,一手拽着胳膊,另外一只手就夹着风抽了下来。也不知道是疼还是被吓得,就哇哇大哭。
        父亲看我哭的实在太大声,就停下来两只眼睛瞪着我说:再哭就打的更狠,不许哭!
        没骨气的我就这么屈服了,死死地咬着下嘴唇挨着一下比一下更疼的竹棍,还不敢吭声。
        假期过完,父亲就送我到当地的“二完小”去念书,和大院的几个孩子一起。部队还专门配了一辆车和司机来接送我们。


      10楼2014-02-03 04:12
      回复
        发现一篇好文!
        不存在什么流水账,白描记录的笔触,更有生活淳朴的质感。
        非常期待下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2-03 07:29
        回复
          有新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03 10:40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02-03 18:45
            回复
                原以为生活一直都会这么持续下去,犯错,挨打,上学,背书,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疯玩。却在一个早晨被彻底打破。
                “刘新政的家属吗?他在总部这出了点意外,人在医院,我们马上安排车把你们接过来。”
                妈接完电话一下子瘫倒在床上,我还一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样子。问妈妈爸爸怎么了。
                那时候对于死亡,11岁的我完全没有概念,还想着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打我了,多好。却又会在一瞬间失神,是不是爸爸,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在去基地的路上母亲不停的给西宁打电话,总部都是说父亲正在医院被抢救,没有生命危险,但是等我们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具已经冰冷的尸体。
                我一直胆子都很小,连只死麻雀也不敢碰,虫子也不敢踩死,总觉得很害怕。但是在冰冷的停尸房,我大着胆子过去,碰了碰父亲冰冷的手,看着他面带微笑的遗容,小声喊着爸爸。母亲哭的死去活来,我却无比镇定,思维异常的清晰,爸爸,爸爸……
                父亲是意外车祸,刚走出部队的大门就被一辆呼啸而过的车撞飞了十几米,突然的连句遗言都没留下。
                据说,父亲临死前连话都说不出来,据说,他闭上眼睛的时候眼角有两行泪划过,据说,他死后很安详,嘴角微翘,面带微笑……


              18楼2014-02-04 02:25
              回复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死亡,莫名的恐慌。原来死亡就是,无论你多想一个人,多念一个人,你甚至把身体划破,让血流在大地上,你呼喊着他的名字,却不会得到一点点回应,永远永远,不会再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20楼2014-02-04 02:31
                回复
                  2025-05-11 02:15:35
                  广告
                  单从小说的层面上来说,它非常精彩。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看了心里平静,似是在那个老照片的环境里走了一遭,说没有触动是假的。
                  从情节上来说,相对严整,信息密度很合适,在平铺直叙上有着一个又一个吸引人的梗。
                  但如果是纪实,我感到非常抱歉,原谅我这么评价它。
                  正如作者所说,刻在心上的东西,总是烫人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2-04 08:18
                  回复
                    人生就是这样,惊喜和惊吓同时存在着。不论如何都要一直走下去,就像我的那个小助理有一次喝多了跟我边哭边说:小时候挨打就冲着他爸爸大声叫着,你怎么不去死啊,你死了就没人打我了,结果当天他爸爸就因为工作的意外去世了,他到20岁都过不去这个坎,直到上次我把他给揍到崩溃,这个心结才解开。
                    人要向前看,也许这就是历练吧!


                    IP属地:北京22楼2014-02-04 15:51
                    收起回复
                       处理父亲后事的时候部队的领导挨个来了一遍,母亲每日哭的几近虚脱,部队上的人怕她想不开把我们身上锋利的物件全部收走。父亲由于是车祸,母亲要和肇事司机见面,本来我也应该跟着一起去,但是在半路的时候母亲突然说:雪别去了,我不想让她看到害死她父亲的人,别让她从小学会记恨。
                        很感谢母亲那次的决定,她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爱和痛,用最后的力气给我撑起了一片屏障。
                        父亲的葬礼在西宁办完我和母亲就回到祁连收拾东西,平时大院里一起玩的小孩也不敢来我们家。临走的前一天我去学校办手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很舍不得我离开,一再嘱咐将来要回祁连看看,平日里玩的很好的同学也没来得及道一声再见,从此天涯各一边。
                        回到部队大院,贾鹏哥在家门口等我,牵着我的手说跟他去营房转转,我低头不说话,任由他牵着我,我安静的看他给我介绍他新学会的红警,告诉我以后不用再打小霸王了,还用打印机打了一张很漂亮的大房子送给我。
                        出了营房,我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他带我来到我们常在一起玩的秘密基地,一片很大的石头堆。
                        然后很认真的看着我:“春雪,你要走了对吗?”
                        “嗯,你也知道,我爸去世了。”
                        “那你告诉我你老家在哪,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去找你。那个房子,是我送你的家。”
                        当时的贾鹏哥不过十三四的年纪,我也才十一岁,就那么呆头呆脑的,可笑的以为算是一生的许诺。
                      ————————————————————————————————
                        在青海关于父亲的文章算是全部结束了,尽管很不完整,总算磕磕绊绊的写了点什么。了却了一桩心愿,2001年7月28日。


