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间另一侧的人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的雄心和他的天赋是对等的。在这部浩瀚长卷的《追忆似水年华》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构筑起一座宏伟大厦,不仅它的外观气势夺人,而
且它内部的每一处细部又是如此精致灿烂,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这座圣殿是由无数精美片段搭建而成,只需注视其细节而可以忽视其宏伟构架。然而,这部作
品却有着极其精妙与宏大的结构,宛如一座高耸入云的教堂;而支撑起这座教堂的材料又是如此飘逸、脆弱、细微、纯洁,犹如空气般轻盈地托着它漂浮在空中。
然而对于我来说,真正令我惊叹的是普鲁斯特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诗学意义。这份诗学是奉献给心灵的圣餐,是抵达灵魂福祉的航船,是对美的一种迷恋的
优雅的呈现,是坐在记忆河畔的一次沉静的冥想垂钓。这份诗学意义同时也是一次艺术史上的特例,是普鲁斯特花费一生孜孜以求的以自己羸弱的生命展现出来的震
惊世人的恢宏篇章。它的谨严是以铺张的方式来编织的;它的神秘是以日常琐事来揭示的;它的深不可测是以绵延的句子来建立的;它的包罗万象是以有限的经验来
展露的。它对人物或细节的描绘,不是单纯的状写,而是一种满怀深情的触摸,一种潜入,是点燃印象的火把,然后沿着意识的隧道缓缓前行,深入内心幽深的殿
堂,将睡美人唤醒,让她翩翩起舞。
在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中,临睡前期待妈妈的亲吻、玛德莱娜小甜点、圣伊莱尔的钟楼、聆听凡特伊(暗指圣·桑)的音乐与阅读贝戈特(暗
指法朗士)的小说所带来的喜悦……在他的魔笔下呈现出奇妙的景象,思绪飘忽,宛如风中的花瓣把幽香带到远方;宛如坠入情网时的芳心迷醉,在温暖的梦中飞
翔。
富有仪式感的优雅的自我缠绕的绵长的复合句式是普鲁斯特用来编织这部作品风格最鲜明特征的语言丝线。其中紧密糅合了白日梦幻、孤独中衍生
而出的内心旋律、敏感到病态的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受、极为精确的观察、沉入深渊般的自我迷恋的意识、神经质的呓语、加上语言弱音器的具有华美装饰音效果的
四处弥漫的记忆、万物有灵论的神秘想像、多重时序的涌现、诙谐与甜美,以及猜疑与嫉妒等等。如果说这部卷帙浩繁的《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是一座巨大的
迷宫的话,那么书中长长的复合句既是构成迷宫的砖石,又是引你进入迷宫的向导。它们处在一种“同构”的状态,包裹着连绵思绪与缓慢发展情节的语词,既是作
品供语言时装表演的T型舞台,也是语言时装本身;就如同普鲁斯特在书的最后一卷描写自己正在写作这本的情景一样。它们是一个自足的宇宙。
这部书以低声吟哦的语调召唤着神灵的宣谕,以赞歌形式愉悦地叙述着人生烦闷的生活,又以挽歌般的祈祷方式对时间作着悠远的赞颂。普鲁斯特
用整个生命来撰写、修饰和完善这部伟大的小说,他一生几乎躺在床上,在密不透风的房间内书写它,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宏伟篇章是对普鲁斯特生命的一次重构
与再现,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流逝时间所作的一次礼赞与歌唱。
在我看来,对于二十世纪西方作品来说,这部小说似乎超越于其他小说之上,是西方二十世纪优美作品的一次汇编、一份摘要、一种隐喻似的精华提炼。对于普鲁斯特来说,一生只撰写这一部小说就够了——它的完美足以令世人陶醉;也许,在这喧闹的时代也会令世人避退?
