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586,328贴子:72,918,020
  • 12回复贴,共1

校园天才大调查(转自清华大学 孙婧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才也性感/ 孙婧妍( 非本楼)
天才也性感/ 孙婧妍
从<星际迷航>的瓦肯-地球混血人史波克、<新福尔摩斯>的超级侦探,到<生活大爆炸>的科学家谢尔顿、<犯罪心理>的侧写师里德博士,这些作为欧美影视剧最大看点之一的天才们无一例外地拥有以下标签:高智商低情商,下意识毒舌,非人记忆力,偏执狂,小得可怜的朋友圈……所有这些原本平凡(甚至惹人厌)的特征,最后往往在“高智商”这一光环下成为萌点,让天才控们在电脑屏幕前被萌到满脸血,整日大叹“我身边怎么没有这样的天才!”。


1楼2014-02-12 22:25回复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没有天才么?
    远处不谈,作为学生的你,一定会感到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长期盘踞在排名榜最上方的位置,身兼学校、社团的数个甚至十数个职务;他们并非所谓“Nerds”,都有着狂热的兴趣爱好,对时事和流行甚至比你还了如指掌;他们的生活能力和成绩一样优秀,会熨衣会做饭,对交通出行线路了如指掌;他们受到身边朋友的欢迎、老师家长的喜爱。这些人,除去“别人家孩子”这一称谓外,我想是可以称为我们之中的校园天才的。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控,我一直对身边的校园天才们(是的,这类人在我周围不但有而且以群计,何等刺激人!)非常感兴趣,总留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想从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分析出“天才”一词的蛛丝马迹。长时间的观察下来,还真被我从各式各样的个性中找出了共性,我称这些共性为“天才的交集”,其中既有与影视剧中的天才们如出一辙的部分,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小习惯甚至怪癖,且听我一一道来。


    2楼2014-02-12 22:27
    回复
      A.天才都这样——影视剧没骗人
      ·毒舌
      “从你的智商-体型比判断,十一的小升初是按身高收的人吧。”(体检量完身高)
      “冒昧问一句,令堂怀你时在核电站边上住过?”(数学检测错了第一题)
      “亲你听,你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哭啊。”(询问古文中某字读音)
      “看你这脏乱差劲儿,咱俩本子放一起拍张照片,不用后期就是城市学生与山区儿童一帮一的公益海报。”(发下作业本)
      “大师!你怎么做到成功避开七道选择题里所有正确选项的?”(英语词汇测试)
      “学霸都不足以形容你,我决定绶你‘王八’这一荣耀头衔,还不快谢恩。”(历史考完试)
      “好歹你也是幼儿园毕了业的人,不至于连这词都不认识吧?大班小朋友都笑了啊。”(英语课原著阅读时问单词发音)
      ……
      以上都是我经历过的毒舌瞬间,它们只是“天才阴损坏语录”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些嘴欠的天才们,每次都惹得我一口老血堵在嗓子里,喷不出来咽不下去,只能以悲叹收场。如果有一天世上出现专门针对高智商人群的大规模犯罪,想来“嘴欠”应是大部分天才的死因。不管掩饰得多好,天才们总抱有一种嘲讽他人的倾向,这大概就是所谓智商上的优势。不过天才们的嘴欠其实毫无恶意,记得某次我问一天才:“你这么嘴欠下去不怕别人打击报复?”而某天才一脸茫然:“啊?我实话实说而已啊!”
      ——看来对我们这些普通人,天才们的“实话实说”也是杀伤性武器。
      ·滔滔不绝
      相信喜欢<生活大爆炸>的同学们一定对其中Sheldon标志性的说话方式印象深刻,作为一个超级天才,他可以从座位扯到人体工程学,从外卖扯到弦理论,从出行工具扯到宇宙起源,长篇大论中接连不断的专业名词让听者如坠云里雾里、大呼郁闷。
      生活中的校园天才也一样,因为知道的比一般人更多,所以他们尤其喜欢向别人解释事物——万事万物。天才们最喜欢课上向老师挑战,从课堂内容向外无限延伸。好一点的情况是在天才尖锐的提问后老师思考一番能够作答,然而大多数时候,老师们都因天才们说话时语速过快、术语过多而听不懂问题,而在场的同学们更是晕晕乎乎,于是几分之一的课堂就变成天才的专业知识展示台,直到到下了课,大家还在苦思冥想他们说的到底是什么。
      和天才对话,最后往往会以自己沦为天才演讲的“捧哏”而收场。
      ·少有团体行动的欲望
      天才们不喜欢与人合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甚至更近一步地,在日常生活中天才们也不喜欢和特定的圈子走得太近。有些时候,独立是能提高效率的好事。校园里常见搭帮结伙的学生们,遇事同进退,感情羡煞旁人。然而天才F对此的评价却是:“一个人的事要耽误三四个人的时间。”
      真正的天才们并不孤僻,他们往往和身边的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但又没有亲密到离不开的伙伴,恪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吃饭也好上课也好,遇到朋友就同行,没有的话也不会特地等人,因此总能看他们第一个出现在午自习或下一堂课的教室。假日里天才们也很少呼朋唤友地看电影、去K歌,他们更喜欢自己在家看几本书,或者出门跑跑步、溜溜博物馆。学生时的友情最值得珍惜,不过天才们说凡事有度,再好的朋友,也终归需要各自留些自由才能上路。


