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为乐府曲辞。杜牧有《杜秋娘诗》,其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诗中原注还引了她经常为李锜所唱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这首诗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乐府诗集》题为李锜作,《全唐诗》则说是无名氏作,清人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题为杜秋娘作。
整首诗都是劝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读来却没有任何说教之意,反倒脍炙人口。“金缕衣”有两种说法,一是金线或加金线织成的衣物,很是珍贵。另一种说法是《金缕衣》这个乐府曲调,或这一类的曲调,也就是说不要沉溺于歌舞享受。要珍惜的是什么呢?就是大好的少年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前两句都写得很直白,一个“莫”字,一个“须”字,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平实明了地告诉读者莫负好时光。后两句则与之相反,先是“须”,后是“莫”,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与上两句正好相反相对。给人回环往复的感觉。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四句话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作者如此强调,却又没有让人感到枯燥和单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前两句是一种风格:直白的话,在诗中称为“赋”,这两句从正反说,所以显得不单调;而读完这两句后,作者换了一种写诗手法叫“比”,即比喻,读者当然会耳目一新了。更别说这是配乐演唱的,曲调的跌宕起伏已经是吸引人的一大因素了。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个比喻带给人非常直观的印象。以“花”比喻青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花的生机勃勃,繁荣向上,绚烂夺目,这些都是青春的因素。所以,“直”须折。一个“直”字,劝诫的力度又上升了不少。而花有季,花开花谢都有时,正如青春会过去一样。“无花”之时迟早会到来,而在那天降临时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呢?一个“空”字,带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惊醒。因为“莫待”只是劝诫,而“空”的出现,在不珍惜时光的后果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你无法回避。人生还是需要做点儿什么,可是只剩下干枯的光秃秃的树枝,你是否会抹不开那花开时节的记忆,躲不掉那悔恨的罪恶感呢?全诗没有一个“悔”字,只是劝诫,但它是最有效的劝诫,因为它让你自己想象后果的惨状,让你自己亲历那种心情。不用想“老大徒伤悲”之类,只要在花谢之时就有悔意了,而这个悔意是大家都清楚的常识。这是再高明不过的手段了。词本身的轻快和比喻的清爽,使得它一直流传不朽。
那么,我们会进一步地思考,为这首诗,也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诗中劝人们折的“花”到底是什么呢?及时行乐还是及时立功?我们知道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是一种抓住生命的方式。但是,在这首诗里,作者劝诫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因为“劝君莫惜金缕衣”,金缕衣不管是作为华丽衣物享受的代言,还是作为美妙歌曲的耳目享受的指称,都是“莫惜”的对象。金缕衣或许是需要的,但是不用珍惜它,不用斤斤计较,或许应在以后“折”不动“花”的时候,再来“惜取”。“花”应该指的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建功立业,或者有为于家邦,也可以是爱情。总而言之,应该是让自己的青春时光,让自己生命变得尽可能地有分量的事情。而“直”字的出现,是对美好青春的放胆高歌。这个美妙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你有这个资本——年岁的资本,力量的资本,为何不让自己的名字从平淡无奇的花名册中删去呢?不错,不管如何,人还是会到“花落空折枝”的时候,但是不同的是,在正当年岁之时,我们做了正当那个年岁做的事情。对于过去的日子无悔,对于以后的日子也在努力,生活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老来便会无悔。正如沈从文先生最真情的告白:“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整首诗都是劝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读来却没有任何说教之意,反倒脍炙人口。“金缕衣”有两种说法,一是金线或加金线织成的衣物,很是珍贵。另一种说法是《金缕衣》这个乐府曲调,或这一类的曲调,也就是说不要沉溺于歌舞享受。要珍惜的是什么呢?就是大好的少年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前两句都写得很直白,一个“莫”字,一个“须”字,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平实明了地告诉读者莫负好时光。后两句则与之相反,先是“须”,后是“莫”,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与上两句正好相反相对。给人回环往复的感觉。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四句话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作者如此强调,却又没有让人感到枯燥和单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前两句是一种风格:直白的话,在诗中称为“赋”,这两句从正反说,所以显得不单调;而读完这两句后,作者换了一种写诗手法叫“比”,即比喻,读者当然会耳目一新了。更别说这是配乐演唱的,曲调的跌宕起伏已经是吸引人的一大因素了。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个比喻带给人非常直观的印象。以“花”比喻青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花的生机勃勃,繁荣向上,绚烂夺目,这些都是青春的因素。所以,“直”须折。一个“直”字,劝诫的力度又上升了不少。而花有季,花开花谢都有时,正如青春会过去一样。“无花”之时迟早会到来,而在那天降临时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呢?一个“空”字,带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惊醒。因为“莫待”只是劝诫,而“空”的出现,在不珍惜时光的后果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你无法回避。人生还是需要做点儿什么,可是只剩下干枯的光秃秃的树枝,你是否会抹不开那花开时节的记忆,躲不掉那悔恨的罪恶感呢?全诗没有一个“悔”字,只是劝诫,但它是最有效的劝诫,因为它让你自己想象后果的惨状,让你自己亲历那种心情。不用想“老大徒伤悲”之类,只要在花谢之时就有悔意了,而这个悔意是大家都清楚的常识。这是再高明不过的手段了。词本身的轻快和比喻的清爽,使得它一直流传不朽。
那么,我们会进一步地思考,为这首诗,也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诗中劝人们折的“花”到底是什么呢?及时行乐还是及时立功?我们知道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是一种抓住生命的方式。但是,在这首诗里,作者劝诫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因为“劝君莫惜金缕衣”,金缕衣不管是作为华丽衣物享受的代言,还是作为美妙歌曲的耳目享受的指称,都是“莫惜”的对象。金缕衣或许是需要的,但是不用珍惜它,不用斤斤计较,或许应在以后“折”不动“花”的时候,再来“惜取”。“花”应该指的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建功立业,或者有为于家邦,也可以是爱情。总而言之,应该是让自己的青春时光,让自己生命变得尽可能地有分量的事情。而“直”字的出现,是对美好青春的放胆高歌。这个美妙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你有这个资本——年岁的资本,力量的资本,为何不让自己的名字从平淡无奇的花名册中删去呢?不错,不管如何,人还是会到“花落空折枝”的时候,但是不同的是,在正当年岁之时,我们做了正当那个年岁做的事情。对于过去的日子无悔,对于以后的日子也在努力,生活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老来便会无悔。正如沈从文先生最真情的告白:“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