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吧 关注:370,039贴子:8,348,483
  • 45回复贴,共1

命理的科学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命理的科学观
我用科学解释命理
(原创文,禁止插楼,可评论)
(本命年犯太岁,奈何财宫武曲化科、福德破军化权、官禄廉贞化禄,动荡的一年开始了,写些感想,更新时间不定,个人体悟,不求读者认可,有异议,可讨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道和一:
中国的命理学,离不开道这个字,道家思想在其中产生非常巨大的作用,一切学术基础,都是这个所谓的“道”。
道是一切的初始,原则上说,道是无形的,所有有形,都是“道”产生和演化的,那么道究竟是什么呢?
道的科学名称,叫做“规则”,或称“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规则,生老病死是规则,日出月落是规则,星体运转是规则,我们这个世界,严格地按照规则和规律运行着,各司其职,各在其位。
规则是无形的,需要一个有形的物质来体现规则运转,这个有形,就是“一”;道生一,是无形生有形,科学的解释,就是规律法则支配下,产生的基础物质。
好比在二次元的世界,绝对不可能出现“高”这个概念,因为二次元的规则就只有两个,“长”和“宽”;世界的形成是绝对基于规则,服从于规则的。
古人如此崇尚于道,就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向往。
二、两仪
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事物的两面性,我们祖先称之为“阴阳”。
鸿蒙初开,道生一,同时就演化出两仪来,如同盘古开天的传说描述,清气上浮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在我们这个次元的规则中,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之类的人间道理,小孩子都能说的出来,为什么我们世界的规则,需要让世界的一切都具有两面性呢?
我们在面前画一个长方形,很显然,有长,和宽的数据,我们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一些运算了;不过请等等,现在我们在运算之前,把这个长方形90度旋转一下,没错,原来的长,变成了宽,原来的宽,变成了长。
有人说,这算啥啊,不管怎么转,参与的运算数据不都一样吗?
你错了。
原本的那根躺着,而第二根却竖着呢!
上面虽然是个玩笑,但是却告诉我们一个本质的问题,事物的两面性才带来了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更多,更多的变化。


IP属地:江苏1楼2014-02-15 22:22回复
    三才
    二生三,两仪生三才。
    三才,我们叫做天地人,但天,并不是头上的青天;地也不是脚下的大地;人……额,这个人,倒确实是我们人,却又不单指人类,借用佛家的思想,这个人,其实包括了有情众生。
    天非天,所有对人作用的因,为天。
    地非地,所有因人产生的果,为地。
    所以在天地人的排序上,虽然我们喜欢谦卑地叫做“天地人”,以示对比自身强大存在的尊重,但是在命理中,一向是“天-人-地”如此排列的。
    起因,过程,结果。
    这个又是大道给与我们的一个客观规律,没有任何事物能超脱规则而存在。所以我把它叫做“因果律”。
    有的学说有天人一体,或者天人合一理论,套用了三才的学说,但是在我看来,把天梯运行和大地生长套到人体,有些牵强附会之感,虽然这些理论乍看,确实还能说得通,但是,在道的支配下,一共就这么三条大规则,八条小规则,怎么套用,都脱离不了根本。