      3楼2014-02-12 22:28
      回复
        “他是不是有强迫症?”
        这点一定有很多人深有共鸣。你是否发现你身边那些天才们总是选择同一品牌甚至同一款式的服装(“除了他家的帽衫我不穿别的”)、从文具到零食都有固定选择(“这个型号的签字笔我用了三年哦”)、日常用品会按顺序排位任谁也不能打乱(“谁把我的第三本书放到第六本那儿去了!”)、喜欢反复洗手和擦桌子(“怎么这么脏啊”)、甚至连刘海的分缝都有固定比例(“一定要按三比七分开否则会别扭”)……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类似于某种强迫症的症状,相处久了你会发现,那些在试卷上挥洒自如、演讲时豪气冲天的天才们,在生活细节上无比龟毛。和天才们一起学习生活,开始时常会被他们的完美主义逼得无可奈何,最后却被传染上这样那样的偏执习惯。
        “别动,”天才A一拦我伸过去抢作业的手,小心翼翼地把铅笔盒和课桌前沿调整成平行,“好了,拿去,下次别碰我的铅笔盒,碰歪了我心里咯应!”
        ·简直是个孩子
        我们说的智商即智力商数,通常是用一个人的智龄除以他的实际年龄加以测定,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智力年龄是十岁的话,看起来很低,但如果测试者的实际年龄只有两岁,那么他无疑是个超级天才。一开始我对这个理论并没留心,直到后来我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天才,我才开始思考是否“智商高”和“心理年龄低”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必然的联系。
        我认识的校园天才们,在某些方面一个比一个像小孩儿。他们会比赛谁一口能吃下的饺子多,会在你专心写作业时走到你背后大叫一声吓得你魂飞魄散,会藏你的东西得意洋洋地等你找,会抢你手中的零食,会你一句“傻X”我一句“二百五”这么你来我往地骂上十分钟。他们甚至热衷于看起来相当幼稚的游戏(变态猫玛丽、泡泡堂、扫雷),看学龄前儿童最爱的动画片(四驱兄弟、猫和老鼠、学问猫、蜡笔小新),他们的笑点隐藏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角落(“我跟你讲啊今天的作业是……”“噗哈哈哈哈!”)。不得不说和这些天才打交道,你得做好带孩子的准备,我是认真的,和这些校园天才们生活的我在一些时候简直就是个保姆。
        ·机械化
        记得里德博士的同事曾有一次用手戳了戳他的脸说:“他看起来就像个真人!”,同样,生活中我也经常想用掐脸的方式,来验证那些天才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天才们的生活,总感觉他们做事总是流畅又有序,即使是三四件事一起,也能像运行着某种程序一样准确无误。后来在我看了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电影后,我发现我在校园天才们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类似于机械的节奏。他们能把每一组要做的事情拆分成很多小块,再以优化过的方式将这些碎块组合起来,形成更完美的新组合。
        “比如现在我要接水、上厕所、打印和倒垃圾,”天才D举例,“那么我会一手拎着垃圾袋、一手拿着水瓶、把优盘放在兜里走出教室,到中厅把垃圾袋放在地上,把水瓶放在龙头下接水,插上优盘让机器打印,等我操作好打印机时水接满了,我关上水龙头拧上瓶盖,把水瓶留在饮水台,然后拿起垃圾袋去厕所倒掉,把空袋子放在洗手台边上,上完厕所后在回班的路上,我依次拿起袋子、水杯、打印纸和优盘回班,一趟完成。这就是程序优化。”


