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诸城吧 关注:2,094贴子:8,512
  • 21回复贴,共1

王咸照《雪夜饮刘木斋浇书阁分韵赋此》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武诗存》载有清代诸城文人王咸照的几篇诗作,其中有《雪夜饮刘木斋浇书阁分韵赋此》。全文为:
雪夜饮刘木斋浇书阁分韵赋此
〖清〗 王咸照
六出奇葩别样开,兴狂诗酒叠相催。
欠予一色惟明月,逊尔三分只素梅。
秦岭横云迷去路,谢家咏絮有高才。
遥知马耳双尖峻,谁共超然扫北台。
  因网络上关于作者王咸照及其诗作的资料十分稀缺,特围绕作者、本诗的内容、背景、涉及的典故等,挖掘一些资料奉献给同好的朋友们。


IP属地:江苏1楼2014-02-07 21:03回复
      1、关于作者
      该诗作者王咸照,关于诗人的名字,按乾隆版《诸城县志》(以下略为《县志》)记载应为咸炤,但炤字现在已废止,古时该字有两个通假字,一是昭,二是照。要说使用王咸昭,从读音上可能更合适一些。
      咸昭字暗思(暗字繁体门字内一音字),号屋山,诸城人。据《县志》文苑传记载,“王咸炤,字暗思。崇祯末,父珵兵备汝宁。诏官员子弟有才略者许充兵事,咸炤得充参将。是时流寇大炽,咸炤不解甲者三月,屡立战功。入国朝应试,补诸生。工草书。筑室曰雪舫,鼓琴赋诗其中。初珵随福王南渡,遂家焉。乱定,咸炤鬻田宅,携金以归。路遇故人某,没於官,贫不能返里,悉以助之。”
      上述文字比较简单,就不再翻译了,但可以看出,王咸昭作为一干部子弟,并无骄奢之气,且文才飞扬,慷慨大度。咸昭先是随父从军,有功于国;继而应试于堂,得补功名;遇友人贫苦,则倾囊相助,足以表明其颇有我东武君子之风。


    IP属地:江苏2楼2014-02-07 21:04
    回复
      2025-05-20 20:27:13
      广告
       《县志》中关于王咸炤的记载原文:


      IP属地:江苏3楼2014-02-07 21:04
      回复
          一并张贴一下《县志》中关于王咸昭之父王珵的记载,也是我东武一忠贞勇武之士。




        IP属地:江苏4楼2014-02-07 21:05
        回复
            2、《雪夜饮刘木斋浇书阁分韵赋此》题解
            所谓分韵赋此,意思是分得一韵,赋了此诗。分韵赋诗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字游戏,即多人相约赋诗为乐,先拣出若干字为韵,尔后各人分拈,依各自拈得之韵作诗,即谓之分韵。本题王咸昭就分得了一个灰堆(或怀来)辙的韵字,于是依韵做成了些诗。
            题目中的刘木斋,指的是刘果,即刘统勋的二大爷(二伯父)、刘墉的二爷爷(二伯祖)。网络上关于刘果的资料就比较多了,让果( 1627 — 1699 ),字毅卿,号木斋,诸城人,清初官员。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三年授刑部主事,最后官至江南学政,相当于省一级的教育厅长,这官当得也算不小了。浇书阁应刘果以母亡辞职归籍后在诸城或者槎河山庄(今五莲户部镇杨家峪)的别墅,经常会有一些当地的文人才子前往聚会论学饮酒赋诗为乐。
            有资料介绍王咸昭也十分乐于参加这一类的文人活动,如张之杰《译注〈诸城放鹤张氏族谱文献译注稿〉26》中提到李澄中曾作《孝子赵清传》,其中提到王咸昭甚至呼为“酒友”——丁巳春,东莱赵涛来游,酒人王咸炤、陈献真、及徐田、张侗昆季皆从之。山中人预酿酒十余石,向夕,月出角,饮笋圭峰下。孝子携颜瓢,需次接饮,至夜分,众皆大罪,扶不起,孝子乃袒臂露胁下瘤,张髯高歌,震霖谷,独尽十余瓢,鼾鼾睡矣。醒则念母王夫人,急策驴径归。记述得十分传神。
            所以,当刘果老员外招呼聚饮分韵赋诗玩儿,王咸昭自然会欣然从命,并成此佳句。


          IP属地:江苏5楼2014-02-07 21:05
          收起回复
              3、关于诗中涉及的人物事件
              ——六出奇葩指的是雪花;
              ——谢家咏絮有高才,指的是谢道韫,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氏家族的才女。此典(谢道韫咏絮)为《世说新语》所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IP属地:江苏6楼2014-02-07 21:05
            收起回复
                4、王咸照的书法
                王咸照擅长草书,有个书房名之曰雪舫,自号雪舫主人,每日与众酒友诗友鼓琴赋诗其中为乐。i乾隆版《诸城县志》记载王咸照诗稿一册存世。下图为该诗稿扉页,为咸照手书。下图2为咸照手抄杜工部之《渼陂行 》。



              IP属地:江苏8楼2014-02-07 21:40
              回复
                学习了!


                9楼2014-02-08 08:25
                回复
                  2025-05-20 20:21:13
                  广告
                  字之用于”名字”,古时可通假,缘古时字少也,后世当无之,尤其明清,捉文弄字之腐儒颇多,且占”文化”之道德高度,一如周树人演绎之孔乙己君。
                  故:此先贤公之名字通假,或可存疑。
                  行者兄恕吾不经之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08 19:19
                  收起回复
                    未经读而妄盼,鄙人学问不精也。
                    10楼关于通假的表述,是我本人的误判,请楼主保留10楼,以为层主自砺之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08 19:42
                    收起回复
                      @不服鼠 兄:@tourist99 兄之美文,推荐加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2-08 20: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