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4年进的附中 高考639考进山东大学
看了学弟们每天忙忙碌碌就想起了当年的我,激动又感慨。我发现大家都想走捷径上好大学,但是,很明显大部分人从根本上就不适合参加竞赛,搞自主招生,实名推荐,小语种,公费出国留学等等。原因很简单:
1、参加竞赛本身是一种赌博,要有好的天分,优秀的教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错的运气,甚至要花费很多资金打通关系。若是能够获奖将来的发展前景也已经严重受限,因为单纯搞一科的竞赛势必要侵占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除竞赛意外的知识很难学透,导致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反而有一定困难,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也就没有很多的发展空间;若是没有获奖,跟班学习,参加高考,我只能说俩字儿“呵呵”
2、自主招生也好,实名推荐也罢,能有这种机会的都不是一般人,首先自身学习成绩要突出,平时表现优异;其次是学校有这样的名额;最后就是父母有能力,有地位,有财力能让学校把名额给你,有自主招生,小语种名额的人家里和大学早就开始联系了,只是不跟大家说,避免竞争就是了,欺骗不了的,什么完全靠自己,没有找关系那是鬼话,哪个父母没有为孩子送过礼,说过好话,请过领导吃饭啊,不给孩子说是怕给孩子增加压力罢了。整天想着搞名额,哪有时间学习,有了名额,成绩不够还是白搭。
3、再看出国留学的,国内你学不好,出国就学好了,你信么?如果是公费出国,比如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还要从新加坡工作5年,你打算从新加坡定居吗?你打算从新加坡买房置地?你打算等到自己有钱把父母接到新加坡安享晚年?现实点,有梦想不意味着天上有馅儿饼还专门砸你头上。要是自费,小康生活一下子变成三叠纪,你受得了,你父母受得了吗,有钱不能糟蹋,国外那么精彩,诱惑那么多,您的小意志能不能经得起考验是未知数。毕业回国找工作也是难题,哪个单位是傻瓜,不知道要问出国的是公费还是自费啊,被人问出老底子,不被录用罢了还跌份。
既然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不是超人,那就踏踏实实,参加高考,有时间羡慕别人有机会不如自己努力创造机会,进好大学没什么捷径,只有好的方法,自己刻苦认真才有希望,下定决心高考,就要拼上命学习,到了如此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没有拼死一搏的精神,必然遭受彻底的失败。
我的老师经常讲:“你们要听老师的话。”这话没错,但是不能全听。很显然,大部分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面向中等学生的,对于成绩较好和成绩稍差的学生不可能完全适用,对于学生本人不具有针对性,因而完全按照老师要求做没有自己的发挥摆明了就是错的,甚至于上课讲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听。举个例子吧,上英语课老师花大量的时间来讲单选作文啊神马的,很明显不合理,作文要写好要靠背,阅读完型要做好,就要掌握课标词汇,还有大量的练习,选出正确答案不意味着掌握,要理解别的答案错在哪里才算是真正弄懂了文章。听讲要挑对自己有用的听,要做题就做错题本上的,和历年高考题。经典题目要反复做,会做就要拿全分,掌握规范,不要想在考场上有什么创新,掌握通性通法足够考个985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全分是天理,没错是王道。
复习要有计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天有每天的计划,就算是遇见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两三天进步一点也是好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跬步而致千里,要有必胜的信念来支撑自己完成既定计划,量变必然促成质变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最后,我只能用一个弱弱的过来人的全部诚意,来表达对学弟的期待,原动力与你们同在,加油,必胜。
看了学弟们每天忙忙碌碌就想起了当年的我,激动又感慨。我发现大家都想走捷径上好大学,但是,很明显大部分人从根本上就不适合参加竞赛,搞自主招生,实名推荐,小语种,公费出国留学等等。原因很简单:
1、参加竞赛本身是一种赌博,要有好的天分,优秀的教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错的运气,甚至要花费很多资金打通关系。若是能够获奖将来的发展前景也已经严重受限,因为单纯搞一科的竞赛势必要侵占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除竞赛意外的知识很难学透,导致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反而有一定困难,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也就没有很多的发展空间;若是没有获奖,跟班学习,参加高考,我只能说俩字儿“呵呵”
2、自主招生也好,实名推荐也罢,能有这种机会的都不是一般人,首先自身学习成绩要突出,平时表现优异;其次是学校有这样的名额;最后就是父母有能力,有地位,有财力能让学校把名额给你,有自主招生,小语种名额的人家里和大学早就开始联系了,只是不跟大家说,避免竞争就是了,欺骗不了的,什么完全靠自己,没有找关系那是鬼话,哪个父母没有为孩子送过礼,说过好话,请过领导吃饭啊,不给孩子说是怕给孩子增加压力罢了。整天想着搞名额,哪有时间学习,有了名额,成绩不够还是白搭。
3、再看出国留学的,国内你学不好,出国就学好了,你信么?如果是公费出国,比如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还要从新加坡工作5年,你打算从新加坡定居吗?你打算从新加坡买房置地?你打算等到自己有钱把父母接到新加坡安享晚年?现实点,有梦想不意味着天上有馅儿饼还专门砸你头上。要是自费,小康生活一下子变成三叠纪,你受得了,你父母受得了吗,有钱不能糟蹋,国外那么精彩,诱惑那么多,您的小意志能不能经得起考验是未知数。毕业回国找工作也是难题,哪个单位是傻瓜,不知道要问出国的是公费还是自费啊,被人问出老底子,不被录用罢了还跌份。
既然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不是超人,那就踏踏实实,参加高考,有时间羡慕别人有机会不如自己努力创造机会,进好大学没什么捷径,只有好的方法,自己刻苦认真才有希望,下定决心高考,就要拼上命学习,到了如此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没有拼死一搏的精神,必然遭受彻底的失败。
我的老师经常讲:“你们要听老师的话。”这话没错,但是不能全听。很显然,大部分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面向中等学生的,对于成绩较好和成绩稍差的学生不可能完全适用,对于学生本人不具有针对性,因而完全按照老师要求做没有自己的发挥摆明了就是错的,甚至于上课讲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听。举个例子吧,上英语课老师花大量的时间来讲单选作文啊神马的,很明显不合理,作文要写好要靠背,阅读完型要做好,就要掌握课标词汇,还有大量的练习,选出正确答案不意味着掌握,要理解别的答案错在哪里才算是真正弄懂了文章。听讲要挑对自己有用的听,要做题就做错题本上的,和历年高考题。经典题目要反复做,会做就要拿全分,掌握规范,不要想在考场上有什么创新,掌握通性通法足够考个985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全分是天理,没错是王道。
复习要有计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天有每天的计划,就算是遇见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两三天进步一点也是好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跬步而致千里,要有必胜的信念来支撑自己完成既定计划,量变必然促成质变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最后,我只能用一个弱弱的过来人的全部诚意,来表达对学弟的期待,原动力与你们同在,加油,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