        4楼2014-02-12 22:29
        回复
          B.你不知道的天才——原来他们是这样
          ·极瘦、极能吃
          不知道这是否也能算是共性的一种,不过至少我身边的校园天才们一个个都是瘦成竹竿的饭桶。和他们吃饭,你会看到大量食物以可怕的速度迅速消解最后统统归入桌对面天才的胃袋,而目瞪口呆的你面前的盘子还剩着大半盘菜和米饭;自习甚至上课时如果闻到可疑的食物香味,不用转头,一定又是哪位大神在加餐。天才们对食物的偏好也大抵相同,多是巧克力、蛋糕、糖块一类高热量、易携带的食品。
          我曾经试图对天才们异乎寻常的胃口做出科学解释,没有菲尔普斯的运动量却有菲尔普斯的食量,还偏偏一点肥肉不长,这确实可怕。后来我猜想,天才们用脑多,能量消耗快,容易感到饥饿,所以不得不补充大量食品来摄入能量;加之天才们用餐往往不规律,容易造成要不就不吃、一吃就暴食的后果。我发信校园天才大多喜欢甜食,虽然有研究说吃甜食会让人变笨,不过从实际生活出发,大概是甜食含糖量大、热量高,能快速补充体力的缘故。
          ·短睡眠者
          与我们想的闲适不同,天才们的生活往往相当紧凑,而这种紧凑的最大表现就是不爱睡觉。校园天才们的睡眠需求似乎都不大强烈,在我的小统计中,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是五、六个小时,有的一点之前睡不着、有的早晨五点半自然醒。我的同桌Z甚至会根据季节调整生物钟,把起床时间按冬令时、夏令时划分,进入夏令时后会在早晨六点半之前坐进教室——上自习。
          似乎黑夜永远是天才们思维最活跃的时间,达·芬奇就是个独特的短睡眠天才,他每四个小时休息十五分钟,每天只睡两小时不到,其余时间几乎全用于设计、绘画和阅读,这种休息方式被后人称为达·芬奇睡眠法。记得有个研究表明智商越高的人一般睡得越晚、越少,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时刻要提防野兽的袭击,而睡眠少的人往往拥有更大的幸存几率,这结论倒是与我的观察颇为相似。
          顺带一提,与电视剧中拿咖啡当水的天才们不同,校园天才们在平时几乎不喝咖啡,也不会在课上哈气连天或者干脆一睡不醒。看来他们的短睡眠真的是体质所致,又或者是坚强意志力的支撑,总之绝不是依靠外物强行调整就对了。
          ·独特的爱好——往往老气横秋
          这与“孩子气”的特点看似相悖,但实际上确实如此,校园天才们的爱好简直老气得不像十几岁高中生。天才们的娱乐是一回事,但他们真正沉迷其中的,往往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所沉淀下来的东西。他们爱好听起来甚至会让你怀疑正在和你交谈的那个人是不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旅行者。
          校园天才们几乎没有对电脑、i开头的电子产品或其他高精尖科技特别感兴趣的(除非他的天赋直接体现在这方面),也不喜欢谈论时事、追逐流行(当然他们了解得很清楚)。在他们的爱好中,钢琴和小提琴已经算现代了,我熟知的天才中有迷恋留声机和黑胶唱片的、有狂热的茶艺爱好者、有闲来无事喜欢去戏院听戏的、有高三了还坚持每天一张国画的、有动不动就跑潘家园淘货去的、有爱历史爱到拿二十四史当枕边读物的……天才们的精神永远向往着“曾经”,向往着流逝中的历史。我想这可能是天才们不屑于追随所谓潮流、而是愿意选择那些经历了时间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精华的缘故。
          ·时间利用率极高
          有一段时间我总怀疑那些校园天才是否一个个都有赫敏·格兰杰的时间转换器,使他们的一天看起来比我们富裕三倍还多。每当我在晚自习上为当天的作业奋笔疾书时,总看到那么几位天才已经在读书或看报了。在某次无意发现天才B已经在周二就完成了下周所有的英语任务后,我终于忍不住对天才们做了一番审问,然后发现与电视里演的那些整天看上去闲得要命却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做什么都毫不费力的天才不同,校园天才们并不是真的有比我们更充足的时间,而是他们会把有限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从不同校园天才口中我得出了两个关键词:时间表和多线并行。
          时间表是在提高效率问题上所有天才不约而同的第一推荐,我前桌的大神就习惯把他空闲的时间统统纳入精细到分钟的时间表规划起来。“时间表的作用不是帮你完成每一项任务,而是让你每一刻都有事做!”和我同年级的天才D如是说,他告诉我就算列出的计划有一半都没完成,也比没有计划乱来一通、最后什么都没剩下强。而当时间表上的任务完成后,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赶未来的进度,比如提前完成已知的明天或下周的作业,超前同学甚至老师的感觉会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
          而与传统教育强调的“专心致志”不同,校园天才们在现实中似乎总是一心多用。他们把所有任务分成“要用脑”和“动手即可”两大类,行动时往往两类搭配着做。上课趁老师板书的空当写两笔作业、画结构图时嘴里背诵着的古文、一边听着英语课文录音一边看社团会议流程……我甚至从天才C处学来了用最短时间追美剧的技巧——对于每集独立、内容轻松的电视剧,无妨两个(天才C本人能做到三至四个)窗口一起播放,既节省时间又免去感到无聊的可能。