                      25楼2014-02-04 18:36
                      回复
                          和母亲再次回到了那个贫困的小村庄,并且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的那个不速之客其实是我亲生弟弟,因为部队有规定不能要二胎,就偷偷的在安徽生下他送回了家里。从此就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和我血缘关系最近的人。
                          弟弟从小就是家里的霸王,五六岁就跟着学抽烟喝酒,被宠的无法无天,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决心和他划清界限,谁知道还没说两句话就动起手来了,家里让他喊我姐姐他不喊,我也不想认他那个弟弟。
                          回到老家的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制,但是我在青海读书的时候是六年制,就又跟着读了一年五年级,那会我已经能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所以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喊我起来读课文。小学最后一年算是顺风顺水,村子里的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学业也格外轻松,和同学相处的也很好。
                          唯一一次是和一个男生打架,年少无知,他脱口而出“你个没爹的野孩子。”也是那一次,才发现原来平日里玩的那么好,也可以这样赤裸裸的伤害。我知道他是无心,因为在他说出这句话以后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悔意,但是无心不代表就不会难过,最终还是忍不住跑出教室,心里说不出的堵,一阵阵的难过,无处发泄。
                          摸索着口袋带了一把削铅笔的小刀,鬼使神差的搭在手腕上,虽然很怕疼,仍然还是闭着眼睛一刀划了下来。血涌出来的那一刻说不出的轻松,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看着血一滴一滴的顺着手腕淌下,片刻的安宁,那感觉真好。


                        26楼2014-02-04 22:03
                        回复
                            村子里在我小时候还是很封建,女孩吃饭不能上桌,婚嫁都是听父母之言,媒妁之约,几个姐姐先后都嫁了人,家里越发的开始乱成一团。
                            父亲家里兄弟五人,还有一个姑姑。农村有一种叫分家的制度,或者因为穷,又或者因为争抢是人的天性,有次因为分一块田地分的没有让各家都满意,奶奶和二伯母吵了起来,二伯母娘家人闻讯赶来,还打伤了爷爷奶奶,为此差点闹上法院,自此爷爷奶奶和二伯父家就再也没来往过。
                            这样的事基本每隔几天就会上演,六叔和大伯家打架,六叔拿着一个木锯把自己的头都给划伤了,大伯因为心里不顺心,还会经常动手打大伯母。大伯母这辈子都恪守着夫就是天的信条,从未埋怨过一句。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姑姑来家里看望爷爷奶奶,恰巧大伯和六叔吵架,周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姑姑上去劝架,大伯父听都没听就直接拽着她的头发两巴掌扇在了姑姑的脸上,叫嚷着:“刘家的事还轮不到你个外人来插嘴!”当时姑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常人可能真的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屈辱,姑姑就那么捂着脸哭着回了娘家,在那个年代,女人仿佛就是天生的受气包,男人掌管着整个家庭的大权。
                            对于这些争斗,我和母亲避之不及,我们家没有男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去争抢的,虽是如此,也没能免去那些无妄的猜忌。农村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大院子,有阵子每天半夜都会有人来我家里来,在院子里赶我们家的鸭子,砰砰砰的敲我家的堂屋门,也不说话,就那样一直制造动静。母亲就搂着我和弟弟,哭着对院子里的人喊:“我们孤儿寡母,你何苦还来为难我们,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两个孩子……”也就是那时候,我开始对这个家充满了仇恨和鄙夷,亲情什么的全都被一些微乎其微的利益蒙蔽,我恨他们,有时候真的很恨。