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喻示了一个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心灵法则:一切事物只能在内心中才能找到它的真谛,生命的景象只有透过心灵之镜的反射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层内在的涵义。回味,才是生活的本质,它比生活本身更为重要;就如同未经阐释的事件是不存在的一样。
追寻逝去的时光,是将烟消云散的时辰,从飘渺的时间之河中打捞上来使之永恒,它是对生活本原的一次确认与追怀,是对生命流逝的一次回眸与首肯。普鲁斯特正是在这样的追忆行为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永存。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的雄心和他的天赋是对等的。在这部浩瀚长卷的《追忆似水年华》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构筑起一座宏伟大厦,不仅它的外观气势夺人,而
且它内部的每一处细部又是如此精致灿烂,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这座圣殿是由无数精美片段搭建而成,只需注视其细节而可以忽视其宏伟构架。然而,这部作
品却有着极其精妙与宏大的结构,宛如一座高耸入云的教堂;而支撑起这座教堂的材料又是如此飘逸、脆弱、细微、纯洁,犹如空气般轻盈地托着它漂浮在空中。
然而对于我来说,真正令我惊叹的是普鲁斯特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诗学意义。这份诗学是奉献给心灵的圣餐,是抵达灵魂福祉的航船,是对美的一种迷恋的
优雅的呈现,是坐在记忆河畔的一次沉静的冥想垂钓。这份诗学意义同时也是一次艺术史上的特例,是普鲁斯特花费一生孜孜以求的以自己羸弱的生命展现出来的震
惊世人的恢宏篇章。它的谨严是以铺张的方式来编织的;它的神秘是以日常琐事来揭示的;它的深不可测是以绵延的句子来建立的;它的包罗万象是以有限的经验来
展露的。它对人物或细节的描绘,不是单纯的状写,而是一种满怀深情的触摸,一种潜入,是点燃印象的火把,然后沿着意识的隧道缓缓前行,深入内心幽深的殿
堂,将睡美人唤醒,让她翩翩起舞。
在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中,临睡前期待妈妈的亲吻、玛德莱娜小甜点、圣伊莱尔的钟楼、聆听凡特伊(暗指圣·桑)的音乐与阅读贝戈特(暗
指法朗士)的小说所带来的喜悦……在他的魔笔下呈现出奇妙的景象,思绪飘忽,宛如风中的花瓣把幽香带到远方;宛如坠入情网时的芳心迷醉,在温暖的梦中飞
翔。
富有仪式感的优雅的自我缠绕的绵长的复合句式是普鲁斯特用来编织这部作品风格最鲜明特征的语言丝线。其中紧密糅合了白日梦幻、孤独中衍生
而出的内心旋律、敏感到病态的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受、极为精确的观察、沉入深渊般的自我迷恋的意识、神经质的呓语、加上语言弱音器的具有华美装饰音效果的
四处弥漫的记忆、万物有灵论的神秘想像、多重时序的涌现、诙谐与甜美,以及猜疑与嫉妒等等。如果说这部卷帙浩繁的《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是一座巨大的
迷宫的话,那么书中长长的复合句既是构成迷宫的砖石,又是引你进入迷宫的向导。它们处在一种“同构”的状态,包裹着连绵思绪与缓慢发展情节的语词,既是作
品供语言时装表演的T型舞台,也是语言时装本身;就如同普鲁斯特在书的最后一卷描写自己正在写作这本的情景一样。它们是一个自足的宇宙。
这部书以低声吟哦的语调召唤着神灵的宣谕,以赞歌形式愉悦地叙述着人生烦闷的生活,又以挽歌般的祈祷方式对时间作着悠远的赞颂。普鲁斯特
用整个生命来撰写、修饰和完善这部伟大的小说,他一生几乎躺在床上,在密不透风的房间内书写它,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宏伟篇章是对普鲁斯特生命的一次重构
与再现,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流逝时间所作的一次礼赞与歌唱。
在我看来,对于二十世纪西方作品来说,这部小说似乎超越于其他小说之上,是西方二十世纪优美作品的一次汇编、一份摘要、一种隐喻似的精华提炼。对于普鲁斯特来说,一生只撰写这一部小说就够了——它的完美足以令世人陶醉;也许,在这喧闹的时代也会令世人避退?
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喻示了一个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心灵法则:一切事物只能在内心中才能找到它的真谛,生命的景象只有透过心灵之镜的反射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层内在的涵义。回味,才是生活的本质,它比生活本身更为重要;就如同未经阐释的事件是不存在的一样。
追寻逝去的时光,是将烟消云散的时辰,从飘渺的时间之河中打捞上来使之永恒,它是对生活本原的一次确认与追怀,是对生命流逝的一次回眸与首肯。普鲁斯特正是在这样的追忆行为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