          5楼2014-02-12 22:29
          回复
            C.天才的深层——什么造就天才
            不管自认为多么辩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总倾向于只看到天才们光鲜的一面。在我们眼中,有的天才用我们三分之一的努力达到我们三倍的成就,有的天才得到我们梦寐以求的荣誉却还不屑一顾。于是我们总觉得这是智商造成的差异,“天才们生下来就比我们强”,这是包括曾经的我在内的很多人的固有想法。但自从我真正接触到我身边的校园天才们、亲眼看见他们的顽强与坚韧后,我才发现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不努力就成功。这听着是最为简单的道理,但在我们面对天才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
            文章已写了大半,我忽然意识到有必要说一说我如何界定天才。拉着全校的同学一个一个去测智商是不现实的,而世界上像电视剧中的Reid和Sheldon这样拥有187智商的‘怪物’恐怕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事实上前文所提到的全部天才中,我不知道任何一个人智商的具体数字,但我确实能感到他们非同寻常——相信了解他们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如一开始所说,我所谓的“校园天才”,是一群成绩拔尖、工作卓越并且在应变、社交、生活、专业技能等方面能力都极强的全能高中生,天才指的不是他们的智商之高,而是他们在各种繁杂事务中游刃有余、参与任何事都能做到最出色的神奇能力。我十分确定这种能力并不是他们每个人都生来就有的,因为我也曾见识过他们之中某几个人由凡人到天才的崛起,见识过他们在开始被身边人称为“天才”后的种种失利。如果说和这些天才交往让我有什么收获的话,学习他们优秀的习惯倒是其次,我最受益的地方在于通过他们了解到一个事实:天才不是绝对的。天才可以被创造,天才也会犯一般人都能避免的错误,甚至有些天才还会在自我放弃的过程中逐渐沦为比凡人还不如的渣滓。每个人身边都有天才,这不假,事实上我还要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
            而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是什么造就天才。
            作为一个对天才这个称号所代表的群体着迷的人,我曾很正经地研究过种种可能成就天才的因素。在我觉得智商造就天才时,我认识了靠自己的努力变成众人羡慕的白天鹅的人;在我认为磨难造就天才时,我认识了在极富裕的家庭中被呵护着长大却让人在哪都挑不出缺陷的人;在我猜测专一造就天才时,我发现我认识的天才并没有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单一的领域、而是都面面开花。这些假想持续到很后来的后来,直到我终于看清天才们身上那个足以盖过其他一切共同点、却最先被我忽略的特质时才停止。
            这个特质叫做“没有梦想”。


