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纲吧 关注:243贴子:7,207
  • 18回复贴,共1

人无完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民国初年,群雄逐鹿,各地军阀又有那几个不为一己之私?说宋、说冯、说蒋、说G的表现和私心...其实改变不了小日本的侵华野心,也改变不了终须一战的结局,我个人觉得那些军头们心里都有数,只是能多争取些时间、多争些有利地位,是他们做出某些决定的考虑因素...
GD争陕北和西北军争华北,有什么不一样吗?蒋北伐不也是扩大地盘的行为?
只要不是卖国求荣,我个人还是尊敬他们的牺牲奉献...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2-16 20:28回复
    ,我非常认同先生的观点。确实是人无完人,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只要是于民族大义上能站稳脚跟的,就足以直面后人。


    2楼2014-02-17 10:38
    回复
      2025-05-23 21:42:20
      广告
      ,楼主一个观点性的贴子竟然又引发了同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跟心态先生之前也讨论过几次,我个人认为在某些地方应该有一点共识,但是现在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其他的就不说了,我就那么点货,老是拿出来秀不小心就露底线了。补充一点点观点,我个人觉得对于历史人物,拿不“是”即“非”的观点是不理性的,所以我认同楼主说的人无完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定性,如果有失误,一是因为有新的史料出现;二是看你怎么解读。对于29军将领在华北时期的作为,从心态先生以前发的贴子和今天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新的东西,只能说是大家解读的不同。至于说为什么解读的结果不同,这应该是主观意识的不同。我个人认为,这决定不了历史。29军将领在华北时期的作为,是基于复杂的背景,单独把哪个行为拿出来分析定性,都不足以服众,最起码我不服。
      对心态兄我是心怀敬意的,但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建议,我觉得在贴里讨论,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需要大家平和的看待这种不同,就象大家需要用平和公正的心去看待历史一样。不能一谈到不同,不是统战思想在作祟,就是粉丝心态在作怪,或者说国人认为。。。这有点强加于人的意思。我对于心态先生某些观点确实不能认同,我也不认为我被统战思想的产物毒害,也没觉得自己是谁的粉丝。仅此而已!


      5楼2014-02-18 09:18
      收起回复
        呵呵...心态兄说的也的确是...
        我喜欢把过去的历史当成故事翻翻(自古以来不少历史记录大概和故事也差不多...),当成励志小说,效其善、弃其恶,没有深陷其中辨其真伪的企图心(三国故事都能拿来学习商战,也挺有趣的);
        我纯粹是个黄粉心态来入吧,冯、宋、蒋什么的我也没啥兴趣,和吧里诸位先进相比,我是最没有历史功底,也最不用功查找资料的,发言不过随口抒发己见而已...
        心态兄看的书多、研究娴熟,不必与小弟这外行人计较...


        IP属地:上海来自iPad6楼2014-02-18 10:56
        回复
          呵呵,求同存异吧,国家之前号召百家争鸣。咱吧虽然地小,有不同的观点也是个好事情,不然也讨论不出什么东西来。
          以下谨代表我个人观点,楼上说到,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定性有时候是基于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解读,这个有道理。不同的解读是积于不同的积累和不同的认知,当然也难免会有一些个人观点。所以,我建议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哪个人,对哪个团体一定要定个性。对人不如对事,对事情定性比对人定性相对要容易和客观一些。
          至于人,楼主提到的人无完人,虽然有点中庸,但是事实。在这个世界上,十恶不赦和十全十美的机率是一样的。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很多历史人物,就是因为要把这些人当作人来看,而不是当作神,不是当作工具,不是当作教材模板来看。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名的人,他本来就有超出常人的那一面,无论是倾向于善还是恶。但在这个背后,也有人性中善良、纠结和柔软的那一面。而且确实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在不同的责任和压力下,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作为后人,我们今天旁观和俯视都是有条件的,但是还是要慎重。毕竟那段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


          IP属地:北京7楼2014-02-18 11:47
          回复
            人无完人。不过事情总得分个好歹吧,就事论事就行,求同存异。为国牺牲者,不论胜败,都是英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19 01:52
            收起回复
              @历史的心态 先生言重了,抱歉说不上,大家讨论有不同风格这也正常。我这个人认死理,太较真,也希望先生见谅。
              其实从对事情定性的角度看,我是认同先生的说法。如果忽略掉当时的环境,忽略掉29军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仅从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考虑,冀察政委会就是个怪胎。主持这件事情的人,那是有悖于国家民族利益的,他就是不对的。
              但是,什么是对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对的,拎起枪来干是对的,听命中央是对的。干是干了一场,长城抗战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听命中央是对的,那就是南下去剿匪。对于这个事情,我们就是隔几代再修史,我认为也是不对的。外敌当前,兄弟阋墙。我一直觉得老蒋攘外先安内的说法是狗屁。如果是中原大战那会,安内是对的。眼见小日本就是要亡你,对方也已经表态先一致抗日,还安什么呢?即使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背景,作为执政者,也应该有这个心胸和智慧。再回到29军,在这件事上,虽然首领有保存实力的私心,但枪口不对内,这个觉悟,我认为是比当政者要高的。再从小处说,29军去打了,被打光了被瓦解了,这就是对的吗?
              我觉得我跟先生最大的分歧,一既是折冲,就得有妥协,这个我之前也已经说过。如果对这一件事情有两个定性那是不公平的。折冲是听命中央,是对的;妥协就是卖国,就是有违于国家族利益。这是两套标准,神仙也搞不定。
              另外,我觉得既然有当时的背景,不可能把这件事情放到真空里去定性。我们追溯一下,在此之前,有失掉东三省的先例,这应该不是小张一个人的罪过吧;说29军手里有个秦土协定,但这个协定真是29军自己能做主的吗?先生渊博,这个怕是比我懂的多。除此还有何梅协定、塘沽协定,哪个是有利于国家民族利益的?先生也说了,当时看中平津的怕不是宋一个人吧,其他人也有动作吧。听命于中央,中央得先能愿意养、hold住。说白了就是乱世,要是现在这世道,别说哪个省的,哪个军的,就是特别区的,别说敢不敢动,你需要动吗?
              我对29军在平津的作为之所以不愿意有太负面的评价,就是因为他们无论做了什么,最终守住了底线。过程我不敢说我知道多少,结果我是知道的,如果29军真是那么听话,那么配合,为什么要打?还说要首先要惩膺29军,又是为了什么?
              先生说的不能只从有利于后世政权的角度看历史。这个立意高,我非常认同。我们之前接受了太多这样的历史。但是,我觉得也不能把一切都冠于政治史。如果让我说这段历史,那一定是中央责大,地方责小。
              见笑了!


              11楼2014-02-21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