                          27楼2014-02-04 22:28
                          回复
                            姥姥一个人扯着妈妈大姨二姨舅舅长大。
                            一定也很不容易。
                            人都不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4-02-04 23:01
                            回复
                              2025-05-11 02:09:35
                              广告
                                我打小就是个矫情的人,记忆力特别好,会记住特别多的人和事,每次家里吵架,母亲匆忙关上大门的时候我就会偷偷的哭,想在部队的他们,简直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想贾鹏哥和那些曾经在一起的同学,朋友。想为什么只有我会这样,为什么……
                              考初中那年,我正常发挥,语文考了98,数学考了21,“如愿以偿”的去了县里的一所学校,脱离了那个不算家的家。分班考试的时候,我前面是位助人为乐的好同学,虽然不认识,却主动把他的数学卷子给我抄,我也很“好心”的把自己的语文卷子给了他,再后来,我俩都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实验班。忘记介绍,那个助人为乐的男生叫韩峰,和我一样的瘸腿生,就这样,他成为了我初中时代的第一位朋友。
                                初中的课程开始复杂起来,地理,历史,政治……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到处都充斥着新鲜感,顺道也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寄宿生涯。
                                分配座位的时候是按照高低个来的,那时候韩峰还没开始发育,就像个矮冬瓜一样坐在我前面一排,因为是患难兄弟,我俩熟识的速度很快。他是走读生,家里开了个小超市,隔三差五就会带好吃的来派发给同学们,也很喜欢帮女生跑腿,人缘格外的好。那时候有本小说叫《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风靡整个校园,所以每次上什么代数几何之类的时候,就让他帮看着老师,我在下面偷偷摸摸的看。
                                应该也是那个时候吧,《灌篮高手》也席卷而来,我们班也搞了个篮球队,大家还一起凑钱买的队服,有俩人还为了个11号球衣大打出手,最后一人不服,愣是给自己印了一个111号。我们班算是基因比较优良的班,有几个长的比较帅的男孩,每次一到操场打球周围就会有那么三三两两的女孩在旁边围观,自古帅哥多祸水啊!
                                说跑题了,刚升初二的时候和韩峰的关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一次,上自习课很无聊,我就踹他板凳,他回头看我。我打趣的问了一句:“韩峰啊,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喜欢我啊?”
                                谁知道那丫居然脸红了,先把头转回去,又转过来嗯了一声。我同桌当时也乐了:“哟,发喜糖啊,一定得发喜糖。”
                                那会初中谈恋爱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整天瞎起哄。只是觉得两个人相处的很融洽,就牵牵手,一起去食堂吃饭或者抄个作业就算是恋爱了。
                                本来是一句无心的话,却得到了这样的回应,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好。我还有我的贾鹏哥呢,贾鹏哥。也估计是那时候脑残小说看多了,天天上课就和韩峰传纸条:“你要是真的喜欢我的话,考咱全班前三名我就答应你。”
                                韩峰在纸条上重重的写了个:“嗯。”
                                我们班是实验班,考前三的话基本全校前10是没跑了,当时心想反正他也考不上。结果他还真就付诸于行动了,每天放学就抱着各种试卷,这练习册那练习册回去,第二天顶着熊猫眼继续听课,还和他同桌说:“你要是看见我打瞌睡就拿圆规扎我。”
                                就像上大学一样,大一的时候老老实实听老师的话,大二就开始蠢蠢欲动。初二也一样,由于学校是半封闭学校,有很多走读生,我们就借同学的走读卡出去玩,第一次被同学领进网吧,他向我介绍了一种神奇的东西,叫OICQ,还有一种更神奇的东西,叫同城聊天室。那时候我就跟两眼放光的狼一样,让同学教怎么驾驭这种神奇的东东,点点点就点进西宁的聊天室:请问有谁认识一个叫贾鹏的男生吗?他是1988年出生,曾经在804XX部队呆过。
                                结果用脚趾头猜也知道是什么样,但是网吧的吸引力却像个无底洞一样,召唤着我。那学期开始,我成了网吧的常客,基本每天晚上都去网吧包夜,白天一到教室倒头就睡。那段时间没空洗衣服,韩峰就把我的外套都拿到他家洗,有阵子他家洗衣机坏了他就用手洗,大冬天的手上冻得全是裂开的口子,然后再用熨斗烫干了带到学校来,还会在装衣服的袋子里夹上各种好吃的。
                                我就这么心安理得的接受着韩峰对我的好,生日那天,他早晨5点钟起来跑到大隅首给我买了两个鸡蛋,还带了两条巧克力,一小袋金桔和一个里面带香水的玻璃玫瑰花。
                                中午的时候他急急忙忙跑回家又跑回来,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袋蒜黄炒鸡蛋,一脸兴奋的说:“这是我做的第一份菜,你尝尝,应该很好吃。”
                                我那会刚从学校食堂打了菜,正在啃两个凉馒头,他伸手夺过来就把馒头给扔进了垃圾桶:“别吃了,我去给你买热乎的。”
                                我猛的一下就火了:“谁让你扔我的馒头的?谁让你对我好了?”然后头也不回的就走出了教室。
                                他越是对我好,我越是对他差,从本来的铁哥们早就变成了不知道是什么关系的关系。我通宵上网,每天早晨去教室桌上肯定会有一包热乎乎的花生奶或者一个茶叶蛋,我就拿起来直接抬手扔进垃圾桶。第一次扔的时候看到韩峰眼圈红红的看着我,然后我头也没抬的就继续趴桌子上睡觉,中午也不去吃饭,他就继续买了方便面放在桌子上,我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吃他买的东西,不是扔垃圾桶就是丢给同学吃。
                                那时候真是着魔了一般的,心里一直想着贾鹏哥。拼命不去想韩峰的那些好。一直到期末考试,韩峰考了全班第四。也不知道怀着是侥幸还是失落的心理,传纸条给他:“你没考到前三,所以我们什么也不是。”
                                “对不起。”
                                下课的时候我收拾了下桌洞,把我们一直传的小纸条全部打包成两个塑料袋丢给了他:“这些都是垃圾,我不要了。”
                                韩峰眼神复杂的看着我:“真的不要了?”
                                “嗯,你知道吗韩峰,你有时候真的很烦人,我早就够了。”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端。
                                第二天韩峰就找了班主任,以最后排一个同学眼睛看不到黑板为理由和别人换了座位,每天进教室从不看我一眼,趴在座位上就睡觉。


                              30楼2014-02-05 02: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