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吧 关注:50贴子:161
  • 2回复贴,共1

【介绍文章】《温柔敦厚潘光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度娘


IP属地:北京1楼2014-02-05 21:09回复
    清华缘
    潘光旦是百年中国学术图景中“特立独行”的一位巨子,可视为老清华社会学系的灵魂人物。
    作为一代社会学名家,潘光旦曾经提出“人文史观”。该学说的主旨是说,人才的成长,依托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禀赋。
    潘光旦在清华社会学系教书18年,教授《家庭演化《西洋社会思想史》等6门课程。本着学人议政的传统,抨击时弊,激浊扬清。
    他一生与清华的缘分,用梅贻琦校长“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来形容,很是恰当。
    14岁入清华学校,23岁公费赴美游学,35岁回到清华,长期执教。潘光旦与清华的关联共达31年,可谓半生清华。


    IP属地:北京2楼2014-02-05 21:10
    回复
      “双拐”硕士
      潘光旦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十二岁遭逢鼎革,历史大变局的洗礼,注定他这一代士子必有大的担当和使命。
      潘光旦的父亲潘鸿鼎先生为戊戌科(1898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属于梁启超一流的开明派。潘光旦就毕业于父亲创设的洋学堂,喜爱英语。
      推究成名后的潘光旦,之所以中西会通,古今贯通,文理融通,实在渗透着老先生的心血。潘鸿鼎1913年英年早逝,同年,潘光旦入清华学校。他开始了人生的奋斗历程。
      在清华,潘光旦不仅参与了“丄社”,结识了挚友吴泽霖、闻一多;而且,得遇名师梁启超。梁先生对潘光旦的《小青事考》一文,给以褒扬,赞扬他思维缜密,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素养。老先生谆谆告诫,不要向自己学习,泛滥无归。
      同时,命运也在试探潘光旦是否具有坚强意志。潘光旦1915年的一次跳高,伤及右腿。1916年1月不得已锯掉大腿。从此,识别潘光旦,具有了标志性符号———双拐。1922年他留洋的时候,还曾遇到主事者谐谑:要是连你也能赴美,美国人还以为中国两条腿的人不够多。
      但是潘光旦心境依然淡定、宁静。他拄着双拐,到了美利坚,先后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围绕着生物学,进行着广泛的人文阅读和思考。1926年硕士毕业,迫不及待地拄着双拐回国。中国人文学界,一颗闪闪发光的巨星,就这样蓬勃升起。


      IP属地:北京3楼2014-02-05 2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