            7楼2014-02-12 22:30
            回复
              我没打错,天才们确实没有梦想。和我这种把梦想安在眼前的人不同,天才们从来不谈也不想这个,他们会考虑的是——目标和规划。我从未听说过校园天才说起“我以后要当作家”,他们会挂在嘴边的是“我今天要读完《鼠疫》”、“我这周还差七千字完成练笔任务”;我也从未听校园天才信誓旦旦“我要去港大”,他们只是在自己能利用的每一节自习多做两道题、在每次考试中保持前几名的位置。当我们把目光放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而无暇顾及脚下的路、因此总是磕绊时,天才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看到的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处凹陷上,他们就这样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最终会将他们带向哪里——那个我们遥望着却几乎从未达到的地方。影视剧中的天才们常给人以好高骛远的假象,其实真正的天才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实际、沉稳,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样达到目的,所以最终能够达到目的,这是天才的因果。
              这些目标和通向目标的逐步规划,就是天才们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懈怠是因为梦想太高远以至于想攀登却无从下手,而天才们一步一台阶,永远有事可做。你在接触身边的天才时应该有过这样的感受,似乎他们的体内总有一团火,他们眼神明亮、动作敏捷、脚底有时甚至带着弹跳,你会感到他们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向外辐射一种积极的力量——这也是古人说近朱者赤的原因,在天才身边生活,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而刻苦起来。这么说也许太抽象了,但你一定看到过在所有人焦头烂额地挣扎在题海中时天才嘴边挂着兴奋的一抹笑,或者昨天熬夜看书到凌晨的天才第二天早晨蹦蹦跳跳地到教室早读。那些校园天才们精神状态总是亢奋到有些神经质的,他们知道自己今天的努力会收获结果,所以每一次付出对他们而言都意味着更大的回报,天才热爱奋斗、喜欢拼搏。
              所以天才们从来从来不会迷惘或绝望。
              D.天才的价值——我们奔向那里
              那是一条很长很阴暗的路,天下着雨,很多人默默地缓慢前行或者原地休息着,整幅画面黑白照片一般没有色彩。而这时人群中冒出了几个亮着光的点,迅速向前跑动着,照亮了他们沿途的风景,仔细看你会发现那就是天才们。他们有时被荆棘缠绕、有时被土堆绊倒,他们的头上脸上尽是灰尘和血,然而他们前进得比任何人都迅速。于是人群看着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火把,所有人移动的速度都加快了,就像跟随着燃烧自己的心为族人领路的丹柯一般,最终所有人都跟着那些天才们一齐大步向前跑了。雨在变小,路在变宽,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群风尘仆仆却面带微笑的人,奔跑在雨过天晴的阳光和彩虹之中,奔向自己生命的目的地。这是我想象中的图景,也是我认为的天才对于他周围的人、对于社会、对于整个时代的意义。
              天才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奔向那里。
              而只要愿意并敢于做出改变,那些前进中的领跑者,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8楼2014-02-12 22:33
              回复
                敬仰 孙婧妍 你的名字已经传到南蛮之地了!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都尊称你为最有语文素养的学生。虽然鄙人读书多不过三杯两盏淡酒,但也能从你的笔法中看出名家的影子,读起来颇有三毛的亲切感。久仰 久仰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2-19 22:46
                收起回复


                  10楼2014-02-19 22:51
                  回复


                    11楼2014-03-01 21:01
                    回复
                      写的好棒,才女~\(≥▽≤)/~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4-04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