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云吧 关注:244贴子:112,482
  • 3回复贴,共1
原来离上一次动笔已有三个月了,许多想法如果不及时写下,就会让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晚上很冷,心中有一丝茫然,但很平静。我以为在月黑风高的晚上,我会很感到寂寞与不安,但我没有。其实,强烈的孤寂不安已很久没有出现在我心里了。
生命中的第一次孤单寂寞是甚麼时候? 不大清楚了。只记得很小的时候,读幼稚园的时候曾经感觉过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寂寞,带著一丝不安。那时候已开学一阵子,有天忽然觉得身边的人与事都很陌生,完全不为我所认识与把握。我想逃跑,但逃不了。后来,我相信它会伴随我一生,我猜想生命的本质应该就是无常与不安。
后来我才知道不安的原因,一来是因为身边事物变幻无常,二来是我将自己藏起来了。按沙特的说法,人是在己存有(being-in-itself)与对己存有(being-for-itself) 之混合体。在己在有即肉身,此肉身偶然存在,无缘无故被抛掷到这个时空,它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自由可言,而我的意识则是对己存有,它是虚无的丶自由的,有无限可能,然而因为被困在在己存有中,无法实现自由。每个在己存有包括自己和他人。意识与在己存有之间存有隔裂问题,对己在有无法跨越在对存有的鸿沟去实践自身的无限可能,难怪我不但对世界感陌生与不安,有时连自己也觉得自己很陌生。
那麼,问生命的实在感何来,其实就是在问如何打破两种存有间的鸿沟。鸿沟当然无法打破,但我能够忘记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努力拉近双方的距离。唐君毅先生说: 人若不单为自己而生,还为他人而生,则能将生命建筑在他人之上,从而将自己的生命扩展到家庭丶朋友丶社会丶国家丶世界,以至自然界之一切。按他的说法,封闭於在己存有之内的生命只是暂生,能够忘记二种存有之鸿沟的人则是永生。
记得上了大学后,有某位中学同学说我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自己也不察觉自己的变化,对己存有可以变动得很快,在己存有的改变,则需要时间。
对於如何超越两种存有的鸿沟,我还在摸索中。就让它成为我二零一四年的目标吧。


1楼2014-02-14 22:38回复
    太深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2-15 14:40
    回复
      我也对自己感到陌生。。因为我越来越消极。。我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死了也就啥都没有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15 14:41
      回复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15 2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