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老徐吧 关注:7,286贴子:544,534
  • 14回复贴,共1

精巧的回文诗^o^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笑眯眯的抱出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的《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大家谁能解开这首诗的机关呢~~~?

……

…………

………………

…………

……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最喜欢这首!!)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1楼2007-11-10 14:23回复
    呵呵,其实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我是超级卡哇伊的分割线—————————————————

    下面是一段关于回文诗的小故事: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忆别离时闻漏转(静思伊) <原谅我把 这原是连成一个圈的 打不出来了>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一阕新歌声漱玉(采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赏花归)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2楼2007-11-10 14:24
    回复
      贯古妙作《璇玑图》 


      前秦妇女苏若兰,武功(今陕西人)人,是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 
      窦滔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总免不了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窦滔到襄阳做官,若兰不肯与他同往,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 
      此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 
      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图送到襄阳,窦滔读后十分惭愧,深感对不起爱妻若兰。于是幡然醒悟,当即打发赵阳台返回关中。并用隆重的礼仪,把苏若兰接到襄阳,自此以后,夫妻更加恩爱。 

      琴 清流楚激弦商 秦 曲发声悲摧藏 音 和咏思惟空堂 心 忧增慕怀惨伤 仁 
      房 
      兰 
      凋 
      茂 
      熙 
      阳 厢东步阶西游 
      休桃林阴翳桑 
      翔飞燕巢双鸠 
      流泉清水激扬 
      长君思悲好仇 
      愁叹发容摧伤 王 
      怀 
      士 
      思 
      旧 
      乡 姿淑窈窕伯召 
      归思广河女卫 
      迤逶路遐志咏 
      欣其人硕兴齐 
      蕤威璨翠荣曜 
      悲情我感伤清 南 
      郑 
      歌 
      商 
      流 
      徽 周风兴自后妃 
      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 
      双发歌我哀衣 
      华观冶容为推 
      宫羽同声相追 荒 
      淫 
      忘 
      想 
      感 
      所 经离所怀叹嗟 
      遐旷路伤中情 
      清帷房君无家 
      华饰容朗镜明 
      英曜珠光粉葩 
      多思感堆为荣 智 
      怀 
      德 
      圣 
      虞 
      唐 
      春 方殊离仁君荣 身 苦惟难生患多 殷 忧缠情将如何 钦 苍穹誓终笃志 真 
      墙 
      面 
      殊 
      意 
      感 
      故 禽心滨均深身 
      伯改汉物日我 
      在者之品润乎 
      域惑步育漫集 
      故匿风施衍殃 
      遗亲飘生思衍 加 
      兼 
      愁 
      悴 
      少 
      精 怀幽是婴藻文


      4楼2007-11-10 14:26
      回复
        梁简文帝的“回文诗” 
        南北朝时,社会黑暗,动乱不安。作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帝王更加荒淫糜烂,他们或沉湎于歌舞酒色,或醉心于文章辞赋,很少问政。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士徐离、庾眉吾等在一起研诗习文。他们擅长靡绮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生活居多,创造了有名的“官体”文。 
        梁减文帝于公元549年登基以后,感到时势日艰,写下了《和东厢王后园回文诗》一首,抒发“树秋飞叶散”的情怀。 

        枝云间石峰, 
        脉水浸山岸。 
        池清戏鹄聚, 
        树秋飞叶散。 

        这首诗上下颠倒,则又可读成: 

        散叶飞秋树, 
        聚鹄戏清池。 
        岸山浸水脉, 
        峰石间云枝。


        6楼2007-11-10 14:27
        回复
          王安石的《泊雁》诗 

          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创造态度非常严谨,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曾称为千古绝唱,他的另一首回文诗《泊雁》更是匠心独运,使后人望尘莫及: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底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短短八句,落霞鸣雁,壑危田平,岸边有灯火,江中有帆船,不但有景有情,还有色有声,是幅画家难以画出的美妙的淡泊宁静的图画。 
          如果把上面的八句颠倒过来诵读,音韵依然谐和,意境更加清新幽深。诗的形式的变化,丝毫不挫伤原诗的内容,不能说不是作者妙手经营的结果。 