    IP属地:江苏2楼2014-02-15 22:42
    回复
      四象
      大道的三条主规则说过了,从第四条开始,就是小规则了,因为“三生万物”嘛。
      四象,古人对四象的解释很多,方位上为“东南西北”;节令上为“春夏秋冬”;生物学上则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神兽;气象上又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四象”,其实是古人顿悟般地发现,好像什么东西都能用基础数字4来区分,结果这一区分,一直到现代我们还在使用。
      科学上称为“坐标轴”。
      十字交叉两条直线,就是一个坐标轴,严格地将定义出一个点,和四个发展方向。
      这下子更热闹了,我们刚说过,三才就是“因-事-果”,这下子可好了,这个点,往任何一条轴运动,就产生出一个因果,再加上原地不动,一个坐标轴,产生了5个因果。
      现在我们继续发挥控件想象力,将这个坐标轴旋转40度,好了,方向全变了,自然又出现5个不同的因果;如果我们每次只旋转1度呢,当坐标轴转回原位的时候,产生出了1800个因果。
      等会,转回原地的话,不是应该去掉原始的5个因果,只有1795个了吗?
      额……如果你再加上“时间”这个概念,即使回到原点,时间不同,产生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IP属地:江苏3楼2014-02-15 23:10
      收起回复
        一、五行
        说起五行,可不得了,老祖宗传下来最有用的学术理论,被广泛应用与命理、生理、心理、病理、医理、像理、风水、军事、政教等等等等的具体学术基础。
        之前说的一、二、三、四只是个理论指导意见的话,五行就等于实际的应用公式了。
        这可是划时代的理论发现,足以媲美燧人氏取火,神农取药以及仓颉造字了。
        想想也是,将理论付诸实践运用,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想想很简单,实践起来,很难。
        木、火、土、金、水,是祖宗们长期观察认可的构成世界的五个基本元素。
        这五个基本元素,符合最基本的两个小规则,相生、相克,而这两条小规则,则是由因果律主宰的。
        相生,是积极的,明快的,发展的生化作用,比如木头能燃烧,木头越大,火越大;燃烧是因(天),木是事物(人),火是结果(地)。
        相克,是消极的,暗淡的,制约的生化作用,比如用斧子砍树,斧子越锐利,砍倒越快,锐利程度是因,倒霉的树是事物,倒地时间是结果。
        五个基本物质基础,各自有相互生克的反应和变化,这些稍有传统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那么现代科学怎么解释五行呢?这金怎么能生出水来呢?貌似解释不通啊??
        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现代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说起。。
        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划分为4种,即引力(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之后,理论物理学家开始尝试建立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这就是标准模型。
        ……看不懂?没关系,我给归纳一下。
        科学家一直认为自然界有4种力,将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粒子通过不通的力施加影响,构成不同的物质。
        但是,模型建立后,发现了一个致命缺陷——它所演绎出的世界里没有质量。
        于是直到196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假设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标准模型才得以自圆其说。正因为其重要性,希格斯玻色子又被称作“上帝粒子”。
        根据希格斯的理论,希格斯玻色子是其他粒子形成质量的基础。它们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3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
        2012年7月4日,欧洲原子中心(CERN)今天宣布发现新亚原子粒子,“上帝粒子”。
        五种力都被发现,终于能让科学家解释世界的构成了。
        耳熟不?
        我们用了几千年的理论,在2012年被科学家证实了。
        没错,五行,就是构成世界,支配粒子结构变化的五种“力”。


        IP属地:江苏4楼2014-02-16 00:39
        收起回复
          八卦
          回到之前说过的“四象”。
          我们把四象看成一个坐标轴,一个中心点,四个方向的变化,五行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是发展自四象的,这个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就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结构,必然是五个最基础的条件构成的。
          这也是科学家无法用4种力来解释世界的原因,他们缺乏“中心点”,直到上帝粒子被发现。
          既然回说到了四象,那么我们还记得之前提起的1800这个数字吧。
          记住这个数字,之后还会用到。
          五行理论起源众说纷纭,虽然始见于《尚书》,但是起码能肯定,基础理论的出现时间,比八卦要早很多。
          有研究认为五行起源于殷商士气的五方概念,也就是东南西北中,标准的数学坐标轴一个;
          继五行这个划时代理论提出并且得到发展后,也有说法是最原始的天之五星,也就是祖宗们每天晚上嚼完生肉后,肉眼能看到的五颗最明亮的星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再有一个说法是,五行源自手指计数,貌似都有些道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存在尤其必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与五有关的事物存在和产生,前面都说过了,“坐标轴”必须要五个条件才能建立呗。
          一段时间的应用后,伟大的祖宗们又发现了八卦,而八卦的发现,则是用来描述由五行构成的世界。
          如果五行是公式,那么八卦就是解题思路说明了。
          八卦的卦象,将世界中一切能找到的,由五行变化组成的物质分类归纳,如乾为天、为父、为夫、为马、为首、为君,等等,而这些广象,在五行中全为金,将五行变化中的一个大类,细分为若干小类,并将符合性质的事物统统扔到里面,这个被称为“八卦广象”。
          简单的描述八卦的形成,比如坤卦,代表大地,大地是包容的柔顺的付出的,生长万物,所以用三条阴爻表示,然后祖宗发现,大地上还有山,山本质上也是土地,但又不同于土地,坚强立于大地之上,于是给出个“艮”,将最上面的阴爻换成阳爻,就是艮卦。其他的卦形,也是古人用同样的观察方式记录下来的。
          又如震卦,古人发现地震总是大地之下发生的激烈运动,就将卦形定为坤卦最下的阴爻变为阳爻。
          我们讨论八卦的起源,突然发现,讲了这么多,为什么是八卦呢?
          为什么不是九卦、十卦呢?
          自然界肯定不止天地风火雷水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啊。
          就算是在石器时代,也肯定会有闪电啊、瘟疫啊之类的重大自然现象发生啊。
          有人说,闪电可以理解为火,用离卦解释了,但是同样是土,不也用了坤卦和艮卦两个卦形来表示吗?
          这里表示下,古人认为极数为九,也就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就是九,那么如果定义了9个卦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加上代表一切原始的中心点“中宫”,居然变成十了!
          真正不可饶恕啊,所以,必须得是八!
          于是其他自然现象惨淡退场了,没办法,僧多粥少啊。
          咳。。我们正经点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中学数学,我们学习坐标轴后,立马就学了抛物线。(神马?你小学就学了??)
          抛物线是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定点叫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抛物线的准线。
          于是我们拿出刚才放在一边的四象坐标轴,严谨地为四条准线标上四条标准抛物线。
          学名叫:右开口抛物线、左开口抛物线、上开口抛物线、下开口抛物线。。
          这么简单就出现8个方向的线条了,外加一个中心基点。
          8个方向,加一个中点,祖宗们称为“九宫八卦”是也。
          那么世界仅仅之需要用八卦就能描述了吗?
          当然不是,但是我们只要知道,八卦的理论基础就是五行,五行本身已经能够计算出世界的本质了,八卦作为五行变化的描述,连祖宗自己都觉得不够用,于是把八卦两两相合,演化出了六十四卦,才算稍微完善一点。
          注意,只是稍微,就因为没法解释完整,在六十四卦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变卦,互挂等等一系列的补充说明,旨在能将世界解释得更加详细和完整。
          祖宗们为五行编制说明书,太辛苦了。


