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
(对口相声)
甲 你是表演什么的?
乙 相声。
甲 噢,相面的。
乙 什么呀?我是表演相声的。
甲 因为我这个人对相面很有兴趣,没事我就看看。
乙 看,那有什么用哪?
甲 看着看着我就会了。
乙 你也会啦?
甲 有一个相面的外号叫“活神仙”,你往那儿一站也甭说话,然后你家里有什么人,父母在不在,弟兄几个?说完了一点都不错。
乙 哎!真是神仙。
甲 蒙事的。
乙 蒙事的怎么能全说得对呢?
甲 我在那儿看了一会儿,他那套我全会了。
乙 不大可能吧?
甲 你若不信,我现在就给你相一相,我就能知道你们家有几口人。
乙 好,那你看我父母在不在。
甲 现在我写十个字,写得了,不改。你说你父母在不在全对。
乙 你写什么呢?
甲 “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哎!你随便说你父母在不在全得对。
乙 我父母全在。
甲 对呀,我这写得明白,“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一位都不能克伤。
乙 那……我父母不全,已经死了一位了。
甲 死了一位啦?那也对呀。我写得明白——“父母双双不能”,说你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还剩一位。
乙 我父母全不在啦。
甲 全不在还是这十个字。念到这“不能克伤一位”的“一”字,一拉长声儿你父母就全完了。
乙 那怎么念哪?
甲 这位老兄说他父母全不在了,我这写得明白,“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拉长声)位”呀,要死全死。
乙 这就全完了。我要问弟兄几个行吗?
甲 可以呀,我写九个字,“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你说吧,弟兄几个全行。
乙 我哥儿仨。
甲 对呀,“桃园三结义”就是哥儿仨;“孤独一枝”,你们是亲兄弟,“孤独”在一枝上。
乙 我哥儿俩。
甲 也对,“桃园三结义”应当哥儿仨,给“孤独”下去一枝,剩哥儿俩啦。
乙 我呀,哥儿一个。
甲 也对,“桃园三结义”本应哥儿仨,可借你命中孤独,就落你这么一枝。
乙 我哥儿四个。
甲 也对呀,“桃园三结义”本应该哥儿仨,又“孤独”出一枝来。
乙 啊?上下“孤独”?那我哥儿五个。
甲 你哥儿几个都没关系。
乙 怎么?
甲 你慢慢“孤独”去吧。
乙 我没事儿尽“孤独”啊?
甲 你看这有意思没有?
乙 你怎么尽注意相面哪?
甲 唉!因为我也是相面的,我这能耐比他们大。我这相面是不要钱,以文会友。
乙 那你给我来来。
甲 给你来来?请你说普通话好不好?
乙 来来就是看看,相相面。
甲 噢,让我给你相面,知道我有能耐吗?
乙 我知道你有能耐。
甲 我有什么能耐?
乙 我哪儿知道啊?你还没给我相哪?
甲 对,现在我有能耐没能耐你不知道,各位观众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
乙 那就别相了。
甲 我先送你头三相,这头三相若对,就算我有能耐;头三相若不对,算我经师不到,学艺不高。
乙 好,我听听你这头三相。
甲 请你站好,把扇子搁下,把手放下,两腿并齐了,平心静气,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再把耳朵动弹动弹。
乙 没那本事。你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
甲 别说话了。先看你这头一相。若看你这五官相貌、言谈话语、精神外表,举止端方,很像一位说相声的。对不对?
乙 哎呀,对。(伸大拇指)
甲 对了,这叫能耐。再看你家庭。第二相——你哥哥准是男的,对不对?
乙 对,第三相呢?
甲 你哥哥准比你岁数大,对不对?
乙 嘿?对。其实还有第四相呢,我弟弟比我年纪小。
甲 你也长能耐了。
乙 就这能耐呀?你这是拿我开玩笑。
甲 我拿你开玩笑?你拿我开了半天心了。我这儿刚说不要钱,你就说给我来来。我给你来什么?是来壶酒还是来点菜?
乙 我不是告诉你,就是给我相一面。
甲 我这学问是你给的?
乙 不是呀?
甲 吃过你的米,住过你的房,你给我买过相书?
乙 没有呀?
甲 都没有?凭什么叫我给来来。你要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对人应该和颜悦色,尊敬点才对,什么叫“来来”?就算你跟人打听道儿吧,你还得恭恭敬敬过去给人家鞠个躬:“劳驾,我上法院往哪儿走?”
乙 我单上那儿干吗?
甲 刚才你对我那态度对吗?
乙 好好好,我给您鞠个躬。
甲 你就别磕头了。
乙 我也没跪下呀?
甲 真让我给你相面,先把手伸出来。
乙 干吗伸手?
甲 相面不相手,一定没传授。
乙 看手容易。
甲 (用手巾垫上)
乙 怎么,我手脏?
甲 应该如此。若是别人相面,他看手上的三道纹——就是这三道——这为天、地、人三才纹。愚下我看相不看你这三道纹。这三道纹人人皆有,我要看你的别道旁纹。
乙 那你看吧。
(对口相声)
甲 你是表演什么的?