          田平绕曲沟,路细通危壑。 
          然火岸幽幽,转帆汀漠漠。 
          弦底月映楼,阵敛风随柝。 
          川晚落霞收,渚深鸣雁泊。


          8楼2007-11-10 14:27
          回复
            陈朝老的《暮春》六言诗 
            陈朝老,字廷臣,宋祥符末年太学生。他为人刚直,论事剀切,曾因多次上书力谏而遭贬,后遇赦而归耕石门。绍兴年间,朝廷曾三次下诏书征召,朝老坚辞不赴,世有“陈三诏”之美名。 
            陈朝老不但在政治上有独特见解,他的诗文也另辟蹊径,其中有一首六言回文诗《暮春》,历来为文人所称道。 

            正读 
            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深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 
            反读 
            残春落花啼鸟,永日空深卷帘。 
            山远归云冉冉,滩平草乱纤纤。


            9楼2007-11-10 14:28
            回复
              “斜移月影上窗纱” 

              合肥东乡“怪才”李南阳,一辈子没参加科举考试,一辈子也不甘为官,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他与李鸿章是同乡,自小结交,私情不薄,他不愿为官,李鸿章也只得作罢。不过,来往也还是有的。 
              一日,李南阳浪游到北京,顺道去拜望儿时的朋友李鸿章。李鸿章以上宾之礼款待,一则是旧交难忘,二则也惧怕李南阳的“怪才”,一旦得罪,终生抱愧。宴席之后,李鸿章留李南阳住下,李南阳说什么也不愿住在他家,李鸿章再三挽留,李南阳只得答应留住一宿,次日定要赶路。李南阳住惯乡村野店,这一晚虽留宿相爷官邸却怎么也睡不着。天上斜月当空,花叶映在绿纱窗上,微风吹过,叶移影动,更搅得他无法安睡。睁开眼是月光、纱窗、花影,闭了眼还是花叶、月影、纱窗……他毫无睡意,只得披衣下床,在书桌上拣起笔来随便乱画:月影、花叶、窗纱,结果组成了一首“十字回环诗: 





              这首诗从”斜“字开始往右读成两句,再从”花“字向左读成两句,合起来四句: 

              斜移月影上窗纱, 
              影上窗纱是叶花。 
              花叶是纱窗上影, 
              纱窗上影月移斜。


              11楼2007-11-10 14:28
              回复
                晚秋即景 

                古代诗词中,咏秋之作更多。有一首回文七绝--《晚秋即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究其原因,一是诗的本身写得好,二是顺读倒读皆不失佳妙,三是诗中流露出的情调,暗合了当时那颗快要破碎了的心。诗曰: 

                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遥。 
                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若是倒过来读,便是: 

                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 
                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 

                这首回文诗,顺读倒读均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实不可多得。且诗中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秋色万里,暮色沉沉,烟霞映水,碧波迢迢,一只孤雁,雁翅上映着落日的余晖,向着遥远的天边飞去。边城的古树映着夕阳的残照,约法显得萧索凄凉。山岭的那边,不时划过孤雁的哀鸣……真是一幅美妙的悲秋图啊!


                12楼2007-11-10 14:29
                回复
                  "茶壶回文妙句"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


                  13楼2007-11-10 14:30
                  回复
                    楼主好精华!怪小女无才(呵呵……女子无才便是德,俺姐姐的奶奶说的),只看清前面的,而后面的理解不了。我亦作一首回文诗!

                    爱贴女子狂吧来识回文兴趣高吧友回(回贴长见识)

                    爱贴女子狂吧来
                    子狂吧来识回文
                    来识回文兴趣高
                    文兴趣高吧友


                    14楼2007-11-10 14:38
                    回复
                      先占个楼 再看 嘿嘿~~~


                      15楼2007-11-10 14:41
                      回复
                        妙 太妙了 龙涛兴叹 我啥候能这样


                        16楼2007-11-10 14:45
                        回复
                          呵呵~好喜欢好喜欢 发完睡觉


                          17楼2007-11-10 14:50
                          回复
                            词语精炼华美,诗意浓郁风雅,格律规范,蕴涵悠长,景致美好;好


                            18楼2007-11-10 18:14
                            回复
                              惊叹!!!!!!!!!!!!!!!!!!!!!!!!!


                              19楼2007-11-10 2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