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吧 关注:87,238贴子:649,442
  • 24回复贴,共1

求张迷修改T^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师布置的征文


1楼2014-02-14 22:18回复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亲近
    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无需经历多少世事,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与她交涉。 ——胡兰成
    此处红尘,张爱玲来过。
    亲近文学
    百无聊赖时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写一位教授现代文学史的老师叱责张爱玲所描述的人性的阴暗与世事的无情,指出张爱玲不能给人温暖与踏实,他说,能写出如此文字的作者也定是个心理阴暗之人,甚至说喜爱其文字的读者,他们的心理是否正常也有待考究,并建议其学生少读张爱玲的文字。看到这样的言语不知会让多少张迷感到无奈。而最最讽刺的是,这位老师最赞赏的作家是同样以批判性文章见长的鲁迅先生。
    于我眼中,一般人的作品,表面上写的是光明,但实际上是揭露黑暗;张爱玲及鲁迅先生的作品,表面描写的是黑暗,但回过头来一步一步是光明。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可能有些许偏颇,但不可置否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应对任何一个人抱有偏见与极端的反对。
    这件事例可能与文章风马牛不相及了,只是当我在浏览这个帖子的时候不禁感慨到,无论在民国还是当下,无法理解张爱玲的人始终都有。即使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作品:十九岁时的过早成熟,写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二十三岁时已成为风靡上海滩的女作家,作品无数;步入中年创作的《秧歌》《半生缘》,使她再度走向人生的巅峰;后又十年著书写下《红楼梦魇》,圆了伴她一生的红楼一梦。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她的文字,她的故事;可能在她的一生中,写作并不纯粹只因爱好,有时也是她迫于生计的手段。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她的才情。孤傲如她,清绝如她,笔杆是她一生从未丢弃的挚友,她从未停下亲近文学的脚步。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也不必强求。逝者已逝,她再也不会出现在青石向晚的巷陌尽头,再也不会着一袭华美的袍穿梭在风情万种的上海滩之间,亦不会依附在任何人或物上。
    今生只作最后一世。
    亲近爱情
    至今依然无法忘怀的是她初见胡兰成后回复胡兰成的字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说,她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便是那个可以让她低到尘埃,却甘之如饴的男子。
    在那个战火纷呈的时代。胡兰成。这个带给二十三岁的张爱玲幸福、美好,亦带给她心悸、苦痛的男子。他在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为张爱玲的文采所折服,一见倾心,亦让从小缺爱张爱玲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只是他却并非良善专情之人,他的身边从不缺少红粉佳人。他使张爱玲被扣上“汉奸”的帽子,使她尝尽相思寂寞之苦,使她在颠沛流离之际仍将唯一的存款倾注于他……他给不起张爱玲渴慕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他让张爱玲从“在尘埃开出花”变为“只是萎谢了”,但我却依旧感谢,感谢张爱玲在最美的年纪邂逅了一段只属于她的倾城之恋。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遇见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胡兰成之后,张爱玲尚有一段不长不短的婚姻。那位幸运的男子名叫赖雅,是美国一位年龄足以当张爱玲父亲的长者。很多人不解,亦有很多人埋怨体弱多病的赖雅拖累了张爱玲。却从不曾有人真正站在张爱玲的角度看待过她的选择。在当时,已步入中年的张爱玲早已不是那个扬言“出名要趁早”的高傲丫头,她向往的,是普通人家中的寻常烟火,是疲累之后回家的暖橙色灯光和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而赖雅,是可以给张爱玲这样温暖的人。
    或许因为赖雅,不食人间烟火的张爱玲开始努力地卖字为生,开始了拼命地工作,此外在工作之余,她还要照料孱弱的赖雅,以至于在生活、现实的磨砺中失去了最初的自己,甚至让她曾经最为热爱的笔杆晕染上了功利的色彩。而后,在赖雅死后,她再无人陪伴,于是孤自生活,直至死去。但我觉得,至少在有赖雅同行的日子里,她一定是幸福的。
    亲近孤独
    ——究竟要下多大的决心才可以去亲近孤独?
    ——亦或许,是孤独自己不着痕迹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她始终是孤独的。幼时母亲和疼爱自己的姑姑离家而去,亲生的弟弟并不能了解她故而疏远,封建呆板的父亲和继母不愿她去学习、写作,甚至曾把她日复一日地锁起来;之后,在表面风光实则腐朽的上海滩,人人惊艳于她的穿着、文字,却不曾有人真正想要去读懂她、亲近她,即使有活泼真挚如炎樱的陪伴也无法填补她内心的孤独;那个许了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男子,也终是离开了她,不再回头;而最后,当她的第二任丈夫离世,她独居美国时的人生迟暮更是不必言说。
    她始终是孤独的。不论在哪个方面。
    曾经暗自思忖很久,一个人究竟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可以放弃自己在故乡的一切成就,独去异乡离群索居,甚至到最后,连出门买日用品、食物时张口与人交谈,都成了困难。直至自己在这个冬天,与亲戚朋友看似和谐地欢坐一堂,却惊讶地发现他们所关注所议论的事情自己全然不知,他们的喜怒更是让我无法感触时才恍然——
    真正的孤独,不是独自守着偌大,且除了自己空无一人的房子,清冷的月光把你的影子无限拉长,而是,即使你的周围人满为患,孤独仍会如毒藤般从某个角落生根、萌发,交错地充斥你的整个胸腔。
    或许年仅十七岁的我妄图去读懂她所追求的孤独简直是天方夜谭,或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参透这个名为张爱玲的女子。但那又何妨,因为张爱玲这三个字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我尊重她的孤独。
    我们总是想要去亲近一些东西,如健康,如幸福;我们总是想要去疏远一些东西,如疾病,如忧愁。可是我们却总在刻意地亲近中疏离了我们更为在意的东西,偏离了原本理想的轨道。
    岁月走过,但时光正好。那个不美艳却清高的身影是否依旧如故,在回头只时轻言:“噢,你也在这里吗?”


    2楼2014-02-14 22:19
    回复
      以你仅17岁的年纪能写出上文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不得不指出,关于胡张之间的恋请还是过分参考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中的描述和白落梅文字的影响,而忽略了爱玲(九莉)在「小团圆」中对这段情以及对胡(之雍)的自白,以致难免有将此段情无限拔高,也将胡的魅力无限放大而无视他极度自恋狂之本色。最后,她把自己挣来的版税来接济落难中的胡(包括变卖手饰帮范秀美打胎)既尽道义责任也为偿还前欠,尽管如此,也不是一般女子做得到。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2-15 00:03
      回复
        顶你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2-15 00:37
        回复
          顶你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2-15 00:38
          回复
            最后一段大赞。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2-15 01:21
            收起回复
              很棒诶 文笔真的很棒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2-15 01:35
              回复
                !!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2-15 03:14
                回复
                  指出一下,17是虚岁,真实的周岁应该是15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2-15 08:08
                  收起回复
                    楼上的评论让我嗔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15 15:07
                    回复
                      与楼上同感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2-15 20:22
                      回复
                        减少引用,对张爱玲历史的叙述。重点放在自己的理解上。楼主读哪个年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15 21: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