乙 相声。
甲 噢,相面的。
乙 什么呀?我是表演相声的。
甲 因为我这个人对相面很有兴趣,没事我就看看。
乙 看,那有什么用哪?
甲 看着看着我就会了。
乙 你也会啦?
甲 有一个相面的外号叫“活神仙”,你往那儿一站也甭说话,然后你家里有什么人,父母在不在,弟兄几个?说完了一点都不错。
乙 哎!真是神仙。
甲 蒙事的。
乙 蒙事的怎么能全说得对呢?
甲 我在那儿看了一会儿,他那套我全会了。
乙 不大可能吧?
甲 你若不信,我现在就给你相一相,我就能知道你们家有几口人。
乙 好,那你看我父母在不在。
甲 现在我写十个字,写得了,不改。你说你父母在不在全对。
乙 你写什么呢?
甲 “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哎!你随便说你父母在不在全得对。
乙 我父母全在。
甲 对呀,我这写得明白,“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一位都不能克伤。
乙 那……我父母不全,已经死了一位了。
甲 死了一位啦?那也对呀。我写得明白——“父母双双不能”,说你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还剩一位。
乙 我父母全不在啦。
甲 全不在还是这十个字。念到这“不能克伤一位”的“一”字,一拉长声儿你父母就全完了。
乙 那怎么念哪?
甲 这位老兄说他父母全不在了,我这写得明白,“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拉长声)位”呀,要死全死。
乙 这就全完了。我要问弟兄几个行吗?
甲 可以呀,我写九个字,“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你说吧,弟兄几个全行。
乙 我哥儿仨。
甲 对呀,“桃园三结义”就是哥儿仨;“孤独一枝”,你们是亲兄弟,“孤独”在一枝上。
乙 我哥儿俩。
甲 也对,“桃园三结义”应当哥儿仨,给“孤独”下去一枝,剩哥儿俩啦。
乙 我呀,哥儿一个。
甲 也对,“桃园三结义”本应哥儿仨,可借你命中孤独,就落你这么一枝。
乙 我哥儿四个。
甲 也对呀,“桃园三结义”本应该哥儿仨,又“孤独”出一枝来。
乙 啊?上下“孤独”?那我哥儿五个。
甲 你哥儿几个都没关系。
乙 怎么?
甲 你慢慢“孤独”去吧。
乙 我没事儿尽“孤独”啊?
甲 你看这有意思没有?
乙 你怎么尽注意相面哪?
甲 唉!因为我也是相面的,我这能耐比他们大。我这相面是不要钱,以文会友。
乙 那你给我来来。
甲 给你来来?请你说普通话好不好?
乙 来来就是看看,相相面。
甲 噢,让我给你相面,知道我有能耐吗?
乙 我知道你有能耐。
甲 我有什么能耐?
乙 我哪儿知道啊?你还没给我相哪?
甲 对,现在我有能耐没能耐你不知道,各位观众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
乙 那就别相了。
甲 我先送你头三相,这头三相若对,就算我有能耐;头三相若不对,算我经师不到,学艺不高。
乙 好,我听听你这头三相。
甲 请你站好,把扇子搁下,把手放下,两腿并齐了,平心静气,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再把耳朵动弹动弹。
乙 没那本事。你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
甲 别说话了。先看你这头一相。若看你这五官相貌、言谈话语、精神外表,举止端方,很像一位说相声的。对不对?
乙 哎呀,对。(伸大拇指)
甲 对了,这叫能耐。再看你家庭。第二相——你哥哥准是男的,对不对?
乙 对,第三相呢?
甲 你哥哥准比你岁数大,对不对?
乙 嘿?对。其实还有第四相呢,我弟弟比我年纪小。
甲 你也长能耐了。
乙 就这能耐呀?你这是拿我开玩笑。
甲 我拿你开玩笑?你拿我开了半天心了。我这儿刚说不要钱,你就说给我来来。我给你来什么?是来壶酒还是来点菜?
乙 我不是告诉你,就是给我相一面。
甲 我这学问是你给的?
乙 不是呀?
甲 吃过你的米,住过你的房,你给我买过相书?
乙 没有呀?
甲 都没有?凭什么叫我给来来。你要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对人应该和颜悦色,尊敬点才对,什么叫“来来”?就算你跟人打听道儿吧,你还得恭恭敬敬过去给人家鞠个躬:“劳驾,我上法院往哪儿走?”
乙 我单上那儿干吗?
甲 刚才你对我那态度对吗?
乙 好好好,我给您鞠个躬。
甲 你就别磕头了。
乙 我也没跪下呀?
甲 真让我给你相面,先把手伸出来。
乙 干吗伸手?
甲 相面不相手,一定没传授。
乙 看手容易。
甲 (用手巾垫上)
乙 怎么,我手脏?
甲 应该如此。若是别人相面,他看手上的三道纹——就是这三道——这为天、地、人三才纹。愚下我看相不看你这三道纹。这三道纹人人皆有,我要看你的别道旁纹。
乙 那你看吧。