          IP属地:江苏7楼2014-02-16 02:34
          收起回复
            补充说明,为什么是六十四卦?前面提到五行,老外死命研究基本粒子几百年,证实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如果把我们的64卦,去掉虚拟出来,以敬天地的乾,坤“天地”两卦,正好62。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2-16 03:20
            回复
              一、十天干:
              天干和地支都是历法产生后出现的概念,最初是用于历法计算。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当然,我们的神话传说中有特别说明人的,一般都不真正是某个人,或许是一个团体,一个部落长期观察研究得到的。
              传说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始作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这里透露出两个有趣的信息,首先,干支成于黄帝之后,说有个神人一下子研究出了干支,那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什么时间才真正有了干支的历法应用呢?
              我们看第二个有趣的信息,大挠氏的名字。
              挠,尧之手也。。。
              史记·五帝本纪中列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以上只是个玩笑,不过我自然也不相信如此精密的科学能由一个人来完成研究。
              通过我之前层层抽丝剥茧,不难发现,我们祖宗这些研究成果没有一样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不管什么新玩意出现,必然脱离不了三条大道。
              规则律、阴阳律、因果律,也就是道、两仪和三才。
              天干,只是五行加入阴阳,所以只能为十。
              我们之前分析,五行,就是作用在基本粒子上的五种力,而五行分阴阳后,每种力的性质自然也有其两面性,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不妨为五行指派一些力的实际性质看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行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 阴水
              性质 加速 减速 激烈 柔和 堵塞 疏通 稳定 活跃 收敛 发散
              然后我们再看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天干五合”和“天干相冲”。
              甲己|合化土 = 加速疏通,如果土代表流通力,那么快速疏通依旧是描述流通力
              乙庚|合化金 = 慢速稳定,如果金代表质量,那么慢速稳定还是描述质量的
              丁壬|合化木 = 柔和收敛,那么第一反应就是在描述的速度
              反过来说,相冲,就更好理解了,两种相反的力同时施加。如:
              甲庚相冲,那么描述就成了加速的稳定的,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当然,上述的天干性质,是我为了读者能容易接收,按照五行内涵自己定义的,并不作为权威研究结果,请读者当上面的内容只是一个举例或者比方。


              IP属地:江苏11楼2014-02-16 20:37
              回复
                续上文,附地支古解,古人以一轮地支来诠释“物”之生兴旺衰。
                子为“孽”,指万物繁茂;
                丑为“纽”,指萌而系长;
                寅为“演”,指开始生长;
                卯为“冒”,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为“震”,指物经震动而长;
                巳为“已”,指万物已成;
                午为“仵”,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为“昧”,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暧昧;
                申为“身”,指万物的身体都已长成;
                酉为“老”,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为“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为“核”,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IP属地:江苏13楼2014-03-23 00:12
                收起回复
                  楼主太博学了!继续继续!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03-23 08:31
                  回复
                    支持支持!!


                    20楼2014-04-02 00:06
                    回复


                      IP属地:山东21楼2014-04-02 08:23
                      回复
                        文不错,叙说五行的同时链接上了科学(稍微有点扯哈哈)。继续下去不用管那些逗b


                        来自iPad25楼2014-04-05 0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